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

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08 13:00:10

1. 真的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生的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見證。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2. 電燈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呢

如果沒有電,我們就會陷入黑暗和冰冷。

電是一種物質嗎?當然是一種物質,至於是什麼物質,怎麼運行,我們慢慢道來。

當你看著城市裡美麗的燈火, 當你享受著電帶來的便利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電,它是什麼?

這些電的現象,你是否感覺充滿神秘?即使是現在,我們也覺得充滿神秘,300年前的古人,他們看到電的奇怪現象,他們認為這是神的傑作?

漫長的人類史上,電的使用,僅僅是在這兩三個世紀的事情。

讓我們一起了解,那些神秘的電現象。

打開電子科學的大門

剛開始的時候,在倫敦一個叫豪克斯比的法國人。

他發明了旋轉玻璃球,在晚上, 把手放在了球體上轉動的玻璃球上。

看到了漂亮的藍色光。

很難想像,那個時候的人們把這種現象看成神跡。很多人認為這是神的傑作,不能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人類第一次打開了電子科學的大門,但是很遺憾,沒有人感興趣。

諷刺的是,那個時候第一次出現了一批開明的知識分子,但是這些知識分子們也沒有興趣。

電子科學的意外傳承

然而,魔術師卻看到了商機。他們用電來表演。

憑空釣起羽毛,憑空點燃酒杯,甚至憑空電用手電筒擊客人。

這種表演,成為了一種時尚的娛樂文化。

表演需要更多靈感,他們不得不研究電學。

一個叫史蒂芬格雷的人,他本是一個絲綢製造商,火災讓他失去了一切,一貧如洗的他只好開始了電學的研究。

他製作了精妙的電金箔表演。還提出了絕緣體的概念。

他讓一個小孩吊在鞦韆上面,讓靜電傳送到小孩身體里,手放在金箔上面,金箔就會跟著手跳動。

收集電荷的重要歷史時刻

後來另一位叫馬奇布魯克的教授認為,電既然可以傳送,應該是像水一樣可以流動。

他試圖用一個玻璃瓶,倒進了一些水裡。

然後他在裡面放了一段導線,看看能不能充電?

他把罐子放在絕緣體上,但不管他怎麼努力,電荷都不會停留在罐子里。

後來有一天,他拿著瓶子,忘記把罐子放在絕緣體上了,奇妙的事發生了。

一隻手握住罐子,另一隻手碰了一下圓球,受到了可怕的電擊。

他在日記中寫到,這是一個可怕的實驗,我建議你永遠不要嘗試。

當我們現在再做一次這個實驗的時候,一定要用其它導體去觸碰圓球。會看到強烈的電弧。

這個罐子內停止供電幾個小時後,依然能釋放電擊。

這是人類史以來第一次可以把電收集起來。

這是重要的歷史時刻,人們把這個可以儲存電的瓶子稱為“萊頓瓶”。

它成為了第一個世界快速,被傳來傳去。

但是始終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電流的大膽猜想

後來,一個叫富蘭克林本傑明的美國人。他設計了一個風箏閃電的實驗。但是現在科學們認為,他的這個實驗是造假的,富蘭克林並沒有在閃電中進行風箏實驗。

然而,在巴黎北部一個叫馬利的小鎮里,卻完成了另一個實驗。

喬治路易斯克萊爾,和他的朋友托馬斯弗朗科斯德拉巴勒。

兩個人豎起12米長的金屬桿。

下面套在酒瓶里,就像一個大型的萊頓瓶。

然後在5月20日這一天,十二點二十分,閃電擊中了金屬桿的頂端。

一個助手跑向瓶子,火花在金屬和他的手指之間跳躍著,發出撕裂般的巨響,還有一種類似燒焦的氣味。

這個實驗證明了閃電與萊頓瓶里的電是一樣的。

盡管實驗不是富蘭克林親手做的,但是卻是他解開了這個迷題。

他用商人的思維思考,認為萊頓瓶放電時並沒有一次把電全部放掉。既然電荷的本質是流動,那麼萊頓瓶就很像銀行,可以存錢,也可以借錢。

富蘭克林他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萊頓罐的問題是個會計問題。

充電時,負電荷被從電線上導進水裡。

如果罐子放在絕緣體上,少量的電荷在水中積聚。

這個罐子要是被人拿著時,正電荷通過身體從地面吸到罐子外面,試圖抵消瓶子裡面的負電荷。

但是正電荷和負電荷都被玻璃抵擋住了。

所以,正負電荷就會在玻璃的兩邊不斷積累。

然後用另一隻手觸摸瓶子的頂部,形成一個電路。內部的負電荷馬上倒流到頂部與那裡的正電荷結合。因為之前存了大量的負電荷,所以一時間產生了高能電火花。

電容器就是現代版的萊頓瓶。

電壓的大膽猜想

有一種魚叫電鰩,放電可以擊倒一個成年男人。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和令人費解的新謎團

英國人亨利卡文迪什是一個貴族富人。

他放棄財富和地位,他喜歡農村生活。

當他聽說怪魚的事後,親自體驗了一番,非常肯定這就是電。跟萊頓瓶一樣。

他還製作了一條假魚。但是有一個問題引起了他的深度思考。

為什麼魚放電的時候沒有電弧呢?

有一天他有了靈感。

就是電荷和電壓不同。

萊頓瓶電壓高,電荷少。

電鰩電壓低,電荷多。

這些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但是人們卻一直爭論動物產生的電是不一樣的。一爭就爭了幾十年。

青蛙與上帝的對決

直到一個叫伽伐尼的義大利人。

他相信人體運動要依靠生物電流。一種從大腦流出,經過神經,最後流入肌肉促成運動。

他設計了著名的青蛙實驗來證明這個觀點。

電擊青蛙的神經,青蛙的腿就會像活著的時候那樣抽動。

後來又把青蛙掛起來,使用不帶電的金屬刺激,同樣有效果。

然而,一個叫伏爾泰的人認為,這並不是科學。青蛙實驗正好說明了,電是上帝放在動物體內的。

後來咖伐尼又做了一系列提取動物電的研究,還出了一本書《論動物電》。

但是伏爾泰就是不接受咖伐尼的觀點。

他認為電力只能來自其它地方。

他的光亮,結束了一個千萬年的暗夜時代,也照亮了另一個新時代。

電子一粒一粒地通過金屬,照亮了我們的世界,這就是電燈。

直到今天我們看見了明亮的城市。

但是還有多少人記得三百年前的故事?

我們應該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們,讓他們知道電的存在,是多少人的智慧付出換來的?

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光明,珍惜現在,少生氣,多感恩,活在當下。

認真看到這里的朋友,都是有福氣的人。祝大家工作順利,合家幸福。

最後還有一個彩蛋

1803年,咖伐尼的一個侄子在倫敦進行了一個可怕的新實驗。一個名殺人犯剛被絞死,就被直接帶到一個演講廳進行實驗。

分別在肛門和脊椎放一個導體,然後電堆放電,屍體立刻坐了起來。

3.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基本原理

電燈的原理很抄早就有人提出襲來了,就是用電通過導體,使得導體發熱,當熱到一定程度時,就發出白光(知道鐵燒熱會變紅吧,若再熱一些,就變白發光了)。但難處在於,要發出白光,要非常熱,那個溫度下,大多數金屬都會被燒化,即使不被燒化,在那麼高的溫度下,金屬很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而被燒毀。
所以,關鍵在於找到一種能耐高溫的、能導電的材料,還要想辦法隔絕空氣。
而愛迪生就是找到了一種廉價的材料:碳化的纖維(簡單說來,就是燒焦的棉線),並且改進了抽氣機,製造了真空度很高的的燈泡(絕對真空無法達到),解決了耐高溫和抗氧化的問題。
當然,現在的燈泡和以前很不一樣,不用碳化纖維了,用鎢絲(鎢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也不用真空燈泡,而是用充滿氮氣的燈泡(氮氣不會與鎢絲發生化學反應)。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另外,這里講的是白熾燈泡。至於日光燈管,原理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是近代才發明出來的。
愛因斯坦是搞理論物理的,最著名的成果是相對論和光電效應假說。
愛迪生是搞實驗物理的,是著名的發明大王,一生有2000多件發明,包括電燈、電唱機等。

4. 愛迪生發明電燈全過程

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但由於愛迪生經濟問題不得不尋找經濟資助,於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為實驗提供經濟資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幾個股東,他們願意出錢資助愛迪生研究電燈。

但愛迪生屢屢失敗,很快用完了五萬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東的信念開始搖動,愛迪生苦苦勸誘,股東們決定再拿五萬美元資助愛迪生。

1879年10月21日,電燈研製成功,他為此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連續用了45個小時之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製成。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有六千種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1881年,在巴黎世博會上,愛迪生展出一台重27噸、可供1200隻電燈照明的發電設備。

1883年,愛迪生在一次電燈試驗中觀察到在燈泡內另行封入一根銅線,認為可以阻止碳絲蒸發,延長燈泡壽命,

經過反復試驗,碳絲雖然蒸發如故,但他卻從這次失敗中發現碳絲加熱後,銅線上竟有微弱的電流通過,後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愛迪生效應」,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根據「愛迪生效應」發明了電子管。

(4)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擴展閱讀

愛迪生主要成就

1、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

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2、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

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3、電影方面

活動電影攝影機:1889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活動電影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沒打孔的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並且可以連續拍攝圖像。

活動電影放映機: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是早期電影顯示設備,引入了電影放映的基本方法,通過在光源前使用發動機來高速轉動帶有連續圖片的電影膠片條,從而產生活動的錯覺,光源將膠片上的圖片投射到銀幕。

有聲電影:1910年,愛迪生發明了一部由留聲機和攝影機組合而成的電影攝影機,在電機能量下,攝影機的遮光曲軸與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就能夠記錄下聲音。放映時,留聲機就隨畫面同步運轉,使得聲音和圖像實現同時出現。

5. 愛迪生是發明電燈還是改良電燈

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戀攀氀)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
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1]。
1810年,戴維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
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
1878年,約瑟夫·威爾森·斯旺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續發展這發明,於1875年把專利賣給托馬斯·愛迪生。
1879年,愛迪生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
就像你看到的,嚴格來說不是愛迪生發明了燈泡。但是可以說愛迪生是第一個把燈泡量產拿出來賣,使之普及的人。說個題外話,要再稍稍了解一下愛迪生的話,會發現這人雖然專利無數,但是水分的嫌疑很大。相比起發明家,我覺得他其實更像一個資本家。他的人品是不太好的……有些像郭沫若這種。

閱讀全文

與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