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戚繼光是怎麼發明狼筅的,這個竹子做的武器有多大威力
狼筅是戚繼光發明,專門對付倭寇的兵器,士兵們用狼筅攻擊倭寇,是倭寇無招架之力,死亡慘重。在鴛鴦陣中使用朗筅,更能發揮出狼筅的長處,在戰爭中更能取得勝利。
所以說戚繼光是一個多能多才的人。他寫下了很多的兵書,例如:《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等。他還改造和發明了許多的火炮武器,還有戰船、戰車,使得明朝時期士兵的武器裝備比其他國家都強大,他還修建改造了長城,在那上面既可攻又可退。他在詩詞書畫這些方面也很擅長,他對他的妻子也很好,他很怕他的妻子。總之,戚繼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對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豐富了我國的軍事文學,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
❷ 戚繼光都發明了哪些武器
戚繼光發明了戚氏軍刀、狼筅、虎蹲炮。
1、戚氏軍刀
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
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寬度的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採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戚繼光在《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著作里有記載此刀的鍛造方法。
2、狼筅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以南方常見的毛竹為主,表面覆蓋著一些銳利的箭頭,彷彿狼的牙齒。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寫道:「狼筅長一丈五尺,重七斤,有竹鐵兩種,附枝必九層、十層,十一層尤妙。」
戰斗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沖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漢人王直和日本人小泉的率領下,乘機大肆入侵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做。戚繼光臨危受命,成立戚家軍,打敗倭寇,佑我中華。
為了剋制倭寇手中鋒利無比的倭刀,抗倭英雄戚繼光,經當地人介紹用老竹烘乾後製成「狼筅」,在竹尖包以鐵頭,長丈余重達幾十斤,選身強力壯者操之 。倭人依仗倭刀鋒利,將狼筅枝頭一斬而斷,卻不想竹子被削斷後茬口愈加鋒利。
3、虎蹲炮
戚繼光給戚家軍裝備的火炮又稱為「虎蹲炮」,因為其射擊的樣子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所以得名。明朝軍隊重視火器的使用,並專門成立了配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
在與倭寇作戰時,戚繼光發現鳥銃與佛朗機使用起來缺憾極大,鳥銃雖然精準,但是殺傷力太弱,而佛朗機雖然有殺傷力但非常笨重,不利於扛行。於是戚繼光便發明創造了「虎蹲炮」,比鳥銃殺傷力大,比佛朗機輕,便於攜帶。並大量製造配備。
❸ 狼筅長什麼樣子,為什麼加了鐵刺得毛竹就能壓制倭刀了
大明嘉靖年間,生活在彈丸之地的卑微寇族,不斷的騷擾我中華龍興之地的東南沿海岸駐兵薄弱的鄉鎮。倭寇以燒殺搶掠為主,得手後即刻轉移,如同老鼠一般油滑靈活,讓負責繳滅倭寇的大明軍隊頗為頭疼。
後來戚繼光就考慮怎麼讓普通的士兵不怯戰,於是就給他們配備了“狼筅”,士兵一看這玩意好,因為長,懟到敵人,至少還離自己有5米遠,關鍵那些副枝繁密,能當著自己,倭寇的刀夠不到自己。而且倭寇還砍不爛這玩意,被戳得吱哇鬼叫。士兵就開始慢慢膽子大了起來,讓士兵站著不動,士兵就已經開始有了底氣。等到配合鴛鴦陣的時候,士兵已經重拾起了戰斗信心,敢逐不敢追著倭寇跑了。
所以,戚家軍無往不利的法寶不是狼筅,而是鴛鴦陣。戚家軍憑借著鴛鴦陣,數次殲滅侵犯東南沿海地區的無恥倭寇,此後,倭寇只要看到狼筅便會恐懼的五臟俱裂。
通過戚家軍的不懈努力,明朝的東海南疆恢復了昔日的平靜,狼筅這種兵器,也成為了人們永遠銘記的戚家軍軍魂。
❹ 戚繼光造了什麼兵器
一、狼筅
狼筅是戚繼光對付倭寇給戚家軍所配備的武器之一,粗有二尺,長有一丈五六尺。明朝的軍隊在與倭寇交戰時,因懼怕倭寇的倭刀而張皇失措,戚繼光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葯。
戰斗時,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層層深,能擋住長槍刺入。狼筅上的枝端茂盛,可以掩護持有者,沖陣時既能自保,又非常具有殺傷力,可謂攻受兼備,被稱為「刺倭利器」。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❺ 明朝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軍隊里有一個特殊的兵種叫狼筅兵,什麼是狼筅
就是你圖片里的東西。拿根大小合適的整竹子,把下部枝條砍掉,保留上部的枝條,削尖即可,後來又有特殊製造的相似產品。這個東西支在隊陣前面可以很好地剋制倭刀,使其難以砍斷和擺脫,後面有長槍手、短刀手、火器手就可以收拾倭寇了。
❻ 狼筅究竟是種什麼武器,為啥能夠壓制倭刀呢
大明嘉靖年間,生活在彈丸之地的卑微寇族,不斷的騷擾我中華龍興之地的東南沿海岸駐兵薄弱的鄉鎮。倭寇以燒殺搶掠為主,得手後即刻轉移,如同老鼠一般油滑靈活,讓負責繳滅倭寇的大明軍隊頗為頭疼。
後來戚繼光就考慮怎麼讓普通的士兵不怯戰,於是就給他們配備了“狼筅”,士兵一看這玩意好,因為長,懟到敵人,至少還離自己有5米遠,關鍵那些副枝繁密,能當著自己,倭寇的刀夠不到自己。而且倭寇還砍不爛這玩意,被戳得吱哇鬼叫。士兵就開始慢慢膽子大了起來,讓士兵站著不動,士兵就已經開始有了底氣。等到配合鴛鴦陣的時候,士兵已經重拾起了戰斗信心,敢逐不敢追著倭寇跑了。
所以,戚家軍無往不利的法寶不是狼筅,而是鴛鴦陣。戚家軍憑借著鴛鴦陣,數次殲滅侵犯東南沿海地區的無恥倭寇,此後,倭寇只要看到狼筅便會恐懼的五臟俱裂。
通過戚家軍的不懈努力,明朝的東海南疆恢復了昔日的平靜,狼筅這種兵器,也成為了人們永遠銘記的戚家軍軍魂。
❼ 狼筅的介紹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桿長5米。頭與桿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紀校新書稱牙筅重7斤,舊制1斤16兩約600克,所以應該是42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❽ 狼筅是長兵器是短兵接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桿長5米。頭與桿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紀校新書稱牙筅重7斤,舊制1斤16兩約600克,所以應該是42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❾ 狼筅的來歷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長槍,亦稱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抵抗倭寇時所操練「鴛鴦陣」的武器配置之一。
❿ 鴛鴦陣是誰發明的,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戚繼光發明的,為什麼電影倭寇的蹤跡里說是俞將軍發明的
鴛鴦陣既不是戚繼光發明的也不是俞大猷發明的,而是唐順之發明的。
唐順之在內兵法上,俞大猷是他的學生容;槍法上,唐順之圈的一尺槍花,戚繼光只有嘆服;在陣法上,最早的鴛鴦陣的刀牌、狼筅、長槍小隊組合,是明軍陣法中,應對倭寇小團體作戰的特性,第一次的小陣改良,後世大名鼎鼎的戚繼光鴛鴦隊,就是在唐順之鴛鴦伍的基礎上改良出來。
唐順之出生於常州青果巷的一個名門望族,其祖父唐貴是進士出身,任戶部給事中,其父唐寶也是進士出身,任河南信陽與湖南永州府知府,可謂書香門第。唐順之也不負所望,23歲那年(嘉靖八年,1529年),他參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舉辦一次的會試,榮登第一。
年少而負才氣,年輕的唐順之性格上有些孤傲,因此在官場上並不順利。終於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唐順之被削職還鄉。
唐順之回鄉後閉門謝客,晝夜講究忘寢廢食的讀書,除儒學經典外,射學算學、天文律歷、山川地誌、兵法戰陣無所不學。唐順之三十七歲那年,向一位河南人楊松學習槍法。如果單純只是泛,倒也沒什麼好說的。但實際上,唐順之在每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