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芭蕾形體是在靜態中創造出來的

芭蕾形體是在靜態中創造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1-07-08 11:15:52

Ⅰ 芭蕾舞形體怎麼練芭蕾基訓練什麼

好.也就是說你訓練的動作最少是500個..芭蕾裡面的術語大概是500種.
如果只是訓練形體,那就主要是腿部和肩部還有胸部的韌帶,
加上一段時間的站位和基本的舞姿訓練...11年的時間可能只是我說的上面幾樣.
太多東西.就可以達到你說的形體訓練.
芭蕾基訓就太復雜了,我只說訓練年限也許你就能明白了
中專7年,大學本科4年.
不加變形的..,我是一位大學舞蹈學院的專業芭蕾舞教師.

Ⅱ 芭蕾形體中有那些基本動作請給我說一下名稱,謝謝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庭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

Ⅲ 芭蕾形體的介紹

芭蕾是一門古典藝術,是起源於義大利、成長於法國、成熟於俄羅斯、盛行於世界的古典舞種。它是在古希臘人體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科學的訓練體系。

Ⅳ 芭蕾形體的訓練要求

「開」,要求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左右均勻對稱地向外盡量打開,尤其是兩腳和胯應向外打開到180度。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人體的線條,擴大動作范圍,提高身體的平衡力。但是,這個「開」又是芭蕾形體中最難掌握的一個要素。首先,我們應該循序漸進,切忌容易打開的部位使勁打開,不容易的部分就不打開,這樣容易造成身體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韌帶拉傷。要領是:必須從髖關節到膝關節、踝關節、腳趾尖全部打開。
「綳」要求把肢體的各個部位收緊「綳」起來,尤其指膝關節和踝關節,連帶脊柱和頸椎等關節。芭蕾舞要求舞者從指尖到腳尖的能量的貫穿,進行放射性的舞蹈,只有通過綳才能將能量更好地聚集在肢體末梢,達到輕盈飄逸的舞蹈特徵。一般初學者在綳腳練習中經常會出現綳腳背不綳腳趾或只綳腳趾不綳腳背的現象,這都不符合規范要求。要領是:綳腳必須從踝關節開始把力量一直貫注到腳趾,讓腳趾去找腳心,這樣腳背腳趾綳得越來越緊,膝蓋也會越來越直。
「直」在芭蕾形體訓練中是一個整體概念,要求學習者背向上挺直,不能塌腰撅臀,也不能挺胸凸肚,也包括在直立的時候腿必須收緊膝蓋。要領是:在意念上尋找頸椎、胸椎、腰椎、尾椎形成一道直線,頭頂找天的感覺,逐步達到提、收、松、挺的正確而優美的體態要求。
「立」在芭蕾形體訓練中,「立」主要指腰部的立,它會產生向上提升的作用,只有腰部的「立」做到位,才能使整個身心能量內聚,重心上提,更好地在較高的空間層面上發射能量。

Ⅳ 芭蕾形體是什麼意思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所以「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而它的詞源則是義大利語「balletto」,意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發源於義大利,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形體芭蕾是由芭蕾延伸而來的。健身方式的芭蕾,習慣稱為形體芭蕾。專業的芭蕾訓練是很枯燥的,而形體芭蕾則以健身為目的,難度較低,它不要求腿踢多直,腳抬多高,做得多麼規范,它只是教會你如何把芭蕾特有的那種優雅內涵融會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而且從運動學角度講,芭蕾的「開、蹦、直」三要素具有收縮肌肉纖維的功能,在動靜結合的運動中有效地消耗多餘脂肪,使人練後身材會變得更修長。因此雖然也有體力上的消耗,也是做運動,但它的動作更強調肌肉的耐力、身體的柔韌性,運動強度不是很大,一般人都能接受。

Ⅵ 芭蕾形體訓練的目的是什麼

芭蕾,歐洲古典舞蹈,由法語ballet音譯而來。芭蕾舞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

而芭蕾舞中形體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平衡,提到氣質。就像建築房子,只有基底穩了,才有後續的。

同時它主要以培養有較好的身體素質、較強的技術技巧能力、較好的表現力的芭蕾舞演員為目的。專業芭蕾的訓練方法也是非常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的,目標是把專業的學生打造成擁有完美體態的芭蕾舞者。

Ⅶ 舞蹈是怎麼創造出來的這不科學

1.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最原始的舞蹈就是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在某種動作連續重復過程中,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再伴以呼喊或打擊石塊和木棍。
2.而人們為了有個共同標志,就出現了圖騰。圖騰不僅是部落區別的標志,同時亦是一種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每逢禱告或慶賀,都對著圖騰跳舞,這就出現了圖騰舞蹈。
3.此後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圖騰崇拜開始和巫術迷信相結合,從此產生了巫舞。巫舞比原始的圖騰舞蹈前進了一大步,它從集體舞蹈轉向專業的、個人的舞蹈表演,還表現出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巫舞十分盛行。
4.到了封建社會,宮廷舞蹈大規模地發展。中國的漢魏和隋唐時代,是宮廷舞蹈發展的兩個高峰。在歐洲,古希臘、羅馬的宮廷舞蹈也是很興盛。自酉羅馬滅亡後,娛樂性舞蹈被中世紀教會認為是不道德的而加以禁止。直到文藝復興以後,宮廷舞蹈才重新恢復。
5.芭蕾是從歐洲宮廷舞蹈發展而來,它屬於宮廷中專有的表演,後來轉移到劇場中去演出所以稱之為古典芭蕾。而現代舞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較為流行。
6.在舞蹈發展史上,民間舞蹈其實才是舞蹈發展的主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並不因為被禁止而停止發展,也不因為被宮廷吸收而改變其固有的鄉土特色,它始終是以絢麗多姿的風貌在民間廣泛流傳。
這么用心,望採納!

Ⅷ 芭蕾形體的中級

是針對略有基礎的學員而編排的,著重於訓練基本舞姿與樂感。
芭蕾舞的扶把訓練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大家知道么?把桿並不是為了對身體起支撐作用而設的,它是為了幫助練習者完成動作時調整重心用的。那麼,大家在扶把練習時就應當注意扶把的力度和姿態,和把桿保持相應的距離,這樣才能使動作得到完整的發揮。離開把桿(中間練習)是我們自由展現舞姿的第一步,在這以前應先做好足夠的准備(在把上練習時提高平衡能力和穩定性),美的舞姿和動作的舒展、重心的平穩有直接關系。不同的舞蹈對重心的處理也有差異,芭蕾的重心是高高提起的,這使舞姿顯得輕盈、高雅。除了重心的運用不同,芭蕾還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我們會逐步介紹給大家。

Ⅸ 芭蕾美學的四大原則是什麼

一、「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從肩、胸、胯、膝、踝五大關節部位,左右對稱的向外打開,或向兩側打開,尤其是兩腳應該向外打開180度。它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延伸身體線條、擴大表現空間、增強運動的靈活、保持身體的平衡、提高藝術性、炫耀貴族的氣派。

芭蕾作為一種概念性和抽象性為審美特徵的表演藝術,許多動作的運動方向都是與舞台平行的,而向兩側打「開」雙腳則能更有效的擴大體重在運動中與地面接觸並達到平衡的面積。一旦他們肢體原有的線條得到了充分的延長,動作范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展,表現力也就自然會變得格外豐富。

二、「綳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將肢體各個部位「綳」起來,尤其是腿腳上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以及脊椎和頸椎諸關節。才能在觀眾的視覺中有效地延長肢體原有的線條,產生形體美和肌肉美的審美感覺。

三、「直」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門板似的向上挺直,達到健美挺秀的藝術境界。「直」不僅僅是體現在身體的直立,還體現在動態之中的身體保持的直立狀態,垂直性是芭蕾舞許多整套動作技巧的主調。

四、「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頭頸、軀乾和四肢作為一個整體,在靜態的舞蹈時要表現傲然挺立、氣宇軒昂的穩重狀態,而在動態舞蹈時既要穩重流暢,又要在停止時揮灑有力,穩重如山。

(9)芭蕾形體是在靜態中創造出來的擴展閱讀:

一、風格流派

自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來,芭蕾舞的風格就一直在發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產生變化的,例如俄羅斯派、法國派及義大利派。後期的變化則分別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傳統技術及舞姿,如當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義芭蕾舞。

最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風格則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種以女舞蹈員及腳尖技術為中心的古典風格,以流暢及准確的舞姿見稱,時常用來象徵女舞蹈員穿著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二、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指十九世紀早至中期出現的芭蕾舞風格,該時期的舞劇以強調強烈的情感的主題為中心,作為一種美學經驗。那些舞劇的劇情圍繞女性的靈魂形態,如仙子和鬼等俘虜到了世俗男子的心。人們普遍認為1827年的舞劇《仙女》和1870年的舞劇《柯碧莉亞》分別是浪漫時期的開始和終結。

三、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基於傳統芭蕾技術及詞彙之上的。有不少古典芭蕾的風格和它們起源的地方息息相關,如俄羅斯派、法國派及義大利派。而有些古典芭蕾的風格是和特定的培訓方式有關的,並會以它們的創建者來命名,如以義大利舞者恩利可切凱蒂命名的切凱蒂法及以俄羅斯女舞者阿格麗皮娜瓦嘉諾娃命名的瓦嘉諾娃法。

四、新古典主義芭蕾

新古典主義芭蕾使用了古典芭蕾舞的技術和詞彙,但在使用抽象概念時和古典芭蕾不同。它沒有具體的情節、戲服和情景,使用的音樂素材廣泛,常使用新古典主義音樂,如斯特拉文斯基及魏本的作品。由於正式規格和敘事式情節不再是必須的,新古典主義芭蕾在空間運用、編舞設計結構上也有更多可能性。

《從珀蒂珀到巴蘭欽》的作者蒂姆紹爾認為,喬治巴蘭欽在1928年所創作的《阿波羅》是第一部新古典主義芭蕾舞劇。它回應了謝爾蓋·佳吉列夫抽象的舞劇,象徵了形式的回歸。巴蘭欽往後和現代舞編舞家瑪莎·葛蘭姆共事,增加了對現代舞技巧與概念的認識,並把現代舞者如保羅泰勒等帶進了他的紐約市芭蕾舞團。

泰勒更在1959年出演了巴蘭欽所創作的《序曲》。

除了巴蘭欽,還有不少人對這個風格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如弗雷德里克·阿什頓在1946年創作的《交響樂之舞》就是他重大的一部作品,舞者穿著白色短上衣上演該劇,並配以非常少的抽象舞台設計及情節。

這部和作曲家法朗克作品同名的舞蹈作品,是對以純粹的舞蹈對該樂曲所作的詮譯,並加入了阿什頓的典型風格。

與此同時,現代芭蕾舞也從新古典主義芭蕾舞中分支了出來,先行的革新者包括了泰特利葛蘭、羅伯特·喬佛里及阿匹諾傑拉德。

雖然現代芭蕾舞和新古典主義芭蕾舞難以分辨,現代芭蕾舞編舞家相比起芭蕾的雅緻而言,更著重體育運動的元素。它對表現舞者的體形更為大膽,配以更強烈的主題、氣氛和音樂。如喬佛里在1967年創作的《亞斯塔蒂》,就起用了搖滾音樂及具性意味的編舞。

五、當代芭蕾

當代芭蕾容許任何風格對使用芭蕾舞技巧的作品作出影響。只要有明顯的古典芭蕾舞基礎,它就能糅合不同層面的美學,包括現代、爵士、通俗或道德等形式。正因如此,它為創新的嘗試、探索提供了空間。

當代芭蕾和當代舞的分別在於,演出當代芭蕾必須先接受芭蕾舞訓練。同樣,它和新古典主義芭蕾舞及現代芭蕾難以區分,如薩普在1973年為傑弗瑞芭蕾舞團創作的作品《平分雙門轎跑車》。

劇中薩普安排一名穿著白衣的芭蕾舞者向她介紹芭蕾舞動作詞彙的同時,穿著便服的舞者穿著足尖鞋、襪子或球鞋表演不同風格的舞蹈,並配以搖滾樂團海灘男孩的音樂。

在八十年代,威廉・弗西斯以一系列的作品為當代芭蕾作出了重大的創新改革,包括了1987年的《多少懸在半空中》。這部作品展示出強勁的體育運動色彩,並使用了電子音樂。弗西斯把古典芭蕾舞詞彙加以誇飾,並把舞蹈動作的幅度加快、加大及增加不同的移動方位。

許多當代芭蕾的概念都是來自二十世紀現代舞的意念和創新的,包括躺坐在地板上的動作及腿部的向內轉。當代芭蕾不時以赤腳表演,亦可能包含戲劇、啞劇及伴奏,其中伴奏大多是管弦樂,也有少量以聲樂為主。

紐約市芭蕾舞團的創團總監喬治巴蘭欽對新古典主義芭蕾作出了前瞻性的發展,因此常被視為當代芭蕾的先鋒。另一位當代芭蕾的編舞家薩普,則於1976年為美國芭蕾舞劇團創作了《危急關頭》,並在1986年為自己的舞團創作了《In The Upper Room》。

這兩部作品都因為結合了特別的現代舞舞姿、足尖鞋及在古典芭蕾舞流派受到訓練的舞者而被評為創新。

現在仍然有不少當代芭蕾舞團及編舞家,例如阿隆佐·金和他創立的芭蕾舞團、馬修·伯恩和他創立的New Adventures芭蕾舞團、Complexions當代芭蕾舞團、杜瓦托和他創立的西班牙國家現代舞團、威廉·弗西斯和佛賽舞團、以及荷蘭舞蹈劇場的基利安。

傳統上表演古典芭蕾舞的劇團也會定期上演當代作品,如馬林斯基芭蕾舞團和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芭蕾舞」這個詞彙逐漸進化至能夠包含任何一種和它相關的形式。舞者需要同時能夠演繹古典、新古典主義、現代和當代作品。他們要優雅庄嚴地演繹古典作品,自由抒情地演繹新古典主義作品,並時而保守時而奔放地演繹現當代作品。

芭蕾舞的發展延伸廣闊,有時和其他舞蹈的界別會變得模糊,但會保留一定的芭蕾舞技巧元素。

閱讀全文

與芭蕾形體是在靜態中創造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