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家紙尿褲

發明家紙尿褲

發布時間:2021-07-08 09:12:31

A. 紙尿片是誰發明

您好!在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使用「尿褲」的概念了,但那時的尿褲和現在紙尿褲的可是完全不同。那個時候寶寶用的是「純天然材質」製成的「尿褲」,比如用某種植物葉子,動物皮或是疊好的野草和苔蘚。盡管無法考證古人們多長時間給嬰兒更換一次「尿褲」,不過人們普遍認為,三四天能換上一次就不錯了。在寒冷的地方,為了保暖,嬰兒經常被包裹在毛毯里,而這些毛毯就是最初的「尿褲」。而在一些熱帶地區的地方,人們則很少使用「尿褲」。媽媽們會預測寶寶們的排泄時間,然後把寶寶抱到外面去方便,避免弄臟住處。 直到在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化大量製造出價格便宜的棉紡布,最初的尿布誕生了。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尿布被折疊或系在寶寶的內衣或者內衣外面,用於兜住大小便。而聰明的媽媽們為了更好的保護寶寶,往尿布裡面又添加了很多有意思的元素。比如天然的吸水物質苔蘚和泥炭!或是把2片或更多的尿布疊在一起防止漏尿。 現在大家看到的一次性紙尿褲的雛形,出現在1930-1950年的歐洲和北美,距今有五六十年的時間。和很多世界上大大改善人們生活的著名的發明一樣,紙尿褲的誕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息息相關。為了解決二戰期間棉花緊缺的問題,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利用木漿製作而成的纖維綿紙,這種綿紙質地非常柔軟,又有很強的吸水性。後來瑞典的一家公司繼續研發,把這種綿紙剪裁成特殊的形狀,一張張折疊包裝在紗布或網狀針織物中,再放在寶寶的內褲中使用。很快,這種新型的拋棄型尿褲就在各大醫院,商店開始銷售,但是成本很高,當時的價格也非常昂貴! 後來美國一位媽媽認為雖然這種一次性尿褲很好用,但是還不能解決尿液滲透的問題,於是她想到在尿布或一次性尿褲下面可以加上一個防水層,並申請了專利,成就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偉大進步。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 1968年金佰利公司推出的一次性紙尿褲立刻脫穎而出,產品眾多創新之處甚至成為了行業標准。比如首次推出三角型的設計,很好的貼合寶寶的身體,新型的吸水性材料和可粘式的搭扣,具備剪裁貼體和方便固定的優點。然而這仍是不完美的產品,很多媽媽抱怨當他們的寶寶站起來或玩耍時,仍然有漏尿的狀況發生。為了讓寶寶玩耍更盡興,好奇高檔紙尿褲應運而生。在當時,好奇紙尿褲就以創新高檔的設計贏得了眾多媽媽的喜愛,更合身的剪裁和彈性的腿部設計以及可反復使用的搭扣,都可以更好的防止側漏後漏,讓寶寶穿著更加舒適貼體!謝謝閱讀!

B. 誰發明的紙尿褲

不是你 我 就是他了

C. 紙尿褲芯體歷史是怎樣的

紙尿褲第一代芯體
俗稱木漿芯體,於1956-1961年間在歐美發明誕生,木漿芯體主要由絨毛漿和吸水高分子組成,在生產過程中一次性成型。其優點為吸收性強,不易漏尿,能滿足嬰兒排便護理的基本需求。

紙尿褲第二代芯體
紙尿褲第二代芯體,在第一代芯體上做了改良。主體仍然為一次性成型的木漿芯體,與第一代芯體不同的是,第二代芯體進行了簡單的分區,在保證其吸收性上,提升了芯體的吸收速度和乾爽性。

紙尿褲第三代芯體
進入21世紀,國內紙尿褲芯體技術得到飛速發展,2006年,紙尿褲第三代芯體由倍康紙尿褲創始人——覃敘鈞帶領團隊研發成功,從結構及功能上均顛覆了第一、二代芯體。

紙尿褲第三代芯體拋棄了第一、二代芯體主要由絨毛漿、高分子一次成型的製作方式,創新式的由無紡布、無塵紙、吸水高分子按照同等比例層層交疊,由於第三代芯體在紙尿褲整個製作過程中並非一次性成型,而是預先製作好,所以又稱「預制芯體」。

在預制技術下,第三代芯體的吸水高分子得以均勻的撒播,高分子和無紡布的合理搭配比例,使芯體變得更輕薄更透氣;高分子分布均勻,使尿液吸收擴散更快,吸收更均勻,
一舉突破了第一、二代芯體「厚重」「透氣性差」「易斷層」「易起坨」等缺陷,一時間成為崇尚「精細化育兒」理念的中國媽媽親睞的對象,也引起眾多國內紙尿褲品牌追隨。

然而紙尿褲第三代芯體的不足之處在於,實現了輕薄透氣,便相對犧牲了「吸收」性能,因此,第三代芯體在吸收性上仍有改進空間。

紙尿褲第四代芯體(芯體專利號:200810030541.3)
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8090後新生父母對育兒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最新調查顯示,8090後對紙尿褲性能的要求排名依次是:透氣性、柔軟度、吸收能力、安全無刺激。而無論是第一、二代木漿芯體,還是第三代預制芯體,都不能很好的將輕薄、能吸、乾爽、柔軟等性能兼收並蓄。

為解決「既薄又能吸」「既乾爽又柔軟」這兩大消費者痛點,紙尿褲第三代芯體創始人覃敘鈞在第三代預制芯體技術上再度研發,於2016年成功推出紙尿褲第四代芯體。

第四代芯體又稱多層預制芯體結構,為了增強芯體吸收量,使用更精細化的分層技術,使芯體達到7層,使吸水高分子含量可達到70%以上,並且依然保證芯體的輕薄、柔軟、透氣。多層芯體中,有三層為均勻撒播的吸水高分子,各層吸水高分子在「吸收性」、「導流速度」「吸收速度」「擴散性」「鎖水性」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芯體實現大量吸收,因超高含量的吸水高分子,芯體在吸收尿液後,大量的高分子能夠牢牢鎖住水分,不易反滲,實現長時間保持乾爽。實驗數據表明,傳統木漿芯體的反滲值普遍在3g以上,而第四代多層芯體反滲值則低於1g。

因高分子的均勻撒播,使第四代多層芯體在吸收尿液後仍能保持平整,不起坨不斷層。同時,第四代芯體創新採用了分區技術,芯體面層獨創S型透氣凹槽,減少了皮膚與紙尿褲面層的接觸,留出了兩條透氣通道,在「輕薄」基礎上更加提升了芯體的透氣性。

7層結構設計,使第四代多層芯體真正做到了「又薄又能吸」,而優良的透氣性搭配全柔設計,又使「柔軟與乾爽」可兼得,一舉解決了第一、二、三代芯體紙尿褲不能解決的痛點,能夠滿足8090後中國新生父母對「精細化育兒」的護理需求,更重要的是,為嬰兒提供了更舒適更健康的紙尿褲穿戴體驗。

D. 紙尿褲是誰發明的

在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使用「尿褲」的概念了,但那時的尿褲和現在紙尿褲的可是完全不同。那個時候寶寶用的是「純天然材質」製成的「尿褲」,比如用某種植物葉子,動物皮或是疊好的野草和苔蘚。盡管無法考證古人們多長時間給嬰兒更換一次「尿褲」,不過人們普遍認為,三四天能換上一次就不錯了。在寒冷的地方,為了保暖,嬰兒經常被包裹在毛毯里,而這些毛毯就是最初的「尿褲」。而在一些熱帶地區的地方,人們則很少使用「尿褲」。媽媽們會預測寶寶們的排泄時間,然後把寶寶抱到外面去方便,避免弄臟住處。 直到在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化大量製造出價格便宜的棉紡布,最初的尿布誕生了。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尿布被折疊或系在寶寶的內衣或者內衣外面,用於兜住大小便。而聰明的媽媽們為了更好的保護寶寶,往尿布裡面又添加了很多有意思的元素。比如天然的吸水物質苔蘚和泥炭!或是把2片或更多的尿布疊在一起防止漏尿。 現在大家看到的一次性紙尿褲的雛形,出現在1930-1950年的歐洲和北美,距今有五六十年的時間。和很多世界上大大改善人們生活的著名的發明一樣,紙尿褲的誕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息息相關。為了解決二戰期間棉花緊缺的問題,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利用木漿製作而成的纖維綿紙,這種綿紙質地非常柔軟,又有很強的吸水性。後來瑞典的一家公司繼續研發,把這種綿紙剪裁成特殊的形狀,一張張折疊包裝在紗布或網狀針織物中,再放在寶寶的內褲中使用。很快,這種新型的拋棄型尿褲就在各大醫院,商店開始銷售,但是成本很高,當時的價格也非常昂貴! 後來美國一位媽媽認為雖然這種一次性尿褲很好用,但是還不能解決尿液滲透的問題,於是她想到在尿布或一次性尿褲下面可以加上一個防水層,並申請了專利,成就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偉大進步。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 1968年金佰利公司推出的一次性紙尿褲立刻脫穎而出 ,產品眾多創新之處甚至成為了行業標准。比如首次推出三角型的設計,很好的貼合寶寶的身體,新型的吸水性材料和可粘式的搭扣,具備剪裁貼體和方便固定的優點。然而這仍是不完美的產品,很多媽媽抱怨當他們的寶寶站起來或玩耍時,仍然有漏尿的狀況發生。為了讓寶寶玩耍更盡興,好奇高檔紙尿褲應運而生。在當時,好奇紙尿褲就以創新高檔的設計贏得了眾多媽媽的喜愛,更合身的剪裁和彈性的腿部設計以及可反復使用的搭扣,都可以更好的防止側漏後漏,讓寶寶穿著更加舒適貼體!

E. 紙尿褲的專利發明

唐鑫源,江蘇省無錫市人。先後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美國麻省羅宛爾理工大學、北卡羅納大學、威斯康新大學,專攻化學、紡織染整工程、高分子化學,獲哲學博士。初次回國後,致於力毛紡織染整工業,任協新毛紡織廠工程師、廠長,中國紡織工學院副院長等職。 1949年,美國在第二世界大戰後科技發展迅猛,唐鑫源先生再度負笈遠渡重洋,入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研究高分子化學,並任研究員。學成後應聘於迪卡爾化學塑料工程公司研究部任經理。當時,美國空軍開始太空飛行計劃,極需專門人才,唐應美國空軍之聘負責研究抵禦高溫非金屬材料。先後發明了能抵禦華氏一千度高溫的有機性纖維和能抵禦華氏四千度的無機性纖維,此種特殊超溫材料,對於太空及軍事設備有助無量,成績斐然。 1962年,美國太空總署太空飛行中心成立,唐鑫源先生出任材料研究所所長,主持研究太空應用材料,研製成能抵禦輻射線與高溫的非金屬材料,以及防火材料等等,應用於登陸月球之阿波羅APOLLO太空艇及登陸月球艇、太空飛行實驗室SKYLAB,太空梭SPACE SHUTTLE以及太空站SPACE STATION。同時主持研究設計太空衣、飛行工作衣、駕駛裝、運動裝、維生系統、太空工作設備與工具,以維持和保護太空飛行任務之功效與安全。1969年7月19日美國太空人平安登上月球。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在完成登陸月球後頒獎時講,太空飛行有今日成就,全賴太空艇及火箭發動之設計、駕駛管制與唐氏主持之太空衣及其發明之高溫防火材料,方能有今日之安全登陸月球之成功,贊譽唐鑫源先生為「太空衣之父」。按月球之溫度,日光下為華氏250度,無日光下為華氏零下250度,全賴唐先生發明之太空衣。唐氏發明的各項材料亦廣泛應用於商業,造福人類。如貝泰BETA纖維可抵禦華氏一千五網路高溫,在氧氣中不能燃燒,除應用於登陸月球外,因具有抗熱防火、擋雨避風等多種功能,已被建築界廣泛用於大型商場、會議大樓、飛機場之房頂,包括美國八萬人體育館等。因唐先生研製的材料有強力吸水性,解決了太空人的小便問題,用此材料製成的嬰兒尿布也風行世界。唐先生之卓越成就,先後獲美國太空總署最高特殊工程成就獎章及美國太空中心成立以來第一次頒發的太空實驗獎獎金,又榮獲選入太空技術名人堂。三十三年中唐先生榮獲美國政府及其他學術與科學機構之獎狀獎章,包括美國總統頒贈的領袖獎章計一百餘種。1989年,晉升為美國太空總署總工程師,這是美國太空中心成立二十八年來一千餘名工程師中第一個。1994年,唐鑫源先生退休,美國德州州長頒贈德州榮譽海軍上將。美國海陸空軍及航空機構聘其為顧問或顧問委員會委員,並先後被美國總統尼克松、福特、里根及布希等聘為顧問團委員,美國國會參議院及眾議院咨詢委員,美國安全委員會顧問等。列入美國中西部名人錄、美國南部及西南部名人錄、美國財政工業名人錄、美國科學及工程名人錄、美國社會領袖名人錄、美國航空名人錄、美國名人錄、國際名人錄、世界名人錄等。 唐鑫源先生曾被邀請來華參加第二屆國家建設研究會,並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唐鑫源先生致力科技,造福社會,其卓越貢獻,弛譽全球。

F. 紙尿褲用什麼材料製造的

由於紙尿褲是貼身衛生用品,其質量問題受到更多關注。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紙尿褲行業門檻較高,競爭水準也相對高一些。目前,大型紙尿褲生產企業的設備、工藝技術及產品設計先進、合理,對生產過程和質量以及原材料的采購管理嚴格,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出現問題的多是小企業。 專家介紹,一般紙尿褲的吸收材料,是植物性纖維材料絨毛漿,為增強吸收效果和鎖定水分,吸收層中還需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吸水樹脂。由於高分子吸水樹脂價格昂貴,一些企業就開始在這方面偷工減料,一些低檔紙尿褲的吸收材料甚至採用皺紋衛生紙替代。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近期組織對紙尿褲(含紙尿片/墊)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七個省、直轄市49家企業生產的62種產品,合格54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7.1%。 抽查中發現,紙尿褲(含紙尿片/墊)的主要質量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微生物指標超標。本次抽查中有四種產品微生物指標超標。其中有一種產品菌落總數實測值為720個/克,超出標准限值的3.6倍。 二是滲透性能不合格。本次抽查中有四種產品滲透性能達不到標准要求。滲透性能通過滑滲量、回滲量和滲漏量指標來反映。滑滲量不合格的產品不能較好地滲透和吸收液體;回滲量不合格的產品吸收液體後容易返滲,導致使用者皮膚潮濕、不舒適,影響皮膚健康。

G. 紙尿褲發明前 西方人用尿布嗎

用的,現在也有很多西方人用尿布,把尿。

H. 紙尿褲的第三代

紙尿褲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芯體」。從技術層面來說,紙尿褲芯體至今共經歷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半世紀以前,一次性紙尿片的誕生;第二次是八十年代高分子吸水材料在紙尿褲上的應用,使產品的吸液性能得到充分保障,市面主流品牌普遍使用的便是第二代芯體。但這類傳統芯體在吸收速度、防反滲程度、厚度及芯體的強韌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局限,使寶寶紅屁股、反滲側漏等問題仍未能完善解決。
國內外紙尿褲廠家都在加緊研發一種更輕薄、吸液性能更有保障、表面更乾爽的紙尿褲,市場上也不斷有一些半成熟的產品推出。直到2012年下半年,推出E芯分階段紙尿褲系列,宣告第三次芯體技術革新進入成熟應用階段。這種芯體吸收效率更高、韌性更強,全面解決傳統第二代芯體的各大問題。有評論稱,「E芯」技術的問世,象徵著紙尿褲行業的發展進入新紀元,這是紙尿褲自西方發明以來,整個行業第一次由中國企業在技術競賽中取得了領先地位。

I. 紙尿褲發明人「航天服之父」是誰

196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的紙尿褲——幫寶適由寶潔公司推出。有個小故事說,寶潔之所以會研發紙尿褲,是因為研發部經理有了一個小孫女,頻繁地換洗尿布讓他不勝其煩,於是他下決心要發明一種不用洗的東西來替代尿布。 那麼此時的太空人是怎樣尿尿的呢? 196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位太空英雄加加林,在上太空前,曾經有個小插曲,在要步入發射艙時,加加林突然感到了尿急,沒辦法,他只好下來,靠著一輛汽車的輪子,將尿順著太空服的管子向外排。1961年5月5日,美國第一位遨遊太空的宇航員謝潑德也遇到了尿急的問題,指揮官命令他尿在太空服里,這是一個冒險,因為尿液的熱度可能會使太空服里必須保持清爽的設備失靈。好在尿液很快冷卻,悲劇沒有發生。 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一個叫唐鑫源的華人工程師改進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一種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尿尿才不再成為困擾航天員的一大難題。 所以紙尿褲發明人「航天服之父」是唐鑫源

J. 紙尿褲有什麼歷史由來

在布出現之前,人類是用什麼來代替尿布的呢?又是誰發明了紙尿褲代替了煩瑣的布尿布?很快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關於尿布的記載近乎於零,即使用最先進的網路搜索工具,也串連不起尿布的歷史。 這真不可思議,再美的美女,再偉大的人物,也都有嬰兒期,都曾有過不受控制的膀胱。作為他們嬰兒期的最親密的夥伴,尿布卻沒能伴隨他們的榮耀獲得哪怕點滴的贊美。 只有那些嶄新的媽媽們,在某一時刻,在世界的某一角落,看著嬰兒熟睡中的微笑,對紙尿褲的發明者短暫地表達了贊嘆和感激:他真偉大啊。如很多其他發明一樣,盡管它們的重要性不亞於電燈,發明者卻不會總有愛迪生這樣的運氣和名聲,他們沒有留下名字,或僅僅留下一個名字。 航天專家說,尿不濕本來是給宇航員太空排尿設計的,後來才轉為民用。這容易引起誤會,在中國,人們會把尿不濕和紙尿褲等同。其實,在尿不濕之前,紙尿褲還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路。 最早嘗試尿布替代品的,是日本人,原因很簡單,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天然物資缺乏。而邁出了實質性一步的是瑞典人鮑里斯特爾姆,1942年,他發明了兩件式的紙尿布,外層是塑料褲,內層是紙做成的吸收墊。 這種一次性的紙尿布很容易破掉,碎屑會沾滿孩子的屁股,所以很長時間內並沒有被廣泛應用。 196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的紙尿褲——幫寶適由寶潔公司推出。有個小故事說,寶潔之所以會研發紙尿褲,是因為研發部經理有了一個小孫女,頻繁地換洗尿布讓他不勝其煩,於是他下決心要發明一種不用洗的東西來替代尿布。

閱讀全文

與發明家紙尿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