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喬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能力:
做事情的極致能力;
喬布斯的朋友曾如是評價喬布斯:他只要對一樣東西感興趣,就會把這種興趣發揮到非理性的極致狀態。
喬布斯自己曾說,「我一退學,就不用去上那些我不感興趣的必修課了,我可以去上那些看起來有意思的課。」
你知道,曾經吸引喬布斯的一則招聘廣告是什麼嗎?
是《聖問塞水星報》的一家游戲製造商雅達利的一則招聘廣告,文案是「在享樂中賺錢」。
喬布斯當年去雅達利面試時,他對人事主管講:得不到一份工作他是不會走的。
說服別人和你在一起的能力;
後來,喬布斯如願以償被錄取了。他的老闆是諾蘭布希內爾,一個充滿魅力、能說會道的夢想家。
喬布斯從他身上學到了將個人魅力轉化為說服力,通過個性的力量進行勸誘、脅迫以及扭曲事實。這就是後來的現實扭曲場。
現實扭曲力場——讓人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神奇能力。每個有野心的人都必須修煉的能力。
保持專注的能力
喬布斯的一個過人之處是知道如何做到專注。「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同樣重要,」他說,「對公司來說是這樣,對產品來說也是這樣。」
當喬布斯不想被一件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時候,他會完全忽略它,就好像此事完全不存在一樣。
喬布斯病重的時候,接待了三個有恩怨的來訪者:麗薩、拉里·佩奇和蓋茨。
喬布斯一開始不想見拉里·佩奇,但是後來回想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還是安排了會面。他強調了專注的重要,他認為谷歌現在攤子鋪得到處都是,只專注5個,把其他的都扔掉,因為會拖後腿,會把谷歌變成微軟。
激勵同伴發揮潛能的能力
喬布斯走進了拉里•凱尼恩(Larry Kenyon)的辦公隔間,他是負責麥金塔電腦操作系統的工程師,喬布斯抱怨說開機啟動時間太長了。凱尼恩開始解釋,但喬布斯打斷了他。
他問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話,你願意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鍾嗎?」
凱尼恩說也許可以。喬布斯於是走到一塊白板前開始演示,「如果有500萬人使用 Mac ,而每天都要多用10秒鍾,那加起來每年就要浪費大約3億分鍾,而3億分鍾相當於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
㈡ 喬布斯怎麼想到做App Store的
有人說,喬布斯的一生是神一樣的傳奇
,但我覺得蘋果的成功並不是高瞻遠矚、縝密規劃的結果。要是他能像神一樣預測到蘋果今天的輝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筆買入蘋果的股票了,也不至於現在才83億美元的身價。
喬布斯二次創業,是從一個普遍需求開始,這是他成就一個偉大事業的基礎。有人說,喬布斯善於創造需求,我覺得沒有人能夠創造需求,對音樂的需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喬布斯所做的,只不過是通過ipod把聽音樂的體驗做到了極致。
ipod之所以能夠流行,首先在於它一流的設計,跟其他mp3相比,是鶴立雞群。再一個微創新,是裡面的東芝小硬碟,號稱可以存儲一萬首歌,一輩子都聽不完。從ipod開始,每一個微小的創新,持續改變,都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產品。在ipod中加入一個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雛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一個人都會想到,如果加上一個通話模塊打電話怎麼樣呢?於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變成了ipad了嗎?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繚亂、萬象叢生的東西,無一不是從那個「一」開始,那個「一」就是ipod。要知道,當蘋果推出iphone的時候,ipod在全球的銷量已經超過了一億部。這一億多部ipod不僅為蘋果創造了口碑,創造了品牌,而且也為蘋果捕捉了不少消費者的體驗。沒有這個台階
,如果喬布斯一上來就做iphone,也不見得會成功。
現在,喬布斯和蘋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對象,大家開始學喬布斯做手機、做appstore、做各種pad。齊白石說過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襲商業模式表面上來看最省勁,但簡單抄襲肯定死,真正學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
喬布斯的戰略不是大跨步的戰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斷地捕捉當前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狀態。像每一個創業者一樣,喬布斯進入這個未知領域,剛開始一定是沒戰略的。你看一些咨詢公司做戰略規劃,往往是針對一個成熟的行業,是對一個已有的成熟套路的總結和改良。但是,當你進入到一個未知領域,剛開始一定是摸著石頭過河,什麼都是未知,你得憑著自己的經驗去把握每一步。
我們不要把喬布斯捧上神壇,他也有失敗的地方。作為創業者,我們能思考
,會學習,
放棄我們無法學習的,研究我們能夠學到的,憑借我們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走出我們自己的成功之道。
㈢ 求一篇喬布斯的創業故事!
斯庫利表示,他和喬布斯都喜歡漂亮的設計,而喬布斯還認為,應當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去開始設計。他們曾學習義大利設計師,包括汽車設計師。他們學習汽車各方面的設計,包括舒適性、材料和顏色等,當時在矽谷沒有人這樣做。斯庫利表示,這樣做並不是他的想法,而是喬布斯的想法,不過當時他的專業背景是設計。蘋果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計算機,還包括產品設計和營銷設計,這是一個有關公司定位的問題。
2.用戶體驗
喬布斯總是會考慮這樣的問題,即產品的用戶體驗是怎樣?用戶體驗是一個端到端的系統,也與產品的製造、供應鏈、營銷和零售有關。
3.不進行小組討論
喬布斯曾表示:「如果一個人根本不知道基於圖形的計算機是什麼,我怎麼可能詢問他基於圖形的計算機應該是什麼樣?之前沒有人見過這樣的東西。」喬布斯認為,向他人展示一款計算器無助於解釋計算機的工作方式,因為跨越太大。
4.完美主義
喬布斯認為每一步都必須做好,他對一切事都講究方法,並且非常謹慎。喬布斯實際上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5.前瞻性
喬布斯認為,計算機將成為消費類產品。在80年代早期,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想法,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個人電腦只是體積小一點的大型機。這也是IBM的看法。另一些人則認為,個人電腦可能類似游戲機,因為當時已有數款游戲機面市。但喬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認為電腦將改變世界,幫助人們獲得此前不敢想像的能力。電腦並不是游戲機,也不是將大型機小型化。
喬布斯的一個理念是「改變世界」,另一方面喬布斯也非常關注細節,例如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設計軟體、硬體和系統,以及產品應當有什麼周邊設備。他總是親自參與廣告、設計和一切事情。
9.保持較小的規模
喬布斯不喜歡大公司,他認為大公司充滿官僚主義,缺乏效率。他將這些公司稱作「笨蛋」。喬布斯曾經認為,Mac團隊的成員不應該超過100人,因此如果有人想加入,那麼必須有人離開。喬布斯曾表示:「我無法記住超過100個名字,而我只希望與熟悉的人共事。因此如果規模超過100個人,那麼我們必須改變組織架構,而我無法以那樣的方式工作。我喜歡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觸到所有事。」
10.拒絕糟糕的工作
斯庫利認為,蘋果就像一間藝術家的工作室,而喬布斯則是一名熟練的工匠。一名工程師曾經向喬布斯展示剛剛寫好的軟體代碼,而喬布斯在瀏覽了之後就表示:「還不夠好。」喬布斯總是迫使他人做到他們能達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蘋果的員工總是能完成一些他們原本認為無法完成的工作。
㈣ 創業者喬布斯是如何成功的
要是他能像神一樣預測到蘋果今天的輝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筆買入蘋果的股票了,也不至於現在才83億美元的身價。 從iPod到iPhone,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是一個值得琢磨的問題。我沒有見過喬布斯真人,沒有機會跟他直接交流,因此只能是瞎子摸象,從現成的產品入手。 喬布斯二次創業,是從一個普遍需求開始,這是他成就一個偉大事業的基礎。有人說,喬布斯善於創造需求,我覺得沒有人能夠創造需求,對音樂的需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喬布斯所做的,只不過是通過iPod把聽音樂的體驗做到了極致,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iPod之所以能夠流行,首先在於它一流的設計,跟其他MP3相比,是鶴立雞群。再一個微創新,是裡面的東芝小硬碟,號稱可以存儲一萬首歌,一輩子都聽不完。從iPod開始,每一個微小的創新,持續改變,都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產品。在iPod中加入一個小屏幕,就有了iPodTouch的雛形。有了iPodTouch,任何一個人都會想到,如果加上一個通話模塊打電話怎麼樣呢?於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變成了iPad了嗎?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繚亂、萬象叢生的東西,無一不是從那個「一」開始,那個「一」就是iPod。要知道,當蘋果推出iPhone的時候,iPod在全球的銷量已經超過了一億部。這一億多部iPod不僅為蘋果創造了口碑,創造了品牌,而且也為蘋果捕捉了不少消費者的體驗。沒有這個台階,如果喬布斯一下子上來就做iPhone,也不見得會成功。 現在,喬布斯和蘋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對象,大家開始學喬布斯做手機、做AppStore、做各種Pad。齊白石說過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襲商業模式表面上來看最省勁,但簡單抄襲肯定死,真正學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所以,如果要學習喬布斯,就要學習他的精粹,那一定得從iPod學起。這就像是一個人吃了七個饅頭吃飽了,你就覺得第七個饅頭很神奇,看是用什麼特殊麵粉做的。這樣學習喬布斯,肯定是舍本求末。 喬布斯的戰略不是大跨步的戰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斷地捕捉當前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狀態。像每一個創業者一樣,喬布斯進入這個未知領域,剛開始一定是沒戰略的。你看一些咨詢公司做戰略規劃,往往是針對一個成熟的行業,是對一個已有的成熟套路的總結和改良。但是,當你進入到一個未知領域,剛開始你一定是摸著石頭過河,什麼都是未知,你得憑著自己的經驗和直接去把握每一步。 我們不要把喬布斯捧上神壇,他也有失敗的地方。(有刪節)
㈤ 誰能告訴我喬布斯的創業史
··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於1955年。1972年高中畢業後,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里德學院中只念了一學期的書。
1974年喬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設計電腦游戲的工作。兩年後,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尼艾克在喬布斯家的車庫里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他們開發的蘋果II具有4K內存,用戶使用他們的電視機作為顯示器,這就是第一台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個人電腦。
喬布斯後來說:「我很幸運,當計算機還是個年輕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這個領域。當時擁有計算機學位的人不多,從業人員都是從物理、音樂、動物學等領域半途出家的優秀人才。他們對此有濃厚興趣,沒有誰是為了錢進了計算機這個行業的。」
1980年11月,蘋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喬布斯和沃茲尼艾克一夜之間變為百萬富翁。
1986年喬布斯買下了數字動畫公司Pixar。這間公司如今已成為暢銷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和《蟲蟲危機》的製作廠商,它是現年56歲的 喬布斯事業生涯中的第二個高峰。
1996年,蘋果公司重新僱傭喬布斯作為其兼職顧問。此時蘋果經歷了高層領導的不斷更迭和經營不善之後,其營運情況每況愈下,財務收入開始萎縮。
1997年9月,喬布斯重返該公司任首席執行官,他對奄奄一息的蘋果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公司改組和一連串新產品降價促銷的措施。終於在98第四個財政季度創造了一億零九百萬美元的利潤,讓「蘋果」重新「紅」了起來。目前蘋果最熱門的產品。
㈥ 喬布斯創建的蘋果公司創造了哪些輝煌
iphone
ipad
ipod
itunes
等種種創新產品,蘋果市值已躍居世界第一
㈦ 史蒂夫、喬布斯的創業經歷、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心狠無情的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後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帶著6502晶元,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介面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介面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50台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
㈧ 喬布斯發明了什麼
喬布斯並非技術學院科班出身,但他卻是200多項美國專利的發明人或共同發明人,他曾領導著蘋果開發出了許多革命性的產品,但並不是喬布斯參與開發的每一款產品最終均取得了成功。
蘋果電腦第一台原型機,1976年上市,需要連接電視機作為顯示器。
Apple I僅僅生產了200台,售價為666.66美元。而且消費者還必須自己提供鍵盤、顯視器和機箱。但現在,它的身價已經漲到了幾萬美元,變成了收集家的最愛。
這是蘋果公司發家的首款主要產品。當時也沒有標准意義上的個人電腦(PC),更沒有微軟和英特爾的結盟,Apple I是蘋果走向個人電腦的象徵。
2.Apple II
首款普及的蘋果電腦,1977年上市,直到1993年該產品線仍在出售。它創立了個人計算新概念。
在上個世紀80年代,Apple II是美國教育系統世紀採用的標准電腦,在好幾年間都是蘋果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3.iMac
1998年8月發布。喬布斯回到蘋果後對Mac系列作了巨大改進。iMac到如今仍在大賣,iMac G3到G5,多款系列在市場中受到追捧。
蘋果在iMac上推出了BootCamp程序,這也可以使用戶完整地在電腦上重建一個windows系統。iMac機器是蘋果公司的台式電腦主要產品線。
4.iPod
2001年推出,至今已出售數億台。
大容量、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創新的操作方式是iPod首要的特點,iPod也可以閱讀文本電子書、有聲電子書、博客等。
iPod引領了當時MP3的浪潮,同時之後因為硬體基礎和市場份額的基礎,iPod和iTunes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不可逾越的競爭壁壘。
5.iTunes
2001年推出。iTunes開創了之後的App Store模式。這也是蘋果鎖住所有消費者的根源所在。
iTunes首先是iPod在電腦端的管理軟體,但之後在線的iTunes成為所有電子音樂出售的必備。消費者通過付費下載正版的音樂到iPod上,蘋果對每次下載收費,版權方以此收取費用。
6.iPhone
2007年,喬布斯宣布發布iPhone時被行業認為是個笑話。
但開售當日就有數十萬的銷量。全球份額第一的智能手機、占據全球手機市場5%,這就是iPhone如今的地位。大屏幕、多點觸控成為所有品牌的主打。而iPhone依賴著App Store吸納著所有的用戶,50萬個應用在應用商店中遙遙領先。各種在App Store發布流行軟體成就財富神話的故事更加深了消費者對iPhone的依戀。
7.iPad
2010年發布。如果說iPhone動了手機廠商的乳酪,那iPad就動了所有PC廠商的乳酪。
iPad掀起了平板電腦的概念,上市80天銷售出300萬部。推出短短時間已有數千萬的銷量。美國各政府部門都有人手一部的計劃、500強企業均有統一采購的方案。原本是消費類產品卻贏得了企業級用戶的深度定製。
便攜、高性能、超長待機時間、依然最好的應用軟體商店,都是iPad最好的競爭力。
爛蘋果
作為蘋果早期最成功的PC產品之一――Apple II的繼任產品,Apple III專注於商業用戶,且定價過高。但是不幸的是,硬體並不值得信賴。蘋果在發布Apple III的當年便不斷在商務市場將份額拱手讓與IBM,而且這種形勢迅速地向PC市場蔓延開來。
第二:Lisa(1983年)
喬布斯造訪施樂研發中心給他帶來了靈感。他開始開發第一款具有圖形用戶界面(GUI)等諸多新功能的商用電腦。這款產品奠定了當今電腦界面的基礎,但由於價格過於高昂,在商業上未能獲得成功。
第三:NeXT(1989年)
在被迫離開蘋果以後,喬布斯創建了一家生產工作站的公司。雖然銷量不大,但NeXT電腦仍頗具影響力:世界上第一個Web瀏覽器就是在這款電腦中設計出來的。NeXT軟體還沿用至今,成為Macintosh和iPhone操作系統的基礎。
第四:Newton掌上電腦(1993年)
從今天的視角看來,Newton好像既是一款超前設備,又是價格高昂、體積碩大的PDA。但在1993年的時候,Newton與上述兩個方面都 不搭邊:消費者根本不清楚怎樣使用。在更薄、更便宜、更易使用的Palm Pilot1996年問世後,Newton更沒了出頭之日,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
第五:The Cube(2000年)
The Cube的設計非常完美,但是因為價格過高,無法取得很好的銷量。除此之外,The Cube也不能比其他Mac產品提供更多的功能。蘋果的設計的確無以倫比,但是用戶不能高溢價只購買產品的設計。The Cube很快便被Mac Mini的光環所籠罩,並以失敗收場。
第六:iTunes phone(2005年)
iPhone並不是蘋果第一次涉足手機業務,這一點很輕松便會被人們遺忘。蘋果在2005年年底曾與摩托羅拉合作,推出了ROKR。作為一款手機,該產品確實令人興奮。但是作為一款音樂播放器,這個產品只能存儲100首歌曲,無法與iPod相提並論。
第七:Apple TV(2007年)
早在1999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提出「維納斯計劃」,讓電視機具備上網的功能。在蓋茨失敗後,喬布斯繼續跟上,他在2007年推出了Apple TV,一款用以連接電視機和網路的機頂盒,但蘋果無法為Apple TV組織到吸引用戶的內容平台。喬布斯也不得不承認Apple TV的失敗。本版綜合《中國日報》、《法制晚報》等消息
㈨ 從市場供求關系談談喬布斯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價格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供求關系。供求關系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它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在市場上的反映。當供大於求時,其價格下跌,反之則上揚。同時價格反過來又會影響供求,即當價格上漲時,供應會增加而需求減少,反之就會出現需求上升而供給減少,因此價格和供求互為影響。喬布斯利用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生產出稀缺產品,致使供不應求,自然在價格競爭中處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