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明哥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是2018-05-2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鄭州市金水區楊金路199號河南新科技市場10號樓401-2號。
河南發明哥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105MA459N9T5T,企業法人何衛敏,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南發明哥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知識產權代理;專利代理;企業管理咨詢;企業營銷策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商標代理。(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南發明哥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發明地動儀的張震是不是河南人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
③ 誰知道河南籍的科學家都有誰
很多,古代最有名的是張衡 僧一行 朱載堉 。當代有王永民
張衡
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1/20424545400.shtml
張衡(公元前78至公元前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南召縣石橋鎮)人。從小就養成喜好讀書,勤於思索的良好習慣。他飽讀詩書,精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才氣很高。
公元前111年,34歲的張衡被推薦到京城作尚書台郎中,由於他擅長天文歷算,後改任太史令。張衡經常觀察日月星辰,並摸索它們的運行規律,寫成了重要的天文學理論著作
——《靈憲》。提出了赤道、黃道、南極、北極等名稱,記錄了2500顆恆星,並畫出了我國第一張完備的星圖。他根據太陽運行的規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自動的天文儀器——渾天儀。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比較頻繁。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和不斷的探索,終於在公元132年發明製造了可測定地震時間和方向地地動儀。他還發明過測驗風向的候風儀、三輪自轉的自動車、能飛幾里的自動木鳥、測量日影的儀器土圭等等,此外還有數學著作《算罔論》。他在地理學方面也有成就,繪制的地形圖曾流傳幾百年。在文學藝術上,他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六大畫家之一,還是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
僧一行
僧一行,本名張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於魏州昌樂(今河南濮陽市南樂縣)。青年時期出家當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刻苦好學,掌握了淵博的學問。他曾經到長安城內藏書很多的元都觀借書閱覽。稍後他為了學習數學知識,又徒步跋涉幾千里,尋訪知名的人去請教。這種學習精神,使一行青年時期就以精通天文、歷法而相當出名。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從所隱居的荊州當陽山佛寺來到京都長安,充當唐玄宗的顧問。一行在長安生活了十年,於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逝世。在這十年中,一行主要致力於天文研究和歷法改革,並且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訂新歷法。 在修歷問題上,一行繼承了我國天文學上的優良傳統,主張在實測日月五星運行情況的基礎上編制新歷。為此,他和機械專家梁令瓚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創制了黃道游儀、水運渾天儀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和演示儀器,為修訂新歷准備了物質技術條件。
黃道游儀是用來觀測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運行情況的天文儀器,是渾儀的一種。 水運渾天儀(渾象)是用水力驅動的能模仿天體運動的儀器,類似於現代的天球儀。這種水運渾天儀很有規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運轉,比張衡的水運渾象更加精巧、復雜。 另外水運渾天儀上還設有兩個木人,用齒輪帶動,一個每刻(古代把一晝夜分做一百刻)自動擊鼓,一個每辰(合現在兩小時)自動撞鍾。可以說它是現代鍾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現的威克鍾要早六個世紀,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
儀器製成後,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一行發起和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活動。測量內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時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長、北極高度(天球北極的仰角)以及晝夜的長短等等。為了測量北極仰角,一行設計了一種叫「覆矩」的測量工具,還根據觀測數據繪制了《覆矩圖》二十四幅。 同時,根據測量數據,一行還計算出:北極高度差一度,南北兩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現代的長度是一五一·○七公里。這個數據實質上就是地球子午線(就是經線)上一度的長,雖然不十分精確,卻是世界上大規模測量子午線的開端。在國外,最早實測子午線的是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進行的,晚於我國九十年。
在大規模實地觀測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一行於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開始制訂新歷,到開元十五年,完成初稿,取名大衍歷。可惜就在這一年,一行與世長辭了。他的遺著經張說、陳玄景等人整理編次,共五十二卷。
大衍歷最突出的貢獻是比較正確地掌握了太陽在黃道上視運行速度變化的規律。古代天文學家一直認為太陽運動速度是均勻的,他們把黃道等分做三六五·二五度,認為太陽每天勻速地走過一度。一行通過測算提出:太陽在冬至運行速度最快,以後逐漸慢下來,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後的情況和夏至前的情況相反。一行的認識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根據一行等人的測算,從冬至到春分,太陽運行三六五·二五度的四分之一,大約九一·三一度,交了六個節氣,共用了八八·八九日。從春分到夏至,太陽也走過九一·三一度,共需九三·三七日。秋分前後的情況和春分前後相同。這就用具體數據表明,每二氣之間黃道上的度數相同,而時間間隔是不等的。一行進一步創造了不等間距的二次內插法公式,不僅對天文計算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大衍歷是一行在全面研究總結古代歷法的基礎上編制出來的。它把過去沒有統一格式的我國歷法歸納成七部分:第一,計算節氣和朔望的平均時間(步中朔術);第二,計算七十二候(五日算一候,用鳥獸草木的變化來描述氣候的變化)(步發斂術);第三,計算太陽的運行(步日躔術)(躔音纏,chán);第四,計算月亮的運行(步月離術);第五,計算時刻(步軌漏術);第六,日食和月食的計算(步交會術);第七,計算五大行星的運行(步五星術)。這種編寫方法,內容系統,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見大衍歷在我國歷法上的重要地位。 盡管大衍歷是當時最優越的歷法,但是,頒行不久便遭到守舊派的反對。後來分別用麟德歷、從印度傳入的九執歷和大衍歷來計算,結果是大衍歷十有七八是准確的,麟德歷十有三四准確,九執歷十次僅有一二次准確。在事實面前,大衍歷才得以繼續使用。
總之,一行在天文、歷法、儀器製造和數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績,是一位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卓有建樹的著名天文學家。
朱載堉 (1536——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卒謚端清,河南省懷慶府(今焦作沁陽市)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朱載育 深受父親鄭恭王修德講學、布衣蔬食、能書能文、折節下士的影響,自幼儉朴敦本,聰穎好學。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恭王非罪削爵,被禁錮高牆。年僅15歲的朱載育 ,篤學有至性,築土室於宮門外,開始了席蒿獨處的淡泊生活。在漠落坎坷19年的漫長歲月里,朱載育 拜結賢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專心攻讀音律,歷算,並開拓了邊緣學科的廣闊領域。朱載育 越祖規,破故習,注重實踐 和實驗,一生刻苦求真,嘔心瀝血,共完成《律學新說》、《算學新說》、《嘉量算經》、《樂律全書》和《醒世詞》等20多部立說巨著。他在珠算上進行開平方、開立方計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數列,首創十二平均律,提出了「異徑管說」,設計並製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創立「舞學」,繪制了大量舞譜;他發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確地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與地磁偏角,還精確計算出回歸年的長度什和水銀的比重。「他的理論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誕生出的一位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是樂律學家、音樂家、樂器製造家、舞學家,他又是算學家、物理學家、天文歷法家,在美術、哲學、文學方面也有驚世的建樹。早在明代,朱載育 就為我國奪得了多項世界第一。中外學者尊崇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朱載育是真正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朱載育深受父親鄭恭王朱厚烷修德講學、布衣蔬食、能書能文、折節下士的影響,自幼儉朴敦本,聰穎好學。他5歲時,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因皇族之間的權力紛爭,父親非罪削爵,被禁錮高牆。年僅15歲的朱載育,篤學有至性,築土室於宮門外,開始了席蒿獨處的淡泊生活。
在漠落坎坷獨居19年的漫長歲月里,朱載育拜結賢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專心攻讀音律,歷算,並開拓了邊緣學科的廣闊領域。朱載育24歲時,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瑟譜》。之後又相繼寫出了《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辯惑》等一系列音樂理論著作。
朱載育越祖規,破故習,注重實踐和實驗,一生刻苦求真,嘔心瀝血,共完成《律學新說》、《算學新說》、《嘉量算經》、《樂律全書》和《醒世詞》等20多部立說巨著。他在珠算上進行開平方、開立方計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數列,首創十二平均律(或稱十二等程律、新法密率),提出了「異徑管說」,設計並製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創立「舞學」,繪制了大量舞譜;
朱載育不僅精於音樂研究,功於舞蹈設計,而且在天文、算學等方面也碩果累累。在天文學上,萬曆九年他完成了《律歷融通》這部歷學著作;之後,又在總結前人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寫出了兩部新歷《黃鍾歷》和《聖壽萬年歷》。
在算學上,他首次運用珠算進行開方,研究出了數列等式,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小數換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他發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確地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與地磁偏角,還精確計算出回歸年的長度什和水銀的比重。
「他的理論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誕生出的一位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是樂律學家、音樂家、樂也有驚世的建樹。早在明代,朱載育就為我國奪得了多項世界第一。中外學者尊崇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朱載育是真正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現代 王永民
1.王碼漢字鍵盤輸入發明者
[編輯本段]
1.王永民,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43年12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貧農家庭。1962年以南陽地區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學微波天線和激光技術。通詩文、書法、篆刻和音樂。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五筆字型」(王碼),以多學科最新成果之運用、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鍾100字大關並獲美、英、中三國專利。
1983年後,又以15年之力推廣普及,使之覆蓋國內90%以上的用戶;曾五次應邀赴聯合國講學,以「五筆字型」在全世界的廣泛影響和應用,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84年又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1988年4月成為國務院特別命名的十名「全國勞動模範」之一。1993年當選為北京市十位傑出共產黨員之 一 。
1994年後陸續發明「98王碼」、「閱讀聲譯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1995年8月赴美學習,1997年5月回國。
於1998年2月「十年磨一鍵」發明了我國第一個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漢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98規范王碼」,同時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漢字鍵盤輸入的「全面解決方案」及其系列軟體,成為我國漢字輸入技術發展應用的里程碑。
王永民教授從1996年起研究用數字鍵輸入漢字的方法,首創「首部余部取碼法」,於2000年8月實施完成了「五筆數碼」漢字輸入專利技術,開發了「王碼6鍵」和「王碼9鍵」兩套成品軟體。
現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公司、北京王碼網公司總裁。
自我白描是「一介書生,半個農民」,座右銘是「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行為准則是「愛國、務實、創新」。
④ 河南古代科技名人及其貢獻
河南居天下之中,也在中國早期發展過程中一直處於歷史舞台的核心地位,但也是戰亂頻繁,承受中華民族災難最深重的一個地方。中華民族的姓氏起源和形成都實在河南完成的。很多中國人的祖先歷史上是從河南走出,散落到世界各地。
在現在的中國占漢族人口90.11%的120個大姓中多數是在河南形成的。在這120個大姓中全部起源於河南的有52個,部分起源於河南的有45個。也就是說起源與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個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追根溯源,中華民族的根就在河南。只是因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由於戰亂和災害等原因,先民們不得不離開這里,遠播四方。我們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中華第一龍」在河南出土,所以龍的形成地就是在河南。出生在河南的太昊伏羲氏開啟了三皇時代以及也出生在河南的黃帝,炎帝為主的五帝是我們公認的中華民族的祖先。中國的一些民俗文化也是從河南傳揚出去的,比如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龍的習俗就是在河南產生的。以及後來的夏.商.周都建都在河南。這都說明了河南是中華民族是中國的發源地和故鄉。
同時我們使用的文字生在河南並在河南發展。類似文字的符號和甲骨文都在河南發現,他們的發現使人們知道了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河南。秦朝李斯作的《倉頡篇》用河南文字統一了中國文字;漢朝許慎著的《說文解字》不僅填補了漢朝以前沒有文字學作品,還給漢字建立了部首,直到今天的字典詞典都沿襲了這種方法。王永民發明的五筆輸入法使漢字輸入電腦更快捷更准確使漢字又一次獲得重生。李斯.許慎.王永民都是河南人。漢字在河南發現,由河南人發展起來,最後又由河南人把它重生。這也是河南人對我們中國人做出的貢獻。
河南正成為中國的廚房。在中國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河南;10個湯圓有6個出自河南;10個餃子有4個出自河南,就是中國人每頓不可缺少的米飯也是10碗中有一碗是河南農民辛勤種出來的。就連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原料90%是河南生產的。到2007年河南省的糧食4年創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位。是第一個實現千億斤產量的省份。同時方便麵,餅干,速凍食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糧食加工規模全國第一。河南作為中國的糧倉是當之無愧的。河南人不僅養活了自己一億人還向其他省份輸送糧食和食品半成品。我國的廚師之祖也是出生在河南。雙匯,三全,思念,南街村,白象,王守義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河南食品名牌。
就連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鳥巢"也可以說是河南人建造起來的:參加建設的人中有80%是河南民工;鳥巢建設用的特殊部位的鋼也是河南"舞鋼"經過不懈努力給研製出來,之前就連"鞍鋼"老總都說這些鋼需要進口,國內根本沒人能夠生產這種鋼.其他一些奧運建築河南民工也出了不少力.比如水立方,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國家大劇院等等.
可以說河南從古至今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也是永不休止的。
當然河南人的貢獻還不止這些
也希望通過上面的數據和例子使大家對河南有更深的了解,不要再謾罵,羞辱和看不起河南人了
⑤ 河南小伙發明「智能木馬」,誘殺17人,年齡最小的僅14歲,後來怎樣
古希臘的長篇史詩《荷馬史詩》講述了民間特洛伊戰爭的故事,這場由海倫引起的戰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古希臘和特洛伊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雙方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突然有一天,希臘戰艦離開了。特洛伊人跑出城去看它,卻發現海灘上有一匹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非常興奮,他們把木馬帶到城裡。但是到了晚上,藏在木馬里的希臘士兵一個接一個地跳了出來。特洛伊城被掠奪了。於是海倫回到了希臘。
從2001年9月到2003年11月,黃勇以提高學生成績、資助他們上學、介紹他們就業為借口,引誘18名學生回家。在案件破獲之前,黃已經殺害了17人,其中最小的只有14歲。上一個男孩用一句話救了自己的命。
最後這個男孩叫張磊,他躺在同樣情報特洛伊木馬,和黃勇殺死一個人上癮開始愛上折磨的感覺,他在張磊暴跌注射器的身體,將他的優勢後再沒有注意他的緊張暈倒。張磊回來時熱淚盈眶,他看到黃勇的猶豫,說:「你讓我來吧,我會支持你的。」黃勇身上頓時卸下了力氣,他流著淚將張磊放開。
黃勇深知張磊被放後,自己一定會被捕,他在家裡默默地寫好了遺書,等著警察的門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警方的審問下,黃曉明帶著些許自責說。「我希望你不要走我的路。這太貴了。」
據說,《荷馬史詩》是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的總稱,這兩部史詩是根據簡短的民歌編成的。它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對後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被稱為希臘的聖經。亞里士多德、雨果、恩格斯等人對它有很高的評價,恩格斯甚至認為它是希臘從野蠻跨越式走向文明的象徵。
其中一本書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一個美麗的女人引起了國家的災難,而這一策略更加出人意料。這本書目前正在銷售中,有興趣的人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購買。
⑥ 河南都出過哪些名人
政治家:黃帝,顓頊,帝嚳,舜,商湯,殷紂王,蘇妲己,姜子牙,伊尹,鄭庄公,子產,百里奚,商鞅,信陵君,呂不韋,李斯,陳勝,吳廣,張良,陳平,桑弘羊,晁錯,張釋之,劉秀,鄧禹,袁紹,司馬懿,司馬昭,冉閔,謝安 ,謝玄,王審知,楊行密,翟讓,長孫無忌,上官婉兒,陳元光,姚崇,唐玄宗,趙匡胤,富弼,司馬光,高拱……
軍事方面:風後,吳起,張良,馬武,馮異,袁紹,司馬懿,郭嘉,荀攸,荀彧,徐庶,典韋,黃忠,鄧艾,謝玄,冉閔,張巡,石守信,岳飛,岳雲,史可法……
思想家:老子,莊子,列子,商鞅,申不害,韓非,李斯,蘇秦,張儀,墨子,呂不韋,范縝,韓愈,劉禹錫,玄奘,程頤,程顥,邵雍……
文學家:許穆夫人,李斯,莊子,韓非,賈誼,張衡,阮籍,蔡邕,蔡文姬,阮瑀,應瑒,潘安,謝靈運,干寶,范曄,元稹,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李賀,劉禹錫,韓愈,岑參,崔顥,司馬光,陳摶,蔣湘南
科學家:石申,墨子,孫叔敖,鄭國,許慎,張衡,張仲景,馬鈞,一行,李誡,朱載堉……
著名商人:商祖王亥,商聖范蠡,商神白圭,儒商鼻祖子貢,愛國商人玄高,著名商人呂不韋……
民族英雄:冉閔,謝安,花木蘭,岳飛,史可法書畫家:邯鄲淳,吳道子,褚遂良,鄭道昭,劉德生
(
⑦ 河南省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禹:建立了中國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先後定都於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師,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3.呂不韋: 河南禹州市人,秦朝丞相。編撰了《呂氏春秋》。
4.張 良:河南郟縣人,西漢名相。
7.鄧潁超:河南光山縣人,曾任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8.李德生: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防大學政委,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9.許世友: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南京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0.尤太忠:河南新縣人,曾任中央軍委紀委書記,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1.韓擒虎:河南新安縣人,隋朝名將。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率兵攻下建康城,俘虜陳後主。
12.錢 鈞:河南新縣人,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13.曹剛川:河南舞鋼人,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4.穆 青:河南杞縣人,著名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
15.岳 飛:河南湯陰縣人,南宋名將,民族英雄。
16.岳 雲:河南湯陰縣人,岳飛之子,南宋名將。
17.彭雪楓:河南鎮平縣人,新四軍師長。1944年9月11日,死於國軍流彈。
18.楊靖宇:河南確山縣人,東北抗聯領導人,壯烈犧牲於抗日戰場。吉林省靖宇縣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19.吉鴻昌:河南扶溝縣人,抗日名將。
20.張仲景:河南南陽縣人,曾任長沙太守。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21.杜鳳瑞: 河南方城縣人,空軍戰斗英雄。1958年10月10日犧牲於福建前線。
22.薛喜梅:河南許昌市人,知識青年的楷模。
23.吳桂賢:河南鞏縣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24.史可法:河南開封市人,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25.李 斯:河南上蔡縣人,古代著名政治家,秦代名相,輔佐秦始皇統一中國。
26.賀若弼: 河南洛陽市人,隋朝名將。
27.袁寶華:河南項城縣人,袁世凱之孫,曾任國家計委主任。
28.黃 忠:河南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29.魏 延:河南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30.項 淳: 河南人,日本花岡**策劃者之一。
31.陳 勝:河南登封縣(古陽城)人,農民起義領袖。
32.吳 廣:河南太康縣(古陽夏)人,農民起義領袖。
33.侯鏡如:河南永城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著名軍事家,革命活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1927年,參與指揮了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經歷了「四·一二」政變,後任賀龍第二十軍教導團團長,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軍委書記。1943年,任國軍第九十二軍軍長,1948年,任國軍第十七兵團司令。已故。
34.楊水才:河南許昌縣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楷模。已故。
35.史來賀:河南新鄉縣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楷模。
36.宋學義:河南沁陽縣人,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已故。
37.范 蠡:河南南陽市人,越國大夫,在吳越爭霸中為越國打敗吳國立下了大功。
38.孫天帥:河南鄧州市人,1995年,珠海市瑞進電子公司的韓國女老闆金珍仙借故要求一百二十名打工者跪下,來自鄭州的孫天帥一個人堅決不跪,遭到女老闆的辱罵和解聘,塑造了一個硬漢形象。
40.危拱之:河南信陽縣人,中共早期女革命家,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41.吳煥先:河南新縣人,紅軍名將,曾任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1934年11月6日,犧牲於長征途中。
42.湯:商朝創始人。一位政治上有遠見,事業上有作為的國王,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一帶。
43.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河南新鄭縣人,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44.吳起: 河南濮陽市人,戰國前期衛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吳子兵法》。
45.商鞅:姓公孫,名鞅。河南汲縣人,戰國中期衛國傑出的政治家,他的變法措施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獨霸天下,為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46.姚 崇:河南陝縣人,三朝為相,一生清謙,為唐王朝的「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47.鄧 艾:河南新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滅蜀主將。
48.謝 安: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太傅,政治家、文人。謝安為相,施政寬和,不以小察為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征討大都督,指揮謝玄等取得淝水大捷。
49.謝 玄:河南太康縣人,東晉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指揮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典範—淝水之戰。
50.翟 讓:河南滑縣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農民起義軍—瓦崗軍的創始人。
51.陳元光:河南固始縣人,治理漳洲42年,勤於吏治,政績顯著,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和百姓的愛戴,被尊為「開漳聖王」。
52.王審知:河南固始縣人,後唐時期被封為閩王。
53.曹 謹:河南沁陽縣人,在台灣淡水縣和鳳山縣任職期間,為反抗英國侵略者,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立下了卓著功勛。
54.陳星聚:河南臨穎縣人,曾任台北知府。清朝光緒年間率領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衛戰的勝利。
55.司馬光:生於河南光山縣,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學家,編撰了《資治通鑒》。曾主持北宋朝政。
56.司馬懿: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和軍事謀略家,晉王朝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57.司馬昭: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主持魏國朝政,消滅了蜀國。
58.司馬炎: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西晉開國皇帝。定都於河南洛陽。
59.聶 政:河南濟源縣人,戰國時期著名三刺客之一。
60.長孫無忌:河南洛陽市人,唐代宰相,輔佐李世民治理國家。
61.長孫皇後:河南洛陽市人,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妻子。
62.晁 錯:河南禹州市人,西漢政治家、散文家,御史大夫。
63.李隆基:生於河南洛陽市,唐玄宗,唐代皇帝。
64.鄧 禹:河南新野縣人,東漢開國勛臣,首任宰相。
65.趙匡胤:生於河南洛陽市,北宋開國皇帝,定都河南開封。
66.姜子牙:河南許昌市人,輔佐周文王伐商滅紂,完成了興周大業。
67.呂蒙正:河南洛陽市人,北宋宰相,以大公無私,任人唯賢而聞名。
68.桑弘羊:河南洛陽市人,西漢大司農丞、大司農、搜粟都尉、御史中丞。以「桑弘羊舌戰群儒」而聞名。
69.上官婉兒:河南陝縣人,唐代詩人,曾輔佐武則天。
70.上官儀:河南陝縣人,唐代詩人,唐高宗時曾任宰相。上官婉兒之兄。
71.蘇 秦:河南洛陽市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
72.袁 紹:河南商水縣人,東漢靈帝時任中軍校尉,以後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
73.張釋之:河南方城縣人,西漢文帝時任中大夫、中郎將、廷尉。時有「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之說。
74.張 巡:河南南陽市人,唐代名將。平定安史之亂時,在著名的睢陽(河南商丘)之戰中,以身殉國,被詔封為御史中丞、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⑧ 1990年河南初中生發明了專利,價值百萬卻無償捐給國家,他現狀如何
導語: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以後賺錢可以輕松點,但是要說輕松賺錢,還是屬於發明專利著一項,因為只要你是第一個發明的人,申請了專利之後,後來者想要利用你發明的東西商用的話,便需要向你繳納一筆費用,因此有很多發明家靠著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取科研的費用,而在30年前的時候,就有一個河南初中生發明了一個專利,當時有富豪想要通過一百萬的價格收下他的專利,但是他卻認為,捐給國家更好,於是他便將自己的專利交給了國家,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現狀如何?
結語:此後他更是喜歡發明 ,並且被科技部門招收,他可以專心的搞自己的發明了,時間過去了這么久,他早已經成為了安陽市政協委員、滑縣政協常委、滑縣發明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發明協會會員。
⑨ 傳說中文字是誰發明的;他是我們河南人
倉頡造字
倉頡,稱蒼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