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香檳

發明香檳

發布時間:2021-07-08 04:59:44

A. 香檳酒的發明歷史是什麼

香檳區的釀酒歷史可以追述到公元1世紀,當時香檳區的一個主教用他所知道的知識栽培葡萄並釀造成酒送給當時的法國國王。從公元9世紀起,法國的國王開始在香檳區的蘭斯 接受加冕,而蘭斯的神聖地位使香檳區的葡萄園受益非淺。因為繼位的國王在隆重的盛典上喝了美味的葡萄酒後,便會給生產這些葡萄酒的酒農們許多捐助並相應減免他們的稅收。從此,香檳區的葡萄酒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香檳區的自然環境

香檳區位於法國巴黎的東北部,是法國最北面的一個葡萄酒產區。香檳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同時受大西洋溫和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加上分布廣泛的獨特的白堊土質,使得香檳區的葡萄的濕度平穩,香味細膩,單寧含量較低而果酸和成熟度恰到好處。這種葡萄最適合釀制風格優雅口感細致的香檳酒。

香檳酒的誕生

香檳酒--慶典上品、餐桌佳釀

雖然香檳區的釀酒歷史很悠久,但直到17世紀中葉,世界上才出現第一瓶香檳酒。1668年,香檳區有位叫佩里農的傳教士,因為喝膩了酒體濃郁的葡萄酒,便突發奇想,要釀造一款甘甜清爽的酒。於是,他象做化學實驗一樣,將各種葡萄酒隨意勾兌後,用軟木塞密封。第二年春天,當他取出酒瓶時,發現瓶內酒色清澈透明,他一搖酒瓶,只聽到砰地一聲,瓶塞不翼而飛。而就在酒噴出來一剎那,芳香也四處彌漫開來。香檳,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東西誕生了。

香檳酒的釀制

香檳酒的釀制,有一套十分特殊的工藝。這種工藝從葡萄採摘就開始了。

香檳區的葡萄採摘必須完全使用手工,採摘後不能隨意扔進葡萄筐里,而是必須用

手把一串串葡萄分裝進小籃子里,這樣可避免葡萄破損而使紅色素溢出來。採摘後的葡萄要馬上榨汁,按香檳區的規定,每4000公斤的葡萄,只能榨出2500公升用來釀酒的葡萄汁。等到酒裝瓶後,要進行瓶中二次發酵,時間至少一年以上。然後再進行人工或

機器搖瓶。搖瓶對香檳酒來說特別重要,每次只能將瓶轉動15度,這樣既能去掉酒泥又能保持酒體的純凈和結構,豐富清新的口感。搖瓶後的香檳酒待裝瓶封塞後便能飲用了。

香檳酒--浪漫聚會高雅伴侶

香檳區的三款葡萄品種

香檳區只種植三款葡萄,分別是釀制紅色香檳的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以及釀制白色香檳的霞多麗。

香檳酒的四個產區

香檳區是法國最早的葡萄酒法定產區,所以,只有在香檳區內生產釀制的酒才能叫香檳酒。除此以外,全世界任何地方出品的同類型酒只能稱之為起泡酒。在香檳區內,共有四個產區生產香檳酒,它們分別是蘭斯山脈,馬恩河谷,白岸和巴爾河岸。

香檳酒的經典傳說

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早年是香檳區埃佩爾納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才18歲的瑪麗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酒農為瑪麗王後建了一座凱旋門,瑪麗王後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後。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的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瑪麗王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人抓住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凱旋門,瑪麗王後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

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後,從1789年至今的兩百多年裡,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氣聲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那個女人的嘆息聲。

香檳酒的四大家族

如果嚴格區分的話,香檳酒有四個品種,它們分別是用紅葡萄做粉紅底酒釀制而成的粉紅香檳酒,用同一年份的葡萄釀制並標上年份的年份香檳酒,用霞多麗釀制的白葡萄香檳酒和用黑品樂或莫尼耶品樂釀制的紅葡萄香檳酒。

香檳酒和美食

香檳酒不僅可以做為開謂酒開啟我們充滿誘惑和食慾的味蕾,更能與不同的菜餚以及甜品搭配而營造出一份獨具匠心的美食口感。比如粉紅香檳酒可以配法國美食中的鵝肝,火腿或家禽,亦可以配中國美食中的紅燒肉。而白葡萄香檳酒則可以配法國美食中的羊羔肉,亦可配中國美食中的清蒸魚和白灼蝦等。香檳酒無論是作為開胃酒飲用還是與菜餚搭配飲用,其最佳飲用溫度應該是8至10攝氏度。飲用前可在冰桶里放20分鍾或在冰箱里平放三小時。

B. 香檳是怎麼由來的

香檳來自法文「CHAMPAGNE」,意為香檳省。香檳省位於法國北部,氣候寒冷、土壤干硬、陽光充足,是種植葡萄的最佳環境。

香檳是1660年香檳省的貝內迪克廷修道院的修道士唐·貝力農發明的,它是一種採用二次發酵法釀造的氣泡葡萄酒。香檳酒的得名源於此。貝力農用一生的精力研究改善汽酒酒質,被公認為釀制香檳大師。

由於原產地命名的原因,只有香檳產區生產的氣泡葡萄酒才能稱「香檳酒」,其他地區產的此類葡萄酒只能叫「氣泡葡萄酒」。

C. 香檳的歷史

香檳是法國人的驕傲也帶給全世界歡樂,F1方程式賽道的終點,冠軍盡情噴灑香檳的泡沫來慶賀勝利;瑪麗皇後二號下水的一刻,一瓶香檳砸向船頭象徵著對她一帆風順的祝福。名流雅士都在頌揚香檳,包括最有權勢的男人:丘吉爾、拿破崙,和最風情萬種的女士瑪麗蓮·夢露、蓬皮杜夫人。正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說:「我畢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享用更多的香檳。」
雖然現代意義的香檳酒誕生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香檳地區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以前。從公元5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香檳地區憑借其緊靠馬恩河的水路運輸優勢,將葡萄酒賣到羅馬帝國重要的葡萄酒市場。從公元987年,Hugh Capet在香檳省的首府蘭斯市(Reims)加冕成為法國國王,從此之後一共有37位法國國王在此加冕,於是蘭斯成了中世紀法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這也讓周圍葡萄園的建設受益匪淺。1584年,香檳省出現了第一傢具有正規意義的酒廠——古塞(Gosset),當然那個時候釀的是普通的靜態葡萄酒而非帶氣的香檳酒。
現代的香檳酒,滿帶歡騰氣泡的香檳酒的發明是十七世紀晚期的事情。在香檳省奧維耶修道院曾經有一位叫做佩里儂的修士(Dom Perignon),他在1668~1715年是修道院酒窖主管。很多美麗的傳說講了他在偶然狀況下發明起泡香檳的故事。不過當時的佩里儂修士整天在為如何防止香檳發泡而犯愁,根據當時的條件,修士更傾向於釀造好的靜態葡萄酒,於是他發明了用紅葡萄釀造白葡萄酒和將不同的原酒進行調配的方法。而葡萄酒起泡,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雖然並非是佩里儂發明了香檳,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香檳之父的地位。
不過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香檳最早卻是出現在英國,比法國早了約20年;事實上,在18世紀以前,法國香檳其實是沒有氣泡的。香檳之所以有氣泡,是因為封瓶之後葡萄酒仍繼續進行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溶在酒中,也因此香檳酒瓶內的氣壓極高,相對地就必須有強度足夠的玻璃瓶,以及密閉性完整的軟木塞,才能保證一瓶蘊含著六倍大氣壓力氣泡的香檳酒,在消費者的手上,被「啵」的一聲拔開瓶塞。
而軟木塞的技術隨著四百年前羅馬帝國的沒落而流失了,所以當時法國人釀的葡萄酒雖然是裝在玻璃瓶中,但卻用的是較軟木頭材質製成的瓶塞,並非樹皮做成的軟木,瓶塞的彈性與密閉性都較差,因此酒瓶根本不可能留住香檳的氣泡,所以當時法國香檳區產出的香檳葡萄酒是沒有氣泡的。
在過去的100年裡,香檳的名稱被無休止地濫用,美國有上百萬瓶的劣質起泡酒標著「香檳」的字樣。為保護這個民族驕傲,法國人在全世界打了700多個官司來維護香檳酒名稱的純潔性,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只有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檳這個名字!」 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早年是香檳區埃佩爾納的一個葡萄酒農的女兒,1770年才18歲的瑪麗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酒農為瑪麗王後建立了一座凱旋門,瑪麗王後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出動歡送瑪麗王後。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得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酒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瑪麗王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抓住了。感時花濺淚,面對凱旋門,瑪麗王後觸景生情,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
後來,為了紀念瑪麗王後,從1789年至今的兩百多年裡,香檳區的酒農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酒農們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氣聲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那個女人的嘆息聲。
PS:此為謠傳,瑪麗·安托瓦內特是皇族出身,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麗亞·特蕾莎)的第十五個孩子,既不是法國人更不是葡萄酒農的女兒,雖然她確實在1770年與路易十六結婚,但當時並非18歲而是15歲,當時的她也並非王後而是太子妃。

D. 香檳創始人是

香檳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結晶,香檳在羅馬凱撒大帝征服高廬時代就有了。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現在仍有無泡的香檳酒。不過全世界的人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的,其發泡的原因,是由於酒在密封的瓶中有了第二次的發酵之故。

在十七世紀前,發泡的葡萄酒尚沒有取「香檳」的名稱。有人說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DOM 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1668年至1715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
香檳酒
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

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E. 有沒有關於香檳歷史的介紹

早期
香檳在羅馬凱撒大帝征服高廬時代就有了。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不過全世界的人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的,其發泡的原因,是由於酒在密封的瓶中有了第二次的發酵之故。在十七世紀前,發泡的葡萄酒尚沒有取「香檳」的名稱。有人說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DOM 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1668年至1715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香檳起源
香檳是法國人的驕傲也帶給全世界歡樂,F1方程式賽道的終點,冠軍盡情噴灑香檳的泡沫來慶賀勝利;瑪麗皇後二號下水的一刻,一瓶香檳砸向船頭象徵著對她一帆風順的祝福。名流雅士都在頌揚香檳,包括最有權勢的男人:丘吉爾、拿破崙,和最風情萬種的女士瑪麗蓮·夢露、蓬皮杜夫人。正如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說:「我畢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享用更多的香檳。」
雖然現代意義的香檳酒誕生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香檳地區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以前。從公元5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香檳地區憑借其緊靠馬恩河的水路運輸優勢,將葡萄酒賣到羅馬帝國重要的葡萄酒市場。從公元987年,Hugh Capet在香檳省的首府蘭斯市(Reims)加冕成為法國國王,從此之後一共有37位法國國王在此加冕,於是蘭斯成了中世紀法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這也讓周圍葡萄園的建設受益匪淺。1584年,香檳省出現了第一傢具有正規意義的酒廠——古塞(Gosset),當然那個時候釀的是普通的靜態葡萄酒而非帶氣的香檳酒。
現代的香檳酒,滿帶歡騰氣泡的香檳酒的發明是十七世紀晚期的事情。在香檳省奧維耶修道院曾經有一位叫做佩里儂的修士(Dom Perignon),他在1668~1715年是修道院酒窖主管。很多美麗的傳說講了他在偶然狀況下發明起泡香檳的故事。不過當時的佩里儂修士整天在為如何防止香檳發泡而犯愁,根據當時的條件,修士更傾向於釀造好的靜態葡萄酒,於是他發明了用紅葡萄釀造白葡萄酒和將不同的原酒進行調配的方法。而葡萄酒起泡,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雖然並非是佩里儂發明了香檳,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香檳之父的地位。
不過據歷史文獻的記載,香檳最早卻是出現在英國,比法國早了約20年;事實上,在18世紀以前,法國香檳其實是沒有氣泡的。香檳之所以有氣泡,是因為封瓶之後葡萄酒仍繼續進行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溶在酒中,也因此香檳酒瓶內的氣壓極高,相對地就必須有強度足夠的玻璃瓶,以及密閉性完整的軟木塞,才能保證一瓶蘊含著六倍大氣壓力氣泡的香檳酒,在消費者的手上,被「啵」的一聲拔開瓶塞。
而軟木塞的技術隨著四百年前羅馬帝國的沒落而流失了,所以當時法國人釀的葡萄酒雖然是裝在玻璃瓶中,但卻用的是較軟木頭材質製成的瓶塞,並非樹皮做成的軟木,瓶塞的彈性與密閉性都較差,因此酒瓶根本不可能留住香檳的氣泡,所以當時法國香檳區產出的香檳葡萄酒是沒有氣泡的。
在過去的100年裡,香檳的名稱被無休止地濫用,美國有上百萬瓶的劣質起泡酒標著「香檳」的字樣。為保護這個民族驕傲,法國人在全世界打了700多個官司來維護香檳酒名稱的純潔性,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只有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檳這個名字!」

F. 香檳是誰發明的

反正不是咱中國人,也不是外星人。

G. 香檳是哪國發明的

法國。
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DOM 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1668年至1715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H. 香檳的起源

探究香檳的起源,便會發現香檳有著讓人著迷的身世,在長久歲月里慢慢地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不只是一個漂亮、時尚的玩意兒,更是值得欣賞、品味的香檳藝術。有這樣一個笑話來描述香檳:有人問一個法國人,如果沒有鮮花日子將怎樣?法國人說:不可想像。那人又問,如果沒有香檳酒呢?法國人說:一定發生戰爭。這說法有些誇張,卻表明一向追求浪漫快樂的法國人對香檳是多麼的珍視,快樂的生活里時刻被興奮的氣泡包圍著。

來自一次大膽的嘗試

很久以前,法國奧特維雷修道院中一個叫佩里農的傳教士突發奇想的結晶。他喝膩了口感濃郁的葡萄酒,便做起了化學實驗,將各種葡萄酒隨意勾兌後,用軟木塞密封。待第二年春天取出酒瓶時,發現瓶內酒色清澈透明,搖動酒瓶,只聽「砰」地一聲,瓶塞飛出,酒液噴出,芳香四溢。香檳這個浪漫天使誕生了。

更有傳奇意味的是,有個男爵夫人紅杏出牆,到修道院做懺悔,因而有幸嘗到了香檳,隨後便把這種酒介紹給了她的情人——當時路易十四的大元帥Créqui。這個大元帥將香檳帶進凡爾賽宮,國王和貴族們很快被這清新脫俗、氣宇不凡,能產生怪異而討喜氣泡的酒所吸引。從此,香檳的身價大漲,眾多的人爭相效仿釀造氣泡酒。

順便提一句,香檳開始的名字叫氣泡酒(Bubble Wine)。後來,為了給香檳正名,香檳原產地的酒農向農會申請專利,只有在香檳區所出產的氣泡酒才可以稱之為香檳酒,其他地方生產的都只能叫氣泡酒。香檳從此聞名天下。

認識這個浪漫天使

香檳的釀制方式很復雜,不同於葡萄酒。在第一次發酵前,進入調配時,調酒師要選用三種法定葡萄原料的比例及年份作為香檳的酒液,分別是帶有紅色水果的香味,醇厚濃烈的黑比諾紅葡萄;特性柔韌,釀出的酒醇潤香冽的比諾羅瓦紅葡萄;和帶有花香,有時甚至有礦物氣味的霞多麗白葡萄混合釀造。

雖然香檳含有紅葡萄汁,但卻沒有影響到它潔白的顏色。因為在釀造時,要輕輕壓榨葡萄使果汁與果皮迅速分離,果皮的顏色就不會滲進葡萄汁中。待香檳變清之後,將新釀的香檳酒與以前的陳年香檳酒進行勾兌,加入發酵粉和甜酒後放入瓶中進行二次發酵。此時酒瓶須平擺,放置約半年左右時間,酒中的糖分會慢慢地變成酒精和碳酸,開始產生汽泡。在上市前的6個月改倒插,由專業調酒師每天旋轉1/8圈,慢慢地將死掉的酵母集中在瓶口,待發酵停止後,進行急速冷凍、開瓶、迅速取出沉澱物,同時補進損耗的酒與糖再封瓶。此時酒精度已達12度左右。

香檳有無年份(N.V)與有年份(Vintage Champagne)之分。無年份香檳不是指不好的香檳,而是指經釀酒師掌控下混合不同年份、不同產區的基酒所調配出的香檳,價格較便宜,風味也比較親和。有年份香檳指遇到當年氣候與收成極佳,葡萄品質極好,釀制時無須添加其它年份的香檳基酒,較一般無年份香檳來得濃厚耐久。

而根據香檳的含糖量,又分成五個級數。天然BRUT:含糖最少,酸。特干EXTRA SEC:含糖次少,偏酸。干SEC:含糖少,有點酸。半干DEMI-SEC:半糖半酸。甜DOUX :甜。糖分越高則價格越低,最高的香檳幾乎是完全沒有糖分。

雖然只有法國香檳區釀制的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香檳酒,但是現在世界各國都有生產,釀造法大致相同,只是標示不同,時間縮短。如亞爾薩斯所制的氣泡灑稱為Cremant;加州及澳洲則直接叫Sparking Wine;德國叫Sek,義大利叫Spumante;西班牙叫Cava。

浪漫中的心碎

歡慶時,香檳那一聲「砰」的開啟聲,激發無限快樂。但通常的情況下,開啟一瓶香檳酒是沒有聲音的。這除了避免突然的響聲驚擾到旁人,還有個小典故,就是紀念法國著名的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這位生長在香檳區埃佩爾納的葡萄工的女兒,1770年才18歲時被路易十六選為王後,埃佩爾納的人們為瑪麗王後建了一座凱旋門,在她離家那天,全鎮的人去歡送她。帶著香檳赴巴黎的瑪麗激動地「砰」的一聲打開一瓶香檳灑向歡樂的人群。然而,好景不長,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麗王後倉皇出逃。當她逃到家鄉的凱旋門時,被革命黨人抓住了。面對凱旋門,觸景生情,當她再次打開香檳,人們聽到的卻是瑪麗王後的一聲嘆息。從此之後,香檳區的人們除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平時在開啟香檳時,是不弄出聲響的。當擰開瓶蓋酒體串出「噝」的聲響時,他們便會說,這就是瑪麗王後的嘆息。

品嘗浪漫的味道

香檳大約在7-10℃左右飲用最佳,放入冰箱兩小時或放入一半冰一半水的冰桶三十分鍾即可。但切記不要將冰塊直接放入香檳中,如果讓法國人知道了,他們會向法官控訴你謀殺。哈!這就是浪漫的法國人,不允許你如此對待高雅尊貴的香檳。

開啟香檳時,不要過分晃動酒瓶,以確保香檳品質的完整。做法是,用刀割開瓶口的錫箔,卸掉用於密封的鐵絲圈;一手緊握瓶身,另一隻手以拇指壓在軟木塞上方,食指在木塞邊緣,其他手指圍住瓶頸,慢慢轉動瓶身,邊轉邊開,讓酒瓶內的壓力把瓶塞慢慢推出;將香檳稍稍傾斜,以免泡沫溢出。通過觀察瓶塞可以猜測香檳新鮮的程度。倒入一點香檳在酒杯里,聞一聞散發的香氣;然後加至酒杯的三分之二處,豐富的氣泡,伴隨著香檳酒體特有的晶瑩與色澤從杯底緩緩上升;香檳入口,不要急著吞下,用舌頭四周輕輕撩動,細心感受酒的味道。

好香檳的標准:香氣持久;氣泡幼細如細砂,密度多持久;口感均衡復雜,層次感強,幼滑不酸澀。香檳品味清爽而質純,應搭配簡單的食物,避免太多調味料,如偏酸、辣、甜或是太冷太燙之類的食物。保持飲用時的最佳口感,方可慢慢體會香檳給味蕾帶來的清爽。

香檳:成就女人

香檳是浪漫的產物,女人是浪漫的擁有者。把捏著手中的鬱金香型香檳杯,輕啜淺嘗,游離於都市的五光十色中,臉上慢慢泛起的一抹飛霞,眼睛隨著曼妙的音樂搜尋著浪漫的跡象。香檳冉冉升起的氣泡,好似每個故事的高潮部分,似曾相識,卻不拘泥形式。狂歡時,盡情揮灑熱力;獨處時,享受那份寂寞。香檳最適合深圳這個城市裡的女人,堅定、熱情、內斂、自信。恪守著一份真實的浪漫,成就著那份美麗,不會錯過任何風景。

香檳:迷惑男人

女人是香檳的追隨者,那麼男人就是維護者;女人喝香檳增添增添魅力,那麼男人喝香檳就是被魅力所迷惑。男人,女人,上帝將他們製造出來時,就帶著對立的矛盾和包容的合諧。喝香檳的男人,俊朗的臉上帶著有點壞的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挑剔的眼神永遠關注著細節中微妙的變化。香檳更像是一個30歲的男人,銳氣、淡定、從容、感性。

I. 香檳的由來是怎樣的

香檳來自法文「CHAMPAGNE」,意為香檳省。香檳省位於法國北部,氣候寒冷、土壤干硬、陽光充足,是種植葡萄的最佳環境。

香檳是1660年香檳省的貝內迪克廷修道院的修道士唐?貝力農發明的,它是一種採用二次發酵法釀造的氣泡葡萄酒。香檳酒的得名源於此。貝力農用一生的精力研究改善汽酒酒質,被公認為釀制香檳大師。

由於原產地命名的原因,只有香檳產區生產的氣泡葡萄酒才能稱「香檳酒」,其他地區產的此類葡萄酒只能叫「氣泡葡萄酒」。

J. 香檳是怎樣釀成的

香檳「CHAMPAGNE」一詞,與快樂、歡笑和高興同義。因為它是一種慶祝佳節用的酒,它具有奢侈,誘惑,和浪漫的色彩,也是葡萄酒中之王。 雖然現代意義的香檳酒誕生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香檳地區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以前。從公元5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香檳地區憑借其緊靠馬恩河的水路運輸優勢,將葡萄酒賣到羅馬帝國重要的葡萄酒市場。從公元987年,Hugh Capet在香檳省的首府蘭斯市(Reims)加冕成為法國國王,從此之後一共有37位法國國王在此加冕,於是蘭斯成了中世紀法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這也讓周圍葡萄園的建設受益匪淺。1584年,香檳省出現了第一傢具有正規意義的酒廠——古塞(Gosset),當然那個時候釀的是普通的靜態葡萄酒而非帶氣的香檳酒。 現代的香檳酒,滿帶歡騰氣泡的香檳酒的發明是十七世紀晚期的事情。在香檳省奧維耶修道院曾經有一位叫做佩里儂的修士(Dom Perignon),他在1668~1715年是修道院酒窖主管。很多美麗的傳說講了他在偶然狀況下發明起泡香檳的故事。不過當時的佩里儂修士整天在為如何防止香檳發泡而犯愁,根據當時的條件,修士更傾向於釀造好的靜態葡萄酒,於是他發明了用紅葡萄釀造白葡萄酒和將不同的原酒進行調配的方法。而葡萄酒起泡,完全是不得已的事情。雖然並非是佩里儂發明了香檳,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香檳之父的地位。 在過去的100年裡,香檳的名稱被無休止地濫用,美國有上百萬瓶的劣質起泡酒標著「香檳」的字樣。為保護這個民族驕傲,法國人在全世界打了700多個官司來維護香檳酒名稱的純潔性,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只有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檳這個名字」! 香檳酒歷史 香檳在羅馬凱撒大帝征服高廬時代就有了。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現在仍有無泡的香檳酒。不過全世界的人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的,其發泡的原因,是由於酒的密封的瓶中有了第二次的發酵之故。 在十七世紀前,發泡的葡萄酒尚沒有取「香檳」的名稱。有人說在法國BENEDICTINE教區,有位聰明的僧侶,名叫丹姆·培里永 (DOM PERIGNON),當時主管教會的財產與酒庫,他把酒里加了氣泡,是對香檳貢獻很大的人,並且在葡萄酒品質的改良方面,也勝過了以往的任何人,因為從一六六八年至一七一五年,他執掌了葡萄酒的釀造與品嘗的事務。 丹姆·培里永也是第一個用軟木來作香檳酒瓶塞的人。雖然其他產酒區早已用但他是第一個把軟木塞引介到產酒的香檳區,以代替當時用麻屑做的瓶塞,並使酒中的氣泡能保存更長的時間。葡萄農為了紀念他所作的貢獻,還為他鑄造了塑像,並且在一九三九年,舉行一次三百周年紀念儀式。 真正的香檳酒,只有巴黎東北部的RHEIMS和EPERNAY地方出產。其他國家生產的酒,大都以法國的製造法為範本,也有以簡化的方法製造的。大多數的香檳酒,味道都不錯,如果在酒會上只重量而不重質,用香檳酒來調些混合飲料,如黑天鵝BLACK VELVET或潘契PUNCH酒,都很適當。 精美的法國香檳酒,是用黑、白兩種葡萄混合製成的,葡萄汁要很快的榨出,以免果皮影響了汁的顏色。另外還有玫瑰色香檳和白葡萄香檳,玫瑰色是來自黑葡萄皮囊在酒中的染色,或加入一些紅葡萄桌酒。 大多數香檳都是混合製品,因而都不標示年份,只有在葡萄特別豐收年時,產銷商才考慮在標簽上有所註明。不過每個酒廠,只注重混合的技巧,以求永遠保持一個標準的品質而長期取信於顧客,縱然不是豐收年,香檳的品質也不受影響。 生產工藝 工藝決定口味 香檳只能用瓶內二次發酵法來生產,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香檳法」。用於釀造香檳的葡萄要先釀成靜態沒有氣泡的白葡萄酒,然後裝到瓶中添加糖汁與酵母,在瓶中進行一次小規模的發酵,這次發酵只是為了讓酒產生氣泡。 說起來香檳釀造的工藝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十分繁復的事情。葡萄壓榨的時候要輕柔緩慢,每次壓榨4噸葡萄,並要分3次榨汁。第一次榨出 2050公升,叫做Cuvee,上好的香檳都要用這種汁來釀造。第二次榨出616公升,這次壓榨雖然味道更強但是卻粗糙,只能用來釀造低檔香檳。 調配對於香檳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可以說是香檳釀造技術的精髓所在。香檳是法國最靠北的葡萄產區,氣候寒冷而生長條件惡劣。為了保持香檳酒每年質量和口味的穩定,絕大多數的香檳都是將多個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品種,來自不同的產地的基酒混合在一起而構成的。每年,各大香檳酒廠都要品嘗大量的基酒,並將它們精準地調配在一起,這些基酒有時多達300甚至400種。 葡萄酒的二次發酵是另外一個關鍵環節,添加入瓶中的糖汁在酵母的作用下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瓶是密封的,這些少量的二氧化碳就會慢慢溶解在酒中,此時,酒瓶中的壓力大概可以達到5~6個大氣壓。問題出現了,發酵後死去的酵母慢慢地積累在瓶子的壁上,很難排除到瓶子外面。在1818年,凱歌香檳(Veuve Clicquot)的酒窖主管發明了一種方法,在二次發酵之後陳釀過程中,將酒瓶倒立在一個帶孔的「A」形支架上,每天工人要將每個酒瓶轉動1/4圈並改變酒瓶的傾斜角度,到結束時,酒瓶已經瓶口朝下,豎直立在「A」形支架上的孔中。然後,將酒瓶口部分冰凍,將瓶口打開,瓶子裡面的壓力就會把凍得像果凍塞子一樣的沉澱物頂出來,當然這個過程免不了損失一點點葡萄酒,還要向瓶中補回去一部分甜酒,補回去的甜酒的糖度就直接決定了香檳的糖度。 風格種類 ●超干(Extra Brut/Ultra Brut):並不常見的香檳,它的口味非常干,殘糖在0~6克每公升之間。釀造這種香檳的廠家不多,Laurent Perrier和Jacques Selosse出品的超干香檳比較常見。 ●自然/干(Brut):最多的香檳都是這種風格,通常在釀造時補充了1%的甜酒,有時候在葡萄十分成熟的年份,不需要添加甜酒也可以達到這個水準,殘糖在0~15克每公升之間。 ●次干(Sec):這種風格的香檳也不多見,釀造時補充了1%~3%的甜酒,殘糖為17~35克每升。<BR><BR>半干(Demi Sec):<BR><BR>這種風格的香檳是肥鵝肝的好伴侶。由於添加的甜酒量達到3%~5%,殘糖有35~50克每升,具有比較明顯的甜味,但是正好和香檳的酸味搭配出酸甜的口感。Mercier酒廠推出了半乾的桃紅香檳,非常稀有,但是很不錯。 ●甜(Doux):此風格香檳非常甜,也非常少,添加了8%~15%的甜酒,殘糖在50克以上。早期的香檳酒還經常保留有這個風格,沙皇時期的俄國曾經是香檳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到俄國的香檳主要是這種風格的。 酒瓶標示 ●香檳的酒標上一定會有明顯的「CHAMPAGNE」字樣。 ●Blanc de Blanc:這是一種完全使用白葡萄——霞多麗(Chardonnay)釀造的白色香檳。 ●Blanc de Noir:這是完全使用黑葡萄(黑比諾和莫尼耶比諾)一起或者單獨釀造的白色香檳。 ●Degorge en:香檳去除沉澱的日期。 ●香檳的專業注冊代碼:通常出現在酒標下部的小字裡面,是香檳管理機構CIVC從1990年制定的,其中包括如下類型:NM——混合釀制香檳廠,自己種植葡萄也可以自己收購葡萄,多數大香檳廠都屬於此類型;RM——獨立香檳廠,自己種植自己釀造的小型香檳廠;CM——合作社型香檳廠,由不同的種植釀造者聯合而成;SR——種植主家族型香檳廠;RC——聯合種植者香檳廠;MA——銷售方貼牌酒,比如BBR公司自己的貼牌香檳就屬於這種。 搭配酒杯 法國地名香檳 一譯「香巴尼」。法國東北部地區名。東為洛林高原,西是中央巴黎盆地,北鄰阿登高地,南至約訥河谷。包括奧布、上馬恩、馬恩3省和阿登、埃納、塞納-馬恩和榮納等省的一部分。埃納河、馬恩河、奧布河和塞納河流經。東部較濕潤,有湖泊、草地,為肥沃的農牧區;中部較荒涼,傳統牧羊;西部谷地種植葡萄。葡萄酒釀造和針織是主要工業。馬恩河上的沙隆盛產葡萄酒(通稱香檳酒)。有重要城市蘭斯、特魯瓦。

閱讀全文

與發明香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