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理學的創造者

理學的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7-08 04:32:23

1. 理學的創始人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 程顥 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系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來源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系,而心是「主宰」。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盡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兩大派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 朱熹 程朱理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說明:宋明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前者認為『理』是永恆的、先於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後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也叫道學或宋學。

2. 理學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奠基人是誰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研究內容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理學家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認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張載提出氣本論哲學,認為太虛之氣是萬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論哲學,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系問題。張載提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和心統性情的學說,認為天地之性來源於太虛之氣。程顥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無內外的命題,把心、性、天統一起來。程頤則提出性即理的命題,把性說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 ;性和情是體用關系,而心是「主宰」。③認識論問題 ,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張載首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兩種知識,並提倡窮理盡性之學,成為理學家共同討論的問題。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
理學流派 理學流派紛紜復雜,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盡管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但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來分,主要有兩大派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陸王心學。
歷史作用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日本、朝鮮的歷史發展,理學也曾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說明:宋明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前者認為『理』是永恆的、先於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只能由『理』派生。後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也叫道學或宋學。 [編輯本段]2.大學學科名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學科,與工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等並列,組成了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
理學研究的內容廣泛,本科專業通常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天文學、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海洋科學、海洋技術、理論與應用力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環境科學、生態學 、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統計學 等。

3. 理學的開創者北宋五者是指什麼

理學士儒學的一個發展階段.理學是儒學的一部分.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立 「北宋五子」的地位和影響:是理學的開創者.他們將忠、孝、節、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

4. 理學的起源

興起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教、道教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宋明六百年儒學之發展,世人稱之為「宋明理學」,宋明理學之「理」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道理、理論或義理。對其若不中肯定位,即顯空泛,而難以抓住其實質,更不能瞭然其與先秦儒家之關系。
宋明理學是「性理之學」,它是亦道德亦宗教,道德與宗教的合一。(此宗教非西方拜神之宗教,乃是宗本性或本心之教化之宗教也。)這種「性理之學」不僅僅是程伊川、朱子開出的「性即理」,還含有「本心即性」的「性理」義,此乃陸象山、王陽明開出的「心即理」。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心性之學」。
這種心性之學,即是內聖之學。內在於個人自己,自覺地作聖賢工夫、作道德的實踐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圓滿人格之學問也。內聖之學在先秦儒家已彰顯成定局,經宋明儒者六百年之發展與弘揚,益發展至極高之境界。內聖之學也可以稱之為成德之教,「成德」的最高目標是成聖、成仁、成大人,其實際意義是將個人有限生命擴充至無限圓滿。
這個「成德之教」僅學問面而言,亦可稱之為「道德哲學」,其中心問題有二:一者討論道德實踐之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據,此即心性問題;二者道德實踐如何下手的問題,此即工夫問題。道德哲學只有兼顧這兩方面始能完備。在心性問題上,心性不僅作為道德實踐之本體,亦是宇宙生化之本體,一切存在之本體(依據)。這樣,道德哲學中自然又引生出一道德的形而上學。
「道德的形上學」由道德的進路來接近形上學,從而對一切存在作一「本體的陳述」與「宇宙論的陳述」。在西方,康德只建立了「道德的神學」,他並沒有積極地意識到且充分證成「道德的形上學」,但康德的意志自由,物自身,以及用美學判斷來溝通道德界與自然界之思想,就含有「道德形上學」的趨向。宋明儒者依據先秦儒者「成德之教」之弘規,其弘揚的「心性之學」正涵一「道德的形上學」的充分完成。這也是牟宗三先生對宋明儒學的基本定性和定位。所以說宋明儒學不僅僅是一籠統的道德學說,而且它還是一真正意義上的形上學,這就使得宋明儒學在人類文化中之位置得到真正肯定,也為我們了解宋明儒學打開了新的視野。

5. 程頤是哪個朝代的理學創始人

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6. 宋代理學的創始人是誰

北宋時期理學的開創者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周敦頤為宋代理學的開山祖,他將道家無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闡述了理學的基本概念與思想體系。

7.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有哪些

宋明理學的奠基人是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號稱「北宋五子」。在這五人中首開風氣者當推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因其在廬山蓮花峰下濂溪畔築「濂溪書屋」,學者稱他「濂溪先生」,稱他創立的理學學派為「濂學」。他依據《易傳》和《中庸》的基本思想,參照道士陳摶傳授的《無極圖》,畫出《太極圖》,撰寫《太極圖說》,論述宇宙本體、世界生成和萬物變化的過程,建立了一個簡潔明了而又精緻系統的理學世界觀。他在《太極圖說》中寫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他把由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男女、萬物構成的邏輯結構看成宇宙生成變化的圖式。認為宇宙萬物由一個抽象的實體派生出來,他把這個抽象的實體或稱「無極」,或稱「太極」,雖沒有明確地提出天理范疇,但已具備理學世界觀的雛形。周敦頤從這種世界觀出發闡釋儒家的人學思想,把《中庸》「誠」的觀念提到本體論的高度。他說:「誠者,聖人之本。」認為誠來自乾元,秉承「無極之真,二五之精」是至高至善的人生境界。在這種境界中的人就是聖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聖人是眾人學習的楷模,他為眾人規定了中正仁義而主靜的做人准則,人們只有向聖人看齊,才能實現自我完善。他給「主靜」作的註解是「無欲故靜」,認為「欲動情勝、利害相攻」,實為萬惡之源。他已提出了理學「存理滅欲」說的基本思想,確立了理學家特有的價值取向。

閱讀全文

與理學的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