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上有沒有私人建造火箭發送航天器的先例
有
由微軟創辦人之一、億萬富翁保羅-艾倫所贊助的全球第一次私人太空飛行,定於當地時間2004年6月21日上午6時30分(北京時間21點30分)自美國加州莫哈韋機場啟程,肩負這次任務的「太空船一號」飛行高度將達到距地面100公里。
私人航天公司有很多,例如被譽為私營太空探索先行者的美國Scaled Composites公司
2. 人類發明最早的航天器是什麼 是飛機還是火箭
熱氣球是發明最早的,凡爾納寫的《氣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島》等,都出現了熱氣球的描述.
飛艇也曾被人用來作為飛行器.
飛機和火箭的發明要晚一些.
3. 在中國誰最有可能做私營航天,會是什麼時間
現在國內已經有兩家私人航天企業完成工商注冊了,第三家即將注冊,都是學生創業性質。
如果你想要更大的公司,根據先例,任何類型的私人空間商業模式,從「先烈」開始有「先驅」進入大約20年左右。
十年的烈士,十年的先鋒成長。現在,SpaceX的一代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軌道科學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
如果私人空間公司發射小型衛星,國內研究機構的數量有限,而市場容量是一個問題。如果載人航天旅行,政策和市場能力瓶頸可能會更好,但載人飛船的安全將會有點棘手。
總結: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就能實現吧!
4. 發明載人飛船的國家有哪些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可運載太空飛船的「衛星號」運載火箭,之後衛星2號為了給載人航天預作試驗搭載了一隻名叫「萊依卡」的狗。
1961年4月12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實現了人類數千年來進入太空的夢想,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也發射了載人宇宙飛船
2005年,中國也實現了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
5. 中國有私人的航天公司嗎
1、奧凱航空有限公司
2、新華航控股有限公司
3、成都航空有限公司
4、華夏航空有限公司
5、天津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6、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
7、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8、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
9、幸福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10、中國聯合航空公司
11、昆明航空有限公司
12、廈門航空有限公司
13、河北航空有限公司
14、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
15、山東航空公司
16、河南航空有限公司
17、深圳航空公司
18、四川航空公司
19、東星航空公司
20、祥鵬航空公司
6. 私人可以開航天公司嗎
我國個人還不具備這種條件。美國等發達國家多屬大資本家。
7. 中國可以有私人太空公司嗎
中國現在已經有了第一家私人航空公司,名字叫做「翎客航天」,是由胡振宇創建的。胡振宇生於1993年。
2013年7月,胡振宇團隊在內蒙古一處荒漠里,成功發射了一枚國內由愛好者製作的、最復雜、規模最大的探空火箭,這成為火箭愛好者的里程碑。2014年1月,胡振宇又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私人航天公司「翎客航天」。
現在,翎客航天一共有3名合夥人:胡振宇,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清華大學博士嚴丞翊,火箭愛好者吳曉飛。除1985年的嚴丞翊外,其餘兩人均為「90後」。
8. 載人航天飛船是誰發明的
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發射,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9. 發明導彈的那幾個人是誰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沒法考證是某個人了
導彈的起源與火葯和火箭的發明密切相關 火葯與火箭是由中國發明的 南宋時期 不遲於12世紀中葉 火箭技術開始用於軍事 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 約在13世紀 中國火箭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及歐洲國家 18到19世紀火箭武器進展不大 直到1926年 美國才第一次發射了一枚無控液體火箭 20世紀30年代 由於電子 高溫材料及火箭推進劑技術的發展 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紀30年代末 德國開始火箭、導彈技術的研究 並建立了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 1939年發射了A—1、A—2、A—3導彈,並很快將研製這種小型導彈的經驗應用到V—1導彈和V—2導彈上。 1944年 6到9月德國向倫敦發射了V—1、V—2導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德國還研製了「萊茵女兒」等幾種地空導彈 以及X—7反坦克導彈和X—4有線制導空空導彈 但均未投入作戰使用 。
10. 人類發明了哪些航天器
20世紀5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航天器闖入了寂靜的太空。航天器是人類為達到某種用途發射到地球大氣層外的人造天體。
航天器分為載人航天器和無人航天器。當然,從數量上來計算,大部分航天器是無人航天器。如果按照軌道的范圍來區分,航天器的活動范圍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繞地球運行;另一類是在地球以外的空間飛行。
無人航天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大家所熟悉的人造衛星;另一類是空間探測器。
人造衛星是航天器中最龐大的家族,它的數量占航天器總數的90%。
許多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科學實驗的目的,所以叫科學衛星。科學衛星常常被用來對宇宙星球和其他宇宙現象作天文觀測,以及作空間物理環境探測。由於太空中沒有大氣層的阻擋,在衛星上,不僅可以觀測到天體發出的可見光,還能對它們輻射的所有電磁波進行全波觀測,天文衛星往往是按照觀測波段「分工」的,如紅外天文衛星、紫外天文衛星、X射線天文衛星和γ射線天文衛星。科學衛星還經常被用來做科學實驗,比如材料學、物理學、生物學和醫葯學中的許多實驗,在地面上不能圓滿完成,只有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中才能取得成功。
許多新技術、新發明也需要到衛星上去做試驗,比如新的遙感器,新的無線電頻段傳輸,航天器的對接,等等。這種衛星稱為技術試驗衛星。
應用衛星是人造衛星中的主要成員,它們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應用衛星的種類繁多,有10多種,它們的數量最多,占衛星總量的四分之三,包括氣象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偵察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
空間探測器是對月球和其他行星進行逼近觀測或直接取樣探測。所以,空間探測器要以比人造衛星更大的速度,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實現深空飛行。
載人航天器包括宇宙飛船、太空梭、空間站、軌道間飛行器。
宇宙飛船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載人航天器,它屬於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宇宙飛船可以像衛星那樣繞地球運行或登月飛行。宇宙飛船還擔負著一項特殊的任務,就是充當空間站與地球間的往返運輸器。
太空梭外形像一架大型飛機。它靠火箭發射,利用無損滑翔返回地面,所以可以重復使用。
空間站是一種長期停留在太空的大型航天器,可供多名航天員在那裡長期居住和工作。空間站裡面具有一定的生產和實驗的條件。
軌道間飛行器是從空間站到其他航天器或從空間站到不同軌道位置空間站的載人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