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的金子是哪來的
古代金子是靠自然界產生的,古人發現了金子。
據明朝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一書的記載大意是:中國產金地區,約有100多處,難以一一列舉。山石中出產的,大者名叫馬蹄金,中者名橄欖金、帶胯金,小者名為瓜子金。
水沙中出產的大者名叫狗頭金,小者名叫麩麥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經過淘洗後進行冶煉,才能成為整塊的金子。
因為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所以自然界中的金主要是單質。在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後的古代,人們用的方法就是在所謂的「金山」中挖土,然後用特製的篩子在水中篩掉泥土,得到金子。最後,把小的金顆粒放在模子里,高溫加熱,使其熔化,等到冷卻,變成金塊,便於保存。
(1)金子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金礦床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礫岩型、綠岩帶型、石英脈型、韌性剪切帶型、卡林型、斑岩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火山岩型,新生代砂礦等。
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豐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岩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岩組合,金豐度值高於地殼各類岩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最早的「礦源層」。
金在地球中,地核為2.6×10-6,地幔為0.005×10-6,地殼為0.004×10-6。金在地殼中的豐度只有鐵的1/1千萬,銀的1/21。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
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豐度值本來就很低,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礦、富礦,金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
一般認為,規模巨大的金礦一般要經歷相當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多種來源、地質構造演化和多次成礦作用疊加才可能形成。
Ⅱ 歷史上的前金和後金是什麼關系前金是誰創建的什麼歷史背景下
都是女真人建的國家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完顏部最為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強大,完顏部逐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征戰。 女真族的金朝討伐契丹族的遼國的原因實際上可以總歸為反抗遼對其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壓迫。作為遼的藩屬,女真每年都要向其進貢大量的金銀珠寶不說,還要向遼的銀牌天使上繳大量的捕獵猛禽———海東青,為了捕到最好的鳥兒,不得不去強攻本是同族的部落。其次是,在貿易上,雙方的交易極不平等。如果說這兩種壓迫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的話,銀牌天使看中的女真美女便得「薦枕」這一制度,引發的精神層面上的屈辱卻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建國號大金,定都會寧。1123年,金國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即位後於1125年滅遼,並於1127年滅北宋。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位期間,因戰爭繁忙,並未修建宮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繼位後,於1124年命漢人盧彥倫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當時遼、宋風格於一身。大金朝上京城的建治,大致採取近似中軸線、近似均衡和近似對稱的手法,規劃街道里坊,營築宮室官邸,使上京城為我國中世紀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雖然大金上京會寧府如今已經成了大片的農田,但從殘存綿延11公里的的古城垣、至今仍佇立在水田間的點將台等遺址上,仍可想像800年前金上京的繁華與興盛。偽金代共四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個都城,稱偽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金在蒙古軍的進攻之下遷都開封,又遷都蔡州,公元1234年,蒙古軍攻下蔡州,金朝滅亡。目前,金上京會寧府皇城午門址,是唯一僅存的一處門址。
Ⅲ 金子最早是誰發現的
首先,黃金是一種資產。黃金的稀有性使黃金十分珍貴,而黃金的穩定性使黃金便於保存,所以黃金不僅成為人類的物質財富,而且成為人類儲藏財富的重要手段,故黃金得到了人類的格外青睞。
黃金史學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羅馬的文明是由黃金培植起來的。」掠取佔有更多的黃金是古埃及、古羅馬統治者黷武的動力。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統治者先後對努比亞(尼羅河上游一個小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進行了四次掠奪性戰爭,佔領了努比亞全部金礦。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掠奪了大量金銀。大量金銀流入埃及,使埃及財富大增,使他們有能力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發展農業,興建豪華宮殿和陵園,為人類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廟遺跡和金字塔。僅圖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達110公斤。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羅馬帝國佔領,羅馬大帝愷撒凱旋羅馬時,展示了從埃及掠奪的2822個金冠,每個金冠重8公斤,共計22.58噸;還展示了白銀 1815噸。抬著遊行的金銀重達65000塔蘭特,約1950噸。金銀的積累使羅馬帝國的國力大增,使他們有能力建起一批宏偉的建築。這些建築現在雖大多已是殘垣斷壁,但至今仍在文學、史學、法學、哲學諸方面給人類以深刻的影響。
黃金黃金也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
十六世紀新航線的開辟與新大陸的發現,對歐洲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美洲、非洲的黃金及白銀流入歐洲,使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增加。在16世紀葡萄牙從非洲掠奪黃金達276噸;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金銀更多,16世紀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黃金開采量的83%。金銀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歐洲物價的上漲,出現了第一次價格革命,對歐洲封建主義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葡萄牙為了對抗西班牙,而與英國結盟,並向英國的工業品開放了市場。此時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黃金開發高潮興起,巴西黃金完全有可能轉化為資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業革命,但由於統治者的封建專制,葡萄牙成了黃金漏斗,大部分黃金流向了英國。僅流入英國國庫的黃金就有600噸,再加上其他國家的流入,使英國迅速地積累了巨額的貨幣資本,率先於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為英國的金融體制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擔保。所以此時發生的第二次價格革命,不僅沒有影響英國的金融業,反而為英國商品的出口創造了條件,英國產品出口量佔了全世界總量的1/4。工業革命終於在英國發生了。
當代黃金所扮演的角色雖已有所改變,但是各國仍然儲備了約3.1萬噸的黃金財富,以備不測之需;還有2萬多噸黃金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所以有人認為現在人類數千年生產的約14萬噸黃金中有4成左右作為金融資產,存在於金融領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於消費。
其次,黃金是一種貨幣。黃金作為貨幣的歷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羅馬亞歷山大金幣距今已有2300 多年,波斯金幣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中國最早的金幣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鑄造的「郢愛」,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些金幣只是在一定范圍內、區域內流通使用的輔幣。黃金成為一種世界公認的國際性貨幣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金本位」時期。「金本位制」即黃金可以作為國內支付手段,用於流通結算;可以作為外貿結算的國際硬通貨。雖然早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之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黃金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之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主導下,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但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諾擔負起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國際義務。但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後又宣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因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瓦解,於是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這一改革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1978年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批准,可以說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進程已經完成。
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不是金銀,金銀天然是貨幣。」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黃金就發揮著貨幣職能一樣,在制度層面上的黃金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已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
——外貿結算不再使用黃金,但最後平衡收支時,黃金仍是一種貿易雙方可以接受的結算方式。
——黃金非貨幣化並未規定各國龐大的黃金儲備的去向,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僅規定處理掉1/6黃金儲備,而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顯然為自己留了一根貨幣黃金的尾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明確黃金占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這是黃金貨幣化的回歸。
——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磅、日元之後的第五大國際結算貨幣。大經濟學家凱恩斯揭示了貨幣黃金的秘密,他指出:「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取代它。」現在黃金可視為一種准貨幣。
第三,黃金也是一種商品。做黃金飾品(包括首飾、佛像裝飾、建築裝飾等)和黃金器具,是黃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金飾日益從宮廷、廟宇走向了民間,由達官貴人們的特權變成了大眾消費。現在每年世界黃金供應量的80%以上是由首飾業所吸納的。
由於黃金價格昂貴和資源的相對稀少,限制了黃金在工業上的使用,工業用金佔世界總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專家認為,今後首飾用金將會趨向平穩,工業用金的增長將是帶動黃金供需結構變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黃金的商品用途還需從多方面去開拓。
當前黃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飾業、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工業用金。應該承認,目前黃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狹小的,這也是黃金長期作為貨幣金屬而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結果。今後隨著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金融黃金的商品屬性的回歸趨勢加強,黃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對黃金業的發展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Ⅳ 霍比特人的龍史矛戈為什麼喜歡金子還有他是誰創造的那些半獸人,地下的巨怪是怎麼來的
喜歡金來子是龍的嗜好自,至於這個設定最先在哪提出的還需考究,希臘神話里,龍就是用來看守寶物的。
中土世界裡第一條龍是格勞龍,魔苟斯(米爾寇)所創,格勞龍被稱為龍之父,後來的龍都是其後代。
半獸人的來歷《精靈寶鑽》中的記載是半獸人原為精靈,魔苟斯因嫉妒而失去創造能力便誘捕初醒來的精靈,將他們折磨的不成人形,變成了醜陋凶惡的半獸人。但後來托老的兒子在《Morgoth's
Ring》中表示「種種跡象表明,這就我父親對半獸人起源問題的最終看法,即:半獸起源於人類,他們可能是索倫在米爾寇仍被監禁在阿門洲的時候為人其主人豢養並供其主人歸來後驅使的。」
中土世界的第一隻巨魔(食人妖)是第一紀元魔苟斯「創造」的,但具體怎麼來的就無人得知了,因為魔苟斯和索倫都沒有能力創造事物,只能腐化扭曲別的生物,所以很有可能是其他墮落的種族。
Ⅳ 金牌是誰發明的
顧拜旦 全名: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Ⅵ 什麼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的由來,誰首先發明的
黃金分割最早見於古希臘和古埃及.其意義是把一根線段分為長短不等的X,Y(X>Y)兩段,使X,Y滿足內X:(X+Y)=Y:X.。其值容即為前式的比值,大約是0.6180339......這是個無理數.,具體是(5的算術平方根-1)/2。為什麼把他叫黃金分割是因為這種比例在人的視覺感受上是最美的。2000多年前,古希臘雅典學派的第三大算學家歐道克薩斯首先提出黃金分割比。
記得採納啊
Ⅶ 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兒來的
黃金等重金屬來源於中子星合並。
重元素在恆星爆炸等宇宙事件的過程中,被散發到宇宙空間中,變成了漂浮在宇宙中的塵埃。這些塵埃經過無數億年的漂移和匯聚,和氫等塵埃重新聚合在一起形成星雲,其中主要的成分還是氫。
在星雲再次演化成恆星的過程中,氫被壓縮之後重新被點燃,進行熱核聚變反應,就誕生了一顆新的恆星。在氫等比較輕的元素聚合形成恆星的同時,在新恆星周圍的塵埃中,這些相對比較重的元素,在恆星周圍形成了行星,所以這些行星基本上和恆星是同時形成的。
現在再來說地球上的金、銀等重元素是從哪裡來的,是在太陽存在之前其「附近」就存在過的別的恆星,爆炸之後產生了各種元素,在重新生成星雲並演化產生太陽這個新恆星以及地球這樣行星的過程中留在了地球上。
所以,現在的太陽肯定不是第一代恆星,而可能是第二代、第三代恆星了。其實不光是重元素,所有比氫和氦重的元素,包括組成我們人體的所有元素,都是在恆星的生命過程中一步一步演化來的。從一片虛無到如今,宇宙已經過了138億年的演化。
(7)金子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我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達1.21萬噸,僅次於南非,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黃金行業整體發展健康平穩,以黃金為主,多金屬開發並舉。2016年我國黃金交易所交易量達2.4萬噸(單邊)、期貨交易所交易量3.9萬噸(單邊)、商業銀行場外交易量0.7萬噸,累計成交量達到7萬噸。
Ⅷ 金錢是誰發明的
金錢,或者說貨幣,並不是誰發明的,而是經過長時間慢慢演化來的。
從原始社會專就開始出現一種以物易物的簡單交屬易方式,比如一隻雞換一袋米這樣。
後來,有些東西在直接交換上存在障礙,就以最常用的必需品來做中間環節,比如一隻雞先換回一袋鹽或米,在用鹽或米來換其它物品。
再後來,這樣的交易模式也出現了障礙。就出現了【一般等價物】,比如稀有的貝殼或石頭等,用來充當交易的中間環節,它的好處是,它的價值固定。這樣一來,你不必為了換一頭牛而帶上相當於一頭牛的價值的米,只需要按照規定的價值度帶足貝殼錢/石頭錢,賣家隨時可以用這些「錢」來交換需要的物品。
之後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貨幣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用金屬來充當。直到南宋時候,我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往後就這么一直發展下去,直到今天。
Ⅸ 金子是那個朝代開始提煉出來的
中國黃金發展史:
通過考古發掘成果表明,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我國黃金的開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認識了黃金。
根據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的各種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遺址的年代,最早的為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塊、金箔、金葉都證明了我國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開始使用黃金,並掌握了加工製作金的工藝技術。
中國黃金生產在世界黃金發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痕,構成了世界黃金史的重要篇章。從世界採金史來看,大多數國家都是從采淘砂金開始的。我國採金活動始於奴隸社會早期,淘洗的砂金是從含金的砂礫層中得到的,古稱「河金」或「麩金」,後來又根據砂金賦存地質條件的差異,分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採的砂金兩種。脈金的開采時代遠遠晚於砂金,大約起於唐代、宋代之間。勞動人民為獲得寶貴的黃金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唐代詩人劉禹錫把生產黃金的艱辛和貴族們的奢侈寫入詩中:「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釧、耳環,四川廣漢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漢朝來自湖南長沙馬王堆的金縷玉衣,唐代的純金十二環錫禪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裝飾,件件文物展示了中華民族採金歷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藝的高超。中國黃金生產始於商、興於漢、衰於兩晉南北朝,復於唐。唐以後的宋、元、明、清,對黃金時而禁采,時而開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現,阻礙了我們這個民族快速發展黃金生產的腳步。
世界黃金發展史: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黃金在古國埃及第一次被人類所認知。從此以後就與人類的發展形影不離的交織在一起。黃金憑借其耀眼的光彩,成為人們用於裝飾的首選材料。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逐漸離開自給自足的年代,邁向商品經濟時代。在人類需要錢幣來作為交易的媒介,以使買賣進行的更加簡便的時候,黃金自然成為了最優的選擇。公元前七百年前,小亞細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黃金與白銀合金製成的錢幣,被稱為琥珀金。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公元前600年,在小亞細亞的利迪亞王國首先被鑄造出來。隨後,在公元前約50年,西歐的羅馬帝國就發行了一種Anreus的金幣,在金幣上還刻有凱撒大地的肖像。當羅馬帝國國勢日漸衰落的時候,也就是在公元400年間,當羅馬人放棄英倫三島大不列顛的統治時,他們也順手把島上的金幣統統掠走,結果導致人民各個貨幣不足,商品價格大跌造成經濟混亂。
公元1066年,諾曼底民族征服了英倫三島,他們除了政治上擁有政權以外,還對英國的貨幣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創造了英鎊、先令、便士等貨幣單位制度,還建立了以金屬為貨幣本位的制度。那時,一英鎊就可以兌換一英鎊的純銀。這銀本位制度在1377年,才被復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復本位制度底下,貨幣的後盾除了白銀以外,也同時採用黃金作為通貨的本位。在復本位制度沿用了好幾年之後,英國皇室又決定用金本位制度。1717年,英格蘭銀行正式定名盎司士的黃金價格是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實行了金本位制度以後,英國的物價指數均明顯的維持著低幅度的波動,金本位制度穩定物價和經濟的功能也得到了證明。
自從英國採用金本位之以來,美國和歐洲的國家也都爭相仿效。美國在1792年,已採用復本為制度,規定19.3美元即可換取一盎司的黃金,但是這並沒有引發任何的黃金熱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約翰馬歇而的年輕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內建造鋸木廠的時候,不經意的發現了金箔片,由而引發了西部淘金熱。這也使曾經荒涼的西部,迅速的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