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年級下學期科學測試卷
五年級下冊科學測試卷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填空 (22分)
1.一個物體在水中,它都會受到( )和( )這兩個力。
2、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 )。
3、當一個物體靜止漂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是:方向( ),大小( )。
4、在水中上浮的物體如( )、( ),它們比同體積的水(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如( )、( ),它們比同體積的水( )。
5、一個沉的物體在空氣中測得的重力是7.5N,在液體中測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 )。
6、一個能浮的物體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壓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
7、我們古時把一天分成( )個時辰,每一個時辰為現在( )。
8、陽光下物體( )、( )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就是根據這種原理製成的。
9、在滴漏實驗時,隨著水量的減少速度變( )。
10、擺的擺動快慢與( )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 ),擺繩越短擺動越( )。
二、選擇題28分
1、以下方法中,改變物體的( ),不能改變物體沉浮狀態。
A 自身的重量 B 體積大小 C 顏色
2、相同體積的下面哪種液體最重( )。
A 鹽水 B 油 C 酒精
3、石頭沉在水底時,它受到的浮力( )它受到得重力。
A 大於 B 等於 C 小於
4、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的。
A 向上 B向下 C向兩邊
5、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相比,最重的是( )。
A馬鈴薯 B、清水 C濃鹽水
6、相同體積的70℃的熱醬油和30℃的冷醬油相比較會是()。
A.熱醬油重 B.兩者一樣重 C.冷醬油重
7、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裝載的貨物( )
A、多 B、少 C、不變
8、乒乓球漂浮在鹽水中,當向鹽水中倒入一點清水後,乒乓球在鹽水中將( )。
A 上浮一點 B 保持原位 C 下沉一點
9、測得某物體在空氣中的重量為35克,浸沒在水中時的重量為20克,那麼把它放在水中會( )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10、一位同學做物體沉浮的實驗時,把5個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發現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後他把小球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尋找物體沉浮的規律,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物體的沉浮與( )有關。
A 大小 B 輕重 C 形狀
11、一個物體放入甲水槽時浮的,放入乙水槽時沉的,說法是正確的是( )。
A 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
B 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
12、下列說法不正確是的( )
A、單擺的擺動具有等時性 B、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無關
C、擺鍾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3、經過實驗研究,我們認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與()無關的。
A、滴漏中的水位B、漏水孔的大小C、容器的顏色
14、下面( )圖所示的擺在一分鍾時間里擺的次數最多。
A B C
三、判斷題 (30分)
( )1、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小時。
()2、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是浮的。 ()3、在水中沉的物體可能在油中浮。
()4、潛水艇是靠改變自己的體積來自由沉浮的。
()5、物體在水中排開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大。
()6、乒乓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7、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
()8、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9、輕重相同的物體,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 )10、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體積較大的形狀容易浮在水面上。
( )11、現在的船是鋼鐵製造的它在水中不會沉,所以鋼鐵在水中是浮的。
( )12、鍾擺每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相等的。
( )13、擺錘的重量越大,每分鍾擺動來回次數越多
( )14、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
( )15、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快。
五、簡答。(6分)
1、在我們生活中煮水餃時,可以發現,剛放入水中的生水餃是沉的,但是等水餃熟了以後卻浮在水面了。請分析原因。4分
2. 用長短不同的箭頭線畫出馬鈴薯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並用文
字標出力的名稱。2
六、實驗設計。14分
1、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實驗材料(2分):
實驗方法與步驟(4分):
實驗結論(1分):
2、「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劃。
我研究的問題是: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 )有關 (1分)
研究需要的材料有: (2分)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3分)
我的研究結果: (1分)
七、附加題。(5分)
鹽水選種是我國農民創造的一種巧妙地選種方法。在九百多年前的一本書上,已經有關鹽水選種的記載。
現有一堆小麥種子,你如何用鹽水選種法將它們中的好種子、壞種子區分開來?請說出你那樣做的理由。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xxkx/55793.htm
⑵ 五年級下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待人真誠和善,努力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熱愛學校,把學校當成第二個家,注意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長、同行面前宣傳學校的良好形象。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努力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每一樣工作。注重學科滲透,課堂教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使學生樂學、善學。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盡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像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准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准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秘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干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網路資源 優化課堂
把網路資源運用於科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⑶ 人教版小學生五年級科學試題及答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繼而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體積大小、重量、液體的密度),最後形成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有關沉浮現象的本質解釋。
一、單項選擇題。
1、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B )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 D )的物體容易沉。
A、輕 B、重 C、大 D、小
2、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體,( A )等於(C )。
A、浮力 B、壓力 C、重力 D、動力
3、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 B ),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 D )。
A、下沉 B、下潛 C、上浮 D、上升
4、軟木塞浮在(B )上,塑料塊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銅砝碼漂浮在( A )上。
A、水銀 B、油 C、水 D、糖漿
5、(B )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頓 D、愛迪生
二、多項選擇題。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AD)有關。
A、構成他們的材料 B、材料
C、液體 D、液體的性質
三、填空題。
1、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 浮力 )
四、判斷題。
1、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會改變。( × )
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潛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壓力。( × )
5、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有一個名叫死海的鹹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極了,含鹽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連線題。
1、物體的沉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 在液體中上浮
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 在液體中下沉
2、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濃鹽水中
在濃糖水中 沉
在濃鹼水中
六、看圖填空題。
1、感受浮力。(標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頁上圖)
2、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標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頁右中圖)
3、把泡沫塑料壓入水中,一鬆手,為什麼它會上浮?
(14頁下圖)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它浸入水中的( 體積 )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 )(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遠遠大於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鬆手,泡沫塑料就浮起來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後,泡沫塑料塊為什麼不再向上冒?
因為此時它浸入水中的(體積)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與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一、單項選擇題。
1、水受熱以後,(C )會增大,而(D)不變。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D、重量
2、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間的距離(A),物體就( C )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 B ),物體就(D )了。
A、增大 B、縮小 C、膨脹 D、收縮
3、(D )的這種奇特性質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書報用的鉛字就摻有(D )。所說的鉛其實是鉛和(D )的合金,當
溶化了的合金澆進銅模里冷卻凝固時,由於(D )熱縮冷脹,字的筆畫會十分清晰,而且經久耐用。
A、銅 B 、鉍 C、鋼 D、銻
4、熱總是從較(B )的一端傳向較(D )的一端。
A、粗 B、熱 C、細 D、冷
5、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B ):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
(C ):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散熱能的過程。
( A):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過程。
A、熱傳導 B、對流 C、熱輻射
二、多項選擇題。
1、大多的(ABC )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
A、液體 B、固體 C、氣體 D、物體
2、有(ABCDEF)可以使我們的身體能熱起來
A、運動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曬太陽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數的金屬會熱脹冷縮,可是有兩種金屬就與眾不同,它們是熱縮冷張。這兩種金屬就是(BD )。
ABCD
A、銅 B、銻 C、鋼 D、鉍
4、(AD )是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BC )是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慢。
A、鋼 B、木頭 C、塑料 D、鐵
三、填空題。
1、(熱 )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 )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 )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3、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 )組成的,而(微粒 )總是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
5、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 熱傳導 )。
四、判斷題。
1、熱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傳遞,不同的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因為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3、啤酒瓶或飲料瓶裡面的啤酒、飲料都不會裝滿,這是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
4、如果瓶內的空氣體積膨脹,瓶內的空氣就會往瓶外擠。只要想辦法觀察到瓶內的空氣在往外跑,我們就知道瓶里的空氣在膨脹了。(√ )
5、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熱脹冷縮。因此,鐵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 )
6、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銅和鋼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7、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一樣的。(× )
8、空氣是熱的良導體。(× )
9、熱量絕不會真正消失。它只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兩個或更多的物體。(√)
五、看圖填空題。
1、你仔細觀察過路面嗎?工人叔叔在鋪路的時候總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塊塊的,塊與塊之間都留有1厘米左右寬的縫隙。這是為什麼呢?一條大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條不是更好嗎?
(45頁上圖)
原來,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陽曬得滾燙,受熱體積(脹大 ),就會向四面延伸,有了這些縫隙。留出了延伸的餘地。冬天冰天雪地,溫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縮 )。每一塊水泥路面都(收縮),縫隙處被拉大。如果沒有預先留下整齊的縫隙,那麼水泥路面將會被自己的(熱脹冷縮)拉得四分五裂,整個路面就要壞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塊塊的。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二單元測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
1、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 B )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D)的物體容易沉。
A、輕 B、重 C、大 D、小
2、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時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體,(A )等於( C )。
A、浮力 B、壓力 C、重力 D、動力
3、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B ),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 D )。
A、下沉 B、下潛 C、上浮 D、上升
4、水受熱以後,(C )會增大,而(D)不變。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D、重量
5、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溫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間的距離(A),物體就(C )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B ),物體就(D )了。
A、增大 B、縮小 C、膨脹 D、收縮
二、 多項選擇題。
1、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AD )有關。
A、構成他們的材料 B、材料
C、液體 D、液體的性質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
A、液體 B、固體 C、氣體 D、物體
3、大多數的金屬會熱脹冷縮,可是有兩種金屬就與眾不同,它們是熱縮冷張。這兩種金屬就是(DB )。
ABCD
A、銅 B、銻 C、鋼 D、鉍
4、( C )是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快;( D )是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慢。
A、鋼 B、木頭 C、塑料 D、鐵
三、 填空題。
1、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 排開的水量 )。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
3、( 熱 )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 )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4、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 )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5、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 熱脹冷縮 )。
6、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 )組成的,而(微粒 )總是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
7、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導 )。
四、 判斷題。
1、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會改變。(× )
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
3、潛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塊這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會受到水的壓力。( × )
5、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
6、熱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傳遞,不同的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相同的。( × )
7、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因為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 )
8、鋼鐵造的橋在溫度變化時會熱脹冷縮。因此,鐵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 √ )
9、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銅和鋼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10、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一樣的。(× )
11、空氣是熱的良導體。(× )
12、熱量絕不會真正消失。它只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兩個或更多的物體。(√ )
五、 看圖填空題。
1、感受浮力。(標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頁上圖)
2、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標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頁右中圖)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要讓學生使用一些測量時間的重要設備做實驗,從太陽鍾、水鍾到機械擒縱器……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認識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 單項選擇題。
1、計時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術、材料等的改進。
A、美觀性 B、准確性 C、實用性 D、時尚型
2、鍾面上的(C )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C )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分鍾……
A、時針 B、分針 C、秒針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單位——(D )
A、時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C )根據容器內的水面隨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過去了多少時間;(D )根據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會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
A、「流水型」水鍾 B、「滴水型」水鍾
C、「泄水型」水鍾 D、「受水型」水鍾
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據單擺的(D ),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A、准確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蝕性 D、等時性
7、同一個擺,擺繩越(C )擺動越(B ),擺繩越(D )擺動越(A)。
A、快 B、慢 C、長 D、短
8、1583年,(D )發現擺動一次的時間,只由擺繩的長短來決定,不但跟擺動幅度的大小沒關系,而且跟石頭的輕重也沒關系;只要擺繩的長度一定,擺動一次的時間就一定。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
A 、牛頓 B、愛因斯坦 C、愛迪生 D、伽利略
二、 多項選擇題。
1、鍾表以(ACD )計量時間。
A、時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A、太陽能熱水器 B、日晷 C、電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題。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 )有關。
3、(日晷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
4、(水鍾 )在我國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
四、判斷題。
1、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很快地發生變化。(×)
5、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五、看圖填空題。
1、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是如何運作的?
擺鍾齒輪操縱器兩端各有(倒鉤 ),可以卡在齒輪中間,以便控制齒輪的轉動。而齒輪操縱器又與(擺錘 )相連。當擺錘來回擺動時,總會松開其中一端的操縱器,讓它可以跳過一個齒,操縱器就可以控制一個齒,如此一個接一個有規律地使齒輪轉動,同時帶動指針轉動。
擺錘在(最右邊 )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卡住齒輪。
擺錘擺到(最左邊 )時,長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會松開,垂體的拉力會讓齒輪往前滑動一齒,短針部分的操縱器倒鉤隨即卡住,不讓它繼續轉動。
當擺錘又擺回(最右邊)時,齒輪又前進一齒,同時操縱器長針部分的倒鉤又卡住齒輪。
(64頁左下圖)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單元概述:本單元要讓學生重演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索過程。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最終認識地球是如何運動的。
一、 單項選擇題。
1、(D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A、伽利略擺 B、惠更斯擺 C、布魯諾擺 D、傅科擺
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B)(自西向東),周期為(C)小時。
A、順時針 B、逆時針 C、24 D、12
3、(C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
A、流星周年視差 B、行星周年視差
C、恆星周年視差 D、衛星周年視差
4、(B)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約生於公元100年。關於地球與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 D )」理論。
5、(A )是波蘭的天文學家。他不辭辛苦,克服困難,每天堅持觀測天象,30年如一日,終於取得了可靠的數據,提出了「(C )」,並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說 D、地心說
6、(C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學家,在家中研究擺的規律時偶然發現:將擺和它的支架放在一個圓形底盤上,將擺擺動起來並且慢慢地轉動圓底盤時,擺擺動的方向並沒有隨著圓盤的轉動而轉動,而是基本不變。
A、波蘭 B、古希臘 C、法國 D、荷蘭
7、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與其它星體(太陽、星星等)(D )(或順時針)運動的方向相反,是( C )(或逆時針)。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
二、 多項選擇題。
1、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ABC)
A、晝夜現象 B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同
C、看上去北極星不動 D、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
2、晝夜現象與(B)和(C)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A、月亮 B、太陽 C、地球 D、恆星
3、托馬斯提出的主要觀點是( ADF)
A、地球是球體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
D、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E、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於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並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觀點是( BCD )。
A、地球是球體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
D、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E、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於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並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
三、填空題。
1、地球確實在(自轉 )和(公轉 );證據不僅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試驗的多種現象。
2、地球圍繞( 地軸)自轉,( 地軸 )是傾斜的。
3、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極晝極夜)現象。
4、地球是圍繞一個假想的軸在轉動,稱為(地軸)。北極星就處在(地軸)的延長線上。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這就是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因此,地球儀也都做成(傾斜)的樣子。
5、人們在觀察遠近不同的星星時產生的視覺上的相對位置差異——(恆星周年視差 ),也能夠證明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
四、判斷題。
1、晝夜交替現象有一種可能的解釋。(×)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說」發表300年後,傅科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3、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反運動的結果。(× )
4、人們在夜間觀星時,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北極星的位置好像始終沒有變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在逆時針旋轉。(× )
5、人們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時間觀察星座時發現,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西向東移動,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五、看圖填空題。
1、世界時區圖。
(81頁圖)
這是一張世界時區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 )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 )度經線。從0度經線向東180度屬(東京 ),向西180度屬(西京 )。經線每隔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就相差1小時。由於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也就意味著越是(東邊 )的時區,就越先迎來黎明。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四單元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計時工具(B )的提高要靠技術、材料等的改進。
A、美觀性 B、准確性 C、實用性 D、時尚型
2、鍾面上的(C )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 C )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分鍾……
A、時針 B、分針 C、秒針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單位——(D )
A、時 B、分 C、秒 D、天
4、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C )。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5、根據單擺的(D ),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A、准確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蝕性 D、等時性
6、同一個擺,擺繩越(C)擺動越(B),擺繩越(D)擺動越(A)。
A、快 B、慢 C、長 D、短
7、(D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A、伽利略擺 B、惠更斯擺 C、布魯諾擺 D、傅科擺
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B )(自西向東),周期為(C )小時。
A、順時針 B、逆時針 C、24 D、12
9、(C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
A、流星周年視差 B、行星周年視差
C、恆星周年視差 D、衛星周年視差
10、地球自轉的方向,正好與其它星體(太陽、星星等)(D)(或順時針)運動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時針)。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
二、多項選擇題。
1、鍾表以(ACD)計量時間。
A、時 B、天 C、分 D、秒
2、(BD )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A、太陽能熱水器 B、日晷 C、電子表 D、圭表
3、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ACD)
A、晝夜現象 B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同
C、看上去北極星不動 D、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
4、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BC)
A、月亮 B、太陽 C、地球 D、恆星
三、填空題。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 )有關。
3、(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
4、(水鍾 )在我國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工具。
5、地球確實在(自轉 )和(公轉);證據不僅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試驗的多種現象。
6、地球圍繞(地軸 )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7、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 )和(極晝極夜)現象。
8、人們在觀察遠近不同的星星時產生的視覺上的相對位置差異——(恆星周年視差 ),也能夠證明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
四、判斷題。
1、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 )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 )
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很快地發生變化。(×)
5、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6、晝夜交替現象有一種可能的解釋。(×)
7、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說」發表300年後,傅科根據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用實驗證實了地球在自轉。(√)
8、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反運動的結果。(×)
9、人們在夜間觀星時,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北極星的位置好像始終沒有變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在逆時針旋轉。(×)
10、人們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時間觀察星座時發現,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西向東移動,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
五、看圖填空題。
1、我認識了地球的運動。
(90頁右上圖表)
⑷ 五年級下冊科學2.4課怎麼搭「房子」
教學目的:
l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與小組同學一起,參與設計房子,會計算房子的用料。能夠與組內同學密切合作,建設房子。能夠搜集有關著名建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l 科學知識
1、了解古代房子和現代房子的特點。知道設計在建築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築。
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參加創造發明活動。體會造房子的艱辛和快樂。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享受。
:
能夠與小組同學一起,參與設計房子,會計算房子的用料。能夠與組內同學密切合作,建設房子。能夠搜集有關著名建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房子和現代房子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古代房子和現代房子的特點。知道設計在建築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築
教學材料:
舊報紙、膠帶、剪刀、彩筆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互動目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坐火箭穿越時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嗎?
2、課件演示:古代人類居住的房子。
3、提問:你知道這些房子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嗎?這些房子有什麼特點?
4、課件演示:現代的各種房屋。
5、提問:你知道這些房子是怎麼建造的嗎?
(讓學生回憶見過的建造房子的所見所聞,了解建房子的大致程序。)
6、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也要來當個小小設計師,動手建造一座房子。你們有信心嗎?
了解古代房子和現代房子的特點。對建造房子充滿興趣。
探索和調查
1、提問: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麼?
2、各組討論,畫出本組要建造的房子的簡圖。
3、各組推選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紹本組的設計思路和製作方法。
4、各組取長補短,修改自己的設計圖。
5、教師啟發學生計算蓋房子需要多少用料。
6、各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7、教師演示製作紙棒的方法。
8、各組分散開來,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紙建造房子。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及時給予幫助。
9、房子建好後還可以用彩筆或彩紙裝飾,每組給自己的房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10、把各組的房子放在一起,評出最結實的、最漂亮的等等。
11、讓學生談談建房子的體會。
能夠與小組同學一起,參與設計房子,會計算房子的用料。
能夠與組內同學密切合作,建設房子。
體會造房子的艱辛和快樂。
回顧和解釋
1、組織學生搜集古今中外房子的圖片。
2、提問:建築師用哪些方法來解決房子的承受力和穩固性的問題呢?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嗎?
2、作業:寫一篇建房子的小作文。
能夠搜集有關著名建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小屁孩!讀書要好啊!上課認真聽啊。!多給錢啊!!!
⑸ 科學創造生活擴句
如今先進的科學技術幫我們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改觀-改變
奧秘-奧妙
探索的近義詞-探尋
⑹ 科學創造生活(擴句)
如今先進的科學技術幫我們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改觀-改變
奧秘-奧妙
探索的近義詞-探尋
⑺ 五年級科學小發明小創造,要帶兩個電源的10月24號交
給老師連一個電路實物圖..秒殺你的那些同學,,保證他們都不會
⑻ 科學創造生活作文五百子字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
放學後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後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後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麽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裡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真的出現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面。只見蠟燭的火苗竟延生到了水面以下。這令我目瞪口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真是太棒了。」高興的同時疑問也隨著來到了。「咦?這是為什麼?」後來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
放學後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後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後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麽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裡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真的出現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面。只見蠟燭的火苗竟延生到了水面以下。這令我目瞪口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真是太棒了。」高興的同時疑問也隨著來到了。「咦?這是為什麼?」後來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
放學後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後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後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麽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裡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真的出現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面。只見蠟燭的火苗竟延生到了水面以下。這令我目瞪口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真是太棒了。」高興的同時疑問也隨著來到了。「咦?這是為什麼?」後來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
放學後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後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後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麽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裡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真的出現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面。只見蠟燭的火苗竟延生到了水面以下。這令我目瞪口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真是太棒了。」高興的同時疑問也隨著來到了。「咦?這是為什麼?」後來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做科學實驗。我選擇了水中點燈。
放學後我興沖沖的跑回了家,迫不急待的備好所有材料。如:水、盆子、一個較粗的蠟燭。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先拿出一個不銹鋼盆子,再拿出蠟燭,粘在盆地,然後接一點水,水面離蠟燭要一點距離最後我小心翼翼的開起打火機,我的心砰砰的跳,我多麽希望實驗可以成功,可是老天不賞臉。就在這時蠟燭「砰」的一聲倒了下去。「呀」失敗了。可是一想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整旗鼓。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在用蠟燭與盆底粘合這一環節更加小心謹慎,滴了好多滴蠟。(就連誰流給我都放得很小,生怕水流過猛將蠟燭吹倒。)令人緊張又興奮的時刻又來到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手裡冒冷汗呢!我開啟打火機,慢慢地靠近蠟燭……「哇」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