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運算符號 -×÷的創造者是哪國人
16世紀初,德國的魏德美首先發明了加法符號「+」和減法符號「-」。
魏德美是一位長於計算的人,整天廢寢忘食地搞計算,並且從事著接受薪金的計算業:他僱用了許多學生編寫各種復雜的計算表格,承接政府規定徵收稅金時的稅率計算以及商人把錢借出和借入時的利息計算等。因此,魏德美時常考慮如何簡化當時的計算方法。
那時根本沒有現成的計算符號可以使用,魏德美使在工作中一邊計算一邊籌劃。一天,他自言自語地說:「在橫線上加一監,就可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堅就是減少的意思。好,『一』,你就叫減號吧!」這兩個計算符號便這樣誕生了。
1591年,法國的畢耶塔撰寫了一本代數學方面的書,他首次在書中把符號「+」和「-」用於表示加法和減法。據說,在畢耶塔以前,已曾有人用「+」和「-」表示加法和減法。但是今日已經找不到准確的文字記載了,所以真正推廣使用符號「+」和「-」的功勞還是要歸屬於畢耶培。
「一」號的出現要比「+」、「-」號晚,它是由16世紀的英國學者萊克德創造出來的。
萊克德是一位高超的計算人,他曾試著用自己做的新型算盤與筆算競賽。除數學之外,他的醫術也相當出色,曾在英國當過宮廷御醫。
萊克德在研究數學時,經常碰到兩個數字相等的情況而無法標記,於是他就決定自己創造一個符號。在比較了許多圖形和符號之後,萊克德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更相同了」。故此,他就用兩條平行線段來表示兩個相等的數,並給它取名為「等號」。
至17世紀中期前後,英國的數學家歐德榮又發明了乘法符號「X」。
據說歐德萊很貧窮,窮到連用於夜間點燈的錢都沒有,只好在月光下進行學習。他就是這樣成為優秀的數學家的。勤奮的歐德萊發現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麼辦呢?他靈活地把加號斜過來寫,用它來表示數字增加的另一種運演算法,並給它取名為「乘號」。
除了乘法符號「X」之外,歐德萊還發明了原始的比例符號,它同現在使用的比例符號「:」差別不大。那時,人們慣於運用比例的方法來思考問題,因此數學家們在比例符號方面下了許多工夫。歐德萊使用的比例符號是用符號「.」和符號「::」配合成的,其表示方法很復雜。
後來,德國的瓦魯夫把符號「:」和符號「=」配合起來寫成比例式,這個比例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大約在17世紀末期,瑞士學者哈納發明並使用了除法符號「+」。
哈納在算帳時常遇到要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但沒有符號可以表示這種演算法。於是,他就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這種演算法,並取名為「除號」。但哈納的名氣不是很大,這使其發明成果的應用受到了限制。
後來英國著名的數學家拜爾在其所寫的書中使用了哈納發明的除法符號「H」。從此以後,除法符號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樣,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人們使用的計算符號與現在的計算符號已完全一樣了。
❷ 等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等號「=」被用來表示一些算術運算的結果,是由Robert Recorde在1557年發明的。 由於覺得書寫文字過於麻煩,Recorde在他的作品The Whetstone of Witte 中採用了這一符號。原因是符號中的兩條線一樣長,表明其連接的兩個量也向等。這一發明在威爾士的St Mary教堂有記錄。
❸ 等於號的產生在什麼時候是誰發明的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始使用的。16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❹ 等號和不等號是誰發明的
英國的數學家雷科德首先發明了等號。16世紀,他在《礪智石》一書專中首次使用了「屬=」,意在「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但樣子和現在使用的略有不同,兩條直線的長度要長許多。後來經過逐漸演變才形成了今天使用的「=」。
17世紀,不等號「>」、「<」由英國的數學家哈里奧特首創,並發表在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中。據說發明的靈感來源於音樂中的「漸強」和「漸弱」符號。
❺ 到底是誰發明了等於號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始使用的版。16世紀法國數學家權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❻ 數學中加號和減號是德國人發明,等號是英國人發明
答:
等號與不等號的發明權屬於英國人。
1557年,數學家雷科德在他的《智慧的激勵》一書中,首先把「=」作為等號,他說:「最相像的兩件東西是兩條平行線,所以這兩條線應該用來表示相等。」他的書《智慧的激勵》也因此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在數學中,等號「=」既可表示兩個數相等,也可以表示兩個式子相等,但無論何種相等,它們都遵循以下規則:
(1)若a=b,那麼對於任何數c,有a±c=b±c;
(2)若a=b,那麼b=a;
(3)若a=b,b=c,那麼a=c;
(4)若a=b,那麼對於任何數c,有ac=bc。
人們起初用「」和「」。表示大於和小於,英國人烏特勒首次在他的《數學入門》一書中使用了它們。另一英國數學家哈里奧特引入了現在的兩個符號:>、<。他在自己的書中明確地寫道:「a>b表示a量大於b量,a<b表示a量小於b量。」
不等號在數學中有著普遍應用,在使用它們時,應遵循如下原則(a、b為實數)
(1)若a>b,則b<a
(2)若a>b,那麼對於任何實數c,有a±c>b±c;
(3)若a>b,c為大於零的實數,那麼ac>bc;
(4)若a>b,c為小於零的實數,那麼ac<bc;
(5)若a>b,b>c,那麼a>c。
❼ 數學符號的發明者與發明時間
加號抄、減號「 +、襲-」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後來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表示 ,至今「×」與「·」並用。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 ,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中括弧「[]」和大括弧「{}」,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常用數學符號的發明者。
❽ 數學中『等於號』代表什麼誰發明的為什麼會發明這個符號
現在數學上用的符號「=」最初是公元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考爾德開版始使用的。16世紀法國權數學家維葉特也使用過「=」,但在他的著作中,這個符號不表示「相等」,而表示兩個量的差加。到公元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著作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後,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直到17世紀,符號「=」才真正為世界公認。
❾ 數學符號的發明者和發明時間大全
加、減號「 +、-」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他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版增加、合並的意思 ;在加號權上去掉一豎表示減少、拿去的意思.乘號「×」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與加法有一定的聯系 ,所以他把加號斜著寫表示相乘.後來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易與字母「X」混淆 ,主張用「·」表示 ,至今「×」與「·」並用.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 ,表示分解的意思.後來萊布尼茲主張用「∶」作除號 ,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現在有些國家的除號和比號都用「∶」表示.等號「=」是16世紀英國學者列科爾德創造的 ,他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中括弧「[]」和大括弧「{}」 ,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魏治德創造的常用數學符號的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