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壯族完整

創造壯族完整

發布時間:2021-07-07 17:27:56

⑴ 壯族的起源和歷史

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是壯族最直接的先民。

唐五代時期,壯族先民仍被稱為俚、僚、烏滸(烏武)等,但也出現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稱,如「西原蠻」、「黃洞蠻」、「儂洞蠻」或泛稱「洞蠻」、「洞氓」等。宋代以後,壯族族稱又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撞」、「布土」、「土人」等稱謂。

元明以後,被侮譯為「獞」,另外還有自稱壯、儂、郎、土、沙等。這些稱謂原來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時期,「壯」的稱呼已廣泛見於整個廣西和廣東西部,成為壯族最普遍的一種族稱。1952年統一稱為「僮」(音壯)。1965年改寫為「壯」。

(1)創造壯族完整擴展閱讀:

據民國17年(1928年)版《連山縣志》的記載,壯民多是在明洪武年間從廣西遷來的。永豐鄉覃姓的族譜中,有「洪武初來程山古縣落籍」的記載(連山宋代稱程山,置縣治於宜善)。

從族譜考察,部分韋姓先祖自桂北山區的南丹、慶遠、都安一帶;覃姓於萬曆九年(1581年)從廣西賀縣遷來;莫姓分別於永樂、正德、萬曆前後從封開遷來;賢姓是天順年間從廣西崇化(平樂)遷來;梁姓於成化年間從廣西藤縣遷來。

由此推斷,壯族由廣西遷來連山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和相鄰的漢、瑤族交錯雜居,在生產和生活方面,關系密切。此後形成小聚居的局面,形成獨特語言圈和現今的分布狀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壯族

⑵ 壯族「方塊壯文」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在在廣西,拉丁新壯文非常盛行。但是實際上,在這之前壯族人並不使用拉丁新壯文,他們有自己的文字。

壯族祖先最開始使用的文字起源於“本源書”中的文字元號。一般認為,《起源書》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從廣西出土的一部分歷史文物中能夠了解到,這種象形文字的刻劃符號,比結繩記事發展了更上了一個層次。

因為在歷史上,壯族一直沒有建立統一的政權國家,“方塊壯文”只在壯族地區的民間流行小范圍的流行和使用,沒有被行政公文和正規教育所採納,只反映了作為一種民族文字的歷史存在和作用。如今,了解“方塊壯文”的人越來越少,應該盡全力將這些有歷史意義的文字保護起來,傳承下去,這樣才能有助於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增進民族感情,維護民族團結。

⑶ 壯族是誰創造的

...-_-和所有生物一樣是原始細胞變的唄.要是你真像樓上說的是來挑釁的話,你真的太無聊了.和泰族同宗,都是先秦時期的僚人

⑷ 壯族的由來及發展是什麼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布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族稱來源於部份壯族的自稱「布壯」。此外,還有自稱布儂、布土、布樣、布斑、布越、布那、儂安、布偏、土佬、高欄、布曼、布岱、布敏、布隴、布東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僮族。1965年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經國務院批准,將「僮」改為「壯」。

⑸ 創造壯族:中國的族群政治

壯族人的傳統來民居喜歡依山源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這點與侗、瑤、苗民族有異曲同工。但是壯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

⑹ 有哪位大仙知道壯族有一個《創世紀》的故事 越詳細越好!

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敘述天地原來是一團旋轉著的大氣,後來變成一個三黃蛋,爆為三片,一片飛升為天空,一片下沉為海洋,一片留在中間,成為人類居住的大地。

布洛陀《布洛陀》是壯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內容豐富的創世史詩。「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

相傳布洛陀與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間造人造物,創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也是他創造的。這里曾經是他棲身生息,繁衍子孫後代的聖地。下面的故事,便是關於布洛陀與敢壯山的傳說。

很古很古以前,田陽這個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樣,沒有草木,沒有人類,沒有生靈,廣渺的大地空空無物。而早就有了生靈的蒼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氣沉沉,很早就盤算著派人到凡間繁衍人類,創造人間世界。終於有一天,上帝決定派布洛陀與母勒甲下凡,創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與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於二月初一啟程。那天,布洛陀挑著一對大蘿筐,蘿筐的一頭裝著五個孩子,另一頭裝著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鋤頭,手拿一把開山鐮,乘著大帝宮殿前摘下的兩片樹葉,緩緩地飄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飄到了田陽上空。這時烏雲突變,大地上從沒有過的電閃雷鳴伴隨著大風大雨,震耳欲聾地炸響在大地上空。雷劈聲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擔斷了。霎時,兩只籮筐飛奔著向大地墜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見慌了神,他們立即甩掉手中的斷扁擔、鋤頭和鐮刀,沒命地撲向孩子。但是遲了。僅僅一眨眼的功夫,兩只籮筐便分別落在東西相距十里的那貫和三今兩地。裝被褥的籮筐掉在東面的那貫,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間聳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壯家第一山「敢壯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縫隙,後來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婦落在「敢壯山」上,雙雙搜索了半天也不見了孩子的蹤影,他倆立即奔向敢壯山頂,站在西頭的最高處遙望四周,仍然不見那隻墜落的籮筐和五個孩子。於是又搬來石塊壘成一個檯子,這座檯子後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見鋤頭鐮刀墜落的地方挖開了一道彎彎的大縫溝,天上的雨水落下後都匯流進地溝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無心留覽河山,抬眼又朝西頭望去。只見十里開外的平川上,有五個孩子在蠕動著。母勒甲一見激動地喊了一聲「孩子」。喊聲剛落五個孩子立即一動不動地坐在地上,一袋煙的功夫便變成了五座小山,人們叫做「五子山」。因為「子」和「指」諧音,後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間,活生生的五個兒子變成了五座山,再也聽不見父母的呼喚,布洛陀夫婦失聲地哭喊著,雙手瘋了似的刨起腳下的土塊,「嘩啦、嘩啦」地往敢壯山四周拋去。該知這些土塊所到之處,很快又成長了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與五子山連在一起,環繞在敢壯山的周圍。 從此,壯鄉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壯山」為主山的敢壯山山脈。

在廣西紅水河流域、龍江流域、右江流域部分地區,以及雲南文山地區流行的神話說:「花」,是一位女性,名叫「妹六甲」(有寫作「姆六甲」、「妹洛甲」,還有稱「花婆」、「花婆奶」、「花王」、「花王聖母」、「床頭婆」、「床頭妹」、「床頭批」,等等)。在太古洪荒時代,宇宙中有一個在旋轉著的蛋,後來爆開分成三片,一片飛到上邊變成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間的一片,就成為現在人們居住的大地。那時,各片什麼東西也沒有。突然,在中界的大地上,長出一朵花來。

這朵花說不上是什麼顏色,花一開,中間卻長出一個女人來。這個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她披頭散發,全身一絲不掛,滿身長毛,很聰明,因此後世人叫她妹六甲。因為她的智慧足以做聰明人的師傅,所以又叫「妹洛西」。

妹六甲撒尿濕了土地,然後她用手捏著尿濕的泥土造出了人,並用辣椒與楊桃分出了男女。接著又造出了飛鳥、走獸。下雨時,鳥獸和人都沒有地方躲雨,妹六甲便張開雙腳,坐下來,變成一個岩洞,人和鳥獸就到岩洞里去避風躲雨。

還有的神話說得更具體:妹洛甲管花山,栽培許多花。她送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孩子。花有紅有白。她送紅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女孩;送白花給誰家,誰家就生男孩。有時,花山上的花生蟲、缺水,人間的孩子便生病。孩子家就得請師公做法事案報花婆,除蟲淋水,花朵茁壯生長,孩子便健康成長.人去世,魂兒便回歸花山還原為花。

為壯人所接受的道教經書《聖母號》,稱花婆為「九夭聖母」,能「賜男賜女,作人間之主宰,以嗣輿績,為世上之花王,能消災克害,能度凶關,化短為長,移凶作吉。」

柳江一帶則說花王就是伏依妹子。遠古時代,洪水過後,人類死絕,只剩下躲在葫蘆里的伏依兄妹。為了再造人類,他們只好兄妹成婚,結果生下一個「磨石仔」。伏依妹子把它剁碎,撒向四面八方,氫時間到處樹都開滿了紅花白花,後來便變了男人和女人。人們稱伏依妹子為花婆。

柳城縣古些鄉一帶的壯人說,花婆是壯族與松佬族的共同祖先。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三姐妹:雲肖、碧肖、瓊肖。她們的哥哥趙公明被天庭邪神無辜殺害,她們為之報仇也都身亡,成為神仙。當時,商封王昏庸,天下混亂,人民不安寧。這時有個女人國,沒有一個男性。女人國里有個花妹,長得象桃花一樣美麗。這年早春,山花萬紫千紅,花妹登山眺望遠處白雲中飄下三位婆婆,問她:「花妹呀!你在這里想些什麼啦?」花妹回答說:「婆婆呀,我是個單身苦楚的人,你說我

怎麼能過得美滿的日子呢?」婆婆們說:「這不難,到三月三那夭,你們到w里最高的山頂上面向南方站著就是了。」說罷,婆婆們突然消失了。花妹把神仙婆婆的話告訴眾姐妹。到了三月三那天,眾姐妹都到最高的山頂面向南方。這時,南風微微吹來,不久,眾姐妹都懷了孕,生男育女.從此,女人國成為有男有女的國家,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壯族與松佬族。雲肖、碧肖、瓊肖三姐妹所化身的婆婆,便是壯人所供奉的花王。

在桂中地區還流傳著《唱聖母》的唱本,說「花王聖母」是壯姑張達環的化身。張達環有十姐妹,其中九姐妹均已出嫁,只有她獨守空房,因其母斷言她命帶殺夫殺子,沒人敢娶。可她不相信命運,奮發學藝,編織出美麗的錦帕,後生們看了贊不絕口,但都害怕她是個「殺星」,不願向她求婚。只有一個後生看中她的精美手藝,毅然唱歌向她求婚,兩人相約,十三日在馬山相會定終身。後被她六姐說她去搞風流,其母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她一頓,她一氣之下,到後園自盡。達環生前知道有些夫妻婚後不育,夫妻反目,死後願為她們送兒女,所以入土三天,墳上長出會動的鮮花。佛祖封她為花王,專給人們送兒女,所以婦女生下第一個小孩,便在床頭立花婆神位敬祭。還有環江縣龍水鄉等地說花婆是當地不知名的王氏女所變。

這些顯然是後出的故事,從「搞風流」、「佛祖封她為花王」等可以確證。雲肖姐妹、張達環以及王氏女等,從其種種表現看,應該是一些女巫。她們經常為群眾「求花」、「安花」,影響較大,是一些有神秘感的人物。她們被看作「花婆」,她們死後,有的便被立廟祀奉。

有的地方定農歷二月十九日為花婆的誕辰,有的確定三月三為「花婆節」。每年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五色糯米飯,或五色蛋等食品,跑到野外,採摘山花,對唱山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熱鬧非凡。這種現象起於何時,已無法考釋,大概在相當古老的年代就盛行了。明人鄺露在《赤雅》一書中對這種現象有生動的描述:「桐女於春秋時,布花果笙簫於各山,五絲刺同心結百紐鴛鴦囊,選炯中之少好者伴炯官之女,名曰『仙姬隊』。余則三三五五,采芳拾翠於山椒水館,歌唱為樂。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則唱和竟日,解衣結帶相贈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三月之歌日『浪花歌」,。

壯人多在各山間的平地聚居,稱為炯場或炯。《赤雅》有雲:「憧(壯)人聚而成村為炯,推長者為『炯官』」。「炯宮」就是村老、寨老。壯人在春夭到山野里水流旁,采芳拾翠,對唱山歌,實際是從花圖騰祭祀儀式變化發展而來的。任何圖騰,一經確定之後,便都產生一種相應的祭祀形式。而祭祀,總是面對著圖騰物或圖騰畫像。在百花盛開的春夭里,花圖騰氏族的人們一起跑到野外,祭祀花圖騰,是十分自然的舉動。到了秋天,在嶺南地區,只有少量的草木開花,多數則是結成果實,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果是由花而來,所以也值得祭祀。況且,每年春秋二祭,早就成為定例,所以秋夭也有祭花圖騰的活動。

完整的故事找不到,只能零零碎碎的找到相關的資料,希望能幫到樓主。

⑺ 壯族是一個人為製造出來的民族嗎

壯族的來歷

壯族,漢晉時為「僚」、「濮」中的一部分。全國統稱為「壯族」之前,紅河州壯族有「布依」(依人)、「布雅快(沙人)、「土僚」、「土人」等稱呼。「依人」多分布在開遠、蒙自、屏邊、河口等地。「沙人」有「白沙人」、「黑沙人」之分。多分布在金平、河口、滬西等縣。「土僚」分別稱為「花土僚」、「白土僚」、「黑土僚」。多分布在個舊、蒙自、開遠、元陽等市縣。

據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州內壯族有64285人,1985年增加到75901人,佔全州總人口的2.26%。個舊市12109人,開遠市8120人,蒙自縣29194人,元陽縣3074人,屏邊縣2804人,彌勒縣4091人,金平縣4346人,河口縣10133人,瀘西縣1730人,建水、石屏、綠春、紅河等縣有少量居色1984年在開遠、蒙自、彌勒、瀘西、屏邊、元陽、河口等市縣的13個區內,建立了問個壯族鄉(小鄉)以及1個苗族壯族鄉,l個瑤族壯族鄉,兩個傣族壯族鄉。

⑻ 求白荷婷《創造壯族---中國的族群政治》一書完整電子版pdf,txt都行

白荷婷《創造壯族---中國的族群政治》一書回完整電子版答pdf
http://pan..com/share/home?uk=258437024

⑼ 壯族是如何創立

創立是啥意思?操壯語的人自古就存在於兩廣、雲南、貴州等地,只是內部自稱因支系不同而有不同,多數自稱布朵(南壯為布拓),也有自稱布昌(壯字的來源之一)、布瑞、布農、布泰、布班、布隴等等,或可稱為文僚(壯語vunz raeuz咱們的人之意),本族內的他稱更多。「壯族」二字在壯語中屬於外來詞,並非本族語,本族語中一般並不使用「壯族」這一外來語,而是使用各個支系的自稱,如同英語中不會把「ying guo ren」當作英國人的自稱一樣。壯族的漢語名稱是解放後民族識別確定下來的,至遲在1958年已經確定「僮族」的漢語名稱,後改為「壯族」。而僮人二字在歷史上最遲在南宋已經出現在古書中,明代之後使用「僮人」稱呼現在壯族的先民增多,除了僮人外,還有俍人、僚人等稱謂。

⑽ 中國「創造出來」的民族有哪些

壯族也不能說是創造的,說句實話,雖然壯族多在廣西,但是壯族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習俗還是很不同的,他們還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字。

閱讀全文

與創造壯族完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