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道教祖師

創造道教祖師

發布時間:2021-07-07 17:12:42

1.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創教人又是誰呢,創始,創教又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的創始人是張道陵,也就是張天師,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道教是建立在道家思想基礎上的,區別就是道教講究鬼神說,長生不老,道家只是講究無為而治,修煉身心。

2. 道教的祖師爺是誰

道教的祖師爺是張道陵。

張道陵,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

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2)創造道教祖師擴展閱讀:

創立教派:

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符籙齋醮為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從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師道在中國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正一道在自身傳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3. 誰是道教的祖師爺

王重陽是道教的祖師爺。

王重陽是中國宋朝道士,全真道開創者,咸陽人,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以「害風」為自稱。王重陽主張三教平等,指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被尊為「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重視性命之學及內丹修行,主張去除世俗慾念。他認為酒、色、財、氣會令人沉淪,喪亂失神,故在生活上的衣食亦應以簡朴為主,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功。除了戒絕酒、色、財、氣外,王重陽亦教導門人要保持心中清靜,過簡單自然的生活,修養性命。

(3)創造道教祖師擴展閱讀:

除了王重陽意外,道教祖師還有黃帝,老子,三茅,二葛等。

道教所指稱的黃帝大致有五種情況:一是中央央元靈元君;二是中央黃帝;三是日中黃帝;四是中嶽黃帝;五是歷史傳說人物黃帝。這里所說的便是歷史傳說人物黃帝。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二葛主要指的是東漢道教靈寶派祖師葛玄及其玄孫 ——東晉宗教家、科學家、醫葯學家、化學家和道教理論家葛洪。

4. 道教天和門的創立祖師是誰

福建省古田臨水順天聖母陳靖姑祖師創立閭山派。

輾轉傳下溫州吉古寨雲岩道人師公祖創立閭山派的昆侖先天正法

再傳下閭山派昆侖先天正法與朱兆謙老師公,

二傳劉玉廷師公、熊曹坑張法氏郎,

三傳山東回龍寨胡法氏郎、大坡村羅法氏郎、鷯畔村陳法氏郎、坪江村鍾法氏郎,

再傳雲南雲禮坑文潭口黃鎮師公,

再傳南京長安白石徑謝旺師公、山寥坑廖左師公、賴公師公、恩可村李公師公、伍公師公,

在清朝再傳廣東省高州府電白縣茶宅灣角村謝光明(耀南)夫子.創立六壬法派

再傳袁世善師公,再傳到東南亞各國及廣西和廣東省的客家人地區再傳播到香港,澳門,台灣...在台灣稱為天和門

5. 道教的祖師是誰

老子創立了道的哲學,並沒有設立教派。而張道陵則是開山第一宗大祖師,俗稱「張天師」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一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時期士,神仙的修煉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范,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時期到隋沒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到兩宋時期,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

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余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

鬼穀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穀子,著有《鬼穀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

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

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葯學。人稱「仙人」。

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

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制葯學有一定的貢獻。

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

張三豐:明代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豐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6. 中國道教創始人是誰

張道陵(34年-156年或178年[1]),字輔漢,被視為道教的創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

7. 道教有多少位祖師爺分別是誰

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紛繁復雜,神祇數量極多。「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教主要有四大神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上古神話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基本無用)。在道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生之聖,「仙」指後天修煉得道之人。[7] 人們通常將神、仙二詞合用或混用。正統道教之神稱為「尊神」,民間信仰之神稱為「俗神」,神魔小說中虛構的神仙一般不列在道教供奉范疇之內。

三清 三清天尊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元始天尊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的「無極」狀態,靈寶天尊象徵「混沌始判,陰陽初分」的「太極」狀態,道德天尊象徵「沖氣為和,萬物化生」的「沖和」狀態。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為龍漢祖劫玉清教主;靈寶天尊度化萬物,為赤明中劫上清教主;道德天尊教化世人,為開皇末劫太清教主。道德天尊亦稱為「太上老君」,聖人老子是他的第十八個化身。[11]

8. 道教 創始人是誰

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一,後來由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8)創造道教祖師擴展閱讀:

道教的起源及歷史:

1、起於古代之神道;

2、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

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

道教有正式的活動記載,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漢末,張角成立太平道,後率"黃巾"起事失敗,太平道衰敗;與此同時出現的五斗米道,卻抓住了發展的契機壯大了起來。

南北朝時期,北朝道教有寇謙之改造,南朝道教由葛洪、陸修靜、陶弘景三人改造,建立了新的理論基礎並且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有了較大發展。隋唐時期,道教產生了諸多小派,修煉方式由修煉外丹向修煉內丹轉化。

金元時期由丘處機發展壯大了全真派,成為但是道教的代表。之後各派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發展到明清時期,正一派成為符籙派的代表,全真派成為丹鼎派的代表。

9. 道教是誰創造的

中國道教文化簡介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一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時期士,神仙的修煉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范,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時期到隋沒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到兩宋時期,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余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鬼穀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穀子,著有《鬼穀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葯學。人稱「仙人」。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制葯學有一定的貢獻。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張三豐:明代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豐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道教的影響遍及東南亞各國。

10. 道教是誰創始的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中國的傳統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濟世人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主要經典。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現代世界也有著一定影響性。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漢朝之後才有教團產生,其個別派系為奉老子為道德天尊,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隨說,老子是道教祖師,我覺的還是張道陵,老子創立了道的哲學,並沒有設立教派。而張道陵則是開山第一宗大祖師,俗稱「張天師」 。只是後人尊敬老子,奉老子為祖師。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在一理論上,道教直接吸收並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在實踐上,道教繼承了先秦時期士,神仙的修煉經驗和成果。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起來有:道教宇宙觀,道教人生觀,道教哲學,道教神學,道功道術,齋醮儀范,醫學養生,陰陽風水,命相預測,道場法事,道教武術,道教音樂等十二個方面。因此說,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而建立,發揚,完善這座寶庫的是一代又一代聖賢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時期到隋沒時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到隋唐五代時期,到兩宋時期,到全元時期,直到明清時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餘位。在歷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為人們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學派和道教哲學創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園苦縣人(今河南鹿邑縣)。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稱《道德經》是道教文化的開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著極其深刻的見解,在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 莊子:戰國時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學繼承者,學問淵博,著《莊子》十萬余言,即《南華真經》,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共52篇,現存33 篇,唐玄宗封他為「南華真人」,宋徽宗時封他為「徽妙方能真君」。 鬼穀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楚國人。因長期隱居穎川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內)的鬼谷山,故鬼穀子,著有《鬼穀子》一書,是中國相學的創始人。 徐福:秦時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險家,琅砑人(今山東膠南,諸成一帶),是道家醫學的創始人。 東方朔:西漢方士,字曼青,西漢時平厭次(今山東陵縣)人。著有《神異經》,《海內十洲記》等書,精通道家命相學,醫葯學。人稱「仙人」。 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 葛洪:東晉著名道士,人稱葛仙翁,丹陽旬容人(今江蘇境內)著有《抱朴子》一書,共70篇,主要記載煉丹的方法。對我國化學,醫學,制葯學有一定的貢獻。 王重陽,金代著名道士,陝西咸陽人,是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著有《明陽立教十五論》,是道教養生學的倡導者。 張三豐:明代著名道士,武當派創始人,冀川寥陽人(今河北)精通丹術,著有《全丹玄要》三篇。《道藏輯要》中收錄生人所編《張三豐先生全集》對道教武術和道教音樂作出重要貢獻。 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創造道教祖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