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隋唐之際(7世紀左復右),出現制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印刷術是中國1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
㈡ 活字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北宋。
北宋慶歷間,中國的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這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的生產工藝是:在膠泥製成的小方塊上刻好一個個的單字,放在火上燒硬,變成陶活字。平時將這些陶活字裝入紙袋,按照字音韻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需要時單獨撿出。
活字製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復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畢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2)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擴展閱讀:
活字印刷術的意義
和任何發明創造一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有它的社會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的。中國社會進步到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興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傳播信息。活字印刷術正是為解決這個社會需要所提出的問題而產生的。
印刷術必須用紙和墨。中國早在漢代就發明了紙和油煙、松煙兩種墨。紙和墨的發明為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戰國秦漢以來出現的印章和拓碑等復制文字、圖畫的方法又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有效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㈢ 印刷術發明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普通
大唐為你解答:隋唐之際(7世紀左右),出現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印刷術是中國1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
㈣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是﹖
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神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歷書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機械廠發現雕版梵文陀羅尼經咒單頁,刻印於 704—751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現收藏在英國倫敦博物館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此件由7張紙粘成一卷,全長488厘米,每張紙高76.3厘米,寬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經文。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純熟,圖文渾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濃厚勻稱,清晰鮮明,刊刻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
(4)印刷術發明的時間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雕版印刷的過程是這樣的:將書稿的寫樣寫好後,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
板面所刻出的字約凸出版面1~2毫米。用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過程就完成了。印刷時,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勻刷於板面上,再小心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用刷子輕輕刷紙,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
將紙從印板上揭起,陰干,印製過程就完成了。一個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張,一塊印板可連印萬次。刻板的過程有點象刻印章的過程,只不過刻的字多了。
㈤ 活字印刷術是發明的時間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畢升用膠泥制活字,稱為泥活字。發明了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把我國的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我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希望你滿意,呵呵
㈥ 印刷術是誰什麼時候發明的
雕版印刷術是在隋唐時期發明,868年的的<<金剛經>>是世界標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畢升發明。
㈦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隋唐之際(7世紀左右),出現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版印刷佛像、經咒、權發願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印刷術是中國1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
㈧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葯 分別發明於什麼時間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
㈨ 活字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的畢昇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版印刷技術。
畢昇用膠泥做戰一個個權四方長柱體,在一面刻上單字,然後用火燒硬,這便是一個個活字。印書時,先預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用火在鐵板下燒,使松香和蠟熔化,另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壓一壓,把字壓平。撤去火以後,待松香和蠟凝固,一塊活字版便製成了,只要在字上塗墨即可印刷。畢昇發明的印刷方法,和今天的印刷方法相比雖然很原始,但活字印刷術的三個主要步驟——製造成活字、排版和印刷,都是相同的。
今天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印刷術不斷推出,但畢昇發明的那種古老的印刷術無疑為它們奠定了基礎。
㈩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印刷術指的是北宋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
而雕版印刷在隋朝時就已被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