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客創造未來閱讀

創客創造未來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07 13:56:23

❶ 小學生創新創客作文急!急!急!

可以到這邊來參觀哦,這樣會更加有創客靈感

❷ 創客(小製作)是什麼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是指熱愛分享和動手,敢於將自己獨到的想法在現實中製作出來。記者從市教科院了解,今年,我市將建成武漢市中小學創客教育基地並對外開放,建立武漢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聯盟(M30),培養60名創客教育指導師,主辦中小學創客節,未來工程師大賽,編程一小時等創客活動

❸ 創客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創客

創客(Mak-er)「創」指創造,「客」指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創客是分散隨性的,對於創客的定義也不是很嚴格,但是如果只是從字面上去翻譯的話,那麼創客就是maker,做東西的人,泛指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

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志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於分享並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3)創客創造未來閱讀擴展閱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社會的來臨,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台、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轉變。

而Fab Lab及其觸發的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新2.0模式,正是基於對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面向應用的融合從創意、設計到製造等各個環節的用戶創新製造環境 。

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模式,消融了創新的邊界,用戶可以成為創新的動力、創新的主體。從發展趨勢看,創客空間必將成為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和交流的場所,也是技術積累的場所,也必將成為創意產生和實現以及交易的場所,從而成為創業集散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創客

❹ 我身邊的創客與創新400-800字,一定要有事例,求你們了!

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都會有一件令自己難忘的事,且五花八門,而令我難忘的就要數創客了。
在9月份,我們便開始了創客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的訓練,我們在11月28日舉行了一場隆重的電子技師大賽。
12點鍾的時候我便趕到了學校,一見這么大的陣勢,我的心裡不禁又添加了幾分恐懼和緊張感沒有想到一點鍾來的這么快,彷彿當時已經停止呼吸,身體里的每一個器官都不可以運作,我拿了一盒器材,又填了兩張單子,便開始大展神功了,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拼風車,有的拼汽車……各種各樣,如同一個機器樣飛快的拼裝著,而我呢,卻與他們有著天倫之別,像一個木頭一樣愣在那兒不知所措,只好獃呆的旁觀,心裡轉戀又想,一個小時做不出一個作品,不是白費了3個月的心血了嗎。再說我不會做不僅丟自己的臉,而且還丟了學校的臉啊。這么一想,腦子一下子就活絡了:即使做的作品難度不高,生活中只要有用那麼就是好的。左思右想,那麼只有轉能風車最實用了,我二話不說,拿起器材動手就干,別看我表面上不會,其實心裡是壺煮餃子——心中有數,這不,你看我做的井井有條,有條不紊這兒……,那兒……,十字棍、輪子、十字扣、固定支架……。多麼像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軍啊。哦,對了,後面再加幾個輪子就萬事大吉了。我驕傲的舉起手來,又有點害怕老師說我坐的太簡單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就像開了一個醬油鋪,全都向我撲面而來,頓時感覺壓力像山一樣壓在我身上。老師走了過來,讓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作品。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我的作品名叫:『轉能小風車』,我使用了聲控觸發,只要接收聲音就可以轉起來,因此它可以將空氣中汽車排放的廢氣全都轉成氧氣……
沒想到的是老師很滿意我的作品和介紹,這時,這大山平穩的放下了,我也鬆了口氣。後來,我為今年的創客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個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學會了創造和動腦;更細心變耐心。我一定要繼續學下去!

❺ 求好寫的論文題目,有沒有大神提點建議關鍵字: 眾創空間 創客教育

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

摘要

該文結合創客實踐和創客教育的特點,探討眾創空間生態的理念與模式,為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持。在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創客實踐在高校已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基於創客模式的實踐教育,從參與模式、學習內容、師生互動以及學習環境等各個層面為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眾創空間作為承載創客實踐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創意實踐、開放資源和協作空間——合作社群是參與式創新的基礎,創意實踐則包含從課程、工作坊到各類交流與比賽,開放資源包括開源設備、工具和方法,協作空間以靈活多變的空間支持參與式的創新。四個核心要素相互支撐,形成了有機的生態系統。

關鍵詞:創客;教育;空間;社群;生態

創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Maker或Hacker,指樂於動手實踐和分享,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連線》雜志前主編Chris Anderson[1]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中,將創客描述為:「首先,他們使用數字工具,在屏幕上設計,越來越多地用桌面製造機器、製造產品;其次,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所以本能地通過網路分享成果,通過互聯網文化與合作引入製造過程,他們聯手創造著DIY的未來,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TechShop的首席執行官Mark Hatch[2]在《創客運動宣言》一書中認為,創客運動的核心是更好地獲取工具,獲取知識和構建人人參與的開放分配系統。

一、創客空間的發展

創客早期的發展一直帶有技術民主化以及反主流文化的特色。隨著美國重塑製造業、中國從製造到創造的轉變,創客迅速成為創新的核心力量。對創客的認知,需要結合創客空間和創客文化來整合認知。

密西根大學的Silvia Lindtner[3]歸納了四種創客空間的形態:早期會員制社群、網路開放組織、國際化的創客運動以及產品孵化平台。美國波士頓L0pht創客空間在1992年開始運營時便只對少數會員開放;建於1995年秋的柏林C-base則更傾向於公眾化,目標是增加計算機軟體、硬體和數據網路的知識和技巧,並且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去推動互聯網的自由化。該組織從事大量的相關活動,例如在兒童節,他們引進年輕人喜歡的機器人和計算機輔助設計主題。舊金山灣區的Noisebridge是一個備受贊譽的創客空間,引導了全球的創客空間運動。Noisebridge受到歐洲創客空間維也納Metalab和柏林C-base的激勵,開始於2007年,是分享、創造、協作、研究、開發、指導和學習的空間。Noisebridge還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層社區。目前大量的創客空間以初創團隊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它在研究和開發領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製作》雜志主編Dale Dougherty[4]對創客空間給出這樣定義:「不同職業的具有創意的人們和社群聚集在這里,通過彼此分享,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將想法變為現實。」Kera.D[5]認為可以從一系列開源軟硬體與數據等要素相關的共享技術、治理過程和價值觀來定義一個創客空間。Noisebridge的創始人Mitch Altman[6]則認為在創客空間中人們可以通過黑客行為來探索他們熱愛的東西,並且可以得到社區成員的支持,而黑客行為即指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且願意分享。

針對創客社區和活動,開放式的Hackerspace、Makerspace以及TechShop提供了創客線下聚集的場所,創客們通過舉辦工作坊、黑客馬拉松、制匯節(Maker Faire)等活動來學習、團隊競技以及自我展示。TechShop是一個會員制的自造空間,它提供數字和機械製造工具來製造任何東西,包括機器人、登月飛行器、iPad套和手工商品等[2]。創客空間代表了設計、工程、製造與教育的民主化。創客空間是配備了工具的社區中心,通過整合製造設備、社區和教育,為社區成員提供設計、原型製造和創造作品的資源。這些空間有形式鬆散的個體共享空間和工具,運營方可以是盈利的企業、非盈利企業,也可以隸屬於或託管在學校、大學和圖書館等[7]。

1、美國的推動政策

創客活動促進設計、製作以及科技工程學的發展,並能培育企業家精神。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年初為1000所美國學校引入創客空間,以培養新一代的系統設計師和生產創新者。2014年6月18日,美國白宮舉辦首屆創客嘉年華,同時也推出全民參與計劃,使更多的學生和創業者能接觸到創客所需的工具、空間以及導師。這些政策包括:讓企業支持學校的創客空間以及課外計劃,企業員工可以休假擔任導師,企業成為創客空間的「大客戶」,就像福特與TechShop的合作夥伴關系,或作為多渠道零售商幫助消費者成為有創新能力的創客或初創企業。大學可以在招生環節中添加一個「創客作品集」選項(如MIT),同時在校園為學生和社團建立更多的創客空間,並在國家、區域和地方各級層面,支持更好的硬體和軟體工具,如MIT FabLabs的設備。政府機構和社區團體可以實施類似生產設計聚集區的項目,讓企業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舉措。在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和社區組織建立更多的創客空間,使大眾能夠有更多的接觸創客導師和參與創客活動的機會。基金會和慈善家也要為有興趣接納創客的社區提供相應的資助[8]。

2、創客教育的特點

創客教育強調行動、分享與合作,並注重與新科技手段結合,逐漸發展為跨學科創新力培養的新途徑。國外一些著名大學已開始將創客實踐作為交叉學科創新、體驗式學習的重要模式,如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學生自主運營的創客空間MITERS,斯坦福大學變革學習技術實驗室(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 Lab)正在為全世界的創客空間和快速原型實驗室創建開源課程(Stanford FabLearn Fellows Program)。

在創客實踐中,學生被看作是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學校正從知識傳授的中心轉變成以實踐應用和創造為中心的場所。學術性創客空間和快速製造實驗室迅速增多,學生們能夠在其中開展課程項目和自我主導的課題,同時開展以內容及產品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這些空間正以創新的形式展示出對教育的價值。創客實踐正在創造一種組織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並針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預計這一趨勢會在三到五年內產生強大的影響力[9]。

二、創客與創業教育

教育是一個改變人類行為模式的過程。這里的行為指的是一種廣義的行為,包括思考、感覺、以及明顯的行動[10]。創業教育關注於學生在思考和認知上的改變,其所強調的是以創業精神帶動行動和思考,並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成果,即孵化出成功的企業或企業家。

1、從STEAM到創客教育

早年被大范圍推廣的STEM教育經過演變和改進,加入「藝術」(Art)要素,便成為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STEAM教育與創客教育的相遇,將更全面地推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進程。雖然STEAM教育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但是創客理念的加入,建立了學生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連接,同時也彌補了工程教育方面的不足。在美國,60多所高校已經陸續在校園里開設了創客空間。為促進創客運動在教育界的發展,斯坦福大學還設立了創客教育研究學術獎學金,以激勵廣大教育者去發掘創客運動在不同教育領域的應用。

創客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開創性個性。創客教育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cation)、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創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同時創客教育注重教育體驗的整體性,學習過程本身代替學習成果成為最重要的部分。教育專家Sylvia Libow Martinez和Gary S.Stage[11]總結了好的創客項目所需的八個要素:目標與相關性、充分的時間、復雜性、強度、合作、可獲取的材料、可分享和新穎性。這些要素在創客教育課程的設計和開展中成為可參考的規范。歐洲科技展望研究所開發的「Up Scaling創新課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框架也由八個維度組成:內容和課程、評價、學習實踐、教學實踐、組織、領導力和價值觀、連通性和基礎設施[9]。此框架將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視為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可以隨著時間推移對所處的情境和文化做出回應。模型的八個維度形成一個體系,鼓勵基於信息技術的學習環境以多維方式拓展創新教學實踐。

2、從創客到創業

自Milwaukee創客空間邀請公眾參與活動以來,創客空間逐漸聚合成了一股強大的非學院派的學習力量。由此讓很多大學發現其中的學習機遇,瑪麗華盛頓大學的ThinkLab、斯坦福大學的FabLab都先後成立。自主自導的學習是創客在創客空間中的主要學習方式。創客之間的互動孕育出了一種動態的具有極高合作性的學習行為,團隊的力量以及同輩的支持、建議和協助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和主導基於問題的學習。最終,創客空間會促進校際的連結,並推動合作項目的進行。

應對創新發展的需求,高校紛紛開展創業教育,將實踐教育與社會、產業需求以及創新價值連接起來。創客作為一種人人參與創新的形式,成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從創意到創新,並為創業教育營造了更好的氛圍。清華大學將「三創」(即創意、創新、創業)作為整合的視角來考慮,創客教育成為「三創」教育的重要連接點,創客實踐一方面是自發將創意轉為現實的重要模式,同時也創造通向創新創業的機遇。

3、從創業到開創

早期的創業研究一直處於經濟學的領域,其出發點大都在探索創業者的角色、功能及其對競技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因管理學者的投入,其角度逐漸轉向組織個體,思考如何有效進行創業決策與行動[12]。「開創」(Entrepreneuring)概念的提出,將創業動名詞化,意在表現「創業」的歷程化。從歷程化的角度來看,結果不能作為判斷創業成功與否的唯一要素,因為創業是持續的、與社會不斷互動的行為。Hjorth和Steyaert[13]認為創業在本質上是「社會創造的形式」,不僅僅發生在商業領域,而是發生在社會整體之中。創業不只是表面上宏偉事業的建立,反而是從日常細微事物中製造差異,以量變帶動質變的過程。創業也被看做是一種「對話式創造」(Dialogical Creativity),其發生且成型於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故事、戲劇、談話、表演之中。Gartner[14]認為是行動造就了創業者,因此對創業的研究也可從分析創業者的行為出發。為此,注重參與和過程的創客實踐,也在內在推動力方面與創業形成了密切的關聯。

❻ 創客是什麼意思

創客「創」指創造,「客」指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創客」本指勇於創新,努力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的人。這個詞譯自英文單詞「Mak-er」,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觀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此課題以創新為理念,以客戶為中心,以個人設計、個人製造為核心內容,參與實驗課題的學生即「創客」。「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在中國,「創客」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聯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知識拓展

創客分類:

創客ideask的共同特質是創新,實踐與分享,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相反的是,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以及各不相同的特長,一旦他們聚到一起,相互協調,發揮自己特長時,就會爆發巨大的創新活力。

1、創意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精靈,他們善於發現問題,並找到改進的辦法,將其整理歸納為創意和點子,從而不斷創造出新的需求。

2、設計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魔法師,他們可以將一切創意和點子轉化為詳細可執行的圖紙或計劃。

3、實施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劍客,沒有他們強有力的行動,一切只是虛幻泡影,而他們高超的劍術,往往一擊必中,達成目標。

❼ 創客的書評

安德森給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全新的解讀——「創客運動」的工業化,即數字製造和個人製造的合體。如果想對「創客運動」有更深一步了解,抑或對我的介紹意猶未盡,安德森的《創客》絕對值得一讀,你將由此發現未來果真大不同!
——周鴻禕 奇虎360董事長
中國有句老話,叫大音希聲。安德森為什麼要談製造業呢?他談創客的出發點,想的是對所有人,而不僅是互聯網技術行業的人有關的那個互聯網到底是什麼。在這個境界中,所有各行各業,都是互聯網行業,沒有跟互聯網無關的行業了。因此互聯網也就自動「消失」了。相當於「大音」自動「希聲」了。
——姜奇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
安德森在本書中討論了「創客文化」,最新的數字科技與古典的「自己動手」的匠藝迎面相遇,構成了「新工業革命」。18世紀掀起的工業革命現在進入了它的第三波。以前我們閱讀歷史;現在我們置身於歷史中。
——胡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要了解正在形成,而且必將形成發明未來的那些脫胎換骨的變化,《創客》是必讀之書。
——丹·艾瑞里 《怪誕行為學》作者
克里斯清楚地看到生產方式所有者才有權決定生產內容。現在,你就是這樣的所有者。無論你會不會閱讀這本書,它都會改變你的生活;所以我建議,你還是盡早開始閱讀吧。」——塞斯·高汀 互聯網營銷大師

❽ 求一篇創客的感想,要1000字的,不要網上的叫侯偉成的那篇,急求,有的拜託了。

創新作為這個時代的新時尚,正在引領著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那麼,「創客」這個群體就是時代的弄潮兒!中國創客們在如今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開始如雨後竹筍般冒了出來,其中不乏很多仍在學校里的年輕學子們,侯偉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就讀於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侯偉成今年大四,從初中開始就學習編程,一直堅持並熱愛著,最終在大學里選擇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在大學里,為了參加微軟的創新杯,他想著家裡老人的身體狀況不太好而且醫療是社會一直關注的問題,就做了一個單純的遠程醫療系統。那個系統可以實現患者和醫生及時通訊,和qq差不多。而且考慮到主要是針對老人的,所以就配套了兒女端和醫生端,它們之間都可以實現及時通訊。如果老人有緊急情況,例如突然心臟病發或跌倒等等,就可以在手機上按一個很明顯的標識,醫生和兒女就可以知道老人出現緊急情況,而且可以根據手機的GPS信息知道老人的位置,以此解決險情。除此之外,老人平時也不用去醫院,只需要拿出手機就可以和醫生進行交流,實用性很強。
但是侯偉成並不是一個淺嘗輒止、容易滿足的人,尤其是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可以說,人類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基於前人智慧的基礎之上的並且不斷超越,那麼,侯偉成就要自己超越自己,不斷鑽研。
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見的聯想創客大賽的作品——隨身攜帶的貼心醫生:攜帶型心電診療設備與遠程醫療系統。這個系統在原有的基礎之上用很小的成本添加了一個心電採集模塊。這個模塊可以採集心電信息,並將信號傳輸至手機端,手機可以自動對心電信號進行分析。這樣如果老人心臟病突發就可以自動知曉了,類似於動態心電儀,但亮點是這個系統可以實時和醫生進行交互。心電模塊和手機是通過音頻借口進行數據交換的,實現了遠程醫療。和去醫院一樣,整套系統里都實現了,虛擬的掛號、排隊等等,為我們打開了未來醫療的新視野。
這一次參加聯想創客大賽,是學校推薦的。剛開始他還有點不自信,但得知了自己的作品是前400強之後,他很是期待,希望自己能夠進前40,得到導師們的知道。「我的作品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心電調理電路做的不夠集成化,還有就是軟體上有些部分還不完美,如果能進40強,希望有專業的軟體工程師指導一下。」看得出來,他是一個要求完美的極致創客!
對於這次的大賽,他表示很有新意但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像我們這種有一定作品的人應該不在少數,但是苦於沒有機會展示。像這種比賽可以讓我們把作品展示出來,也讓我們有機會見識別的作品。同時也算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向社會或者說一些有意向的企業展示展示自己!」
對於創客在國內的發展,他還是很樂觀的,但也覺得需要一些企業或者社會團體的關注和投資,因為大部分創客可能有技術,有想法,但是缺少一些資金和硬條件。
「那你畢業出來還會繼續當創客嗎?」
「如果有時間和精力的話,那是一定的啊!」

閱讀全文

與創客創造未來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