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司馬鈞發明

司馬鈞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07 12:36:48

A. 司馬光發明了甚麼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卒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舉薦興國之才——黃中庸(1030-1110),字長行,號軍城居士,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福建興化軍城西驛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其故居尚存)黃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進士大理寺評事黃寵之子。黃中庸從小受到其父宋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黃寵的熏陶,學習刻苦,勤奮上進,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第一即會元;經殿試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即傳臚。以司馬光溫國公論薦,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http://ke..com/view/27696.htm

B. 張衡一生中發明了哪三個東西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拓展資料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參考資料:張衡 (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_網路

C. 象棋是誰發明的

據我國古代傳說,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壞,好幾次想害死舜(《孟 子》中曾有記載)。後來舜把他幽禁起來,又怕他寂寞,就制了象棋給他做文娛活 動。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這傳說已證明不可信,但據常任俠先生根 據王國維氏的一些考據而推斷,從這個傳說中可以推想到象棋傳人我國的路線,他 認為象並不是舜的親弟弟,而是我國以南產象地區(如緬甸等地)的領袖。象與舜 曾結成兄弟同盟而戰勝其他民族,但後來兩人又發生沖突。很可能.象棋是從印度 經過泰、緬等地而傳人中國。近年來華南象棋名手輩出,人才之盛似居全國第一, 這雖與象棋先到華南沒有什麼關系,但在千餘年前,華南人就比中原人士先學會象 棋,現在想來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D. 象棋是誰發明的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史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煉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庄《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了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國象棋。 2 從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規則的異同看中西方社會文化的差異 2.1 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是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中間以「楚河漢界」相隔,淋漓地再現了當時兩軍對壘的場景。「楚河漢界」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廣武山上,當時西邊為漢王城,東邊為楚王城,諸侯割據,各霸一方。 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正好是一張8×8方格的棋盤,與國際象棋棋盤幾乎一樣。「9」是最大個數,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多與廣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國。「8」更有無限擴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著無窮大的意思。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地盤,所有充當戰場的棋盤都體現了古人的這種意識。 中西方對於戰場對峙的觀念不同。中國象棋的棋子占據在交叉點上,通過線(路)與對方交鋒;國際象棋則是面與面的對峙,一馬平川,連界河都不用。這體現了中國人的運籌帷幄和游刃有餘的作戰風格,以及西方古戰場上滿盤皆兵的作戰風格。 2.2 棋子 兩個棋種都是三十二個棋子,這一點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種類上有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象棋中有「炮」這個兵種,而國際象棋上沒有。 (1) 炮。《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沒有炮的,有了炮後,才和現代象棋相近。 (2) 將(帥)King。中國象棋里的將(帥)等同於國際象棋里的王,雖然威力都不大,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著一個朝廷的滅亡。所以對它兩個棋種都有嚴密的防衛。中國象棋里安排了士相來守衛,而國際象棋里特定了一種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從中心兵家必爭之地轉為安全的側翼

E. 司馬光發明的什麼

司馬光不是發明家
職業: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

F. 司馬遷發明了什麼

《史記》。

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特殊情形的人物稱"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記敘史實。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6)司馬鈞發明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取材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G. 連弩是諸葛亮還是馬鈞發明的

當時,魏、蜀、吳三國經常打得不可開交。有一次,諸葛亮率兵攻打魏國,使用了一種新發明的連弩,可以連續發射幾十支箭。這種新式武器讓魏軍大感驚奇,有個魏國士兵撿回連弩讓馬鈞看。馬鈞仔細觀察後認為,這種連弩雖然製作很精巧,但不是最好的,還可以改進,效率能提高5倍。可惜他的改進得不到魏國承認,馬鈞只能空抱遺憾。

H. 司馬佗發明了什麼

你是不是問司馬遷呀?他發明了紀傳體通史 ,寫了《史記》

I. 三國時期有什麼發明

馬鈞:
他發明過:
輪轉式連續拋石車:這種攻城器械的構造是一個繞軸轉動的大木輪,在輪子的邊緣用繩子拴上幾十塊大石頭,然後用機械帶動木輪快速旋轉,輪上懸著的石頭也跟著一起旋轉,等旋轉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切斷系石的繩索,石塊就會連續不斷地發射出去攻擊敵人的城樓,使敵方來不及防禦。馬鈞曾經用幾十塊磚瓦做試驗,結果磚瓦被連續拋出數百步遠(1步合約1.4米)。

翻車(又稱龍骨水車):馬鈞製造的翻車可以直接用於農業灌溉,它結構精巧,可連續不斷地提水,輕快省力,連兒童都能轉動,效率比前兩種提水工具高出許多。因此,翻車問世後,受到百姓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在人類發明水泵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

諸葛亮:
諸葛連弩:改進過的弩,可以一次發射十多跟箭,威力巨大
(馬鈞看到這種連弩後,進行了一番研究,他發現只要進行些須改動,就可以把連弩的威力提高5倍以上,可當時魏國高層並不相信他)

木牛流馬:一種運輸工具,有人猜測這就是手推車

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J.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發明有哪些

1、《三國演義》來是中國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2、《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發明有:木牛流馬、連弩、投石車、八陣圖、《傷寒雜病論》(張仲景)

閱讀全文

與司馬鈞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