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創造的方法

發明創造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1-07-07 11:12:46

發明創造的方法分哪兩大類

偶然和必然

㈡ 好的創造發明思路

行家說,一項成功的小發明創造並不難,它同大的發現發明比起來,往往要容易得多,因為這些小發明創造選擇的課題比較廣泛,比較簡單,所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為此,發明創造要瞄準小目標,隨時注意發生在身邊的小問題,把自己的發明念頭和創造力,上緊發條。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形態改變法

圓溜溜的西瓜容易滾動碰傷,運輸也不方便。於是,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培育出了方形西瓜。這樣裝載和運輸起來就方便多了。

現有的一些物品和方法,換一種方式看:改變現有東西的形狀,改變製作工藝,改變物品的結構,如把原來方形的改成圓形的,把直的改成彎的,把紅色的改成藍色的,把無香味改成有香味的……你也許會覺得比原來的更方便些。這種發明技法叫做形態改變法。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移植法

把大家已經知道的原理,已有的物品或方法等,移植運用到自己的發明上,得到一項新的發明,這種方法叫做移植法。這種技術性移植是發明創造的一條重要途徑。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他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聯想法

聯想是一種科學的、豐富的想像過程,是由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比如你見到意志堅強的人就聯想到鋼鐵,見到兇狠的人就聯想到豺狼。
當你研究一個發明對象時,把你已經知道的物品或曾經看到的某種現象同研究的對象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從中受到啟發,或者是對某種技術的模仿和借鑒,從而打開思路,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種小發明的方法稱為聯想法。

一天,武漢市的王帆同學去姑姑家,看見姑姑正忙著綉花。只見姑姑綉花時,總要先把針尖朝下一紮,拉直綉線,然後翻轉手腕,使針尖朝上,再朝上扎出來,手就這樣一針上一針下來回不停地動著。王帆問姑姑:"這樣上下翻轉不累嗎?"姑姑說:"累。綉一天花,手腕又酸又痛!"王帆看著姑姑勞累的樣子,便想能不能改進一下這種傳統的綉花方法呢?
又有一天,王帆在電視上看到漁民織網的情景,漁民拿著兩頭尖尖的梭子直著穿過來,直著穿過去,就把網織好了,根本不用翻轉手腕。王帆馬上聯想到:把綉花針也製成跟織網梭一樣兩頭帶尖、中間開孔的樣子,不就解決了翻轉手腕的問題嗎?於是,他請在機械廠做工的姑父作了一根兩頭有尖,把針鼻挪到針中間的綉花針。姑姑一試,果然省力,手腕不再酸痛,而且因為減去了翻轉手腕的動作,還提高了效率。這項小發明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運用聯想法要求同學們在平時多看、多想、多在腦中放一些供聯想的事物。有時也許只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次游戲,都會激發起你發明的靈感。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組合法

如果你細心觀察和思考,就可以發現你周圍的許多東西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組合而成的。如帶橡皮的鉛筆是由橡皮和鉛筆組合而成,電水壺是由電熱器與炊壺組合而成。帶日歷的手錶,帶溫度計的台歷架,帶有圓珠筆的鋼筆等,都是由兩種東西組合而成的一種新東西。像這樣將已有的兩種或多種物品或部件進行巧妙地組合,構成新的更好的物品的發明方法稱為組合法。
組合可分為近緣組合和遠緣組合。
近緣組合是指待組合的事物原本是"一家人",或者是"直系親屬",它們常常在一起"接觸",雖各自有著不同的功能,但彼此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那麼,可以將它們"固定化"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桿秤這種傳統的計量工具,使用時間不下千年了。但由於它的秤桿和秤砣是分開的兩個部件,所以攜帶很不方便,特別是有些人還利用換秤砣的方式坑人,使消費者深受其害。於是,四川的張鵬程同學對傳統的桿秤作了改進,他在桿秤上開槽,把秤砣做成條形,並把兩者通過活節鉚在一起,使兩者不能分開,再刻上編碼。不用時,可以把秤砣鑲在桿秤的槽里,既攜帶方便,又可防止弄虛作假,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這項名為"編碼桿秤"的小發明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巧妙地將秤桿和秤砣這兩件"形影不離"的部件綜合在一起,把傳統的桿秤來了一番革命性的變革,是成功地運用近緣組合的範例。

許多同學喜歡用鋁制飯盒買飯或帶飯,但這種飯盒盛菜時很不方便。能不能把盒蓋與盒體組合在一起製成"飯菜盒"呢?首先可以將普通飯盒的盒蓋加深些,使之可盛菜。其次將盒蓋與盒體用合頁連接起來,買飯時,打開盒蓋,盒體盛飯,盒蓋盛菜,用一隻手即可端住,特別是在無桌放飯盒時用尤其方便。

有時兩件事物不是"親戚",甚至一點聯系也沒有,但把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後,就增加了新的功能,出現了新的事物,這就是遠緣組合。如傘是大家常用的雨具,而手電筒是照明用具,兩者本不相干,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下雨天走夜路時,既可遮雨,又可照路,一舉兩得。還有人把星座圖繪制在傘面的內側,那麼在打傘的同時又可觀察星空,增加天文知識,豈不妙哉!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一擴大增加法和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縮小省略法

書報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方便,就藉助放大鏡來看。放大鏡的作用,就是把字"擴一擴"。
原來的電視屏幕較小,看電視節目費力,所以大屏幕彩電相繼問世。這是把屏幕的面積和電視的體積"擴一擴"。
很多人喜歡看圍棋比賽,但棋盤太小,不可能像看籃球一樣觀戰。於是,把棋盤的面積和棋子的大小"擴一擴",做一個特大的棋盤掛在牆上演示比賽,讓棋迷們一飽眼福。
傘是人們常用的擋雨避陽工具,有人將它的面積擴大、再擴大,變成了街頭巷尾設攤者使用的晴雨大傘、露天海濱浴場遊客享受的太陽傘,使傘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瞧,"擴一擴"、"加一加"也會變得很奇妙,會引發出相當不錯的發明。當你把一樣物品進行擴大面積、擴大聲音、擴大距離、延長時間、延伸長度、加高高度、增加數目、增添配料等擴增處理,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可能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這種"擴一擴"、"加一加"的小發明技法叫作擴大增加法。

太多了,只要願找,網上可查到很多。
祝你成功吧。
參考資料:http://www.zxskj.com/bbs/bbs_detail.asp?bid=1&aid=235等

㈢ 發明創造技巧有哪些

所謂發明創造就是來運用技巧和方法源。技巧是人們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有助於減少嘗試與錯誤的任意性,節約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成功的概率;方法是人們日常積累和運用各種知識來創新改造,節約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在同一個方向上考慮下一步思維的工程。從而把發明不斷的推向高尖端。
思維的
將所有的錯誤選項排除在外之後,剩下的選項都是正確的。

㈣ 小發明小創造的製作方法

這個問題你問了兩遍,我再回答次好了
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

㈤ 創造發明的常用方法是怎麼樣的

大家抄知道,干好什麼事,都要了解這件事發生、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都要掌握干好這件事的方法。對於創造發明來說,這種方法和規律,就稱為技法。有了巧妙的發明方法和技能,還怕創造發明不成功嗎?這里把人們實現發明創造常用的方法列舉如下。

㈥ triz解決發明創造問題的一般方法有哪三步

TRIZ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俄語縮寫,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創立的,因而專阿奇舒勒被尊稱屬為TRIZ理論之父。TRIZ理論被公認為是使人聰明的理論。
TRIZ有9大組成部分,核心是技術進化原理。按這一原理,技術系統一直處於進化之中,解決矛盾是其進化的推動力。TRIZ理論也可大致分為3個組成部分:TRIZ的理論基礎、分析工具和知識資料庫。其中,TRIZ的理論基礎對於產品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來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或模式,它們使TRIZ理論能夠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陣、物-場分析、ARIZ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等;而知識資料庫則是TRIZ理論解決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陣(39個工程參數和40條發明原理)、76個標准解決方法等等。
學習、研究、應用、推廣TRIZ理論可以大大縮短發明創造的進程,提升產品的創新水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TRIZ理論已經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理論在我國推廣只有4/5年時間,還沒有真正讓技術從業人員掌握和在工作中應用,大力推廣的路子還比較遙遠。

㈦ 人們在發明創造時用哪些創新思維方法

1.破除思維定勢
在長期的思維實踐中,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當面臨外界事物或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夠不假思索地把它們納入特定的思維框架,並沿著特定的思維路徑對它們進行思考和處理。這就是思維定勢。
(1)、破除「權威定勢」
有人群的地方總有權威,權威是任何社會都實際存在的現象。對權威的尊崇常常演變為神化和迷信;在思維領域,人們習慣於引證權威的觀點,不加思考地以權威的是非為是非,這就是權威定勢。
A、思維中權威定勢的形成主要通過兩條途徑,第一條途徑是,在從兒童長到成年過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權威」。第二條途徑是「專業權威」,即由深厚的專門知識所形成的權威。
B、權威定勢的強化往往是由於統治集團的有意識的培植,而且權威確立之後常會產生「泛化現象」,即把個別專業領域內的權威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內。
C、權威定勢有利於慣常思維,卻有害於創新思維。在需要推陳出新的時候,它使人們很難突破舊權威的束縛。歷史上的創新常常是從打倒權威開始的。
(2)、破除「從眾定勢」
A、從眾定勢的根源在於,人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為了維持群體生活,每個人都必須在行動上奉行「個人服從群體,少數服從多數」的准則;然而這個准則不久便會成為普遍的思維原則而成為「從眾定勢」。
B、從眾定勢使得個人有歸宿感和安全感,以眾人之是非為是非,人雲亦雲隨大流,即使錯了,也無須獨自承擔責任。人們大部分的行為選擇其實都是從眾的結果,而很少經過自己獨立的深思熟慮。
C、在傳統社會中,統治階級不斷強化人們的從眾定勢,因而排斥那些驚世駭俗的言行和特立獨行的人物。
(3)、破除「知識——經驗定勢」
知識與經驗有許多不同之處。簡單的話,你掌握與了解的一些事物的現象與本質是知識;如何運用你了解的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則是經驗,一般地把兩種定勢統稱為「知識——經驗定勢」。
A、知識經驗與創新思維的關系,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
知識經驗具有不斷增長、不斷更新的特點,從而有可能使我們看到它們的相對性,經過比較發現其局限性,進而開闊眼界,增強創新能力。知識經驗又是相對穩定的,而且知識是以嚴密的邏輯形式表現出來的,因而又有可能導致對它們的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由此削弱想像力,造成創新能力的下降。
B、思維上的「知識-經驗定勢」在以下三個方面構成了「
思維枷鎖」。
第一,知識經驗本身是一種限定或框架,「任何肯定即否定」,因而使人難以想到框架之外的事物;
第二,知識與現實並不能完全吻合,而過去的經驗也不一定能適用於現在和未來,因此「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三,知識經過「純化」之後,常常只提供唯一的標准答案,既不能完全符合現實,也會扼殺人的創新思維。
C、為弱化「知識-經驗定勢」,或從根本上阻止其形成,人們應該經常進行創新思維訓練,以便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它們與自己的智慧同步增長。
2、擴展思維視角
「視角」就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層面、路線或立場。應該盡量多地增加頭腦中的思維視角,學會從多種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
(1)、肯定-否定-存疑
A、思維的肯定視角就是,當頭腦思考一種具體的事物或者觀念的時候,首先設定它是正確的、好的、有價值的,然後沿著這種視角,尋找這種事物或觀念的優點和價值。
B、思維中的「否定視角」正相反,否定,也可以理解為「反向」,就是從反面和對立面來思考一個事物;並在這種視角的支配下尋找這個事物或者觀念的錯誤、危害、失敗、缺少之類的負面價值。
C、對於某些事物、觀念或者問題,我們一時也許難以判定,那就不應該勉強地「肯定」或者「否定」,不妨放下問題,讓頭腦冷卻一下,過一段時間再進行判定。這就是「存疑視角」。
(2)、自我-他人-群體
A、我們觀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總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態度、我的價值觀念、情感偏好、審美情趣等等,作為「標准尺度」去衡量外來的事物和觀念。
B、「他人視角」要求我們,在思維過程中盡力擺脫「自我」的狹小天地,走出「圍城」,從別人的角度,站在「城外」,對同一事物和觀念進行一番思考,發現創意的苗頭。
C、任何群體總是由個人組成的,但是,對於同一個事物,從個人的視角和從群體的視角,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3)、無序-有序-可行
A、「無序視角」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創意思維的時候,特別是在思維的初期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打破頭腦中的所有條條框框,包括那些「法則」、「規律」、「定理」、「守則」、「常識」之類的東西,進行一番「混沌型」的無序思考。
B、「有序視角」的含義是,我們的頭腦在思考某種事物或者觀念的時候,按照嚴格的邏輯來進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排除偶然性,認識必然性。
C、創意的生命在於實施,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對觀念和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從而保證頭腦中的新創意,能夠在實踐中獲得成功。這就是「可行視角」。
最後,我們應該牢記的是——創新思維是一種習慣。要想擁有這種習慣必須得通過認真地學習,掌握各種創新思維方法,科學有序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堅實基礎!

㈧ 簡單的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閱讀全文

與發明創造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