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六旬老人發明

六旬老人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07 09:48:30

1. 70歲老人發明自動爬樓智能車能做什麼

8月27日,江蘇淮安70歲老人周永謙先生向鄰里展示了他新發明的自動爬樓智能車。該車可以載著殘疾人或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行走,還能輕松上下普通的樓梯,在路上跨越馬路牙子等障礙,通過不深於30厘米的坑窪地段。

這輛智能車有2000多個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周永謙手工打造,研發經費數萬元。周永謙說:「這輛車是我造出來的第6輛了,前面的5輛車,光廢鐵就賣了3000多元。」車輛量產後會採用較輕的鋁合金,重量六七十斤,速度為15-20公里,續航40公里,可在平地及兩樓梯平台處自如拐彎,爬梯角度不超過40度。

(1)六旬老人發明擴展閱讀

「神奇老頭」——周永謙

今年已經70歲的周永謙老家是徐州市賈汪區,從徐州某高校退休以後一直沒有放棄他搞小發明的愛好。隨老伴暫居淮安這幾年,他也不忘搞發明,成為樓東小區的「神奇老頭」。多年來,周永謙已經有多項成果申報了專利,諸如公交假幣識別器、免充電電動車、自熱鞋墊、無鎖防盜門等等。

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周永謙純手工打造一款爬樓梯的智能車終於「出爐」。該車可以載著殘疾人或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行走,還能輕松上下普通的樓梯,在路上跨越馬路牙子等障礙,通過不深於30厘米的坑窪地段。

據周永謙介紹,他看到很多殘疾人和腿腳不便的老人上下樓梯非常費勁,於是萌發了發明可以上下樓的智能車的想法。他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市面上已經有類似產品,或稱「智能輪椅」「爬樓輪椅」等,但都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這些產品的通病主要有兩種,一是上樓時需人為把履帶放在樓梯的第一二級台階上,到達上端最後一二級台階或到達緩沖平台時,必須人為把輪椅再掀起來。另外就是無法跨越障礙。」周永謙說,此類產品確實有助於殘疾人上下樓,但周圍離不開他人的幫助。

周永謙的發明參照了北歐全地形履帶車的構造進行設計、改裝。智能車的履帶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這樣遇到樓梯或障礙的時候,前部分履帶首先爬升抬高穩定後,再藉助驅動力將後部履帶提升到相應位置。由於履帶分段設計,能分別卡在不同角度的樓梯上,整體非常穩固。履帶非常寬,能有效防止整車側翻。坐車的人可以自己掌握輪椅手柄上安裝的一套控制器,上下樓梯時,基本上不用他人看護。

2. 電視上有個叫賀亮才的老人,60歲,傾盡家產發明汽車安全保護器,不顧妻子的反對

我覺抄得首先得肯定這人的精神,人襲無神則廢,我也希望這樣的人多一些,這對社會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一個人必需要了解自己,只恰恰是別人無法了解的,這個很關鍵。還有,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是不能執著的,以避免傷害家人和自己。這事我未曾聽說過,如果你與這人很熟悉可以細化一下他要發明的安全保護,講具體點,也許我可以幫助他,至少可以幫他分析分析可行性。我是汽車研發、生產製造公司的,已公布的汽車發明專利也不少,在汽車業人稱汽車發明專家。

3. 65歲老人發明鏟口香糖"神器"是怎麼回事

2017年2月14日,安徽省銅陵市65歲老人吳大漢正在演示鏟口香糖殘渣機。

4. 60歲老人愛發明不為賺錢是怎麼回事

長春市民於先生今年60歲了,提起自己的小發明,他的臉上掛著自豪的神色,「我不指著這些東西掙錢,這就是我的一個愛好。」2月16日晚,於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想通過本報讓自己這些發明見見光,更希望這些發明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於先生說,自己沒讀過多少書,發明創造的原理都是自學的,平時不會寫的字就查字典,平時也愛看一些科技類的節目。「其實我兒子和老伴都不太支持我搞發明創造,不希望我這么大年紀了還折騰來折騰去,但是我自己喜歡,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發明能為別人帶來方便的時候,我特別高興。」於先生說,自己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些發明創造,希望有一天能做出造福社會的東西來。「我沒念過什麼書,也不求著靠發明掙什麼錢,只要能幫到別人,能為社會做點貢獻我就滿足了。」

5. 70歲老人發明自動爬樓智能車,你覺得老人此項發明如何

日前,江蘇淮安一位七十歲老人周老現在發明了自動爬樓智能車,此車大小相對於輪椅大小,可以幫助一些腿腳不便或是殘疾人爬樓梯等通過不深於30厘米的坑窪地段。要知道我國有很多的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他們即使坐上了輪椅方便行走也不能上下樓梯等,只能在平地上移動,所以常常老人的兒女們會將房子安排到一樓,或是電梯房,方便老人進出,但是隨處可見的樓梯還是很阻礙老人們的行動。所以周老先生發明的這個爬樓智能車對這些老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此車投入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不少,所以等上市後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價格售出,想來不會太過便宜。不過這輛車確實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明,許多腿腳不便的老年人更需要下樓去到戶外散散心,所以這項發明我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兒女買給自家老人使用。

6.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60歲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過60歲老人活埋的說法。

典故:

1、秦朝

有關於秦始皇的說法是,秦始皇下了一個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棄老者沒有勞動能力,白白浪費國家糧食。

還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於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陽城出現一隻怪物,像老鼠又有點像貓,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時期

宋遼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

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突然有一個皇命傳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歲一律活埋。有仁義者,忍悲含淚,給自己的父母准備了棺木和食品,送他們去了九泉;有不孝者,乾脆就那樣活埋了自己六十歲的雙親。但是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3、上古時期

由於土地貧瘠,社會資源匱乏,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失去勞動力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一律要被處死、活埋,或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還倉」。

4、元朝

元朝統一中原後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為幾等,而且還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6)六旬老人發明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種叫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學的中國學者說,韓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等國家均有同類故事傳世。由這樣的故事推斷,遺棄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個民族普遍現象。

一位歐洲學者曾經詳細介紹了古代社會處死失去健康的國王、巫師、祭司的習俗,有的民族的巫師年邁以後甚至挖個坑讓後代將自己活埋。

7. 一針一線鑄就工匠精神!六旬老人是如何堅持四十年做裁縫的

都說干一行愛一行,但是能夠真正的在自己的行業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卻是少之又少。有些人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卻不能堅持下去,因為沒有真正的去愛自己的行業。現在隨著服裝行業的發展,我們身邊的裁縫鋪也越來越少了,大家購買的衣服大多都是成衣,質量和做工都非常好,但是無論服裝行業如何發展,人們改衣服、修拉鏈等還是離不開裁縫鋪的。一針一線鑄就工匠精神!六旬老人是如何堅持四十年做裁縫的?關於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關於“一針一線鑄就工匠精神!六旬老人是如何堅持四十年做裁縫的?”這個話題,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各位有何想法?歡迎到評論區積極留言。

8. 活到老,學到老,六旬老人創造了什麼樣的智能家電,為何能引來一片呼聲

作為一名六旬老人,崔俊傑創造了電子管的音箱、真空管的發票發報機、內滴灌系統等很多智能家電。容這些都是能夠在生活中用得到的東西,知道這些事的人都很崇拜這位老人,老人創造的這些優秀家智能家電也很實用,自然也就引來了一片呼聲。

雖然說崔俊傑爺爺是一個作為一名60歲的老人,他的想要學習的心態依然只有20歲,如今的崔俊傑爺爺還在自學自編程和立體制圖,每天都過著很充實很有意義,讓學習充盈著自己的每一天,我相信在將來,他還會製作出更多有意思的智能家電,讓生活更加的充滿樂趣

9. 發明 專為老人發明的針

在針眼上邊開個口!線可以直接放進去!當然針眼是有牙的!不然線會出來!市場上已經有賣

與六旬老人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