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專碩綜合333有哪些必考名詞解釋,請各位幫忙講下答題技巧
一、 名詞解釋
1、 義務教育 2、國家課程 3、學習策略 4、最近發展區
5、真實驗設計 6、測驗
二、簡單題
1、簡述赫爾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學術貢獻
2、簡述我國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演變
3、簡述如何理解教育行動研究
4、簡述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基本內涵
三、論述題
1、試論學生評價的類型及其教育作用
2、試論教育研究範式的演進
3、試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應用
4、試論確立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中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學前教育學(2011)
一、 簡答題
1、 簡要說明學前教育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2、 學前教育與經濟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
3、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了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4、 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保教結合原則」的基本含義是什麼
5、 為什麼說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6、 社區學前教育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論述題
1、近日,在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劉延東同志指出,發展學前教育事關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是促進人終身發展的奠基工程。請你談一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2、分析論述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怎樣的兒童觀
3、試析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體現了怎樣的知識觀
三、案例分析題
案例:近期,幼兒園傷害事件頻繁。2010年5月,汕頭市一家高價幼兒園內錄制的一段視頻出現在網路上,視頻中兩位幼兒園老師「口頭指揮」一名幼兒園女童掌摑、腳踹另一名男童,更有多名小孩在旁驚呆「觀看」。之後教師還拿視頻給女童家長看。
請你談一談對這一事情的看法,並分析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教育綜合(2010)
一、 名詞解釋
1、 教育
2、 「蘇格拉底方法」
3、 心理發展
4、 1922年新學制
5、 1944年教育法
二、簡答題
1、試述創造性的心理結構及培養途徑
2、試述教學的任務和過程
3、試述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4、試述德育的內容與過程
三、論述題
1、試論述教師素養的構成、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及途徑
2、試評述孔子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3、試評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4、試評述杜威的教育實踐與思想
B.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C. 333教育綜合大綱的教育心理學
1、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及趨勢,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啟示。
2、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理論,說明和解釋有關教育現象,解決有關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二)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趨勢
教育心理學的起源、發展過程、研究趨勢
二、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心理發展及其規律
心理發展的內涵;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人格發展的一般規律;心理發展與教育的關系。
(二)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知發展的實質;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認知發展的階段;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心理發展的本質;教學與認知發展的關系。
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啟示。
(三)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人格發展理論的教育含義。
(四)社會性發展與教育
社會性發展的內涵;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階段、影響因素與習得途徑;攻擊行為及其改變方法;同伴關系的發展及培養。
(五)心理發展的差異性與教育
認知差異與教育;人格差異與教育;性別差異與教育。
三、學習及其理論
(一)學習的內涵與分類
學習的實質;學習的種類;學生學習的特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桑代克的聯結說;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說;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說;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
(三)認知派的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認知一發現說:認知學習觀;結構教學觀;發現學習。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說: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認知同化理論與先行組織策略;接受學習的界定及評價。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式;學習階段及教學設計。
(四)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自由學習觀,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五)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四、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的實質及作用
學習動機的內涵、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的作用。
2、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
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學習動機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期望一價值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價值理論。
3、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五、知識的學習
(一)知識及知識獲得的機制
知識含義及其類型;知識獲得的機制:陳述性知識獲得的機制;程序性知識獲得的機制。
(二)知識的理解
知識理解的類型;知識理解的過程;影響知識理解的因素。
(三)知識的整合與應用
知識的整合:記憶及其種類;遺忘的特點與原因;促進知識整合的措施;知識的應用與遷移:知識應用的形式;知識遷移的種類與理論;促進知識應用與遷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點;技能的類型;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與培養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擬;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心智技能的培養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與訓練
操作技能的主要類型;操作技能的形成過程;操作技能的訓練要求。
七、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一)學習策略的性質與類型
學習策略的概念;學習策略的結構。
(二)認知策略及其教學
注意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復述策略;編碼與組織策略。
(三)元認知策略及其教學
元認知及其作用;元認知策略。
(四)資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學
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八、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性的培養
(一)有關能力的基本理論
傳統智力理論:二因素理論,群因素論,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理論,.智力結構理論;加登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
(二)問題解決的實質與過程
問題解決的內涵;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三)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知識經驗、個體的智能與動機、問題情景與表徵方式、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原型啟發與醞釀效應;有效問題解決者的特徵;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措施。
(四)創造性及其培養
創造性的內涵;創造性的心理結構;創造性的培養措施。
九、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
(一)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的實質
社會規范學習的含義與特點;品德發展的實質。
(二)社會規范學習的心理過程
規范學習的心理過程:遵從、認同、內化。
(三)品德的形成過程與培養
影響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認知的形成與培養;道德情感的形成與培養;道德行為的形成與培養。
(四)品德不良的矯正
品德不良的含義與類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糾正與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的實質、標准;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關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專題訓練;咨詢與輔導;學科滲透。
主要參考書: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D. 教育綜合333心理學用書有哪些
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心理學
E. 教育心理學里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發展有哪些特點怎樣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啊不是一句話兩句話所能表達的,也是全人類共同開發的,開發為培養本國人才庫智囊團隊的創造能力。(民族昌盛,民族發展在於發觀與創造)
但是近年來能用教育心理學來理解和把握教育是成功的第一步。我們培養青少年是活生生的人格生龍活虎的人格尊重上。
故而教育是精神分析,為基礎,實驗心理學為手段,建立以人本主義和行為主義相結合,開發以青少年創造性思維,智力與能力為目標。才是師教育人的人本精神。
這只是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的理解。
F. 333教育綜合大綱中的教育心理學是哪本教材啊
您好,一般走全國大綱的333,心理學方面可以參考下面的書目:(如果還有關於全日制教育碩士的相關問題,可以家我和我聊,就是我的用戶名哈)
教育心理學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G. 美國心理學教授阿瑪比爾提出了創造力三結構理論包括哪些
一、創造力的定義
自古以來,
創造力始終是有關人類精神現象的探討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
之一。到目前為止關於創造力還沒有較為統一的定義,但是現在被大家
較普遍接受的定義是:創造力即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
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精神或物質產品的能
力或特徵。
二、創造力的本質
關於創造力的本質,有史以來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現代心理學領域中,
對創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看法:
精神分析黨派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創造過程是自我控制被放鬆的狀態
下,前意識(介於意與潛意識之間的精神活動)中的觀念自由組合、自
發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回歸於幻想,並把幻想與問題解決
結合起來,新觀念通過自由表達就產生了。在這派心理學家中,弗洛伊
德強調無意識在創造力中的作用;
榮格將創造性的藝術看成是個體在不
受意識控制的情況下,對集體無意識的改造。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與自我實現相聯系的人格特徵。
馬斯洛
認為,自我實現的創造力來源於人格,表現於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來
就具備的潛能,在後天一定的環境中得到開發。這派心理學家認為,提
高個體創造力的途徑主要是誘導個體產生更多的創造性自我知覺,
或改
善環境,使環境有利於個體創造力的表達。
認知派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人的頭腦對情景的一種完美經驗的組織
以及完善、
靈活的認知結構。
格式塔心理學家把創造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
1
)准備(收集信息);
(
2
)孕育(讓觀念在頭腦中自由聯結);
(
3
)
明朗(以頓悟方式產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4
)驗證(檢驗解決的正
確性、有效性);吉爾福特強調創造力是一種心理能力,來源於具有流
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三個重要特徵的發散思維。斯騰伯格提出創造力
的三維模型理論,認為創造力由智力維度、
智力方式維度、人格維度
構成。
一些研究大腦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學家強調大腦右半球是創造力的物
質基礎,創造過程依賴於通過胼胝體實現的大腦兩半球機能聯合。一些
專家認為,傳統教育教學活動過分強調了輻合思維,重左腦、輕右腦。
他們建議:以通過延遲判斷(不急於評判學生作業的對與錯)、創造和
諧人際關系、刺激潛伏期(引發思索),並通過生物反饋、默想以及放
松等技術,幫助學生增強右腦功能。
從上述有關創造力本質的不同理論中,
我們可以看出存在於其中的一些
共同點:
(
1
)
教學應創設有利於消除創造性思維障礙的各種條件;
(
2
)
讓學生了解自己觀念的價值所在;(
3
)延遲判斷;(
4
)訓練思維的靈
活性;(
5
)不斷激發創造性行為。
三、創造力的結構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創造力研究之後,
人們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創造力
絕非一種單一能力,而是能力與其他方面的復合。人們逐漸放棄了那種
「單維創造論」,漸漸地構建起了創造力系統觀,使得創造力研究向
「多維取向」和「聚合模型」發展。
這樣的模型主要有吉爾福特創造力
結構理論,艾曼貝爾的創造力成分理論,斯騰伯格的創造力三維模型和
創造力投資理論,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創造力系統模型。
H. 心理學創造性學習的三個規律有哪些
創造性的基本特徵是教育心理學部分問題解決與創造性這一章節中的內容,是福建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查形式是給出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讓你匹配相關的類型,進行反選。
人們傾向於用發散思維的特徵來代表創造性的主要特徵。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與發散思維相對,聚合思維是將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研究者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徵有三個: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1.流暢性
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該特徵代表心智靈活,思路通達。思維的速度是因人而異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面對同一個難題,一個思維流暢的人,總能周密思考,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並能迅速推理和當機立斷;凡是遇事惶感,優柔寡斷,張口結舌,期期艾艾的人,都是缺乏思維流暢性的表現。我們常用「思潮如涌」來形容才思敏捷的科學家的思維風格和特色,又用「一氣呵成」來描述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工作狀態和時效,還用「對答如流」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敏捷程度。這三個成語都很好的說明和解釋了思維的流暢性,單位時間內反映出來的數量比較多。對同一問題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暢性越高。
2.變通性
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鑽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隨機應變。與此相對立的思維功能的「固著性」,明知客觀情況已經變化,仍要固執已見,「一條道走到黑」,明知某種辦法行不通,還要反復地加以嘗試,撞了南牆不回頭。一個具有思維變通能力的人,在思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呆板,不僵化,能審時度勢,機智靈活,擺脫老框框,能「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能隨機糾正錯誤,不重蹈覆轍,常會出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人意外的效果。對同一問題所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
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意見,具有新奇性,其思維路徑、實踐方式和思維成果能標新立異、離凡脫俗、獨樹一幟,能沖破已有的結構框架和專家權威傳統觀念的束縛,刻意求新,另闢蹊徑。創造思維的獨特性同我國古代兵法中所強調的「出奇制勝」的原則不謀而合。「牛」本來是用來耕地的,古代齊國的田單卻大擺「火牛陣」,於是大破燕軍於即墨城下;「船」本來是用以渡人載貨的,諸葛亮卻在船上扎滿草人乘霧徉攻,終於一舉借得十萬支利箭,為大獲全勝奠定了物質基礎,所以思維的獨創性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對同一問題所提意見愈新奇獨特者,其獨創性越高。
創造性的三個特徵各有自己的強調點,流暢性側重的是數量比較多,但是僅僅在某個區域以內;變通性側重類型比較多;獨創性強調的是想別人所不想,比較的新奇。
I.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獨創性,指創造力;
聯想性,指想像能力;
求異性,指創新力;
靈活性,指變通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四個重要特徵是什麼?
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判斷推理敏捷、概括綜合準確、分析思考深刻、聯想想像新奇的高級思維智能。其特徵有四:
一、新穎性。即,思維的目標、方法、過程等方面都比較新穎;
二、多向性。即,從縱、橫、逆三方面來思考問題;
三、多元性。即,善於從事物的多側、多環節、多因素、多層次、多角度來進行思考;
四、開放性。即,全息動態思維過程,它善於大量地、廣泛地吸收外界各種信息,在與外界各種信息的交換和反饋中不斷吸收新東西,以建立自已的思維模式,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維成果。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心理學中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的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指人的最高級的產生創新性、獨特性和有價值的成果的思維。這種思維是創造性人才心理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研究表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精心培養的過程。只有創造性教育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相反,注入式、填鴨式教學阻礙和壓抑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此,托蘭斯曾調查分析了142項有關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他把這些研究分為9大類,發現絕大多數研究取得了成功,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起到了促進或提高的作用(詳見右表)。
此外,曼斯菲爾德、布塞和克里普拉等(R.S.Mansfield,T.V.Busse&E.J.Krepelka)曾將近20年來有關長時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報告加以整理,也發現創造性思維培養有很高的成效。而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如吉爾福特、大衛(B.David)等,更是深信創造性思維是由科學的、藝術的教育教學所培養的,而這樣的教育教學實質上就是創造性教育教學程序,從而促進了創造性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借鑒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設計出了一種「創造性思維與個性教學模式」,主要用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精密性和獨創性品質,以及創造性個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戰性和冒險性品質。該模式由10種相互獨立而又密切關聯的教學策略構成:
①發散與集中教學策略:就是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多種解決方法,再進行比較鑒別,集中選優的教學策略;
②定勢打破教學策略:就是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供特殊的變異,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關鍵在於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勢,使思維變得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
③反思教學策略:就是拋開所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培養學生逆向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
④創造過程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學創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時,不僅講其知識內容,也要講其創造產生的過程,以使學生從中悟出創造奧妙的教學策略;
⑤創造主體教學策略:就是在講創造性作品時,不僅講其知識,也要講其創造者(主體)其人其事,見物見人,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的教學策略;
⑥容忍教學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學生提出令人尷尬、甚至錯誤的問題,以創造民主寬松教學氣氛的教學策略;
⑦辯論教學策略:就是通過正、反方進行辯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個性的教學策略;
⑧科際整合教學策略:就是將不同的學科整合在一堂課中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教學策略;
⑨類比教學策略:就是通過類比方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策略;
⑩角色扮演教學策略:就是組織學生扮演所講知識內容中的各種角色,通過身臨其境、身為其人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創造力水平的教學策略。
這一創造性教學模式經過在天津、河北、山東、上海、四川等地數百所學校的多年實驗,證明對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著突出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