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現與創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紀日,春秋以後有干支紀年,漢代以後有干支紀月
2 陰陽合歷 商代後期
3 圭表 不晚於西周
4 籌算 春秋時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紀
6 雜種優勢利用 不晚於東周
7 二十四節氣 起源於戰國,成熟於西漢初期
8 盈不足術 不晚於公元前3世紀
9 馬王堆地圖 不晚於公元前2世紀
10 本草學 東漢初期
11 勾股容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2 方程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3 天象記錄 漢代已較為系統
14 經脈學說 漢代
15 四診法 漢代
16 方劑學 漢代
17 制圖六體 不晚於公元3世紀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紀
19 物不知數(中國剩餘定理) 不晚於公元4世紀
20 敦煌星圖 公元8世紀初
21 潮汐表 始見於公元8世紀後半葉
22 法醫學體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負開方術 公元1247年
24 天元術 公元1248年
25 垛積術 公元1261年
26 四元術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綱目》分類體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統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技術發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於10000年
31 豬的馴化 距今約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約8000年
33 含酒精飲料的釀造 距今約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約8000年
35 養蠶 距今5000多年
36 繅絲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約4000~5000年
38 塊范法 約公元前17世紀
39 竹子栽培 不晚於商代
40 茶樹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於東周
42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壟作法) 春秋時期
44 青銅弩機 不晚於戰國初期
45 疊鑄法 戰國時期
46 多熟種植 戰國晚期
47 造紙術 西漢初期
48 胸帶式系駕法 西漢時期
49 溫室栽培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0 提花機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1 指南車 西漢時期
52 水碓 西漢時期
53 針灸 漢代
54 新莽銅卡尺 公元9年
55 風扇車 不晚於公元1世紀
56 地動儀 公元132年
57 翻車(龍骨車) 公元2世紀
58 水排 東漢時期
59 瓷器 成熟於東漢晚期
60 馬鐙 不晚於4世紀初
61 雕版印刷術 公元7世紀
62 轉軸舵 不晚於公元8世紀
63 水密艙壁 不晚於唐代
64 火葯 約公元9世紀
65 羅盤(指南針) 不晚於公元10世紀
66 頓鑽(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不晚於公元11世紀
67 活字印刷術 公元11世紀
68 水運儀象台 建成於1092年
69 活塞式風箱 不晚於宋代
70 火箭 不晚於南宋時期
71 火銃(管形火器) 不晚於公元13世紀末
72 人痘接種術 不晚於公元16世紀
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編鍾 戰國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長城 始建於戰國後期,秦代形成「萬里長城」
76 靈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間
77 秦陵銅車馬 秦代
78 安濟橋(敞肩式石拱橋) 公元7世紀初期
79 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於公元7世紀初貫通;京杭大運河於1293年貫通
80 布達拉宮 始建於公元631年,重修於17世紀中葉
81 蘇州園林 四大名園之滄浪亭始建於公元910年前後
82 滄州鐵獅 公元953年
83 應縣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於公元1420年
85 鄭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
㈡ 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哪些偉大的發明
漢字
這個說是中國的第一大發明都不為過。從最初的陶文、甲骨文、金文,一直到漢隸、宋楷等等,漢字的創造和衍變,它的音、形、義的構成,都自成一格,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迥然不同。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實在是太重要了。
現如今,漢字的先進性極其優異的功能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伴隨著中國的崛起,漢字走向世界是遲早的事。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技術
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生鐵冶鑄術,比西方大約要早18個世紀。
以生鐵冶鑄為基礎,中國人發明了一整套獨特而先進的鋼鐵冶煉和加工工藝,比如鐵范鑄造、鑄鐵柔化術、炒鐵、灌鋼等等,從而創造了輝煌的鋼鐵文明,為戰國乃至近古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十進位值記數法
這個記數法原理很簡單,就是逢十進位、以所在位置定該數之值。
中國最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採用十進位值制記數和作四則運算了,這是中國人在數學領域內的一項原創性重大發明,之後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採用
深井開鑿技術
四川自貢地區發現了最早從宋代起就開鑿的小口徑卓筒井,並用以汲鹵煮鹽。
此後,大概到了明朝,逐漸發展成了使用沖擊式頓鑽法以及泥漿提升、固井防塌、鑽具打撈等技法的成套深井開鑿技術。
到了清代,井深可達數千米,可以說是現代油氣深井開鑿的先河。
蠶桑絲織
相傳蠶桑絲織是由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的。不過據考古的發掘表明,這項技藝最初誕生於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大概也和黃帝時期差不多。
作為蠶桑絲織的母國,中國的絲織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著名的絲綢之路對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茶的栽培和焙制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茶樹的原生地。
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人們逐漸掌握了茶樹栽培、茶葉焙制以及飲用的成套技藝,並逐漸養成了飲茶的習俗。唐代陸羽據此還撰述了名為《茶經》的專著,被後人奉為「茶聖」。
如今,茶已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不管是綠茶、紅茶還是黑茶,各色茶品均以其色香味和有利於健康深受人們喜愛。
髹(xiū)飾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漆藝的古稱呼。
中國是漆樹的原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採用用漆裝飾和保護器物了。到了戰國時期,漆器已有很高的水平,漢代還設漆官專門從事這項工作,技藝高超,分工精細,所制器物為世所珍重。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髹飾衍生出了夾、剔紅、脫胎、鑲嵌等品種,並傳播到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地。明代黃成所著的《髹飾錄》是漆藝的最早專著。
曲糵(niè)發酵釀造技術
世界三大蒸餾酒:白酒、白蘭地、威士忌。
其中,唯獨中國的白酒是由人工制曲、用內含黴菌和酵母的曲種來發酵的,這是人類最早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實踐。
這一技藝還被廣泛用於醋、醬和醬油的釀制。中國人過日子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光是釀造製品就佔了兩樣,可見其對民生的重要性。
此外,韓國的大醬、日本的醬湯也都是源自中國。
火箭
由噴射推進的火箭最早也是中國人發明的。
大概在公元13世紀上半葉,筒式的飛火槍就已經在戰爭中被使用了。
明代火箭武器的射程可達三四百米,並出現了集束式火箭、飛彈型火箭、二級火箭和往復式火箭的雛形。如神火飛鴉、火龍出水和飛空砂筒等等,是現代火箭和導彈的先導。
粟作和稻作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中心之一,距今約近一萬年的農業革命就是以種植為主幹的,對中國上古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當時的北方地區在早期以粟黍為主,南方地區則以水稻為主,兩者都原產於我國,是祖先們的主要糧食來源。稻作農業普及之後,開始向中國周邊國家傳播,產生了深淵的影響。
現在袁隆平老先生的超級水稻更是堪稱世界級的原創性重大發明。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偉大發明,比如水運儀象台、珠算、漏刻、中醫、中式烹調術、制瓷、青銅冶鑄術、木結構的營造技、琢玉、青銅冶鑄術、精耕細作的生態農藝、毛筆、豆腐、鋸子、水車、日晷、風箏、筷子、馬蹬、拱橋、獨輪車、風箱、碾子、運河船閘、圍棋、《孫子兵法》、儒家學說(我們中國正在世界各地大辦「孔子學院」哩)等等,全都是。
㈢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還有哪些
1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2.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3.最早的傳回記答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4.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5.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㈣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在集體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各學科推選、專家評審、徵求國內外科技史專家意見等環節,近日推選出85項,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
一、科學發現與創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紀日,春秋以後有干支紀年,漢代以後有干支紀月
2 陰陽合歷 商代後期
3 圭表 不晚於西周
4 籌算 春秋時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紀
6 雜種優勢利用 不晚於東周
7 二十四節氣 起源於戰國,成熟於西漢初期
8 盈不足術 不晚於公元前3世紀
9 馬王堆地圖 不晚於公元前2世紀
10 本草學 東漢初期
11 勾股容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2 方程術 不晚於東漢前期
13 天象記錄 漢代已較為系統
14 經脈學說 漢代
15 四診法 漢代
16 方劑學 漢代
17 制圖六體 不晚於公元3世紀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紀
19 物不知數(中國剩餘定理) 不晚於公元4世紀
20 敦煌星圖 公元8世紀初
21 潮汐表 始見於公元8世紀後半葉
22 法醫學體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負開方術 公元1247年
24 天元術 公元1248年
25 垛積術 公元1261年
26 四元術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綱目》分類體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統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二、技術發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於10000年
31 豬的馴化 距今約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約8000年
33 含酒精飲料的釀造 距今約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約8000年
35 養蠶 距今5000多年
36 繅絲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約4000~5000年
38 塊范法 約公元前17世紀
39 竹子栽培 不晚於商代
40 茶樹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於東周
42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壟作法) 春秋時期
44 青銅弩機 不晚於戰國初期
45 疊鑄法 戰國時期
46 多熟種植 戰國晚期
47 造紙術 西漢初期
48 胸帶式系駕法 西漢時期
49 溫室栽培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0 提花機 不晚於公元前1世紀
51 指南車 西漢時期
52 水碓 西漢時期
53 針灸 漢代
54 新莽銅卡尺 公元9年
55 風扇車 不晚於公元1世紀
56 地動儀 公元132年
57 翻車(龍骨車) 公元2世紀
58 水排 東漢時期
59 瓷器 成熟於東漢晚期
60 馬鐙 不晚於4世紀初
61 雕版印刷術 公元7世紀
62 轉軸舵 不晚於公元8世紀
63 水密艙壁 不晚於唐代
64 火葯 約公元9世紀
65 羅盤(指南針) 不晚於公元10世紀
66 頓鑽(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不晚於公元11世紀
67 活字印刷術 公元11世紀
68 水運儀象台 建成於1092年
69 活塞式風箱 不晚於宋代
70 火箭 不晚於南宋時期
71 火銃(管形火器) 不晚於公元13世紀末
72 人痘接種術 不晚於公元16世紀
三、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編鍾 戰國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長城 始建於戰國後期,秦代形成「萬里長城」
76 靈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間
77 秦陵銅車馬 秦代
78 安濟橋(敞肩式石拱橋) 公元7世紀初期
79 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於公元7世紀初貫通;京杭大運河於1293年貫通
80 布達拉宮 始建於公元631年,重修於17世紀中葉
81 蘇州園林 四大名園之滄浪亭始建於公元910年前後
82 滄州鐵獅 公元953年
83 應縣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於公元1420年
85 鄭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
㈤ 中國古代除了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那些重要發明
當然有,車輪就是中國的發明,其次,還有,這些,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內北斗——彗星容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㈥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鐵犁
鐵犁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
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當鐵犁在17世紀傳入荷蘭以後,引發了歐洲的農業革命。
3、耬
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其農作工具為現在播種機的前身,用耬播種。
亦稱「耩地」。耬 也叫耬犁。據東漢崔寔《政論》記載,耬犁是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所發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這種耬犁就是現在北方農村還在使用的三腳耬車。
4、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施於田間水溝,稱「手搖拔車」。
5、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㈦ 古代除了四大發明還有什麼發明
中國古代發明
農業
----------
養蠶繅絲
養魚法
鐵犁
馬挽具
石磨
三角耬車
旋轉式揚谷扇車
提花機
紡車
龍骨水車
天文地理
----------
指南針
漏刻
超新星
太陽風
太陽黑子
渾天儀
立體地
地動儀
定量制圖法
麥卡托投影
磁偏角
簡 儀
醫學衛生
針 灸
麻沸散
糖尿病
種痘免疫法
激素的應用和提取
《洗冤集錄》
去勢術
數理化
----------
製冷技術
雪花六角形結構
熱氣球
人造磁鐵
被中香爐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避雷針
噴水魚洗
眼 鏡
染料和染色
火 柴
二進位制
勾股定理
十進計數制
負 數
算 盤
圓周率π的精確值
賈憲三角(1)
賈憲三角(2)
礦產冶煉
----------
雙動式活塞風箱
煤的開發和利用
石油和天然氣
黃銅和鋅的冶煉
鑄鐵術
膽銅法
生鐵煉鋼法
深井鑽探
中國銀(1)
中國銀(2)
木工工具
吊 橋
帶傳動
坎兒井
記里鼓車
弓形拱橋
運河船閘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免費看VIP章節攻略
軍事
----------
弓 箭
古代化學武器
馬 鞍
馬 蹬
火 葯
火焰噴射器
古代的槍和子彈
古代火炮
古代火箭
家庭生活
漆和漆器
人工釀酒技術
瓷 器
傘
長明燈
豆 腐
走馬燈
熨 斗
魔 鏡
文體
圍 棋
曾侯乙編鍾
象 棋
造紙術
毛 筆
印刷術
磷光畫
紙 幣
交通飛行
----------
風 箏
螺旋槳
降落傘
櫓
獨輪車
船尾舵
船中水密艙
槳輪船
㈧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還有哪些發明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
4.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5.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6.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
7.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
7.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
8.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
9.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0.弓箭: \x09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
11.古代機器人:
12.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3.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4.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5.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㈨ 除了四大發明中國還有哪些發明
中醫中葯、10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新四大發明
瓷器、絲綢、黑火葯、金屬冶鑄、深耕細作、24節氣等。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中國——算盤的故鄉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世界最早的潛望鏡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魚
傑出的機械——指南車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張衡的地動儀
最早的測風儀
百煉成鋼——多種多樣煉鋼技術
縱橫馳騁——蹄鐵術與馬蹬的發明
魯班與鋸刨傘的發明
不沉之舟之奧秘——水密隔艙
大風起兮車如飛——風帆和帆車
飛行者的至寶——降落傘
航空模型之始——風箏
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騎士階層」的大敵——火葯及火葯武器
異彩紛呈的冷兵器
泥活字印刷技術
木活字印刷術和檢字盤
唐代傑出的藝術品——唐三彩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樂器
聞名中外的曾侯乙編鍾
中國古代保健體操——五禽戲
中國功夫——武術
中國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類運動——中國象棋
奧妙無窮的黑白世界——圍棋
人類文明的曙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