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個中國古代發明(最好附帶日期、發明者)
一、關於舉世聞名的中國四大發明
司南(指南針)
戰國時期。《韓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火葯
至遲在唐代,我國已發明火葯(黑色炸葯),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葯。
造紙術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是《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發明者爭議。
在史籍里,早在蔡倫以前,也有一些關於紙的記載。如《三輔舊事》上曾說: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給他出了個主意,教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其鼻」。
印刷術
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人類歷史上的發明,來自於生活生產的需要和實踐。發明,往往不是某個人某一天突發奇想一下子產生出來的,而需要廣大的人類(甚至許多代人)不斷的試驗、試用、改進確定下來的。其中,有傑出的科學家總結經驗進行創造加以推廣發揮了重大貢獻。因此,(尤其是古代的)發明者和發明日期,難有確切的定論。當然,留有署名的科學著作,則是該個人的。
上面對中國四大發明,作了簡述。以下,列出一些其它的重要發明,有關內容請詳閱相關資料。
鋼鐵冶煉和鐵器製作
(資料:http://www.showchina.org/zt/zggdfm/dwdfm/200808/t209624.htm)
青銅器
(資料:http://ke..com/view/31782.htm)
石油的開采和應用
(資料:http://ke..com/view/16263.htm#3)
煤的發現和開采
(資料:http://www.showchina.org/zt/zggdfm/dwdfm/200808/t209621.htm)
陶瓷
(資料:http://ke..com/view/4082.htm#4)
釀酒
(資料:http://ke..com/view/637807.htm#2)
養蠶繅絲
(資料:http://ke..com/view/154322.htm#7)
茶和茶文化
(資料:http://ke..com/view/6312.htm)
星表和星圖
(資料:http://ke..com/view/293220.htm#8)
日食和月食的觀測
(資料:http://ke..com/view/390699.htm#7_10)
測量子午線
(資料:http://ke..com/view/63721.htm#2)
張衡和地動儀
(資料:http://ke..com/view/16525.htm)
渾天儀
(資料:http://ke..com/view/51672.htm)
游標卡尺
(資料:http://ke..com/view/153364.htm)
漏壺(古代計時器)
(資料:http://ke..com/view/71793.htm)
郭守敬和《授時歷》
(資料:http://ke..com/history/id=12129008)
沈括的《十二氣歷》
(資料:http://ke..com/view/300854.htm)
磁偏角
(資料:http://ke..com/view/132297.htm)
十進位制和二進位制
(資料:http://ke..com/view/754528.htm#4)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資料:http://ke..com/view/3287.htm)
十二平均律
(資料:http://ke..com/view/31722.htm#3)
中醫葯
(資料:http://ke..com/view/87772.htm)
針灸
(資料:http://ke..com/view/26752.htm#4)
麻沸散
(資料:http://ke..com/view/52180.htm)
接種人痘
(資料:http://ke..com/view/326391.htm#2)
萬里長城
(資料:http://ke..com/view/4256.htm)
京杭大運河
(資料:http://ke..com/view/17593.htm)
都江堰
(資料:http://ke..com/view/2240.htm)
風箏
(資料:http://ke..com/view/3357.htm)
算盤
(資料:http://ke..com/view/18627.htm)
圍棋
(資料:http://ke..com/view/1534.htm)
熱氣球
(資料:http://ke..com/view/37167.htm#2)
走馬燈
(資料:http://ke..com/view/62257.htm#7)
降落傘
(資料:http://ke..com/view/185616.htm)
弓箭
(資料:http://ke..com/view/130280.htm)
火柴
(資料:http://ke..com/view/9985.htm#2)
中國功夫
(資料:http://ke..com/view/13630.htm)
足球
(資料:http://ke..com/view/2202.htm)
高爾夫球
(資料:http://ke..com/view/52880.htm#2)
有關發明的重要古代科學文獻
《考工記》
(資料:http://ke..com/view/90784.htm)
《黃帝內經》
(資料:http://ke..com/view/746.htm)
《傷寒雜病論》
(資料:http://ke..com/view/62091.htm)
《齊民要術》
(資料:http://ke..com/view/31076.htm)
《夢溪筆談》
(資料:http://ke..com/view/38192.htm)
《營造法式》
(資料:http://ke..com/view/62109.htm#4)
王禎《農書》
(資料:http://ke..com/view/62102.htm)
《本草綱目》
(資料:http://ke..com/view/6320.htm#5)
《天工開物》
(資料:http://ke..com/view/22479.htm)
《農政全書》
(資料:http://ke..com/view/46164.htm)
怎麼樣,超過50條了吧。
⑵ 中國最近的新發明與新發現是誰幾月幾日發明發現的
6月13日 2002
⑶ 50個中國古代發明,最好附帶日期,名稱
司南(指南針)
戰國時期。《韓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火葯
至遲在唐代,我國已發明火葯(黑色炸葯),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葯。
造紙術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是《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發明者爭議。
在史籍里,早在蔡倫以前,也有一些關於紙的記載。如《三輔舊事》上曾說: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給他出了個主意,教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其鼻」。
印刷術
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人類歷史上的發明,來自於生活生產的需要和實踐。發明,往往不是某個人某一天突發奇想一下子產生出來的,而需要廣大的人類(甚至許多代人)不斷的試驗、試用、改進確定下來的。其中,有傑出的科學家總結經驗進行創造加以推廣發揮了重大貢獻。因此,(尤其是古代的)發明者和發明日期,難有確切的定論。當然,留有署名的科學著作,則是該個人的。
上面對中國四大發明,作了簡述。以下,列出一些其它的重要發明,有關內容請詳閱相關資料。
鋼鐵冶煉和鐵器製作
(資料:http://www.showchina.org/zt/zggdfm/dwdfm/200808/t209624.htm)
青銅器
(資料:http://ke..com/view/31782.htm)
石油的開采和應用
(資料:http://ke..com/view/16263.htm#3)
煤的發現和開采
(資料:http://www.showchina.org/zt/zggdfm/dwdfm/200808/t209621.htm)
陶瓷
(資料:http://ke..com/view/4082.htm#4)
釀酒
(資料:http://ke..com/view/637807.htm#2)
養蠶繅絲
(資料:http://ke..com/view/154322.htm#7)
茶和茶文化
(資料:http://ke..com/view/6312.htm)
星表和星圖
(資料:http://ke..com/view/293220.htm#8)
日食和月食的觀測
(資料:http://ke..com/view/390699.htm#7_10)
測量子午線
(資料:http://ke..com/view/63721.htm#2)
張衡和地動儀
(資料:http://ke..com/view/16525.htm)
渾天儀
(資料:http://ke..com/view/51672.htm)
游標卡尺
(資料:http://ke..com/view/153364.htm)
漏壺(古代計時器)
(資料:http://ke..com/view/71793.htm)
郭守敬和《授時歷》
(資料:http://ke..com/history/id=12129008)
沈括的《十二氣歷》
(資料:http://ke..com/view/300854.htm)
磁偏角
(資料:http://ke..com/view/132297.htm)
十進位制和二進位制
(資料:http://ke..com/view/754528.htm#4)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資料:http://ke..com/view/3287.htm)
十二平均律
(資料:http://ke..com/view/31722.htm#3)
中醫葯
(資料:http://ke..com/view/87772.htm)
針灸
(資料:http://ke..com/view/26752.htm#4)
麻沸散
(資料:http://ke..com/view/52180.htm)
接種人痘
(資料:http://ke..com/view/326391.htm#2)
萬里長城
(資料:http://ke..com/view/4256.htm)
京杭大運河
(資料:http://ke..com/view/17593.htm)
都江堰
(資料:http://ke..com/view/2240.htm)
風箏
(資料:http://ke..com/view/3357.htm)
算盤
(資料:http://ke..com/view/18627.htm)
圍棋
(資料:http://ke..com/view/1534.htm)
熱氣球
(資料:http://ke..com/view/37167.htm#2)
走馬燈
(資料:http://ke..com/view/62257.htm#7)
降落傘
(資料:http://ke..com/view/185616.htm)
弓箭
(資料:http://ke..com/view/130280.htm)
火柴
(資料:http://ke..com/view/9985.htm#2)
中國功夫
(資料:http://ke..com/view/13630.htm)
足球
(資料:http://ke..com/view/2202.htm)
高爾夫球
(資料:http://ke..com/view/52880.htm#2)
有關發明的重要古代科學文獻
《考工記》
(資料:http://ke..com/view/90784.htm)
《黃帝內經》
(資料:http://ke..com/view/746.htm)
《傷寒雜病論》
(資料:http://ke..com/view/62091.htm)
《齊民要術》
(資料:http://ke..com/view/31076.htm)
《夢溪筆談》
(資料:http://ke..com/view/38192.htm)
《營造法式》
(資料:http://ke..com/view/62109.htm#4)
王禎《農書》
(資料:http://ke..com/view/62102.htm)
《本草綱目》
(資料:http://ke..com/view/6320.htm#5)
《天工開物》
(資料:http://ke..com/view/22479.htm)
《農政全書》
(資料:http://ke..com/view/46164.htm)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中國的發明有哪些
一、宣紙
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貢品,這說明當時宣城郡已生產紙、筆。
宋元,曹氏一支輾轉遷徙到安徽涇縣小嶺後,開始了全面系統地以青檀皮為原料製作「宣紙」的歷程。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年)由皇室監制的「宣紙」加工紙的出現。
二、毛筆(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也逐漸成為傳統繪畫工具。毛筆是古代中國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
三、硯,也稱「硯台」。中國傳統文房用具,始於漢代。文房四寶之一。以筆蘸墨寫字,筆、墨、硯三者密不可分。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
四、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五、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宣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葯
⑸ 中國發明的
中國是很多事物的發源地,這些事物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熟知的四大發明,更是被世界所認可。但出這些之外,中國還有很多改變世界的發明,來看一下吧!
1.電子煙
中國人發明了火葯,所以,最先叫出手榴彈和炸彈的,也是偉大的中國人。在當時的古代軍事手冊中曾經有記載,戰士們往陶瓷和金屬容器中裝滿了火葯之後,將其扔向敵方的場景。然而,除了傳統的手榴彈之外,殺傷炸彈最早也是由中國人發明。作為多種致命武器之一,殺傷炸彈可以讓敵人敗在中國士兵腳下,殺傷炸彈是一種裝滿了瓦片和鐵片的手榴彈。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對後世的影響十分的巨大。
看完以上這些改變世界的中國發明之後,是不是為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呢?
⑹ 中國的4大發明的時間和發明者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到元代時,航海已完全靠羅盤指南針指引航向。隨著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展,指南針及應用技術先後傳到阿拉伯地區,並很快傳到了歐洲。
指南針 王充
火葯 孫思藐
活字印刷術 畢升
造紙術 蔡倫
⑺ 中國人發明了月歷而西方發明了日歷
中國歷法:
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但真正的日歷產生,大約在1100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那時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歷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歷分為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干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台歷」相似。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歷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歷,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為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歷。
至於月歷以後又發展成掛歷、台歷等各種形式,只是近一個世紀的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日歷的品種增多、花樣也不斷翻新,但仍舊保持著古老日歷的格局。
西歷:
Julian 記日法是由法國學者 Joseph Justus Scaliger (1540-1609)發明的, 名稱可能是取自 Scaliger 的父親, 義大利學者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 天文學家已經用 Julian 周期為自 4713 BC 一月一日以來的每一天賦予了一個唯一的數位。 這就是所謂的 Julian 記日法(JD)。 JD 0 指定為 4713 BC 一月一日正午 UTC 到 4713 BC 一月二日正午 UTC 的 24 小時。
「Julian 日歷(julian Day)」 與「Julian 記日(Julian Date)」不同。 Julian 日歷是 Julius Caesar 在 45 BC 發明的。一直用到大約 1582 年, 這時各國開始使用羅馬歷法。在 Julian 日歷裡面, 一年是近似 365 1/4 天 = 365.25 天。 這樣大約每 128 年就有一天的誤差。 不斷積累的歷法錯誤促使教皇 Gregory XIII 按照與彌撒議會 ( Council of Trent)一致的精神改革了歷法。
在羅馬歷法裏,一年是近似 365 + 97 / 400 天 = 365.2425 天。 因此對應於羅馬歷法,大約要 3300 年,才會積累一天的誤差。
近似的 365+97/400 是通過利用下面的規則, 規定每 400 年有 97 個閏年實現的:
每個可被 4 整除的年是一個閏年。
不過,可被 100 整除的年不是閏年。
但是,可以被 400 整除的年還是閏年。
因此,1700,1800,1900,2100 和 2200 年都不是閏年。而1600,2000,和 2400年是閏年。 相比而言,舊式的 Julian 歷法裡面只有能被 4 整除的年是閏年。
1582 二月,羅馬教廷要求從 1582 年十月減去十天, 因此1852 年十月四日後面緊跟著就是十五日。 在義大利,波蘭,葡萄牙 和西班牙都這樣處理了。 其他天主教國家也很快跟著這麽做了,但是新教國家不願意修改, 而且希臘等東正教國家直到本世紀初才修改。 這個改革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包括現在的 USA)在 1752年執行了。 這樣 1752 年九月二日後面跟著 1752 年九月十四日。
⑻ 中國現代的偉大發明創造,加日期
答:基本上沒有什麼發明創造。清末詹天佑創立人字形鐵路,後期民國期間侯德榜侯氏制鹼法。其他的也沒有什麼創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