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約翰·吉里發明了什麼
能量問題是人類生存空間中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的人抱怨石油少,煤炭少,水少,電少。而一百年以前的人抱怨水力不夠,蒸汽浪費,新發明的電力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玩意兒」。
19世紀後期,費城人約翰?吉里的發明讓人們大開眼界。吉里是個多面手,他當過捕獸師、木匠、小提琴家和魔術師。這些經歷充分說明他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召集商人和工程師宣布他發明了一種新機器,可以分解控制物質原子結構的力量,這種分解能量來自誘導的和諧震動。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一些科學家都認為吉里是在胡言亂語,都等著看他的笑話。
1873年的一天,吉里把他的新機器展示給觀眾。吉里按動開關,機器開始嗡嗡作響,漸漸地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連貫而成一種擾人不已的長鳴。這時,吉里又按動一個開關,機器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吼叫聲,冒出一股濃煙。煙霧散盡後,旁觀者發現機器的一根管子上頂出一個一寸大的鉛球,被極強的沖力作用下,竟然穿透兩塊橡木板,落在一個備好的沙箱里。就在人們的滿臉狐疑變成目瞪口呆的時候,有一位頗有眼力的商人首先醒悟過來,立即問吉里:「你的機器可以上市了,誰是你的合夥人?」
由於人們對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吉里的發明很被看好,有人出資十萬美元成立了「吉里馬達公司」,在後來的七年中,吉里又研製了一連串新機器,用他的能源可以穿透鐵板,折斷鋼索,扭曲鐵棒,把鐵樟折成鐵絲,真是力大無比。
這個巨大的能源如果能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將會取得更大的效益。但是,當有人要求他解釋馬達原理時,吉里總是借故推託,他的理由是:這種能源是他發明的,他必須要再能完全控制它之後,才能對外公開,或擴展應用范圍。否則一旦發生意外,他絕對負不起責任。盡管這個解釋不無合理之處,但上門求教的人還是絡繹不絕。1882年12月,吉里終於被說服了,向公司股東代表愛德華·波克先生公開他的秘密。波克先生是位蒸汽引擎專家,他對吉里的合作態度和對機器構造的介紹十分滿意。於是股東們又追加更多的投資。
八個月後,吉里又把新改良的機器展現給觀眾。這個神奇的機器把一塊生鐵砂輕而易舉地變成一段鐵軌的形狀。無疑日益發展的鐵路建設需要大量鐵軌,假如使用這台機器,製造出的鐵軌的成本肯定大大降低,這就意味著會獲得極大的利潤。許多生產商都興奮得躍躍欲試。然而,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新機器並沒有造出低成本的鐵軌,約翰·吉里卻被股東們送上了法庭。因為股東們發現吉里的機器用在他們手中沒起任何作用,他們簡直受不了這種「欺騙」。
1888年,股東們採取法律措施,讓法官命令吉里公開地的秘密。吉里還是拒絕了,他因此被判入獄,「吉里馬達公司」就此完結消失了。吉里出獄後又找到一位贊助者,是位心地仁慈的富翁克萊拉·吉薩普夫。吉里又開始研製新機器。可不知為什麼,總不那麼順利,他經常氣憤地把尚未完成的新機器摔成碎片,然後再從頭做起。直到1898年吉里去世為止,他再也沒什麼新的發明創造獻給世人。
雖然報紙上很少再見到吉里的名字,但他往日的股東們卻一直「惦記」著他,念念不忘吉里讓他們支出的花銷。所以吉里一去世,他們立即佔有了他的工廠。他們找到了一個三噸重的鋼球,以為這就是吉里能源的由來。但等再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從他留下的一些文件中也找不到任何線索。
吉里真的發現了一種新能源嗎?他後來的失敗是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受到科學知識的局限?或許他是一個由某種神奇的新力量控制的人呢?
由於弄不出個究竟,吉里的老股東們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騙子,多年來拿他們的血汗錢尋開心。然而事實卻是,那些錢,吉里本人只用了很少的錢,他生活節儉,無任何奢侈習性,他把絕大部分錢都用在他的工廠上,用在那些神秘的設備上了。
一位給約翰·吉里作宣傳的作家說:「有人認為他是個利用人性弱點的大騙子。但從他多年來的辛勤實驗和孜孜不倦的潛心研究,完成一個又一個復雜設計這一點來看,這種說法很不實事求是。
「他既非精神失常,也不是一個普通的騙子。他是位品格上毫無過失的勇士。
約翰·吉里不失為一個天才。」
『貳』 世界知名表牌子的排名
男手錶排行榜10強是百達翡麗、寶珀、寶璣、芝柏、卡地亞、勞力士、愛彼、江詩丹頓、伯爵、積家。 手錶頂級復刻,唯信的話,前面314中間2721後面061
百達翡麗、創立於1839年的百達翡麗是瑞士現存唯一一家完全由家族獨立經營的鍾表製造商。百達翡麗表一向重視外形設計與製作工序,製表工序全部在日內瓦原廠完成,是全球眾多品牌表中唯一一家全部機芯獲「日內瓦優質印記」的品牌。
愛彼、1875年,朱爾斯-路易斯.奧德莫斯與朋友愛德華-奧古斯蒂.皮捷特一同創立了愛彼表。1972年,推出了全精鋼材質的高端運動表系列「皇家橡樹」成為表業經典。愛彼公司在瑞士設有鍾表學校,每名學徒必須在鍾表學校中修完4年課程,才能取得鍾表匠資格。
江詩丹頓、始創於1755年的江詩丹頓已有250年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延續時間最長的名表之一。創始人讓.馬克.瓦什隆是一位淵博的人文學家。江詩丹頓被譽為貴族中的藝術品,一直在瑞士製表業上擔當著關鍵角色。
伯爵、 以機芯製作起家。上世紀60年代以來,伯爵一邊致力於復雜機芯的研究,一面發展頂級珠寶首飾的設計。從設計、製作蠟模型到鑲嵌寶石,伯爵表始終秉承精益求精的宗旨。其「手銬腕錶」和「硬幣腕錶」設計出眾,是伯爵表中的珍品。
積家、安東尼·拉考脫1833年在瑞士成立工作坊。1844年,他發明了測量精度達到1/1000毫米的微米儀,使鍾表零件加工精度大大提高。積家在1907年推出了世界上最薄的機械機芯,在1929年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機械機芯。積家1931年專為馬球選手所推出的腕錶是為高檔腕錶中罕見的經典之作。
『叄』 科技發展帶來了哪些環境污染
1、環境污染
(1)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2)按屬性分
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3)按人類活動分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4)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2、成因
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3)吉地美與發明家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特點: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1、公害性,環境污染不受地區,種族,經濟條件的影響,一律受害。
2、潛伏性,許多污染不易及時發現,一旦爆發後果嚴重。
3、長久性,許多污染長期連續不斷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並不易消除。
4、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隨時間而變化。由於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
隨著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雜訊的強度隨不同的時間內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5、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境污染
『肆』 我國有什麼民族美國的發明家是誰
一萬日圓----福澤諭吉-----啟蒙思想家,教育家五千日圓-----新渡滬稻造---教育家,思想家五千日圓-----樋口一葉-----小說家,詩人一千日圓-----夏目漱石-----小說家一千日圓-----野口英世-----細菌學家一千日圓-----伊藤博文-----政治家五百日圓------嚴倉具視-----政治家一百日圓------板垣退助-----政治家附:各國面值最大鈔票上的人物肖像歐洲區:俄羅斯 -- 阿穆爾斯基 (軍人,中俄璦琿條約簽訂者)英格蘭 -- 霍布倫(金融家)/ 現流通50英鎊英格蘭 -- 瓦特(發明家)/ 明年發行50英鎊法國 -- 居里夫婦(科學家)/ 原500法郎波蘭 -- 居里夫人(科學家)/ 原2000茲羅提奧地利 -- 莫扎特(音樂家)/ 原5000先令德國 -- 格林兄弟(童話作家)/原1000馬克葡萄牙 -- 唐.亨利克王子(航海家)/原 10000埃斯庫多丹麥 -- 安哥夫婦(畫家)/ 1000克朗亞洲區:中國大陸 -- 毛主席 (革命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100人民幣印度 -- 甘地(和平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哲學家)/1000盧比日本 -- 福澤諭吉(思想家,教育家)/ 10000日圓韓國 -- 申師任堂(書畫家)/ 50000韓圓朝鮮 -- 金日成 (革命家)/ 5000朝鮮圓伊朗 -- 霍梅尼(國王)/ 50000 伊朗里亞爾沙地 -- 法哈德 (國王)/ 500 沙地里亞爾美洲區:美國 -- 本傑明·富蘭克林(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政治家,航海家,商人,慈善家)/ 100 美元
『伍』 中國的發明家叫什麼名字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宋金對持的年代,在我國的北方有一支游牧民族那就是蒙古鐵騎,在虎視眈眈地窺視著宋金對持的局面。開始他們進行著邊境上的騷擾,以搶奪為目的,成吉思汗征服汗民族最大的障礙是軍隊的後勤保障。因為蒙古人生活習慣和漢人不一樣,他們離不開鮮奶和牛羊肉,飲食習慣更是先白後紅,把鮮奶看的無比珍貴,離了這兩樣食品是無法生存的。
在備戰前期蒙古大將慧元從太陽曬干牛奶的啟示中發明了奶粉,幾百斤中的牛奶烤乾後做成奶粉
問題補充:幾百斤中的牛奶烤乾後做成奶粉也就十幾斤重,幾百斤的牛烤成肉鬆也就幾十斤重,用它做軍糧搭在馬背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生存。利用這種發法能生存長達幾個月之久。
做為非常珍貴的軍糧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只有在大漢親兵在執行非常任務時享用。分發給每個士兵都要有大將以上將軍手寫字條給某某小分隊幾元。因為奶粉是慧元大將發明的,所以以元為計量單位。後來流傳到貴族和民間。那時的儲存量不是以現在的黃金為出儲存單位,是以奶粉為儲存單位。計量錢的多少,所以紙幣出現的年代是中國宋末元初,開始一元兩元以奶粉的儲存量為單位,叫元是感謝慧元的偉大發明!起國號為元朝也因與此!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宋金對持的年代,是聰明的慧元發明的!所以一般的錢都叫元!開始是以儲存奶粉為計量單位!
奶粉和肉鬆的發明人叫慧元,紙幣,火炮都是那時候中國人發明的。
『陸』 八十天環游世界中福格,路路通,菲克斯,阿嫵達夫人的人物形象
福格
主人公,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福格的鎮定自若、慷慨大方、勇敢機智、善良細心,他的守時的怪癖,喜怒不形於色的形象,他的條縷分明的記事本和須臾不曾離身的《布萊得肖大陸火車輪船運行總指南》,都給人深刻印象。
可以說,儒勒·凡爾納通過費雷亞斯·福格的形象,將傳統派英國紳士的「脈」搭得十分精準,而正是福格身上異乎尋常的秉賦和品質,使他每一次得以轉危為安,最後按時完成旅行。
費克斯
偵探費克斯是個為抓捕疑犯而捲入這次旅行中的人物,他固執多疑、精於算計,但由於職責和對抓捕獎金的貪心,他「咬」住福格不放,從歐洲到南亞,從中國到日本,從美國到英國,他一路上想方設法為福格設置障礙,阻撓他順利完成計劃。但他的計謀卻一次次地落空。
萬事通
萬事通是福格僱用的僕人,這位前馬戲演員身懷絕技、忠心耿耿,但也容易輕信人。他一路上既為主人化解了不少危機,也為主人製造了不少麻煩,他的加入使這次旅行充滿了詼諧色彩,充滿了趣味和意外。
艾娥達夫人
艾娥達夫人是福格一行冒險搭救出來的,也是後來的福格夫人。她雖然言語不多,卻對故事情節的峰迴路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擁有一切東方女性身上的傳統美德,溫柔而又堅韌,一直陪伴在福格身邊,從精神上支持他。有了這位夫人的加入,這次環球之旅也變得溫情脈脈起來。
(6)吉地美與發明家擴展閱讀
《80天環游世界》是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於2004年6月13日推出的一部喜劇電影。該片是弗蘭克·科拉齊 執導,史蒂夫·庫根、成龍、阿諾·施瓦辛格、洪金寶等人主演的影片。
該片講述了主人公福特和朋友打賭,要在8 0天內環游地球一周回到倫敦。之後他便和僕人路路通上路,千方百計克服了路途中的艱難險阻,在規定時間內抵達倫敦。
劇情簡介
故事開始於1873年的倫敦,中國人路路通(成龍飾)為了追尋村裡丟失的一尊翡翠佛像,輾轉流浪到了英國,反被奪走佛像的壞人追殺,他只好尋找機會庇護在他的朋友、有點神經質的發明家和冒險家斐利亞·福克(史蒂夫·庫根飾)的家中。他們以前曾經在路上相識後,受彼此的冒險氣質吸引,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福克這位愛好發明的英國貴族紳士,最近發明了一種飛行器,他誇口說能用它環繞地球一周。這個古怪的想法,被他的貴族朋友和英國改良俱樂部認為是痴人說夢,地球如此之大要環繞它走一圈絕對不是這么簡單的事。
氣激之下,福克用自己的財富和名譽下了一大賭注,他打賭在80天時間內,利用火車、輪船、大象和熱氣球等方式,環繞地球一周。
為了贏得這個賭注也為了自己的榮譽,福克邀請他的中國朋友路路通擔任助手,路路通也可趁這此環球旅行把奪回個佛像運送回中國。於是,他們開始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冒險之旅。
在環游世界的路上,他們遇到了種種的磨難,在剛出發時就被警察追蹤,原因僅僅是當福克和路路通離開倫敦的時候,那裡恰好發生了一起銀行搶劫案,而福克與搶劫嫌疑犯又是長得如此像。
除了警察一路的追蹤,他們在半路上還遇到了各種奇怪的人,有靠旅行獲取靈感的美女藝術家,風趣的熱氣球工廠師,還有梳著面條爆炸頭的土耳其王子(阿諾·施瓦辛格飾)和古怪的發明家以及飛機發明人萊特兄弟。當然啦,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在路上邂逅了福克未來的妻子、美麗的莫妮葵(塞絲·弗郎斯飾)。
當然,一路上還遭遇到了許多更加驚險刺激,也更加好玩的事情。他們在印度遇到了野人差點被人生吃,還在大海上遇到了巨大的風浪幾乎船覆人亡,此外還有土著的打劫,他國人的挑釁等等。直到他們真的環游世界一周,他們經過巴黎、土耳其、印度、中國和美國,最後終於返回到了英國倫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十天環游地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十天環游世界(2004年成龍主演電影)
『柒』 有名的黑人科學家,黑人的發明都有哪些
1.本傑明 班納克 (1731-1806)
本傑明·班納克Benjamin Banneker (1731-1806) 美國數學家、天文學家、發明家。為第一個被美國總統任命專公職的屬黑人。喬治·華盛頓曾讓他參加「哥倫比亞特區工作委員會」,勘探新首都。1791年自製一隻木鍾,走時准確無誤。1773年開始天文計算,曾准確預報1789年日食。
『捌』 愛迪生在當時太有地位了。人們都認為愛迪生的發明是最正確的 加上合適的關聯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翻開人類歷史,可以發現,在科學技術史上有過種種發明或發現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有那麼多發明,而且以84歲漫長的一生,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為發明奉獻生命的,可說極少。正因為這樣,圍繞著這位天才發明家,熱心的人們便對他進行有點兒傳奇色彩的描述,更有甚者,竭力想在他的過去歷史中也「發明」點什麼新東西出來。那麼,愛迪生傳記中的時代特徵是什麼?他在什麼環境中長大?他的少年時代又具有什麼特點?愛追根問底的孩子一位傳記作家曾這樣說過:「越是偉大的思想家,時代的特徵在他的傳記中就表現得越明顯,他的傳記就越是自然而然地變成為歷史。」我們知道,「18世紀是理性時代,19世紀是科學時代,20世紀是科學在人類物質的、智力的、感情的和美學的生活的所有方面進行徹底變革性的干預的時代。」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於科學時代。他誕生於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的一生與美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交織在一起。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及歐洲技術力量高速發展的時期,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需要廣泛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進一步發展生產力,而愛迪生則是這個科學時代的偉大發明家。有人這樣評論美國這位最偉大的發明家:「雖然愛迪生不發明歷史,但他的發明卻為歷史錦上添花。」愛迪生誕生的地方,是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當時的米蘭鎮,是有名的小麥集散地。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小麥被運送五大湖,它是必經之地,同時富庶的休倫湖的出口也在這里。有一家公司把航程從河口擴展了數公里,剩下的一段用來挖拙運河,可以通行載重250噸的船隻。這地方因為是穀物的出口,所以擁有「西方敖得薩」之稱。因此,造船業也很發達,使得這個小鎮十分繁華。關於美國這位最偉大發明家的家庭,某些傳奇故事是這樣說的:愛迪生家一貧如洗。其實這不符合歷史事實。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Ford)寫道:「愛氏一家不可算是真正貧寒的,換句話說,他們始終是豐衣足食,住宅也好。人家說愛迪生出生赤貧,那簡直是無稽之談。」阿爾的祖先是荷蘭人,於1728年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移居美洲。阿爾的祖父約翰愛迪生由於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站到了英王軍隊一邊,不久,英軍戰敗,所以,約翰不得已帶著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他在那兒以務農為生,並安定了下來。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Edison),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裡有個名叫南希(Nancy)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於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於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後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後終於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營屋瓦的製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朴實大方。南希結婚後,前後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後,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後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於他父親與阿爾瓦布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雖然他並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里,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傢伙出世以後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灰色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後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發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結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發。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並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於他人的精力和創造精神。」就人們的記憶所及,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於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麼刮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麼不知道?」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麼事都想親自試一試。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麼?」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由於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現,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裡,結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里有什麼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阿爾經常到塞繆爾溫切斯特(SamWinchester)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溫切斯特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後,他把幾個化學製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Oates)吃化學製品後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製的化學製品後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只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獃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由於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生興趣。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麼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他強烈的求知慾和做實驗的願望,常給他帶來麻煩。一次,他在父親的農場里玩耍,點燃了父親的倉庫,想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狀況,結果倉庫化為灰燼。阿爾乾的事太糟糕、太危險了,不能不聞不問。阿爾為此遭到比以前更嚴厲的毒打。阿爾沒有對父親生氣。在這以後,他似乎從不把疼痛看得很重。阿爾不久又出麻煩了。一次他與另一男孩游泳,過了一會兒,阿爾發現他一個人在這里,他等這個男孩轉來,但等了好半天仍沒見這個男孩回來。阿爾獨自一人回到家裡,對所發生的事什麼也不講,半夜裡父母親把他叫醒並問他的朋友怎麼了。阿爾說:「我等呀等呀,他再也不回來了。」他的夥伴後來被發現已經淹死。阿爾不知道他本應該告訴別人已出的事情。這時,他的父親開始覺得阿爾有些不正常,塞繆爾總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對別人造成什麼麻煩。愛迪生7歲的時候,出現了一件對他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的事。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湖鐵路通車,使得米蘭運河的商船生意大減,並使生意的內容也開始發生變化。塞繆爾的屋瓦生意已沒有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們的生活日漸困苦。為了另謀發展,愛迪生一家又再度遷居了,可是這次並不用帆船牛車。他們乘火車到底特律後,第二天早晨就上了魯比號航船。他們沿聖克萊湖岸繞行了一日,而後便溯著聖克萊爾河一直向上駛去。兩岸所經處盡是濃林僻野獸類出沒的場所。小孩們一會兒跑上甲板,一會兒又竄進船艙,注視著兩岸的風景。他們遇見了印第安人駕的獨木船或是裝滿木材的白底船時,便都欣喜不已。他們在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阿爾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因此,他的母親在那一年沒有送他上學。他只好留在母親身邊,獨自一人玩耍。後來,阿爾的耳朵聾了,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塞繆爾在休倫新買的房子建在松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從休倫湖流出的聖克萊爾河。這幢房屋有十幾個房間,後面有馬房,單只建築用地就有4公頃,另外有40公頃的果樹園。塞繆爾在這里經營制材和小麥買賣,也種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園里生產的水果一起賣到市場,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不再是米蘭的富商,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綽綽有餘。這地方山明水秀,風景優美。塞繆爾還計劃在家裡的高地上造一座塔,供人們參觀湖光山色,每人收費兩角五分。這座塔建好以後,就在車站張貼廣告。這座塔高約30公尺,立在塔上可以遠眺那蔚藍的休倫湖的水天一色,漸漸地向南消失去。湖中不斷有汽輪、高桅船和各式各樣的船隻來往著,因此景色一刻萬變,不可捉摸。參觀的人,每天多到需要排隊。阿爾成為這個塔的小管理員,向每位參觀的人收費。在參觀客多的時候,每天可以達到600人,所以阿爾非常忙碌。過了一些日子,參觀的人數一天一天的減少,阿爾覺得無聊。阿爾對爸爸說:「爸爸,兩角五分太貴了,如果減價也許又會有人來參觀。」塞繆爾採納阿爾的建議,將收費減到一角,可是參觀的人還是不多。阿爾又想出了一個法。他說:「爸爸,在塔頂上,裝個望遠鏡怎麼樣?」爸爸說:「想得好!」這座塔很快就裝置瞭望遠鏡,可是參觀的人數,仍然沒有增加。這樣,這座塔的生意也就無法再做下去了。阿爾變得無事可做。不過,在管理這座塔的時候,他對工作發生了興趣。阿爾對父母親這樣說:「我想到鎮上去賣菜。」父母起初不同意,由於阿爾向父母再三作出承諾,表示願意吃苦,一定要干到底,雙親也就答應了。阿爾用車子載著家裡所種的菜到鎮上去賣。大家都對阿爾很友善。紅蘿卜、馬鈴薯、高麗菜的銷路特別好。阿爾為人老實,不好的東西不賣出去,價錢一般也比別人的便宜。過了一些時,阿爾又從別的農家買進水果去轉賣。生意越來越興隆,阿爾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便雇了一位少年來幫忙。阿爾做賣菜生意,一年多就賺了500多元。由於他們全家從一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由於他的疾病,阿爾在8歲時才開始上學念書。進的那所學校,只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那位恩格爾先生。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還經常體罰學生。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引不起阿爾的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過,老師在講台上教課,他就在下面走動,有時還跑到外面去。有時候,他會收集附近人家丟棄的物品,而製造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並且帶入教室,整天就玩這些東西,完全不注意老師在台上講些什麼。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因為他往往妨礙別人的上課。由於追根究底的個性,阿爾對於課業方面的問題非常固執,一個問題未獲解答,他就不會繼續作下道題目。因此,不了解他個性的老師,便把他當作是一位「遲鈍」的學生,斥他為「糊塗蟲」、「低能兒」。一次,在上算術課的時候,教師講的是一位數的加法。許多學生都肅靜地聽講。只有阿爾忽然舉手質問說:「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他問得老師張口結舌,實在沒有法可以回答。這樣,在校學習不到三個月,老師便把他的母親叫來,對她說:「阿爾瓦這孩子一點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昨天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你看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里只會妨害別的學生,還是別上學了吧。」他母親非常生氣地說:「我認為阿爾比同齡的大多數孩子聰明,我將教我的阿爾,他再也不會來到這里!」當她攜著孩子走出校門時,覺得一陣心酸,眼睛不覺掉下淚來。她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因為這時她正做女子學校的教師,是一個富有教育經驗的人。據她平日留心地觀察,阿爾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時時表現出非常優秀的品質來。在受了這種刺激以後,愛迪生的母親決心用全力教育阿爾,要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回到家裡時,母親這樣問他說:「先生說你是劣等生,你以為羞恥嗎?」愛迪生對母親的問話,回答得很巧妙:「不以為羞恥,但覺得悔恨。」他接著又說:「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點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起來。」母親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先生說你是低能兒,但母親不以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學校里去了。母親今天在先生面前已發過誓了:學校里當你低能兒,無法教育,我總得在家裡好好地教育你。阿爾,我今天也應該和你立一個誓。母親已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使你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發這個誓呢?」阿爾說:「母親,我願意發這個誓,我定要做番大事業,使現在說我低能兒的先生聽了寒心。」阿爾的母親接著說:「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師,但我有兩項約束。第一,你要做什麼事必須先告訴媽媽,因為你做的事雖好,但也許會妨礙別人。你要知道,給別人惹麻煩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礙別人,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後你得好好的用功,媽媽要當你的老師,你必須認真聽我的教導。」阿爾點點頭,眼中充滿了淚水,母親緊緊地抱住阿爾,母子倆人臉上都閃爍著淚光,倆人的心緊緊系在一起。阿爾一生中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從那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愛迪生的母親南希的決定是正確的。此後,愛迪生便在母親的親自指導下如飢似渴地汲取著人類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據他母親的固定計劃,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學習。有一個當時和愛迪生同游的人記得「我們幾個人在屋前正玩得高興,這時門口出來了一個和善可親的女人,衣著很朴實,戴了一頂時式的花邊便帽。她對我們望了一下,和藹地喊道:『托馬斯·阿爾瓦,可以進來上課了。』那孩子默默順從著,跟了她進去,臨走時回過頭來帶著憐憫的神態望望我們。在這美麗的夏日,而且還是假期中,硬要從游嬉中叫去讀那枯燥無味的課本,這該是多麼難受的事啊!」小阿爾雖然具有小孩喜歡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對母親的教育。因為母親教給他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方法。她認為,多思比簡單地死記硬背更重要,只要阿爾看得懂的書,不管多難的,都給他看。愛迪生的母親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得生動活潑。春天,樹木抽出嫩枝時,她和兒子坐在屋門前,邊曬太陽邊上課。夏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蔥綠,她和兒子來到高高的瞭望塔上,一面納涼兒,一面讀書。到入了秋,愛迪生又念上了《魯濱遜飄流記》,《悲慘世界》這一類古典文學作品。冬天,天寒夜裡,她又與兒子在一起圍火授課。她講地理,如同把愛迪生帶到世界各地周遊,穿洋過海,登山探險;她講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她教文學,使愛迪生對雨果(Victorhugo)愛慕不已。以至朋友們都管他叫維克多·雨果·愛迪生。在這些教育中,愛迪生深深地感到讀書的重要,他說:「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他也認為,母親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後來,愛迪生說:「我在早年發現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當學校教員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決定要給她爭臉面,不辜負她對我的盼望。她實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阿爾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RichardGreenParker)寫的《自然與實驗哲學》。這本書有好幾百頁,書中內容從蒸汽機到氫氣球。關於那個時代的科學的知識,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內,是中學畢業生也覺得難念的一本書。送給他這本書就好像向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愛迪生如飢似渴,認真讀完了這本名著。後來,愛迪生曾回憶說:「《自然讀本》是我第一次讀到的科學書籍,那時我還不到10歲。」阿爾10歲時對化學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在休倫港自己的家中地窖里按照帕克的教科書做了實驗。他向當地的店主要了許多空瓶,爾後回憶起來,竟有200隻之多。他在一個個的瓶子里裝了不同的化學葯品。常常搞得險些爆炸,或是發生別的事故。他的父母既因此擔驚受怕,又為自己的孩子能懂得這些事情而感到自豪。為了不致惹麻煩,他把地窖充當實驗的權利,受到很多限制,特別是在他試驗後雜物零亂地放著不加整理時,他母親就命令他把儀器葯品統丟出門去。但經他的苦苦哀求,她也覺得於心不忍,總是應允了他。本來阿爾在貯有毒葯的瓶上總標著「毒」字以示警戒。後來她發覺別的孩子時常私自的來試弄葯品,覺得危險還是很多,堅持要他隨時鎖藏起來。在母親的啟蒙下,阿爾在10歲時讀完了吉朋(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休謨(Hume)的《英國史》、席爾(Sear)的《世界史》。他還讀過托馬斯潘恩(ThomasPaine)的著作,很快,愛迪生被潘恩的真知灼見所吸引,並一直影響了他一生。後來他回憶說:「閱讀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對政治與神學等問題的論述,我得到了啟示。潘恩使我了解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可以清楚地憶起讀過潘恩的著作後那種如見光明的感覺……對於潘恩,我抱有極大的興趣。看一遍不夠,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復復地研讀。」他還吃力地讀完了牛頓(IsaacNewton)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這本書教他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這也就是他後來為什麼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而科學界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承認他的成就的緣故。讀了牛頓的這部傑作,愛迪生開始蔑視數學,這種態度並非是由於他不必藉助數學就能一眼看出涉及數字的許多問題的中心環節,而是因為愛迪生家的一夥朋友幫助他解釋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的許多疑難。愛迪生後來記下了他的看法:「我立刻得出結論,牛頓如果少知道些數字問題,他的知識面就會更寬。我從此開始討厭數學,並一直不曾恢復起對它的好感……我把數字看成是一種數學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邏輯結論,但它並不能幫助人們理解這一結論。」數年之後,他宣稱:「我不是數學家,但我在這一領域里的名次可以處於領先地位。」接下去,他的話更為貼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來數學家,可他們不能雇我。」愛迪生後來在財富的積聚上遠遠超過了大多數數學家的原因,乃是他夜以繼日地實驗。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的童年時代,人們對電的興趣正如我們現在對宇宙旅行一樣濃厚。對一切事物感興趣的阿爾愛迪生,通過電報對電發生興趣。電報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新事物。到阿爾11歲時,在紐約和幾個城市遠至芝加哥之間架起了電報線,約800英里。報紙上登載了用電報線連接美國的電報員的故事。11歲那年,愛迪生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他確信他也將要發明一種電報。但是,他需要錢買電器裝置,而塞繆爾愛迪生的生意不好,家裡無錢做任何而許多必需做的事。於是,愛迪生決定乾乾農活這一行,通過叫賣新鮮玉米和其他東西,獲得幾百元錢。1859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已12歲。這一年大幹線鐵路部分通車。該線從緬因州的波特蘭起,至聖克萊爾河東岸的薩尼亞止。在河的西岸,開辟了連接薩尼亞與休倫港的輪渡;與此同時,又開辟了從休倫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單線。鐵路為愛迪生提供了機會。他聽說在從底特律到休倫港的新鐵路線上需要一個男孩在火車上賣水果和餅子,鐵路上不付任何報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錢買下食品,然後在火車上再用高一點的價錢賣出。阿爾要求得到這份工作。阿爾向母親談了自己的想法,但母親加以反對。他的母親想到了那些可能發生的可怕事情——火車失去控制相撞、翻車甚至翻個個兒等等。她也擔心阿爾在底特律等火車時會遇見壞人。但是阿爾的父親知道他沒有那麼多錢送阿爾上學念書,說阿爾在等火車時能夠學到有用的東西。阿爾想到的只是掙許多錢搞他的實驗。經過和母親的討價還價,起誓保證,愛迪生終於在從休倫港駛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車上當上了報童。據說,他當時曾這樣對母親講:「媽,我是一蒲式耳小麥;我有80磅重了。」在愛迪生12歲那年,他結束了他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