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為何衰敗
1、元末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1366年,泉州發生一起持續十年之久的戰亂,史稱亦思巴奚戰亂,或「亦思法杭兵亂」。這場戰亂,不僅重創了泉州、興化一帶的社會經濟,更導致當時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貿易大幅衰落,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擊更為嚴重,泉州海外交通從此走向衰落。
2、進入明朝時期,泉州的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但由於明政府施行嚴厲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對外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設福州,泉州的來遠驛也隨同市舶司廢置,標志著泉州港外貿地位的下降。
3、清代,在清初戰爭和海禁、遷界的影響下,泉州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港口的繁華已煙消霧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清廷被迫簽定《南京條約》,廈門列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遠洋航運多改在廈門港停靠,泉州港地位下降,淪為廈門港的附屬港。
4、1949年後,由於海峽兩岸的對峙和緊張的軍事形勢,泉州港於1957年關閉。直到現在,廈門地位仍然有取代泉州的趨勢。在國內的知名度,廈門仍然比泉州高。
(1)色目人創造泉州歷史擴展閱讀
泉州港,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海岸線長達421千米。泉州港轄有四灣5個港區16個作業區,即:湄洲灣西岸肖厝港區和南岸斗尾港區;
泉州灣東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灣港區秀塗港、蚶江港、石湖港、內港港、後渚港、華錦港;深滬灣港區的祥芝港、永寧港、深滬港;圍頭灣港區圍頭灣的圍頭港、水頭港、金井港、東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
⑵ 泉州開元寺的來歷,建築那個年代。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於是改名為開元寺。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
它最早修建的歷史能夠追溯到唐朝初年,只是現在保存下來的廟宇主要還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整個寺廟中最有名的就是東西雙塔了,東塔為鎮國塔,高度達到了48.24米的一座石塔,這座石塔從修建以來就經歷過多次的翻修和損毀,現在所看到的是南宋重修以後保留下來的。西塔為仁壽塔,高度達到了44.06米,寺廟中還有一顆存在了1300年的古桑樹,也是國內現存最為古老的一顆桑樹。
(2)色目人創造泉州歷史擴展閱讀:
開元寺建築格局特點:
開元寺布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准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台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
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⑶ 蒙元時期的色目人是指膚色和眼睛(虹膜)異於黃種人的人(來自西方的白人和黑人),各色名目是怎麼來的
各色各目啊。。。聽說元朝時,色目有三十一種。
與東亞的黃色人種相比,他們的眼睛有其他顏色,而不是像黃種的黑色。所以叫色目,一般也是指白種人。畢竟西域人,大多都是白種人。
⑷ 泉州網的發展歷程
泉州晚報社把建設泉州網置於培育新興媒體的高度,從編輯部機構設置,技術、編輯人員配備和資金支持等方面,著力發展壯大泉州網。2000年1月1日,網站全新改版,實現從「電子版」模式向「綜合信息網」模式的徹底轉變,2002年3月,泉州網第三次改版,網站改用現名「泉州網」。2005年7月1日,網站第六次改版完成,泉州網作為綜合類新聞網站的色彩日益凸顯。
⑸ 回族的起源
回族的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來到中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們往往集中住在稱為「番坊」的居住區內,接受當地政府的管理,同時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番坊居民眾多,史載唐末僅在廣州一地就多達十餘萬。一般還應包括10世紀中期以來分布蔥嶺東西及喀什噶爾等地改信伊斯蘭教的部分回鶻人後裔在內。
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區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後由哈密遷到肅州,到萬曆年間已經「不食豬肉,與回回同俗」。這些習俗信仰都改變的民族,就被聚合在一起,統稱為「回族」,這也是現代回族人的起源。
⑹ 泉州人與色目人
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聚集著各個國家的商人,並有許多人留了下來,經過多代的繁衍,就算要滅,也不能全滅,有的人隱姓埋名。
⑺ 泉州現在還有蒲家人的後裔嗎就是元朝時忽必烈派去管理泉州海上貿易的色目人
泉州蒲姓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由於出自不情願,便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為免遭滅絕之焚,燒掉寫有蒲氏燈號的大燈,重新立姓為黃姓。追蹤溯源,浮橋東浦蒲口黃氏居民多源自蒲氏後裔。
⑻ 泉州的歷史名人
1、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歐陽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遷到晉江,傳至歐陽詹為六世孫。
⑼ 世界各大宗教中創立時間最早的
宗教最早的源頭在哪裡?
1999年4月28日〈新華社電訊〉,基因科學研究證實,中國人不是北京猿人的進化,而是人類單一起源的後裔。1968年遺傳學家發現,全人類來自同一個祖先。
與此同時,隨著科學家對人體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卻發現目前存在地殼中的90多種元素幾乎全部能在人體內找到;而且人類雖然有白、黃、黑等不同膚色之分,人口已達55億之多,但人類學家卻承認人類的祖先只有一個;
2005年4月,當今名家;北京文采聲像出版公司出版、京文唱片傳播有限公司獨家發行,標題:《真正的夏娃;人類起源》的碟片和書,還作為英語學習資料向全國發行。上面說:「世界上雖有不同的人種,說不同的語言,過著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源自於一個名為夏娃的共同祖先DiscoveryChannel將透過基因學家對於人類基因長期的追蹤。在法醫重建科技的協助下,你將會得到解答」。 這難道不正和《聖經》記載人類出於用泥土造的一個始祖不謀而合嗎?
上百年來,在中國被視為不容質疑的科學真理、根深蒂固的達爾文「猿猴進化成人」假說──反面材料的推動下,反而讓一批誠實、嚴肅、堅持真理、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近代傑出科學家基於研究結果,找到鐵證如山的科學成果,人類真正起源——夏娃。
古代猶太人移居的河南開封也發現,有個「一賜樂業」即希伯來文的古譯音的「以色列」教碑。教碑刻著「阿耽」和「女媧」的名字,說阿耽就是中國的「盤古」,是「阿無羅漢」即亞伯拉罕的祖先,就是《聖經》中的亞當;女媧就是《聖經》中的夏娃。
關於《聖經》引用或提到人的受造歷史事實。神依照他們的形象創造了人類的這些信息,無限的標志可以在許多古老的典籍和現代實據考察找到線索;
一名長期從事世界古代研究的著名學者、《山海經》研究籌備會會長宮玉海教授,根據《山海經》等古籍進行了多年的認真研究和考證後認為:「東方人的祖先一直來就相信上帝」。並且提出驚人結論;他認為《聖經》中的伊甸園就在中國雲南。《聖經》中造物主創造的亞當、夏娃,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傳為「阿耽」和「好娃,」就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伏羲」和「女媧」,希伯來《聖經》原文「Adam」和「Howwah」。
2000多年前,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問道:是誰叫安登做了統領大帝? 女媧的身體是怎麼造出來的?
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後代,少典是安登女媧的後代,安登女媧是上帝造的。《五帝本紀·集解》引《帝王世紀》謂黃帝在位100年,顓頊在位78年,帝嚳在位70年。依據《五帝本紀》記載堯在位98年,舜繼堯之後在位42年。當時相繼共388年。我們說中華民族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處於三皇五帝,還沒有朝代這個概念的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了道。
《史記》夏、殷、周二本紀《集解》引《竹書記年》說:最早治水的大禹所建立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471年,殷朝496年,周朝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257年。周幽王死於公元前770年。據此推計,三代相接歷年1224年。從公元前770加上1224年,再加五帝相承388年,為公元前2382年。即「黃帝」軒轅氏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距今4400年。
商以前是夏,夏以前是禹,禹以前是舜,舜以前堯,堯以前是炎帝和黃帝。夏以前是原始社會不應該算是朝代。
《山海經》研究權威宮先生認為,上古世界本是渾然一體,正如《書經》所說的「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夏以前的上古時代,即距今四五千年到一萬年前,只有家族與氏族,還沒有形成「國」和「民族」等概念。「國」的含義與今不同,開始是「地域」,後來是「諸侯領地」。古代的中央帝國曾是全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後來漸漸分宗立國,分散到地球各處。這正是《聖經》創世記10章5節早就記載著說:「這些人的後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
所以地球上最早的信仰創造者,亞伯拉罕口傳的道《摩西五經》,在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後,黃帝的史官蒼頡按象形、會意的方式為中國造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符號、甲骨文字的漢字中可以印證;
這甲骨文字的漢字中,一個字就記述一件事或一個過程,字義都離不開當時祭拜皇天上帝的祭壇。還有一些字,專門解釋漢字起源的《六書》也難以歸類,根據上古神聖故事《聖經》就能夠應刃而解了。
你若研究過《聖經》,也可在《聖經》預表情節中尋找一個情節,再去尋找漢字,是否你會發現更多的漢字來自《聖經》;
「婪」 「二木之下一女」,當初伊甸園中有生命樹和知識樹,女人夏娃受蛇的誘騙,見知識樹上的果子好看好吃又給人智慧,一時貪婪心起,就摘下來吃了。漢字就當「婪」字,那果子又叫「禁果」也有人叫「蛇果」;
「船」 字,為什麼舟加八口呢? 因《聖經》大洪水中只有挪亞遵從上帝的命進了方舟,上帝救了挪亞和他的妻子、三個兒子和三個兒媳,一共八口,舟加八口不就變成「船」字;
《聖經》中挪亞及其子孫們用羔羊獻祭,替人受罪。上帝計劃中耶穌也被稱為上帝的羔羊,替人受罪,使一切信他的人可以稱義。中國祖先把羊字放在我字上,以「我獻羔羊,羔羊替我」為「義」字。
中國古來就以敬天為榮,就認識天上只有一位神,並以神為天,一位最大的,所以「一大」為「天」字。東漢學者鄭玄說:「上帝者,天之別名」。意即一位至高至大者,《書經》、《詩經》以及歷史史實中都有說明。
20世紀以來,在敦煌和新疆的丹丹烏里克,也發現了有關記載猶太人的希伯來文卷子。
1273年初宋元交替之際,猶太人《光明之城》的士子,雅各離開泉州之前寫的文章:「地球上信仰的創造者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之後是摩西。在漢明帝(MIGTI)時代,我們稱摩西的追隨者為大秦國(Tachincho),後來又稱作西胡(Ciuhu)。這些摩西的追隨者從西域(Siiui)來到我們的土地上。但是也有人說,他們甚至是在周朝(Ciou)就已經來了。
不久,泉州即淪陷為「韃靼人」的統治之下,南宋則於1279年徹底滅亡。「韃靼人」的政府中充滿了薩拉森人、回民,甚至有猶太人。假如我們客觀一些,會發現那個時代是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盡管混亂,卻也生機勃勃。
當時的泉州在雅各的眼中充滿了混亂與罪惡,雅各作為一個猶太人的學者多次被邀請參加當地人的宴會與重大問題的討論。他奇怪地一直堅定站在儒生一邊,而儒生也對他的學識敬佩不已。但在宋元交替之際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外來的「色目人」(即眼睛有顏色的人)很快就成為中國元朝,能平安落腳的的貴族。
以賽亞書49章12節: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秦」原文作「希尼」)。
事實上中國早就隱藏在《聖經》里,《聖經》裡面有許多話就是針對中國人。
現代派神學家認為「希尼」是猶太人寄居的埃及的一個小城市。若細讀以賽亞書的預言,就能排除這種背離《聖經》本意的「高見」。
以賽亞書49章6節:「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他說:指上帝說。外地包括埃及寄居的猶太人回歸祖國,上帝稱之為「小事」;而經文作外邦人的光。佔世界人口比重最大的中國外邦人,當然包括在基督救恩的使命之中。
歷史學家們的考證,秦家王朝的出現,是在以賽亞先知五百年之後的事。在以賽亞作先知的時代(公元前720-前681年),中國正處在周朝為正宗的中國的王室。當時的秦國僅為數百諸侯國之一,就好比以今天的「廣州」 來代表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不合適。可是,上帝為什麼要感動以賽亞先知,從數百諸侯國之中單選出一個小小諸侯的秦國呢?
據司馬遷所著《史記》《秦本紀第五》所載,秦的先祖中有一位名叫大費者,輔大禹平水有功,受帝舜賜妻。可見秦受封於舜,孝王時為周室附庸,直到公元前770年,才得封為諸侯,始稱為秦國。經過五百多年的盛衰變遷,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力敗六國,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這時的秦才能作為中國的代表。
五百年間,當初與秦同存的數百諸侯最終只剩下六個,而這六個諸侯國最終也被秦所滅。如果秦國也在這五百年間消亡了,那麼,我們今天在讀《聖經》中的這段經文中,可能根本就弄不清,這里的Sinim究竟是指什麼。然而,聖經中的上帝不僅看到了秦國的日益強大,而且似乎還看到了它將選用「秦」作為新的帝國國名。而且,世界各國從秦王朝直到如今,也用秦來稱呼中國。英文的China,印度人說的「支那」等就是鐵一般的實證。
可見夏以前是禹、舜、堯、炎帝和黃帝都是創造主上天所悅納的。因此只要與創造主所悅納的,那怕最後的禹帶一點點關系,天書《聖經》都有名,在地上都能得到永遠紀念的特別福分。可想而知,現今信了救主耶穌基督的人,將要得著何等大的福氣!
所以黃帝時代給人留下,記錄了《聖經》神的事的文字元號的漢字,永遠無法除滅。甚至連進行被後人簡化過的漢字,都向人顯示帶有靈界的真信息。隨便舉個例子:
《聖經》中挪亞及其子孫們用羔羊獻祭,替人受罪。中國祖先把羊字放在我字上,以「我獻羔羊,羔羊替我」為「義」字。
但是根據1964年文字改革委員會編印《簡化字總表》和1986年無神論的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的這個字表,我們又再來看看現在簡化後的「義」,卻帶給人們兩個重要的信息:
一,神用鏡子將人類自己所作的惡,顯現在人的眼前;有意放在中國最明顯的,祖先神州文化;把「羊」字放在「我」字頭上,崇拜以「我獻羔羊,羔羊替我」十字架上成了的「
天書《聖經》出埃及記31章18節:耶和華在西奈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把兩塊法版交給他,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
1992年6月17日《解放日報》第7版報道,當1991年海灣戰爭炸彈揭開藏有上帝字跡的洞穴,西方考古學家喜不自禁,因他們在伊拉克南部發現了用激光束刻的基督教「十誡」的原作石碑,而且認為石碑是非人手能雕刻的,據以色列文物部專家比科說:這些石碑是在3300年前由上帝賜給當時古以色列民族的大首領摩西的。
撒迦利亞書43章1-2節:他又帶我回到聖地朝東的外門;那門關閉了。耶和華對我說:「這門必須關閉,不可敞開。誰也不可由其中進入,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已經由其中進入,所以必須關閉。
所羅門所建的第一聖殿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人拆毀;第二次波斯王古列容許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時,由所羅巴伯重新建造聖殿;公元70年又被羅馬人拆毀,已中止了二千年的聖殿崇拜。聖殿在猶太人來講,就是耶路撒冷展現神採的瞳仁。一直至今雖然許多猶太人熱衷於第三次重建聖殿,但都無動於衷。應驗了《聖經》這聖殿朝東的外門關閉一直到今天。
耶利米書3章16節:耶和華說:「你們在國中生養眾多。當那些日子,人必不再提說耶和華約櫃,不追想、不記念,不覺缺少,也不再製造。
約櫃在神就在,約櫃就是神。當年天父親自與具備愛和公義、信靠神的完全人正面交流與合一。至公元前970年羅門王建築的第一所宏偉聖殿屹立了四百多年,在公元前587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滅亡,猶太王國時全被被徹底摧毀,從此,約櫃無影無蹤。直至今天神把約櫃隱藏起來,不再與人見面。人的意識就進入了「不追想、不記念,不覺缺少,也不再製造」的地步。
這就預表賜平安的主,與地上人已經掩面不見。所以主耶穌升天之前才會告訴人:「沒看見就信的人更有福」,因為看見了才信不是真信。同時也再三吩咐:「基督在這里,基督在那裡,要人不要信」。
就是這末了的日子裡,父親上帝、母親上帝;被造的塵土所作的歌也妄稱「靈歌天歌」 ,走墮落邪靈的老路自稱是靈的。總要小心預防使人跌倒的絆腳石,不要掉進魔鬼的圈套。
《聖經》的話;東門關閉,約櫃隱藏,預示現今世人不得再見主耶穌基督。所以人類未被提見主之前,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謙卑下來認識自己是塵土的人,順服神、追求重生,等候盼望,是主耶穌基督賜給魂生命的人類重要的使命。
啟示錄11章19節:「當時,神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
等到東門打開,約櫃找到,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大災難降臨了。等候拯救人類悔改的地上恩門就關閉了,因為讓人可以進入天上伊甸園的門已打開。
作者:如水似衡0919文章說:眾所周知,《聖經》中約櫃在2500年前就已失蹤了,在各種猜測與假設當中,一些考古學家曾試圖尋找約櫃,但是一直沒有結果。
然後在幾年前,著名的考古學家ron wyatt,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在聖靈的引領,從以色列政府得到了審核,開始做勘測。經歷了許多艱難,最終找到了約櫃所埋藏的具體地點,在耶里米亞洞里發現上面有一處裂痕,然後見到了一些血跡,令世界人類驚訝的是:經過這個空隙連接到外部地方正好是耶穌的十字架被立的場所。
馬太福音27章51節:忽然,殿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原來十字架設立在許多人通行的街道旁邊。這個裂隙是通過耶穌死了之後,發生的強烈地震而生成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流的寶血,通過那個空隙而流到約櫃所埋藏的地點的上方。
馬太福音1章18節: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
馬太福音1章23節: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每個人都有46個染色體,23個Y染色體來自父親,23個X染色體來自母親,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血上加水分來精密分析,發現這血根本就找不到來自父親的染色體,只能看到母親的染色體,並且得知這個血還是活著的。
雖然以色列政府徹底把這件事封鎖了,但是這鐵一般的證據,唯獨只有最古老的文字記錄的《聖經》中「摩西五經」才有的「道」都能准確無誤地應驗。任何別有用心的人,用任何的編造謊言都無法推翻的。在歷史證據面前,脫離歷史真相的造假,只能顯出愚蠢和無知。
我們相信,是創造主的旨意都要成全,有一天都會大白於天下。但是「人類世」結束,能進入下屆定性宇宙、基督永恆紀元新世紀的人都會悔改而醒來。
《聖經》中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
所以世界上為救贖人類回歸原點伊甸園的基督耶穌而誕生的亞伯拉罕猶太教開始,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佛教等等隨之而來。
⑽ 泉州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貞元八年(公元792年),歐陽詹與當時著名青年文士賈稜(長樂人今河北冀縣)、韓愈、李觀、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當時稱「龍虎榜」。賈稜第一名,歐陽詹第二名,韓愈第三名。歐陽詹中進士對福建產生深遠的影響。閩南考中進士,從歐陽詹開始。明代理學名臣、鄉賢蔡清為《歐陽行周文集》作序時認為,歐陽詹中進士後,福建文士才開始向慕讀書,儒學風氣開始振興。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謚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史綱評委》。他曾評點過的《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何喬遠(1558~1631),字穉孝,或稱稚孝,號匪莪,晚號鏡山,明·晉江人,是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里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遺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何喬遠宅在泉州郡城東街萊巷。 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台灣水師獲得大勝。上疏吁請清廷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守衛台灣。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