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一根皮筋,一個礦泉水瓶就能做成數硬幣器。
把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牆上(或木頭等),另一頭固定在礦泉水瓶的口上(瓶口要剪去一些)在牆上(或木頭上)劃刻度,5毫米等於五個一元硬幣。需要反復調整和測試。我也做過一個,同學們看到後的表情實在是太有趣了,好高興啊。
❷ 手工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兒童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喜歡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一切感官去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但是由於年齡小,很多因素都阻礙著孩子探索世界的腳步。這就要求我們幼兒園老師要積極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有足夠的技能、足夠的能力去探索他們想要知道的世界上一切有趣的事物。而在幼兒園的一切課程中,我認為,手工是一門極能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
一、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意義
手是思想的鏡子,是之力才能發展的刺激物,是意識的偉大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很多科學家指出兒童的智能在他們的手指尖上,許多科學家都證實,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訓練動手就是訓練大腦,孩子的手部動作越熟煉越靈活,他就越聰明,創造力就越強。所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極其必要的。
二、如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讓幼兒參與收集材料,激發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和慾望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孩子動手製作的興趣和慾望呢?首先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課前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去,讓孩子對製作的材料先產生興趣,然後再由對材料的興趣引發到對之後的課程的興趣。比如一次上創意手工課《樹葉拼貼》,我先讓家長帶著孩子在孩子周圍的環境中找一找落葉,並請家長讓孩子介紹拾到的落葉是什麼樹的葉子,這種葉子的特徵是什麼,讓孩子初步感受到製作材料的有趣。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他們所獲得的感受往往會更加豐富,這也為幼兒今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創意手工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的泥塑、剪紙及手編、布工等豐富多彩的創意手工活動,無一不是在手的協調操作下進行的。在創意手工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參與收集的麥秸、樹葉、種子、鵝卵石等豐富的自然物品,引導幼兒通過撕、拼、擺、貼等技能製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在孩子們的手中,蘋果變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蔥則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狗尾巴草變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蟲;樹藤、草藤變成了中國結;谷殼、稻桿拼貼出了小船、房子;板栗殼製作出了刺蝟;雞毛、鴨毛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毽子等等。在創作、想像的過程中,孩子們沉浸在自己親手編織的世界裡,不僅獲得了美的體驗,更享受到了創作的樂趣。那麼創意手工的課程要如何設置才能達到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呢?
1、組織好合理「導入」部分,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幼兒學習的一種動力。營造一個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可以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創意手工活動的學習。創意手工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徵,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再現幼兒心靈深處的聲音,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創意手工教學活動中,如果平平淡淡地「導入」,幼兒就不會感興趣,以至於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於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組織好「導入」部分,從而有效的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如:在進行「冰棍飛機」的創意手工活動中,要教幼兒用棒冰棍製作飛機,我用故事導入:「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啦,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要坐什麼交通工具才能很快的到達呢?」孩子們聽說小動物們要去旅行,都提起了精神,都搶著說要坐飛機去,我又問:「可是小動物們沒有飛機呀?孩子們開動腦筋都說可以幫小動物製作一架飛機。這樣很自然的導入主題,又很快就調動了孩子進行創意手工活動的積極性。當孩子們看到小動物們坐上自己製作的飛機是,都開心的露出了笑容。
2、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投放不同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幼兒是喜歡擺弄的,動手操作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為幼兒創設可操作性強的環境的同時,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養幼兒的動手協調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與愛好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美術操作活動,教師再引導幼兒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進行大膽的操作和嘗試。在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作。在進行活動《冰棍棒小花》時,我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的吸管、冰棍棒、剪刀、膠水、水彩筆、花莖和花葉的圖片以及白卡紙。讓幼兒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出一朵或幾朵漂亮的小花。幼兒根據意願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討論著。能力較差的孩子用冰棍棒子貼成花朵的花瓣,花莖和花葉就用我提前准備好的圖片貼上,能力較強的幼兒也用冰棍棒製作花瓣,但是花莖和花葉就用水彩筆自己畫出來或者用吸管貼出來。這樣不僅讓每個幼兒都得到了成功,也保護了幼兒對創意手工活動給的興趣。
3、善於用鼓勵、啟發的語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能夠大膽嘗試。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具有堅強的自信心,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展都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展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很慢。因此,創意手工活動應該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這種自信心的推動下,幼兒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幼兒在畫完一張作品後,其心中的得意洋洋的興奮勁,他希望與他人共同分享喜悅,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這時,教師應該用鼓勵語氣和欣賞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優點。如:「你瞧,畫得真好!」、「顏色塗的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等等。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自然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喜愛,漸漸地從不想動手操作到想動手操作,從不敢動手操作到敢動手操作,從不敢給老師看到高舉自己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見鼓勵的作用對教育幼兒有多麼重要。對此,我深有體會。在活動《拖鞋》活動中,我先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拖鞋的特徵,然後提要求請幼兒進行操作。剛開始時,唐真燦和張子宣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我微笑著說:「剛才不是你們兩個說得很好嗎?給它照個相吧,一定會很漂亮的!你看,他的形狀怎樣,是在哪裡的……。」然後請他們自己動腦筋進行製作,一會兒,唐真燦就高興地舉著他的作品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故意誇大語氣:「哇賽,真不錯!它會穿什麼衣服,再把它打扮漂亮一點,好嗎?」一會兒仔仔細細的給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張子宣開始不肯給我看,用手遮住。我說:「給老師看一下呀,你做的是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嗎?」她便拿開手,我看了作品並不理想,以大人的眼光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地方。但我微笑著說:「你能給我講講嗎?」她說:「這是一個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因為它剛和泡泡做完游戲。」我豎起了大拇指:「你真會動腦筋!」在以後的活動中,她都會很自豪的請我看他的作品。在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營造一種寬松融洽的心理環境,為幼兒操作活動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教師更應該接納幼兒的一切作品,允許幼兒「犯錯」,反復進行嘗試,不以自我的主觀意願衡量幼兒的行動,限制他們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形成平等的師幼關系。
4、抓住幼兒一日活動時間,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在美術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在整合活動中,經常會遇到教孩子做手工,書上面有準備好的材料,只要沿著輪廓線撕下就可以做東西。剛開始時,我和孩子一起來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壞了。我並沒有急於幫助他們,也沒有責怪任何一個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膠或者雙面膠給他們粘好,小聲的提醒他:「慢一點。」漸漸地,他們的小手變能幹了,很少再有撕壞紙片的現象了。日常的活動中,我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的辦法,讓幼兒學會使用膠水、雙面膠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兒一日活動排得滿滿的,如果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美工操作活動呢?我會利用幼兒入園和下午游戲活動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現,在不自覺中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俗話曾說: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幼兒受益一時,方法將使幼兒受益終生。我想只要堅持這樣做,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我們的孩子在創意手工活動中才能有好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才能中創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並不斷豐富他們內心的世界,創造出新的生命歷程。
❸ 編織手工的創造題材是什麼
您好,編制手工的創造題材是富有天賦,還有想像力
❹ 誰有手工製作作品教教我吧,要求能體現廢物利用,又具有創新,再利用價值,過幾天就要手工比賽了,想拿一
比如用舊的方便麵袋子折成角,串起來當門簾,美觀又實用。
❺ 手工創造節作品展示意圖
作品展uigougf
❻ 手工創造喜歡的學校怎麼創造
老公創造喜歡的學校怎麼創造這個是讓你們做手工嗎?做一個假學校還的還是在學校裡面做一些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