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職業勞動的特點有
一般來說,中小學教師勞動的特徵包含五組。在這五組裡面,有兩組經常考,屬於,它們分別是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以及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範性;有一組容易混淆,它們是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有一組極少考察,它們是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了解即可;還有一組屬於一般性考察內容,理解難度一般,它們是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那麼接下來,就一組一組為大家詳細解讀。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性。教師勞動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等發展的人,而不是單方面發展的人。
②教育任務的多樣性。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訓練學生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還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③勞動對象的差異性。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不僅要經常在同一個時空條件下,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統一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因材施教。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必須靈活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
②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的變換或改革。即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教師自身認識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調整、改進、創新。
③教師需要「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採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 人民教師的勞動特點包括
教師勞動的特點
強烈的示範性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活動的這一本質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必然帶有強烈的示範性。韓愈(768—824)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傳道、授業、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教師的示範來進行的。所以,「師者,人之模範」。教師勞動與其他勞動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教師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學識和言行,通過示範的方式去直接影響勞動對象。「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任何一個教師,不管他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不管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範。
教師的勞動之所以具有示範性,還在於模仿是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中小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智力,還是在心理品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發展,都還處於不成熟時期,獨立性和自學、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戀的情感,他們的學習往往是通過對教師的模仿來進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裡,教師一般都具有某種權威性,甚至以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相信老師,遠在嚴父、慈母、兄長、摯友之上。在許多場合,教師本身的或教師所倡導的思想、行為、品質,往往都是學生最可信賴的模仿對象。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幾乎表現在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時,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範,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和規范性。特別是在課文朗讀、例題分析、實驗操作,以及音、體、美和勞動技術的教學中,教師的示範顯得更加重要。此外,教師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知識結構、學習習慣等等,無形當中都對學生起著示範作用。
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文明習慣、道德風貌,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都有賴於教師的言傳身教。在這方面,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2.獨特的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
再者教師的勞動對像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在於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展中的人。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和加工,同樣是創造性的勞動。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對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還表現在教師在教育機智上。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3.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僅限於學校。既然學生接受外界影響沒時空的界限,教師的勞動自然也無時空界限可言。因此教師必須廣泛深入學生的活動范圍中去,把握自己的教育對象,協調各種影響,使學校教育始終能夠發揮主導作用。
教師勞動之所以具有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廣大、延性還在於在每一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勞動不能機械地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隨意中數據。
⑶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什麼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回對象的答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時代是不斷地變化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在更新,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如果教師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久無法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導和解惑。
3、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個教師對應的是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教育機智」,教師只有擁有很高的「教育機智」,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3)教師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擴展閱讀:
教師的職責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⑷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啊
⑸ 為什麼說教師工作是一種特殊的勞動,更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我們需要從下面幾方面來理解教師的創造性,他們的勞動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
靈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教師勞動的對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沒有意識的動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社會成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著不同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秉賦、能力,不同的氣質、性格,不同的思想行為,而且它們又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總之,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學生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再者,教師的勞動對象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大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人生,從而逐漸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會化過程。」這說明,學生並不是消極的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同時他們也影響著整個教育過程。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教師的單向作用,而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作用。教育對象的這些特殊性必然會使教育過程和教育情景異常復雜和多變。而且,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特點還會愈加明顯。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主要並不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現,而在於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展中的人。
1、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不僅要針對集體的特點(共性特點)進行教育,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個性特點)進行教育。通俗地說,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一刀切」、「一鍋煮」,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是培養人的,而不是製造機器的。學校不是工廠,如果學校「培養」出來的都是一句句「規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試機器,那麼,只能說,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當時,南開中學之所以被推為「巨擘」,正是因為她不強調考試成績,而注重於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南開之所以成為一代名校,就是因為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後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叱吒風雲的豪傑才俊。我國以往的教育則過分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發展,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創造性不足。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培養不出創新精神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是具有較大的創造性,他的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對教育教學原則、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教育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遵,但無死框框可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對象是復雜多變的人,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運用什麼原則以及怎樣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創造性。同樣,教育有方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教育內容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條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運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能夠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同樣的教育方法在一種情況下是適用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完全不適用的。照抄別人的或以往的經驗,通常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因此,教師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創造性的選擇教學方法,並經常尋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3、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加工上。教師備課就是在於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加工,就向導演對劇本的再創造一樣,教師對教材也需要再創造。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圍著教材轉,教材是「聖經」,是「惟一」,教師只要「緊扣教材」、「落實教材」,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提出課程不等於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課程的范圍。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4、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育機智上。簡單地說,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教育工作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復出現,因此,教育工作絕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無定法;教育是心靈的撞擊,是情感的交融和呼應。蘇霍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在這種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難以控制的,事先預設不到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情景的細微變化,迅速機敏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常常能夠巧妙的利用突然發生的情況,或者創設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動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在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出現,如果教師處理得不恰當,就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⑹ 請以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為論點寫一篇習作
我真的很棒 「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說得很對.大家都說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但老師常誇我很聰明,確實,對一些別人看來很平常的事情,我總愛去探究. 記得有一次,下了第二節課後,我和同學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碰落了一根粉筆,正好掉進了裝滿了水的桶里.我走近一看,粉筆頭居然沉到水裡去了,我非常好奇,心想:粉筆頭這么輕,怎麼會沉下去呢?於是,我又丟了幾個粉筆頭到水裡.結果都一樣.它們先是浮在水面,四周出現了許多小氣泡,過了呢?於是,我又丟了幾個粉筆頭到水裡.結果都一樣.它們先是浮在水面,四周出現了許多小氣泡,過了一下又沉了下去.同學們說:「熊程亮(名字可以改),什麼不好看你偏偏要看那個破粉筆頭.來,我們繼續玩.」我仍在沉思:真奇怪,它為什麼會沉下去呢?我漫不經心地對他們說:「你們玩吧,我要好好想想.」一個上午我都在思考,可是總想不出原因,但我不我灰心,對自己說一定要找答案.一放學,我到媽媽那裡「報了到」後,就直奔圖書館.可是那裡的書太多,我一個中午都沒找到資料.下午放學後我又去了圖書館,我想這應該含有一個科學道理,應該在科普讀物中找.於是我一本一本的翻閱,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在《科學的奧妙》這本書中得知:粉筆是用染了色的石粉曬干製成的.我撇開身上帶的粉筆仔細一看,發現了裡面有許多像海綿一樣的小氣孔.啊!我想到了,海綿吸水後不是會變沉嗎?粉筆浸水後,就成了吸水的海綿,吸水時由於空氣被擠了出來,它四周自然會產生小氣泡.等吸飽水後,粉筆的重量增加了,所以沉了下去. 我這么愛思考,善於發現,你們說我是不是很棒呢?
⑺ 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是什麼 拜託各位幫幫忙啊~~
2.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勞動任務的綜合性。首先教師需要同時完成培養學生多版方面發展的任務上。權其次在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第三,教師要善於協調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以指導學生良好發展。
(2)勞動對象的復雜性。首先表現在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參與客觀上影響並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勞動手段的主體性。首先教師的勞動手段一方面是由人類智慧結晶的教材來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師自身的學識、能力、人格來施行。其次教師必須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傳遞人類文化的精華。再則其示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4)勞動過程的創造性。教師要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完善學生個體,幫助學生實現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都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師勞動的長效性。首先從人的整體發展來看,人才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學生某一具體、局部的發展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