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是誰創造了抗瘧葯

是誰創造了抗瘧葯

發布時間:2021-07-06 22:19:18

① 首獲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屠喲喲是誰

1,屠呦呦,今年85歲;2,她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3,她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3,2011年,屠呦呦曾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4,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5,名字來源於《詩經 小雅》里的「呦呦鹿鳴」

② 青蒿素是誰發明

青蒿素是屠呦呦發明的,1972年8月,屠呦呦帶隊在海南島開展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臨床療效試驗。期間,倪慕雲設計了色譜柱分離的前處理,使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的抗瘧作用再次得到提高。

鍾裕蓉從文獻獲知硅膠柱分離中性化合物更有效,於是便與助手崔淑蓮在倪慕雲柱前處理的基礎上,按文獻提供的方法用硅膠柱層析,石油醚-乙醚(後改為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分離乙醚中性提取物。

1972年11月8日,改用上海試劑廠生產的硅膠柱分離,然後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石油醚(不同比例)多次洗脫。最先獲得少量的針狀結晶,編號為「針晶Ⅰ」(No.1或針1);隨後洗脫出來的針狀結晶編號為「針晶Ⅱ」(No.2或針2);再後來得到的另一種方形結晶,編號為「結晶Ⅲ」(No.3或方晶)。

同年12月初,經鼠瘧試驗證明,「針晶Ⅱ」是唯一有抗瘧作用的有效單體。此後,北京中葯所向「全國523辦公室」匯報時,將抗瘧有效成分「針晶Ⅱ」改稱為「青蒿素Ⅱ」,有時也稱青蒿素。再後,北京中葯所均稱「青蒿素Ⅱ」為青蒿素。



(2)是誰創造了抗瘧葯擴展閱讀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③ 2015年中國女科學家突出貢獻是主持研發成功的新型抗瘧葯是什麼東西

答案:2015年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突出貢獻是主持研發成功的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④ 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首創的新型抗瘧疾葯,下列關於青蒿素的敘述不 正確 的是()A.青蒿素由三

A、根據青蒿素的化學式C15H22O5可知,它含有C、H、O三種元素,故A正確;
B、青蒿素C15H22O5的相對分子質量=(12×15)+(1×22)+(16×5)=282,故B正確;
C、青蒿素C15H22O5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2×15
282
×100%≈63.8%,故C正確;
D、15:22:5是青蒿素C15H22O5中的原子個數比,用化學式中的原子個數比表示元素的質量比肯定錯誤,故D錯誤.
故選D

⑤ 我國抗瘧葯的研製者是誰

屠呦呦女生,不是院士哦

⑥ 抗瘧葯的研發歷史是怎樣的

17~18世紀,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瘧疾流行。因為沒有找到特效葯,致使不少人喪命。那時的瘧疾就像現在的癌症一樣令人可怕。

可是,生活在另外半個地球上的南美印第安人,卻有很靈的辦法對付瘧疾。他們用一種樹皮煮水喝下去,常常是葯到病除。這種樹被稱作是拯救人們的「生命樹」。印第安人訂有一條禁規:誰也不準向外泄露這個秘密,否則就把他當眾砍死。

那個時候,美洲大陸已在開發,去美洲創業謀生的人日益增多。相傳有一位西班牙伯爵帶著他的夫人也去了南美洲,不幸夫人染上了瘧疾,在她生命垂危之際,有位叫珠瑪的印第安姑娘給她送來了樹皮湯。伯爵夫人喝了以後,不久病就痊癒了。從此她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伯爵夫人回國前,珠瑪把這個秘密偷偷地告訴了她。她極小心地把這種樹皮帶回了西班牙。後來,這個秘密逐漸傳開了,那時凡是去南美洲的人都把這種樹皮當作珍寶帶回歐洲。

漸漸地,這種神奇的樹皮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19世紀初,瑞典化學家納尤斯最先對這種樹皮進行研究,發現這種樹根、莖和皮之所以能治療瘧疾,是因為含有一種叫喹啉的化學物質。不久,植物學家們根據植物的分類學,把這種樹稱為「雞納樹」。化學家們發現,在雞納樹的根、枝、干及皮內含有25種以上的鹼。1820年,有兩位化學家從雞納樹皮內取得了兩種最重要的鹼,即辛可寧鹼和金雞納鹼,它們都是類似於喹琳的化合物。

19世紀的美國,不論是在工業生產還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鑒於美國沒有雞納樹,而瘧疾仍時有發生,因而美國皇家學院希望能夠用人工方法製取治瘧葯。最先進行這種嘗試的是著名化學家霍夫曼。霍夫曼是德國人,當時,被美政府邀請到美國皇家學院任教。

1856年,他讓助手柏琴從苯胺出發合成能治療瘧疾的金雞納鹼,但沒有成功。

後來,化學家才知道,合成像金雞納鹼這些喹啉類化合物是相當艱難的。直到1944年,武德華得與多靈兩人,經過8步反應,才完成了金雞納鹼的全部合成工作。

金雞納鹼對於像當年在美國流行的那些惡性瘧疾的瘧原蟲具有迅速殺滅的效能,但是對於人類普通的瘧疾,只有抑製作用而無殺滅效能。因此,在50年代,蘇聯化學家們又研究出一些新的抗瘧葯,如撲瘧喹啉、氯喹啉等。這樣,人類便能在工廠里「種植」這種神奇的樹木了。

⑦ 青蒿素之母是誰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級大獎。

⑧ 青蒿素的發明者是誰,她的事件有哪些

屠呦呦。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8)是誰創造了抗瘧葯擴展閱讀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

據媒體報道,自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青蒿素」一路躥紅進入大眾視野。

各路商家更是耐不住寂寞,他們憑著炒作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圍繞「青蒿素」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折騰,「諾貝爾獎青蒿餅」和青蒿素補充劑等這些打著青蒿素概念的「青蒿素食品」,無疑就是他們創造力的展現。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青蒿素」大有被神化的趨勢。

人們推崇青蒿素,一方面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科學,關注科學研究成果,關注諾貝爾獎,因為是諾獎把青蒿素和青蒿聯繫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在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更加看重健康。但我們必須警惕,一些商家利用人們對諾獎和健康的關注,打起了發歪財的主意。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指出,迄今為止,青蒿素確認的功能是治療瘧疾。獲得了諾貝爾獎並不意味著它就有淘寶店主們鼓吹的各種神效。

它或許還有其他的功效,但是在醫學研究確認之前,淘寶店主們的廣告文案實在過於不靠譜——無異於拿著自己的身體去做試驗,還要自己出錢。

因此,作為普通公眾,關注身體健康乃人之常情,追求養生也是一種生活品質,但也要有點基本的科學素養。面對當前商家對「青蒿素」各種各樣的誤導營銷,在狼煙四起的「蒿」之戰中,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審慎、科學地講究養生之道,莫跟風。

唯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才能更好地維護科學研究之成果,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⑨ 剛才看中國女科學家得了諾貝爾獎,她的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 ,我想問的是如果能夠發明出能根治狂犬病的

你可以試試 目前還沒有什麼能根除狂犬病 誰能研究出來絕對了真是 而且還是中國的 告訴世界中國不只會仿造

閱讀全文

與是誰創造了抗瘧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