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七巧板的發明家

七巧板的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06 20:36:30

㈠ 七巧板是哪國發現的

七巧板是一種智力游戲,故名思義,七巧板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這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千種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結構 [編輯本段]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塊板組成的,完整圖案為一正方形: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塊小形三角形、一塊中形三角形和兩塊大形三角形)、一塊正方形和一塊平行四邊形。 十九世紀最流行的謎題之一就是七巧板。七巧板的流行大概是由於它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明白易懂的緣故。你可以用七巧板隨意地拼出你自己設計的圖樣,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圖案,那就會遇到真正的挑戰。正是七巧板的樂趣所在。 七巧板那簡單的結構很容易使人誤認為要解決它的問題也很容易,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種以上的圖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卻相當詭秘,還有一些則似是而非充滿了矛盾。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餘。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游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七巧圖」不知何時傳到國外,受到他們的歡迎與重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里還珍藏著一部《七巧新譜》。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特竟用象牙精製了一副七巧板。法國拿破倫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游戲。誰能想像到七巧板居然會跟拿破崙·波拿巴、亞當、杜雷、愛倫坡特以及卡洛爾等人發生關系?實際上他們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熱愛好者。 玩過七巧板嗎?那簡簡單單的七塊板,竟能拼出千變萬化的圖形。誰能想到呢,這種玩具是由一種古代家。具演變來的。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 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
,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㈡ 七巧板是怎樣發明的

我們小時候都玩過七巧板的游戲。可誰能想到這種玩具竟是由古代的一種傢具演變出來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在請客吃飯時使用。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由7張桌子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後來,有人索性把宴幾縮小和改制到只有七塊小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的極大興趣,甚至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把它稱作「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㈢ 七巧板是一種鍛煉思維、增進智力的玩具,七巧板是怎麼發明的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關於它的來歷,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七巧板是由古代的「燕幾圖」演化而來的。

燕幾是宴會上所用的桌子,這種小桌子最初是六隻一套,大小形狀各不同,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拼出各式圖案。平時,這種小桌還可以用來當作擺設,陳列書畫古玩。後來,燕幾從六隻變為七隻,稱為「七星桌」。但是桌子拼起來畢竟費力,於是人們就用小薄板代替桌面,這就是後來的七巧板了。

在美國出版的《流行的中國拼版游戲》一書中還記載法國皇帝拿破崙是個熱情的七巧板游戲愛好者,他即使在被流放海島後,還經常玩弄七巧板。七巧板中所含的數學和邏輯知識博大精深,既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而且有益於青少年增長知識、開發智力。

㈣ 七巧塊誰發明的作者內容簡介

七巧板是一種智力游戲,是由七塊板組成的。由於等積變換,所以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千種以上),例如:

根據近代數學史家們的研究,是於明、清兩代間由中國人所發明的;少許人士說七巧板已經發明了一千多年了。

中國的發展流程

燕幾圖

蝶翅幾

七巧板

其他國家

㈤ 七巧板的由來

七巧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餘。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游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里還珍藏著一部《七巧新譜》。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特竟用象牙精製了一副七巧板。法國拿破崙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游戲。誰能想像到七巧板居然會跟拿破崙·波拿巴、亞當、杜雷、愛倫坡特以及卡洛爾等人發生關系?實際上他們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熱愛好者。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5)七巧板的發明家擴展閱讀:

七巧板是一種拼圖游戲,它是用七塊板,以各種不同的拼湊法來拼搭千變萬化的形象圖案。

將一塊正方形的板按圖所示分割成七塊,就成了七巧板。用這七塊板可以拼搭成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種具體的人物形象,或者動物,如貓、狗、豬、馬等;或者是橋、房子、寶塔,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元號以及數字。

利用七巧板來求解或證明數學問題。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擺、組合可以拼排成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和形象,如橋梁、船隻、房屋、手槍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戲水的魚、貓、狗等。

操作七巧板是一種發散思維活動,有利於培養人們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不僅具有娛樂的價值,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被人們運用到了教學當中。由於七巧板可以持續不斷地反復組合,已引起哲學、心理學、美學等多領域的研究者的興趣,還被作為製作商業廣告和印章的輔助手段。

㈥ 七巧板的詳細發展歷史

根據近代數學史家們的研究,七巧板是於明、清兩代間由中國人所發明的;少許人士說七巧板經已發明了一千多年了。
宋朝——燕幾圖
七巧板雛形是「燕幾圖」,燕幾的意思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幾,引發這個點子的人是北宋進士黃伯思,他先設計了六件長方形案幾,於宴會時能視賓客多寡適當調整位置,隨後又增加一件小幾,七件案幾全拼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分開組合可變化無窮。已和現代七巧板相差無幾了。
明朝——蝶翅幾
明朝戈汕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幾而組成的,拼在一起是一隻蝴蝶展翅的形狀,分開後則可拼成出一百多種圖形。
近代——七巧板
現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幾圖」與「蝶翅幾」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出來的。七巧板在明、清兩代很快就快傳往日本和歐洲。1805年,歐洲的書目中已經收有介紹中國七巧板的書籍。
傳播和英文名字
七巧板的英文名稱則為「Tangram」,來自俚語「Tanka」,話說從前居住於中國東南沿海岸被稱為疍家的水上居民,他們供應食物給一些在運輪擺渡中的商家,除了供應食物以外,他們還提供一些娛樂招待,其中一樣即是由七片薄片組成的中國謎題。「Tangram」一詞大約就是Game of the Tanka -「船上人家的游戲」演化出來的。

㈦ 七巧板的發明者黃伯思是男的還是女的

應該是男的,因為黃伯思是宋朝人,發明七巧板的初衷是因為他熱情好客,為了請客吃飯方便,他發明了不同的桌子形狀,可以根據人數來變換圖形,這也就是「七巧板」的最初的樣子。

㈧ 現代智力七巧板發明人

《智力七巧板》是一款讓人上癮的智力解謎游戲。游戲是由七塊板組成的,可以用這七塊板組成各種形狀。 七巧板,又名『益智圖』,是中國人所發明的。具體發明者不祥。根據近代數學史家們的研究,七巧板是明、清兩代間發明。

㈨ 七巧板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在請客吃飯時使用。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由7張桌子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後來,有人索性把宴幾縮小和改制到只有七塊小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的極大興趣,甚至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把它稱作「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㈩ 七巧板是什麼人發明的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今天,在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圖,它在國外被稱為「唐圖」(Tangram),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不是唐代發明的圖)。

七巧板的歷史也許應該追溯到我國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經》,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術,並由之證明了勾股定理。而當時是將大正方形切割成四個同樣的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還不是七巧板。現在的七巧板是經過一段歷史演變過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幾圖到明代發展為蝶幾圖,到清初再演變成七巧圖,到現在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在歐洲,大約在1805年出版的《新編中國兒童謎解》中有24幅七巧圖並附有一份木製的七巧板。隨後,1810年在法國,1818年在德國和美國都紛紛出版了關於七巧板的書,在義大利出版的書中還介紹了中國歷史。在這些書的前言中說:這是一種男女老少、達官貴族、平民百姓無不咸宜的消遣游戲,而且它不像其他賭具那樣會讓您輸掉錢 財。

荷蘭作家高羅佩在他的小說中寫了一個啞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來補充他的手勢。據說法國拿破崙被放逐後就常常玩七巧板來消磨歲月。

七巧板傳往歐洲至今風靡不衰。1978年荷蘭人JoosfElffers編寫 了一本有關七巧板的書,書中搜羅了1600種圖形,並被譯成多國文字出版。

閱讀全文

與七巧板的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