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誰是第一個拍電影的人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
2.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是怎樣發明的(人名、時間、地點、經過)
1838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體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時仍不得要領。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物體上,於是便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想看看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現象,結果發現:「大功臣」竟是一支溫度計被打破後遺留下的水銀——攝影術從此誕生了。
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是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後以水銀蒸汽顯影,再以普通食鹽定影。此法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負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於曝光大約需要20到30分鍾,因此早期攝影多拍攝靜物、風光和人像等。
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集會上,法國政府宣布放棄對銀版攝影術這項發明的專利,並公之於眾。人們通常以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開端。
早在1838年,達蓋爾就想發表並出售他的攝影術。幾經努力,最後達蓋爾求助於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天文學家兼國會議員阿拉哥並得到他的贊賞。阿拉哥是第一位看出「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與科學的進步將提供最大貢獻」的人,也是最早建議並促成法國政府收購攝影術發明權的人。
法國的尼爾普斯也是達蓋爾的合作者。他比達蓋爾年長4歲,早在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公布前6年就因病去世了。
英國發明家卡爾波特是底片從負片到正片的開創人。1835年,他開始試用塗有氯化銀或硝酸銀的圖紙作為感光材料,在照相機里拍成負像,然後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為「卡羅攝影術」。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的消息公布後,他提出發明優先權的問題,但為時已晚。
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吸取了人們在這方面長期探索的成果。早在他發明銀版攝影術13年前,尼爾普斯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的照片——《哥茲沃》。尼爾普斯把感光後能變硬的白瀝青塗在錫銘合金板上,曝光長達8個小時。由於感光時間太長且影像模糊,他的發明未能得以推廣。
因此,我們可以說:攝影術的發明實際上是尋找最理想的記錄影像方法的過程.
3.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L.達蓋爾。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內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容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照相機品種繁多,按用途可分為風光攝影照相機、印刷製版照相機、文獻縮微照相機、顯微照相機、水下照相機、航空照相機、高速照相機等;按照相膠片尺寸,可分為110照相機(畫面13×17毫米)。
126照相機(畫面28×28毫米)、135照相機(畫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機(畫面45x45毫米)、120照相機(包括220照相機,畫面60×45,60×60,60×90毫米)、圓盤照相機(畫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為透視取景照相機、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4. 世界第一台錄像機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機是由朱爾詹森於1874年發明的。
1874年,法國的朱爾斯·詹森發明了一種照相機,他將攝影膠片盤繞在有齒的圓盤上,並由擺錘機構控制,圓盤間歇地在圓形盒中移動,而擺動機構驅動快門轉動。
每當電影停止,快門打開曝光,讓桑樹連接相機的望遠鏡,它可以拍攝行星運動的速度在一秒鍾。讓桑稱之為攝影槍,這是現代電影相機+Y6R的鼻祖。
(4)全球拍發明者擴展閱讀:
照相機的形狀像一把槍,扳機上固定著一個像大彈匣一樣的圓形彈匣,箱子的前部裝有大口徑槍管,盒子的內部是一個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盤。
在拍攝過程中,光碟沿圓形方向間歇移動,著色器與光碟同軸,並連續旋轉,以阻止和吸收光束通過透鏡,整個機器是由彈簧驅動的,它可以以每秒12張照片的速度以1/100秒的曝光率拍攝,固定盤被繞在軸上的光敏膠帶代替,當感光膠帶通過透鏡焦點時,兩個抓取機構固定感光膠帶使其曝光。
5. 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機是誰發明的是哪個國家的
照相機的發明(1839 年)
照相是一種能把有形之物原樣不變地記錄下來的技術。古代,人們為了把物體的形狀記錄下來,只有採取繪畫的方法。但再高明的畫師,也難以把物體的原形毫不走樣地記錄下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發明了利用光學原理的照相。最原始的照相機就是所謂的「針孔照相」。這是通過針孔使物體的像映照在牆壁上的做法。
例如著名畫家達。芬奇就曾用這種方法把風景正確地映照在牆上。但是,這種針孔照相本身並不能記錄,只是投影而已。達。芬奇為了把針孔投影記錄下來,曾經對投影的像用鉛筆描繪,作為記錄。
1802 年,英國人維丘德首先利用硝酸銀的感光作用,把硝酸銀塗在紙片上,製成了印像片。1827 年,法國人尼布斯在錫板或玻璃板上撒上瀝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層油或蠟,使之成為半透明體。在陽光下,經過長時間照射,可以留下實物的白色影子,製成不會消逝的照片。但是,每拍一張這樣的照片,就要在陽光下曬上 6 至 8 個小時,這樣復雜的過程顯然不適合實際使用。
到了 1839 年,照相技術有了新進展。一位叫達蓋爾的法國學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發現了一種新的感光材料。達蓋爾在研究照相技術時,無意中把一把銀匙放在用碘處理過的金屬板上,過了一會兒,達蓋爾發現這把銀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這一現象使他大為吃驚。於是他專門磨製金屬板,並在上面塗了碘,用鏡頭進行拍攝,果然拍下了薄薄的影子。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達蓋爾的信心。
達蓋爾繼續向突破照相技術的最後難關進軍。又是一個偶然的發現幫了他的大忙。有一天,達蓋爾到葯品箱中找葯品,突然看到過去曾經曝過光的底片上,影像已經變得十分清晰。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了找到答案,他每天晚上將一張曝過光的底片放在葯箱里,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時取出一瓶葯。他想:如果某一種有效葯品被取出箱外,再放進曝過光的底片就不可能顯現清晰。
但是使達蓋爾意外的是,當箱子里的葯品全部取完後,而底片仍然顯像清晰。這不禁使達蓋爾十分驚異。為了徹底查清原因,達蓋爾把箱子翻來覆去進行反復檢查,終於發現了箱子里有一些小水銀珠。他立刻意識到,奇跡一定是水銀造成的。經過分析後達蓋爾認為:因箱子里溫度較高,使水銀蒸發影響底片使其顯像良好。
為了證實這一判斷,達蓋爾把曝過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銀蒸氣進行試驗,果然取得了預期效果。這樣,達蓋爾就解決了照相的關鍵技術——顯影問題。接著,他又解決了定影技術,從而徹底解決了照相技術問題。
達蓋爾的發明和現在的照相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照相技術的發明應當歸功於達蓋爾。
6. 世界上最早的攝影師是誰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但是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者卻是法國的達蓋爾。尼埃普斯,是未被大眾關注的攝影術發明者,他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在那個時期,攝影的產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人們早在亞里士多德和中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這一原理仍然適用於攝影術,但當時阻礙攝影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種將影像保留下來的方法仍然沒有被發明。1825年,法國人尼埃普斯委託法國光學儀器商人查爾斯·塞福爾(Charles Chevalier)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製作光學鏡片。並於1827年(有說1826年)將其發明的感光材料放進暗盒,拍攝和記錄下歷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國勃艮第(Burgundy)的家裡拍攝完成,通過其閣樓上的窗戶拍攝,曝光時間超過8小時。
7. 世界第一台照相機的國家,發明者,年代,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個小時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里把兩只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了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出現了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現了用硝酸纖維(賽璐珞)做基片的膠卷。
隨著放大技術和微粒膠卷的出現,鏡頭的質量也相應地提高了。1902年,德國的魯道夫利用賽得爾於1855年建立的三級像差理論,和1881年阿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學玻璃 ,製成了著名的「天塞」鏡頭,由於各種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質量大為提高。在此基礎上,1913年德國的巴納克設計製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膠卷的小型萊卡照相機。
不過這一時期的35毫米照相機均採用不帶測距器的透視式取景器。1930年製成彩色膠卷;1931年,德國的康泰克斯照相機已裝有運用三角測距原理的雙像重合測距器,提高了調焦准確度,並首先採用了鋁合金壓鑄的機身和金屬幕簾快門。
1935年,德國出現了埃克薩克圖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調焦和更換鏡頭更加方便。為了使照相機曝光准確,1938年柯達照相機開始裝用硒光電池曝光表。1947年,德國開始生產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鏡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顛倒,並將俯視改為平視調焦和取景,使攝影更為方便。
1956年,聯邦德國首先製成自動控制曝光量的電眼照相機 ;1960年以後,照相機開始採用了電子技術,出現了多種自動曝光形式和電子程序快門;1975年以後,照相機的操作開始實現自動化。
照相機品種繁多,按用途可分為風光攝影照相機、印刷製版照相機、文獻縮微照相機、顯微照相機、水下照相機、航空照相機、高速照相機等;按照相膠片尺寸,可分為110照相機(畫面13×17毫米)、126照相機(畫面28×28毫米)、135照相機(畫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機(畫面45x45毫米)、120照相機(包括220照相機,畫面60×45,60×60,60×90毫米)、圓盤照相機(畫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為透視取景照相機、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任何一種分類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機,對某一照相機又可分為若干類別,例如135照相機按其取景、快門、測光、輸片、曝光、閃光燈、調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 ,就構成一個復雜的型譜。
照相機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性質和光的折射與反射規律,以光子為載體,把某一瞬間的被攝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經照相鏡頭傳遞給感光材料,最終成為可視的影像。
照相機的光學成像系統是按照幾何光學原理設計的,並通過鏡頭,把景物影像通過光線的直線傳播、折射或反射准確地聚焦在像平面上。
攝影時,必須控制合適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達感光材料上的合適的光子量。因為銀鹽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圍,光子量過少形不成潛影核,光子量過多形成過曝,圖像 又不能分辨。照相機是用光圈改變鏡頭通光口徑大小,來控制單位時間到達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時用改變快門的開閉時間來制曝光時間的長短。
從完成攝影的功能來說,照相機大致要具備成像、曝光和輔助三大結構系統。成像系統包括成像鏡頭、測距調焦、取景系統、附加透鏡、濾光鏡、效果鏡等;曝光系統包括快門機構、光圈機構 、測光系統、閃光系統、自拍機構等;輔助系統包括卷片機構、計數機構、倒片機構等。
鏡頭是用以成像的光學系統,由一系列光學鏡片和鏡筒所組成,每個鏡頭都有焦距和相對口徑兩個特徵數據;取景器是用來選取景物和構圖的裝置,通過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畫面框內的部分,均能拍攝在膠片上 ;測距器可以測量出景物的距離,它常與取景器組合在一起,通過連動機構可將測距和鏡頭調焦聯系起來,在測距的同時完成調焦。
光學透視或單鏡頭反光式取景測距器都須手動操作,並用肉眼判斷。此外還有光電測距、聲納測距、紅外線測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動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斷帶來的誤差,以實現自動測距。
快門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見的快門有鏡頭快門和焦平面快門兩類。鏡頭快門是由一組很薄的金屬葉片組成,在主彈簧的作用下,連桿和撥圈的動作使葉片迅速地開啟和關閉 ;焦平面快門是由兩組部分重疊的簾幕(前簾和後簾)構成,裝在焦平面前方附近。兩簾幕按先後次序啟動,以便形成一個縫隙。縫隙在膠片前方掃過,以實現曝光。
光圈又叫光闌,是限制光束通過的機構,裝在鏡頭中間或後方。光圈能改變能光口徑,並與快門一起控制曝量。常見的光圈有連續可變式和非連續可變式兩種。
自拍機構是在攝影過程中起延時作用,以供攝影者自拍的裝置。使用自拍機構時,首先釋放延時器,經延時後再自動釋放快門。自拍機構有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機械式自拍機構是一種齒輪傳動的延時機構,一般可延時8~12秒 ;電子式自拍機構利用一個電子延時線路控制快門釋放。
8. 5. 在世界攝影史上,被稱為"攝影之父"的攝影家是
尼埃普斯,法國發明家,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攝者.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但是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者卻是法國的達蓋爾。尼埃普斯,是未被大眾關注的攝影術發明者,他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在那個時期,攝影的產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人們早在亞里士多德和中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這一原理仍然適用於攝影術,但當時阻礙攝影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種將影像保留下來的方法仍然沒有被發明。1825年,法國人尼埃普斯委託法國光學儀器商人查爾斯·塞福爾(Charles Chevalier)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製作光學鏡片。並於1827年(有說1826年)將其發明的感光材料放進暗盒,拍攝和記錄下歷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國勃艮第(Burgundy)的家裡拍攝完成,通過其閣樓上的窗戶拍攝,曝光時間超過8小時。
另外最有成就的攝影師應該是「布列松」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網路了解一下他。
9. 世界上最早發明攝影術的國家是哪個
世界上最早發明攝影術的國家是法國。
1838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體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時仍不得要領。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物體上,於是便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想看看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現象,結果發現:「大功臣」竟是一支溫度計被打破後遺留下的水銀——攝影術從此誕生了。
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是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後以水銀蒸汽顯影,再以普通食鹽定影。此法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負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於曝光大約需要20到30分鍾,因此早期攝影多拍攝靜物、風光和人像等。
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集會上,法國政府宣布放棄對銀版攝影術這項發明的專利,並公之於眾。人們通常以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開端。
早在1838年,達蓋爾就想發表並出售他的攝影術。幾經努力,最後達蓋爾求助於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天文學家兼國會議員阿拉哥並得到他的贊賞。阿拉哥是第一位看出「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與科學的進步將提供最大貢獻」的人,也是最早建議並促成法國政府收購攝影術發明權的人。
法國的尼爾普斯也是達蓋爾的合作者。他比達蓋爾年長4歲,早在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公布前6年就因病去世了。
英國發明家卡爾波特是底片從負片到正片的開創人。1835年,他開始試用塗有氯化銀或硝酸銀的圖紙作為感光材料,在照相機里拍成負像,然後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為「卡羅攝影術」。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的消息公布後,他提出發明優先權的問題,但為時已晚。
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吸取了人們在這方面長期探索的成果。早在他發明銀版攝影術13年前,尼爾普斯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的照片——《哥茲沃》。尼爾普斯把感光後能變硬的白瀝青塗在錫銘合金板上,曝光長達8個小時。由於感光時間太長且影像模糊,他的發明未能得以推廣。
10. 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照相技術的是哪個國家是哪一年發明的
1838年 法國 來自天涯問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個照相的是誰」廣義上說是尼爾普斯1838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體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時仍不得要領。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影像留在了物體上,於是便將附近的化學物品逐一挪開,想看看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現象,結果發現:「大功臣」竟是一支溫度計被打破後遺留下的水銀——照相技術從此誕生了。
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是利用鍍有碘化銀的鋼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後以水銀蒸汽顯影,再以普通食鹽定影。此法得到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負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於曝光大約需要20到30分鍾,因此早期攝影多拍攝靜物、風光和人像等。
1839年8月19日,在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集會上,法國政府宣布放棄對銀版攝影術這項發明的專利,並公之於眾。人們通常以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開端。
早在1838年,達蓋爾就想發表並出售他的攝影術。幾經努力,最後達蓋爾求助於法國科學院常任秘書、天文學家兼國會議員阿拉哥並得到他的贊賞。阿拉哥是第一位看出「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與科學的進步將提供最大貢獻」的人,也是最早建議並促成法國政府收購攝影術發明權的人。
法國的尼爾普斯也是達蓋爾的合作者。他比達蓋爾年長4歲,早在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公布前6年就因病去世了。
英國發明家卡爾波特是底片從負片到正片的開創人。1835年,他開始試用塗有氯化銀或硝酸銀的圖紙作為感光材料,在照相機里拍成負像,然後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為「卡羅攝影術」。達蓋爾發明銀版攝影術的消息公布後,他提出發明優先權的問題,但為時已晚。
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吸取了人們在這方面長期探索的成果。早在他發明銀版攝影術13年前,尼爾普斯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的照片——《哥茲沃》。尼爾普斯把感光後能變硬的白瀝青塗在錫銘合金板上,曝光長達8個小時。由於感光時間太長且影像模糊,他的發明未能得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