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價值規律五項原則是什麼
ISO9001:2008審核的基本原則功八項,一般稱為八項基本原則,八項基本原則是ISO/TC176在總結國際質量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用高度概括、易於理解的語言所表述的質量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規律,成為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它既是企業的領導者有效實施質量管理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從事質量工作人員基本的工作指導方針。事實上八項基本原則更是2000版ISO9000標準的基礎。
原則1:以顧客為中心
企業依存於其顧客,因此,企業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並力爭超越顧客期望。
原則2:領導作用
領導者將本企業的宗旨、方向和內部環境統一起來,並創造使員工能夠充分參與實現其企業目標的環境。
原則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是企業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幹為企業帶來最大的收益。
原則4:過程方法
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結果。
原則5:管理的系統方法
針對設定的目標,識別,理解並管理一個由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有效性和效率。
原則6:持續改進
為了贏得市場競爭,持續改進是企業的一個永恆的目標。
原則7: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對數據和信息的邏輯分析或直覺判斷是有效決策的基礎。
原則8:互利的供方關系
通過互利的關系,增強企業及其供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㈡ 股東價值的創造股東價值的十條原則
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是美國企業的傳統。可是在步入新世紀後,安然、世通等一連串大公司會計丑聞的曝光,美國股市的急劇下跌,公眾信任度的持續滑坡,都讓人們把譴責的對象瞄準了股東價值最大化這個公司治理原則。的確,瘋狂追求股東價值帶來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公司管理者和投資者過於關注當前業績,而不投資於公司的長遠發展,有時甚至為了短期利益而不擇手段,比如做假賬。
不過,艾爾弗雷德·拉帕波特認為,並不是股東價值原則對管理層失靈了,而是管理層背叛了這個原則。比如,20世紀90年代,各公司在高管薪酬中引入股票期權,原本是想把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免費贈送的期權在設計上有重大缺陷,不僅基本上沒有激勵管理者採取有利於創造價值的行為,還產生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因為股票期權的等待期一般比較短--3到4年,再加上高管們相信短期收益可以刺激股票價格上漲,這就鼓勵他們操縱收益,早早地行使期權,並及早將股票套現。也就是說,管理者所服務的還是一己之私而不是股東的長期利益。
研究表明,由於股價反映的是市場對股票的長期看法,要證明公司股價的合理性,管理層就需要保證公司在10年以上的時間里都能產生創造價值的現金流量。換句話說,不管長期股東是多是少,管理層都應該追求長期價值的最大化。關鍵是,如何讓公司切切實實地創造價值。
艾爾弗雷德·拉帕波特根據自己所做的研究和幾十年的咨詢經驗,總結出了10條基本原則來幫助企業創造最大價值。
原則1是:不要操縱收益或者進行收益指導。如果不遵守這頭一條原則,那麼公司十之八九也不會遵守餘下的原則。如果管理者為了抬高短期收益而大耍會計花招,即使收益率低於資本成本也要進行投資,或者放棄可以創造價值的投資機會,那麼他們雖然在短期內可嘗到甜頭,但總有一天他們將無法再滿足已經被越抬越高的市場期望,並進而受到市場的嚴懲。
原則2、3和4指出,公司高管在做戰略決策、收購決定和資產取捨決定時,都應以公司預期價值的最大化為判斷標准,即使這可能使公司的近期收益降低也在所不惜。當公司面前並沒有能夠創造價值的可靠投資機會時,公司應該避免把多餘現金投入那些看上去不錯但實際卻有損價值的項目上,比如公司沒必要進行有失明智、價格過高的收購。原則5建議的方法是: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就把現金以紅利和回購股票的形式返還給股東。
原則6、7和8為高層、中層和基層管理者的薪酬設計提供了指導方針,提出了折現指數期權計劃、折現股權風險期權計劃、股東價值增值、領先價值指標等概念,對管理者著眼於長期價值的行為予以獎勵。原則9強調高管應和股東承擔同等的風險,建議採取的辦法是:延長高管行權後所獲股票的持有期;在判斷某個高管持有的股票數量是否滿足最小所有權水平時,將限制性股票剔除在外。原則10敦促公司向投資者披露所有與價值相關的信息,這可以緩解公司管理層對短期收益的沉迷,而且可以降低投資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從而有可能降低資本成本和提高股價。
艾爾弗雷德·拉帕波特還注意到有少數類型的公司,如剛起步的高科技公司和嚴重受到資本限制的公司,它們無法忽視市場對短期業績的壓力。但是大多數公司都可以運用這10條原則來更好地發揮自己創造股東價值的潛力。艾爾弗雷德·拉帕波特將遵守了所有這10條原則的公司稱為第十級公司。目前只有沃倫·巴菲特領導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接近這一級別。
㈢ 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關系
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社會基本的經濟活動,是構成社會生產和再生產 的主要環節。價值創造研究的是生產領域中價值是由什麼創造的,即價值的源泉是什麼。價 值分配研究的是價值創造出來以後,在各個要素所有者之間按照什麼原則進行分配的問題。 因此,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能把他們混為一談。既不能把價值創造看 作是價值分配的依據,也不能把價值分配問題完全等同於價值創造問題。
1.價值創造不直接是價值分配的依據。價值創造只是研究生產領域中的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勞動是價值的 唯一源泉,其他生產要素都不足以創造價值。但是,這並不是說,由勞動創造的價值只是由 勞動者完全佔有,實際上,在任何社會中,都不可能由創造價值者完全佔有價值。這是因為 ,價值的分配並不是以性質決定的,它是隨著經濟關系性質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的。這種分配 原則的變化和調整與價值創造沒有直接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行的一個原則是按要素 分配,就要求對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具有佔有權,以實現自己對生產要素具有的所有權。 所以.按要素分配,實質上是按要素所有權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據的不是勞動價值理論, 而是市場經濟的分配原則。
2.價值分配原則的變化,並不能否定價值創造的理論。按要素分配,意味著作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權從創造的價值中分到自己應該得到的一 份利益。但是,並不能由此推論出,因為各個要素所有者都有權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認 為這部分價值就是由各個要素自己創造的。總之,勞動價值理論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論為 依據的,同樣,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來否定勞動價值理論。
㈣ 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大基本原則
您好!我今年考研復習過您的這個問題。您說的是對的。原因如下:
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是人力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
所謂真理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從真理。
所謂價值原則是指人力必須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和實現價值。
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真理與價值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內在條件,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基本原則。同時這也是「以人為本」的哲學基礎。
㈤ 有關價值創造的原則包括哪些原則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1)含義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含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
(2)基本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③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原則
(1)含義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圖像,聆聽教師用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描繪,形成有關事物具體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學知識。
(2)基本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
④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啟發性原則
(1)含義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5.循序漸進原則
(1)含義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④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6.鞏固性原則
(1)含義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以便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卓有成效地運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②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③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7.發展性原則
(1)含義
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②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
8.因材施教原則
(1)含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與個性特點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發展。
(2)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②採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㈥ 選題基本原則中的創造性原則做寬泛理解
當前來說課題選擇的主要原則體現在:價值性原則,創造性原則,需要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等等,在這些課題原則要要注意的細節要求,大家可以來蘭竹文化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