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學家的故事400字左右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牛頓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讀小學時,除了數學還好外,其他幾門功課都不太好。但是,牛頓卻愛製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捧著一個用木頭做的水車架在水中。只聽見水車嘎嗒嘎嗒直響,不一會兒就轉了起來。這時,有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向他走了過來,對牛頓說:「你知道為什麼水車會轉嗎?」牛頓愣住了,臉漲得通紅,不知說什麼。那個男孩得意地說:「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從這以後,牛頓並沒有氣餒,反而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了興趣,開始努力學習,成為了班級里的優秀學生,最後成為了歷史的巨人。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認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⑵ 發明大王的故事 300到400字
我的發明故事此處省略30000到40000字
⑶ 寫一篇我愛發明作文400字
《我愛發明——飛上藍天》
講述的是三個嚮往藍天,
並且以自己
獨特方式實現飛翔夢想的普通人的故事。
自古以來,
人類就想像小鳥
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100
多年前,萊特兄弟經過不懈的努力,制
造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開始,
人類對飛行器的
探索和研究逐漸取得了越來越輝煌的成就。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
步,飛行器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它
深刻地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很多人只是想著能坐著航空公司的
飛機飛上天就心滿意足了,然而,就是有這樣三個人,他們並不滿足
於乘坐飛機,
而是要自造飛機,
親自駕馭著自己製造的飛機飛上藍天,
那是多麼令我佩服和羨慕的人啊!我佩服,他們敢想敢做;我羨慕,
他們飛上了藍天。也許你想不到,他們只是普通的工人、還有一個竟
然是理發師,
都不是從事飛機製造業的專業人員,
但他們卻同有一個
兒時的夢想—飛翔夢,就是這個飛翔夢成了他們自造飛機的無限動
力。
他們利用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自學有關飛行的知識,
搜集有關制
造飛機的各種資料,反復實驗,反復研究,反復練習,看著他們在天
空中時起時落,
我的心也跟著時起時伏。
通過總結一次次失敗的經驗
教訓,不斷改進,終於,他們都把自己製造的飛機親自駕馭著飛上了
藍天,我也忍不住為他們大聲喝彩,太棒了!
每當我遇到困難,
想要放棄的時候,
書中那三個自造飛機的人就
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是他們的故事震撼著我,
是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
感動著我,
是他們飛上藍天的成功激勵著我,
使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勇
氣和信心。其實我也是個「飛行迷」,最喜歡的玩具就是直升飛機。
每到星期六、
星期天我都會拿著我心愛的直升飛機去樓下玩。
看著我
的直升飛機在空中自由盤旋,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我的夢想也越飛
越高,越飛越遠„„
我知道,人光有夢想還不行,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夢想,敢想、敢
做、有恆心,而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離不開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是一門
耐人尋味而又嚴謹的東西,
熱愛科學,
你就能體會到科學給人們帶來
的樂趣,感受到科學的神奇和魅力,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獲的。
愛迪生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有了種子,你就得精心培育
它,給它陽光和雨露,給它灌溉和施肥,那科學的種子就會開出科學
之花,結出科學之果,就能為人類造福。
熱愛讀書吧!熱愛科學吧!讓我們一起勇攀科學的高峰,未來也
會飛上九重天。
⑷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400字左右 魯班發明了鋸子 看清楚是400字
魯班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這個勞動家庭里,他從小就學會了多種手藝,例如蓋房子、造橋、製造機器等.
百年來就一直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⑸ 科學家的故事作文 400字
鄧稼先,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驕傲的名字。他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9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8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祖國要求他製造原子彈時,他義無返顧地同意;當蘇聯單方面撕毀和約,撤除相關人員時,他自己帶頭攻關,並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當原子彈實驗爆炸成功時,他並沒有因成功而放棄工作,而是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5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專程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
鄧稼先,中國「兩彈」之父。當他生病時,他還一直想著工作,正因為祖國有他這樣的好兒子,我們國家科技武裝技術才能如此的先進。他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
⑹ 名人發明創造的事例400字
愛迪生珍惜時間的故事 <br><br>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br>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br>「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br>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br>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br><br><br>魯迅爭分奪秒 <br><br>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br>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br>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br>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br><br><br>-------------------------- <br>王亞南睡三腳床<br><br>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br>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br><br>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br>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br>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br><br>聚螢讀書 <br><br>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br>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br>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古書對此有很多記載。
⑺ 作文小人物大發明的故事400字
小人物的大發明
在邁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們一直公認,詹姆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成為最為重要的基石,沒有瓦特的蒸汽機,也就沒有後來的工業革命。而他本人也因為發明、改進了蒸汽機而永垂青史。正如美國學者赫爾曼在《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一書中歷數蘇格蘭人對現代世界形成的貢獻時,將瓦特的蒸汽機看作是建構現代世界的物質力量。也許很多人並不清楚,瓦特是蘇格蘭人,曾長期就職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與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並列為這所大學的驕傲。
瓦特1736年出生在蘇格蘭的Greenock這個港口城市,今天,他的家鄉博物館陳列著他當年修理蒸汽機時所用的一些工具。而他的故居,原先的一座老房子則在工業革命時期被拆除變成了現代公寓,只是在牆角處建造了瓦特的塑像,基座上標明這里曾經是瓦特的故居。當我來這里訪尋瓦特的故居時,著實是費了不少時間才找到。當然此行最有意義的收獲,則是在這里的地方檔案館里找尋到了瓦特出生一個星期之後的受洗證明。當我和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聊及此事的時候,他也覺得非常吃驚和欣喜,因為他自己也沒有搜集到這份資料。這份受洗資料可以證明瓦特的出生時間和家庭背景。他的父親詹姆斯是一位工匠,其妻子名叫AgnesMuirhead,瓦特1736年1月19日出生,而在一周後的1月25日接受了宗教洗禮。
由於家庭的原因,瓦特年輕的時候就去了倫敦當學徒,學習手藝。二十歲時回到格拉斯哥,本想開設一家自己的手工店鋪,但由於瓦特從未在這座城市做過學徒,也非出身於此,因此就沒有得到同業公會的開業許可。由於一位商人捐給了格拉斯哥大學一批天文儀器,於是瓦特便在格拉斯哥大學謀到了一個職位,負責組裝調試這批儀器,並且學校給了他一間單獨的工作室。利用這間工作室,瓦特在工作之餘通過出售自己復制的古舊地圖,以及修理各種物品來賺取一些生活費用。當然在此期間,浸染於大學的科學研究氛圍,瓦特勤奮學習,不僅學會了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還關注科學發展的動態,經常向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們請教以及交流科學問題。當時的羅比森教授曾這樣誇贊只有二十二歲的瓦特:我希望找到一個工人,但我卻遇到了一位哲學家。
1763年,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學教授希望瓦特修理一台已經廢置的紐科門動力機,以便用於物理課的實習。接到任務後,瓦特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也無法修好。為此,他苦思冥想。1765年初的一天,他在市中心公園「格拉斯哥綠地」散步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於是便匆匆趕回,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並作出了改進。因此,通常所說的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實際上應該是屬於改進。今天,一些科學史書和一些展覽也都把瓦特的這個傳說稱作「格拉斯哥綠地」,類似於牛頓發明萬有引力的「蘋果樹」那樣。另外,在研究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中,歷史學家對他在格拉斯哥大學具體擔任職務的介紹可謂眾說紛紜,語焉不詳。為此,筆者特意到格拉斯哥大學的檔案館一探究竟,最後查到物理系教職員工的名錄:一共十三個人,詹姆斯·瓦特位列第八。當時教師的薪酬是全體人員每個月工資合在一起為二十三鎊左右,而瓦特先生的工資就愈發「可憐」了,才十點六先令,連一鎊都不到。對於他的身份,這份文件顯示他當時的職位是修理工。為了修理這台機器,學校花費了五點五英鎊,包括購置材料的費用,和付給瓦特的人工費用。在檔案館里,也可以查閱到瓦特親筆簽收的一張紙條,上面可見關於「修理廢置蒸汽機」的說明,還有瓦特自己列出的器材購置清單。看著這些兩百年前一筆一筆的「流水賬」,你會覺得很親切,也饒有意義。
正如有些歷史學家所說,蒸汽機發明出來固然可喜,但這還只是第一步,如何運用於實踐,卻是一大問題。大約在1765年,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布萊克介紹瓦特認識了企業家羅巴克,因為羅巴克知道了瓦特的發明和其價值,他想將瓦特的蒸汽機運用於自己的煤礦抽水。但在合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羅巴克因企業經營不善而破產,無力繼續投入資金支持,同時已初步改進的蒸汽機也還未完全成型。這樣,兩人的合作不得不結束。盡管如此,羅巴克的支持對瓦特來說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晚年,瓦特仍然感激地回憶道:我的努力所能達到的成功,大部分應當歸功於他的友好鼓勵、他對科學發現的關心,以及他對這一發現的應用的思考。
就在此時,另外一位企業家博爾頓出現了。馬修·博爾頓是伯明翰著名的企業家,為了擴大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他需要改善動力系統,而瓦特的蒸汽機如果能夠得到應用則剛好能夠滿足他的需要。在博爾頓的邀請下,瓦特來到了伯明翰,終於在1774年,成功地完成了蒸汽機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一發明,從此不僅為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啟了新的歷程,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人類由此擺脫了依靠自然之力,開始使用機器作為生產的動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迅速進入到了工業社會,增進了人類的福祉。值得一提的是,瓦特在改進了蒸汽機之後,立即申請了專利,並獲得了專利權,這一行為也被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解析為工業革命之所以能夠在英國率先發生,就是因為建立起了對財產權有效保障的制度性安排。
瓦特生活和成長的十八世紀正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和法國啟蒙運動不同,法國啟蒙運動誕生在貴族的沙龍里,而在同一時期的蘇格蘭,大學則是這一啟蒙運動的中心。正由於此,才使瓦特這樣的「小人物」也創造出了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大發明」,從此蒸汽機成為現代世界形成的推動力。瓦特晚年亦有感於自己所有的發明皆受惠於大學的科學氛圍,以及自由的科學探索與交流,故在身後捐贈三百英鎊專款專門設立了一個科學獎勵基金,用於資助科學研究。如果了解當時的大學教授每月工資也只不過是幾個英鎊,就知道這樣一個基金是相當大的一筆投入了。
⑻ 作文大自然的啟示發明故事400字數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 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
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 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 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 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 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 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 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 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 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 發明了。
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草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 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 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⑼ 我的發明作文400字
我的發明
「今天是2026年10月11日。」我的小機器人報道。如今我已成為了一名回著名的科學家,發答明了不少東西,深受人們愛戴。
這時,我的助理推門進來對我說:「超緊急通知,一名歹徒在飛機場劫持了一名人質,請你馬上趕到那兒。」
「我馬上去。」我一邊回答一邊拿出我最近發明的追蹤器——追蹤鳥。這是一種專門逮捕壞人的小鳥,外形和真的小鳥沒什麼兩樣,金黃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但是它身手不凡,可以提起500公斤重的物體。在它的尾巴上,有一個掃描器,只要把歹徒的相片放進去,不管他跑到天涯海角,小鳥都會找到他。然後,通過它頭上的報警器,與警察聯系。
我帶著小鳥,和助手跨上飛艇,來到了飛機場。「歹徒就是這兒。」迎接我的警察指著一間屋子對我說。我放出小鳥,接過警察手中的照片一掃,可小鳥卻一動不動。「咦?怎麼不動呀?」我十分奇怪。我低頭頭看了小鳥一眼,哦,開關還沒有打開。我伸手在小鳥的腹部按了一下,只聽見「吱」的一聲,小鳥飛走了。
⑽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400字左右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創造發明家叫做魯班。兩千多年來,他的名字和有關版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當中流傳權著,後代土、木工匠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姓輸,名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尊稱魯班。有的書上寫作公輸般或供輸盤。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