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隱瞞醫生曾經的剖宮產手術說成是子宮肌瘤挖出術再次剖宮產能發現嗎
隱瞞醫生曾經的剖宮產手術說成是子宮肌瘤挖出術再次剖宮產能發現,能發現,醫生是干什麼的,還能騙得了他們
Ⅱ 刨婦產是哪國人發明的
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第一次活體剖宮產術發生在1610年,當時外科醫生特勞特曼和顧斯(Trautmann和Gusth)第一次給產婦實行了剖宮產術,但產婦於術後25天死亡。
Ⅲ 感覺生物都是自然生產,人類發明了剖腹產對人類進化是否有影響
有影響的!
首先,來人源的智力需要足夠大的腦容量(特別是大腦皮層的表面積)
所以你既然要點智力,那麼腦袋發育就必須越來越大。
然而,這就出現了一個毛病,婦女的骨盆腔,產道,子宮收縮能力都是有上限的,不可能無限制支撐腦袋更大的後代分娩。
於是,自然選擇先進行了第一次妥協:早產。讓腦袋的發育在出生後第一個生長期完成。
現而今,我們總是說「10月懷胎」,彷彿10月懷胎就叫足月似得。
然而,牛,羊,馬,甚至貓狗……出生後沒幾分鍾就直接站起來走路了。人做得到嗎?!
即便如此,依舊有相當數目的女性,骨盆腔狹窄,子宮收縮能力弱,或者胎兒位置不對……這就是俗稱的難產。
按自然選擇,很顯然,凡是擁有分娩缺陷的個體,極易在生殖過程中直接一屍兩命。於是人類就能找到順產和大腦容量二者的分界線。
所以,剖腹產解決了難產的問題,並充分調用了智力發育的上限,人腦容量大小不再因生產受到限制,這就為基因突變後腦容量增加提供了幫助。
但與此同時,無法順產的基因可能因此發生保留並擴大。
故而這是外界環境干預下,一個二元的進化影響要素。
Ⅳ 安全套是誰發明的
從公元前2000多年開始,安全套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開始發揮預防疾病和避孕的作用。有多少人知道安全套的發展歷史,是誰發明了安全套?人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安全套?第一個安全套是用什麼材料製成?安全套最原始的功能是什麼?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距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用魚鰾製成,厚五層。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安全套就出現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那個時候被稱做陰莖套,功能並不是防範疾病和避孕,它和女性佩戴的首飾一樣,被當作裝飾品,男人一般掛在身上,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到了公元1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人開始用山羊、豬等動物的膀胱或盲腸來做安全套。從那個時代開始,安全套被用來防範疾病和感染。在法國南部多爾多涅地區的康巴里勒斯洞窟中,發現了一些創作於公元100多年時的安全套壁畫,這被視為是歐洲使用安全套的最早證據。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誕生於1640年前後,是利用魚鰾和動物腸子製成的,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安全套一端以絲線縫密,另一端的開口可以鎖緊,防止滑落。據記載,這類安全套很難在需要時馬上派用場,因為事先要以暖和的奶將安全套隔夜浸軟,才能使用。這10個在英國伯明翰附近的達德利古堡發現的安全套,曾經在荷蘭舉辦的性愛展覽中展出過,由於年代久遠,現已像枯葉一般干硬。 現代安全套誕生於17世紀的英國,用小羊的盲腸製成,主要用來防範疾病。 在16世紀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解剖學家法羅皮斯的實驗記錄中,出現了有關安全套的記載,他第一次對利用安全套預防疾病的實驗性使用進行公開描述,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有關安全套的文字記載。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同時水手也把梅毒從美洲帶回了西班牙,梅毒開始在歐洲蔓延開來。不久之後,法羅皮斯發明了一種用亞麻布套製成的安全套,並在1100名男性中進行了使用安全套的實驗,他們中沒有一人感染梅毒。這個時候安全套的主要功能還是預防性病的傳播而不是避孕。 到了17世紀末,英國醫師約瑟夫。康德姆發明了現代安全套,這種安全套是用小羊的盲腸製成的,康德姆先把羊腸剪成適當的長度,曬干,接著使用油脂和麥麩等柔軟劑,使它柔軟,直至變成薄薄的橡皮狀。 18世紀開始,人們開始重視安全套在避孕方面的功效。 由動物腸子製成的安全套到18世紀的時候開始廣為人知,並且迅速流行起來。這時候的安全套不僅僅是用來預防疾病,人們開始重視它在避孕方面的功效,並真正把它作為男用避孕工具,自此陰莖套才有了避孕套這個雅號。同時期日本人曾使用過兩種安全套,一種軟質的是由皮革製成;另一種硬質的是由龜殼或是獸角所製造。 從這個時候開始,安全套被當作一種商品來宣傳,開始出現專門售賣安全套的商店,到1766年很多商店還開始製作關於安全套的傳單和廣告。 現代安全套的材料在不斷改進,從橡膠、乳膠到最新的單一聚亞胺酯。 1843年,古德伊爾和漢考克發明了革命性的橡膠硫化法,他們將生橡膠與硫磺加熱處理,這個過程可以把橡膠變成一種堅固而有彈性的材料。這個時候開始,橡膠安全套開始取代亞麻布和動物腸子製作的安全套,安全套開始進行大量生產,而且品質更加可靠,價格更加低廉。 進入19世紀後期,科技進步使安全套的生產工藝不斷改進,乳膠安全套開始流行。第一個乳膠安全套是荷蘭物理學家阿萊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發明的,由於採用了又薄又軟的乳膠,安全套使用起來更加安全、舒適,上市後廣受歡迎。 到了1930年初,安全套的製造技術再次革新,液態乳膠取代了傳統的橡膠片,直到今天這仍是安全套的基礎原料。20世紀90年代,安全套的材料有了最新發展,以單一聚亞胺酯為原料的安全套生產出來,單一聚亞胺酯的韌性是乳膠的兩倍,可製成更薄、更敏感的安全套。 日本率先研製超薄型安全套,厚度僅為0.03毫米。 現代安全套的基本形狀為圓柱形,頂端有貯精囊。按照國際標准,最長的安全套為198毫米,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安全套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大號直徑為35毫米,中號直徑為33毫米,小號直徑為31毫米。選擇安全套的型號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情況,專家建議,初次使用安全套應先用中號,如不合適再改用大號或小號。 安全套的厚度指的是安全套的單層壁厚,可以分為普通型、薄型和超薄型。
Ⅳ 剖腹產是誰發明的
這個是中國屠夫所發明的
Ⅵ 誰發明了麻醉葯。
華佗, 麻葯是現在進行大手術時不可少的東西.也是做整容手術的必需品內,
中國在很久以前容就有了麻葯.
華佗第一個發明止痛的麻醉品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麻沸散的配方,以致它的葯物組成,至今還是一個謎。
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考證,麻沸散的組成是:曼陀羅花、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炒南星.
滿意望採納
Ⅶ 麻醉劑最早是誰發明的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段關於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致,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葯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秘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蒙汗葯一類的葯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葯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倫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葯之父)。 在這里,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跡。 1298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於「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葯酒將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游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葯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葯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葯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隨意讓服葯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台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葯,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葯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義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敘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葯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跡。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並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將病人打昏後硬做。只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並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污吏,臟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Ⅷ B超的發明人
原理是光學影像透視技術什麼是B超: 超聲診斷起源於40年代。50年代初期,A型超聲診斷法應用於臨床,不久B型、M型和D型超聲相繼問世,70年代,B型快速成像技術興起,80年代初,脈沖及彩色D型超聲研製成功。而今彩色顯像的成功,使心臟、動靜脈、淋巴管、膽道等聲像圖更加逼真,一目瞭然。近年來,介入性超聲逐漸普及,體腔探頭和術中探頭的應用,擴大了診斷范圍,也提高了診斷和治療水平。例如,食管探頭、胃及十二指腸探頭、腹腔探頭、陰道探頭、宮腔探頭以及直腸、尿道探頭等等。在臨床應用方面,B超可以清晰地顯示各臟器及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由於圖像富於實體感,接近於解剖的真實結構,所以應用超聲可以早期明確診斷。例如:眼科診斷非金屬異物時,在玻璃體混濁的情況下,可顯示視網膜及球後病變。對心臟的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粘液病的非浸入探測有特異性,可代替大部分心導管檢查。它亦可用於小血管的通斷、血流方向、速度的測定可廣泛應用。早期發現肝佔位性病變的檢出已達到1厘米水平。還可清楚地顯示膽囊總膽管、肝管、肝外膽管、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等等。B超檢查能檢出有否佔位性病變,尤其對積液與囊腫的物理定性和數量、體積等相當准確。對各種管腔內結石的檢出率高出傳統的檢查法。對產科更解決了過去許多難以檢出的疑難問題。如既能對胎盤定位、羊水測量,又能對單胎多胎、胎兒發育情況及有否畸形和葡萄胎等作出早期診斷。
Ⅸ 中國的破腹產什麼時候開始的,拜謝了。
剖宮產,或稱剖腹產,是外科手術的一種。手術切開母親的腹部及子宮,用以分娩出嬰兒。通常剖腹生產是避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嬰兒或母親性命及健康造成損害。但近來有部份剖腹生產被用作替代本來的自然分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腹生產不應超過15%,以5-10%為佳。在中國,新生兒出生的特點是,產婦破腹產比例特高,原因很多,醫院想創收,醫生勸道,產婦怕痛等.這已經形成高於全球二倍的高破腹產率,造成很大的醫療資源浪費,本來對產婦也不利. 在美國雖然破腹產率不是很高,但嬰兒過早出生的比例偏高,在某些醫院,40%以上的嬰兒出生不是足月,也就是說,早期生產即懷孕39周前,做引產或破腹產,幾乎沒有明顯的醫療理由。
據記載,1610年4月21日,外科醫師特勞特曼和顧斯第一次給產婦施行了剖宮產術,但產婦於術後25天死亡。多數資料統計,當時施行剖宮產術,產婦的死亡率為10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不縫合子宮切口。1882年采格(Seinger)採用子宮壁縱切口及縫合法,開創了古典式剖宮產術。1912年克羅尼格(Kronig)首次施行了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對剖宮產術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19世紀初尚無抗生素,多數產婦死於剖宮產術後感染,故費蘭克(Frank)提出腹膜外剖宮產術。1908年塞海恩(Sellhein),拉茲科設計了膀胱側窩進入子宮下段的途徑,成為常用的側入式腹膜外剖宮產術。腹膜外剖宮產術,在當前起到了防止感染的作用,但操作復雜,損傷膀胱的機會相對多。蘇格蘭南部的木羅克(Murrokerr)將Pfannenstiel發明的下腹部橫切口用於剖宮產手術。Morrokerr的手術方法在1949年第十二屆英國婦產科學術會議上被絕大多數醫師所接受。下腹部切口可減少腹壁疝的發生,適用於皮下脂肪豐富的產婦。由於下腹橫切口較縱切口美觀,首先被發達國家所接受。下腹部橫切口在我國也被越來越多人採用。
Ⅹ 歷史上妲己發明的「剖腹觀胎」是怎樣的
妲己,歷史上有名的妖妃,心狠毒辣。妲己發明的所謂剖腹觀胎殘忍至極。
紂王妲己剖腹之說
說法一:紂王好酒淫樂,寸步不離妲己,妲己所稱贊的就以之為貴,妲己所憎惡的就加以誅滅。
妲己說:婦女懷孕是男是女,妾一看就曉得!這也與父母的精血有關,男女交媾時,男精先至女血後臨,屬於陰包陽,因而會生男;假如女血先至男精後臨,就屬於陽包陰,生下的孩子必為女。
紂王不信,妲己曰:大王不信妾的話,能夠搜取城中的孕婦考證。紂王立即令戰士捉數十個孕婦,集中在樓下。妲己逐個指著說,哪一個懷的是男胎,哪一個懷的是女胎。紂王令人剖開孕婦的肚子視之,果真像妲己說的那樣。
說法二:紂王看見幾個孕婦,想親眼看看懷孕到底是怎麼回事,便把一個孕婦的肚子剖開觀看。由於血四處噴濺,看不清楚,便又剖開一個孕婦之腹看,還是看不清楚,又剖開一個,先後一共剖開三個孕婦之腹,暴虐如此,令人發指。
說法三:紂王剖孕婦之腹,是妲己讓他這么乾的,原來妲己擔心自己一旦懷孕了,不能順心所欲地淫樂,所以預備墮胎的辦法。也有人說,紂王喜歡看女人的陰部,所以剖孕婦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