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發明家( )發明了棉紡織車
黃道婆是我國元代著名的女紡織革新家。松江烏泥涇鎮(今上海華涇鎮)人。
她是一個普普版通通的勞動婦女,她權早年的遭遇和對紡織技術的貢獻,在勞動人民長期流傳。據傳說,她小時候給人家當童養媳,由於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門,來到了海南島的崖州(今海口市)。從此,她在海南島居住了30多年。她在海南崖州期間,虛心向黎族人民學習紡織,不僅全部掌握了先進技術,還把崖州黎族使用的紡織工具帶回家鄉,並以她的聰明才智,逐步加以改進和革新,使家鄉以至江南地區的紡織水平有所提高。經過她改進推廣的"擀(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在當時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B. 紡織機器最初是誰發明
哈格里夫斯
1770年6月12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
1770年的今天,回哈格里夫斯答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哈格里夫斯是英國發明家,在1764年動手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有8個豎立紗綻的紡紗機,這種紡紗機隨後很快得到改進,錠子從8個增加到18個,30個,100個,紡織效率一下提高了近百倍。恩格斯把這項發明稱之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C. 第一台紡織機的發明者是誰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專人。他既能織屬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D. 誰發明了紡紗機
珍妮抄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襲斯發明的。
E. 哪個朝代的人發明了織布機
古代織布機是黃道婆發明的。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僅13歲的黃道婆為逃避當版童養媳隨商船權漂落到崖州水南村。當時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領先於中原漢族,黃道婆就傾心向黎民學慣用木棉絮紡紗,用米酒、椰水、樹皮和野生植物作為顏料調色染線,用機杼綜線、挈花、織布的紡織印染技術,並比歐洲早400年發明出腳踏「三綻三線」紡紗車和「踞織腰機」織布機,提高了織錦質量。以「踏車椎弓」織出的黎錦、筒裙的圖案艷麗素雅,有雞花紋、馬尾紋、青蛙紋等200多種,譽為「機杼精工,百卉千華」。
F. 織布機是誰發明的
織布機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黃道婆發明的。
黃道婆由於推廣紡織技術以及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時被尊為布業的始祖。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生活三十餘年所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了一整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紡紗效率。
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在當時一度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6)發明綿織機擴展閱讀
我國是紡織業的發祥地,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古墓出土的200多件織工考究、色彩斑斕的絲麻織品,說明在2000多年前人們就掌握了相當先進的紡織技術。宋朝時紡織業在內地逐漸發達起來,海南島在11世紀(北宋中期)為滿足人們日用之需,已經開始大面積地植棉。
而海南島一帶生產的棉織物,品種繁多,織工精細,質量、色彩均居全國之首。黃道婆就是在這樣一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來到海南島的。她與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勞動生活與交往中,努力學習和掌握當地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黎族同胞的細心傳授,黃道婆自己虛心刻苦的學習,使她了解並熟悉了各道棉和織布工序。在實踐中黃道婆還融合吸收了家鄉織布技術的長處,逐漸成為有著精湛技術的紡織能手。
G. 紡織機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764年由英國小鎮中一對夫婦在機緣巧合下發明出來的。
01 珍妮紡織機在紡織機發明出來之前,英國人們依舊用的是手搖紡車,而早在1733年的時候,英國的一個名叫凱伊的平常織工,發明出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這樣一來織布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紡紗的速度,紡紗開始供不應求。
珍妮紡織機是英國最早出現的由工具到機器的轉變,同時也推動了其它行業從手工業到機器的發展,由此拉開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序幕。
03 宋末元初著名紡織家黃道婆也有人說紡織機的發明者是中國的黃道婆,出生疾苦的黃道婆年幼的時候流落到崖州,在那裡學習了紡織技術,而後回到故鄉傳授給家鄉的人們紡織技術,發明了紡織機。
我比較相信紡織機是英國人發明出來的觀點,畢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在英國,並且文獻記載紡織機的出現間接引發了工業革命。無論你相信哪種觀點,紡織機都毋庸置疑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H. 誰發明了軋棉機
1793年,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根據美國
棉籽特點,吸收歐洲經驗發明了軋棉機,順利地解決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離難題
I. 古代織布機是誰發明的
歷史上沒有記載,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的。
J.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對棉紡織工業的發展以及改變社會生產關系產生了哪些影響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棉紡織技術上一個巨大的飛躍。它使棉紗的產量迅速提高,引起紡織業的一系列變化,並且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影響。因為棉紗生產成本的減少,也就使布匹的價格隨之而降低,從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於是,原來兼營農業的織工,就逐漸拋棄了農業,成為專門依靠工資生活的無產者。同時,珍妮機的使用排擠舊式紡車後,有些原來從事家庭手工業的紡工,因為買不起珍妮機,也放棄了農業,到擁有珍妮機的人那裡去做工,成為雇傭工人。紡工和織工放棄的土地,就為農業資本家所收買,從而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場。這些情況說明,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不僅推動了棉紡織工業的發展,而且還起到了改變社會生產關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