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意識創造了我

意識創造了我

發布時間:2021-07-06 17:10:26

1. 是我創造了意識嗎

1、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②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1974年生於一個偏僻的鄉村,父親是一個聾啞人,母親大腦中度智殘。長期和豬睡在一起,九歲時被外界發現,她分不清男女、大小和顏色。智力僅相當於三歲半的孩子。中國醫科大學和鞍山市心理測量研究所於1984年將其接到鞍山進行教育。回歸社會,逐步形成意識,1994年結婚。2、物質決定意識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本質的基本觀點: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古人認為意識的器官是心,「心之官則思」;是膽,「膽量」;是脾,「脾氣」等等。18世紀中葉,瑞士人馮·哈勒(1708-1777)科學地說明,思維的物質器官是腦。清代醫學家王清任(1768—1831)發現大腦才是思維的器官。著有《醫林改錯》一書。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包括物質世界)。不但正確的意識來自客觀世界,錯誤和虛構的意識也可以找到零散的客觀原形。東漢王符曾經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2. 「意識可以創造物質。」這句話對嗎

不對。

意識是主觀的,是對客觀物質的反映,是物質的產物,意識不能憑空創造出物質,所以這句話不正確。

意識體便是在意識這個概念的基礎上表現的獨立個體。唯心主義哲學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對意識的概念極大不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意識特指人的主觀能動意識,與其它生命意識予以區分。

(2)意識創造了我擴展閱讀:

產生前提: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比如人類),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

信息是能被思維主體識別的事物現象及表象,是思維活動的操作對象。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意識以信息的形式儲存、表現和傳遞輸出,意識傳播的實質是信息傳播。意識往往又會成為思維主體進行下一步思維的基礎。

意識的產生需要能量,意識的存在和傳播需要介質(物質),總之,意識的存在是依附於物質的。意識與其物質載體本身的現象往往並不是一回事。撇去載體的因素,意識不佔據空間,而物質存在是占據空間的,這就是意識與物質的根本區別。

由於思維主體在獲取及處理信息時,信息可能發生種種變異,因此意識的內容不一定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意識可能超越客觀事物,也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3. 意識是否具有創造性為什麼

有創造性。

識是人腦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存回在的反映,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可答以創造出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所以意識具有創造性。

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生理學上,意識腦區指可以獲得其它各腦區信息的意識腦區(在前額葉周邊)。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即它可以辨識自己腦區中的表象是來自於外部感官還是來自於想像或回憶。

這種辨識真偽的能力,其它任何腦區都沒有。當人在睡眠時,意識腦區的興奮度降至最低,此時無法辨別腦中意像的真偽,意像基於記憶中的認知。



(3)意識創造了我擴展閱讀: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主觀反映。然而「反映」一詞過於被動,無法顯示意識主體的地位和主動性,更談不到什麼創造性了。更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意識是人腦對刺激的反應。

當錘子敲擊到鋼板時,鋼板會變形。鋼板變形而產生的力,一部分通過彈性的方式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作用於錘子,剩餘部分因撓性而使鋼板本身產生永久性變形。這就是鋼板對錘擊的反應:有對外(錘子)的,也有對自身的。

意識也是人腦對刺激的反應。意識的結果一方面通過人體器官作用於外界,另一方面也通過改變人腦本身的結構而形成記憶。

4. 如果意識創造世界 為什麼我們意識不到呢

第一,意識創造世界,是你的假設。世界的真相,也有可能是物質,是吧。

第二,假設意識真的創造了世界,那麼意識也創造了我們的想法、軀體和所有物質。意識本身就是我們核心的內心的內在。

第三,因為我們是意識本身,所以在本身之中,怎麼可以全然的覺察本身呢?

第四,只有一種方法,就是我們可以脫離本身而有另外的一個主觀存在,來觀察本身,才能意識到本身。

第五,但我們的意識是和身體相連的,除非可以證明有靈魂的存在,不然意識和軀體是無法分開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意識創造了世界,只有我們可以超越意識的存在來看意識時,我們可以看見意識創造了世界。

5. 從科學意識上是什麼創造了人類

科學來的定義是實驗可以證明的,進源化論說猴子變成人,這個無法實驗重復證明,也沒人看見過,所以只是假說不是事實
中國的在五四時期有了科學和民主的觀念,並且把它作為社會主流,但是這兩個觀念是從西方引進的,而在西方科學和民主,只是很小的細流,都是在基督教基礎上產生的很小的果實,所以基督教的聖經才是真實的真理,上帝造了人,人的肉體和土是么有區別的,人的靈魂卻是上帝造的,聖經中早就說明地球懸浮在空中,空氣 有質量。你可以看看一本書遊子吟-永恆的召喚。
聖經高於科學。科學出自聖經。我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頭。

6. 意識具有目的性,主動創造性,分別是什麼意思

意識抄的目的性:

意識對客觀世襲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開的,總是帶著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進行的.人在行動以前,總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條件,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目的,並依據這種目的建構准備實行的計劃.實踐就是在這種目的和計劃指導下的行動。

舉例:比如我想知道怎樣才能使我的博客更加受歡迎,(這是目的)我就會去了解受歡迎的博客有哪些成功的要素(這就是計劃)。

意識的創造性:

創造亦稱創新,是指發現新的客觀對象(科學創新)、推出新的美好事物,包括技術創新(發明)、體制創新(改革)、文化創新(創作)等等。
創造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

舉例:為了弄好我的博客,我有空就會在頭腦裡面設計我的博客,讓我的博客看起來更好看,更方便讀者閱讀(這就是主動創造性),雖然網上能美化博客的元素有很多,但我在設計時不可能把它們全部用在我的博客上,這樣會很雜亂,我只能選擇最需要的元素放在博客上。(這就是自覺選擇性)。

7. 意識的主動創造性是什麼意思

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並不是客觀世界有什麼就反映什麼。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也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能夠追溯過去、預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們可以根據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預見到在哪些情況和條件下,應該出現哪些現象,人類就可以預先提出計劃和方案,採取措施,防範不良情況,利用有利情況,造福自身。這些都體現了認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比如有人告訴你說,你要建一個房子,你自己就會在意識里思索和詢問房子的大小樣式需要的材料 等等問題。你自己就會主動地在意識的指導下去設計房子的,在這個意識的過程之中,並不需要別人強求你,或者別人控制你的意識, 而是你自己的意識主動去做這些。

知識拓展:

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生理學上,意識腦區指可以獲得其它各腦區信息的意識腦區(在前額葉周邊)。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即它可以辨識自己腦區中的表象是來自於外部感官的還是來自於想像或回憶的。此種辨識真偽的能力,任何其它腦區都沒有。當人在睡眠時,意識腦區的興奮度降至最低,此時無法辨別腦中意像的真偽,大腦進而採取了全部信以為真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夢境"。意識腦區沒有自己的記憶,它的存儲區域稱作"暫存區",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只能暫時保存所察覺的信息。

意識還是"永動"的,你可以試一下使腦中的意像停止下來,即會發現這種嘗試的徒勞。有研究認為,意識腦區其實沒有思維能力,真正的思維都發生在潛意識的諸腦區中,我們所感知到的思維,其實是潛意識將其思維呈現於意識腦區的結果。

一種更一般的定義意識為一種特殊而復雜的運動,可以反映(映射)真實世界以及非實有意識自身的運動,可以正確映射真實和意識本身規律,也可不正確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識需要真實物質寄主才能對真實和意識本身產生作用。它的存在可以分為靜態和能動兩種狀態,靜態意識一般以編碼形式存在,比如語言文字,聲音,圖像,軟體或其它靜態物質載體,意識能動態可以繼承靜態形式而提升意識范圍和水平。意識的靜態和能動態互相作用是新意識產生的重要源泉之一。這種定義的出發點源自於物質永恆運動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對人工智慧有一定參考意義。

8. 為什麼說潛意識是由顯意識創造的

潛意識仍然屬於意識的范疇,它不是天賦的,自然是後生生成的、積累的,是顯意識轉化而成的。
潛意識的形成有二種原因:一是顯意識的內容已經非常熟悉,其意識的進行已經完全自動化了,不需要「有意識」地加以關注了,於是不再出現在顯意識范圍之內;二是有些意識內容是不為社會、個人的某些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規則所允許,於是就被壓抑到了「無意識(即潛意識)」之中,不再在顯意識中呈現。這些潛意識一般不會消失,只是「潛伏」起來,在條件允許時,仍然會表現出來,這時的個體會與平時的「自己」不一樣,於是就表現為「雙重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對於這種偶爾表現出來的「潛意識」會很快地「意識」到,並能把它們壓制住,不致於影響正常生活;心理中存在問題的人,無法藉助自己的理智去壓抑「潛意識」時,顯意識狀態和潛意識狀態會交替出現,表現為「雙重人格」狀態。更為嚴重的情況是,個體的潛意識外化為顯意識,這個人的外顯行為就與社會格格不入,成為「精神病」患者。

9. 什麼創造了超我自我本我的概念

超我我、自我和本我是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對於人格結構進行分析時所提出的概念,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對人格的結構有詳盡的介紹。

本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滿足的一切本能的慾望。它按照快樂原則行事,急切地尋找發泄口,一味追求滿足。本我中的一切,永遠都是無意識的。

自我: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具有防衛和中介職能,它按照現實原則來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制上。任何能成為意識的東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許還有仍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超我:代表良心、社會准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

弗洛伊德認為,只有本我,自我,超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這一個我是不是我」?或者內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做得?做不得?」或者內心因為慾望和道德的沖突而痛苦不堪?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出其來的丑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沖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神經症的產生

10. 的上帝:到底是意識創造了大腦,還是大腦創造了意識

理論上來講是正來確的源,但是普遍都不認為,我認為人的記憶功能有一部分是化學反應,但是更多的是生物體的自我反應意識在起作用。但學術界上卻是認為都是化學反應,這也看個人理解了,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是兩方都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是不是都是化學反應。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希望能採納,謝謝!
從意識的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於人腦,而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閱讀全文

與意識創造了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