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辨析題:人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有其選擇的特定目標,因而人在歷史活動中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
①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人,是人民群眾,它是客觀的;實踐的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是客觀的;實踐的手段(工具和其他設備)是客觀的。
②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實踐總是在意識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的創造出新的東西,充分顯示了實踐的能動性。
③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實踐是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所進行的活動,具有社會性,實踐是歷史地發展著的。
『貳』 在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人」「謀」是過程,「天」「成」是結果;「人」「謀」在前,「天」「成」在後;先有「人」「謀」,後有「天」「成」;有了「人」「謀」,在預定時間內不一定有「天」「成」;但終歸會有「天」「城」;但沒有「人」「謀」,絕不會有「天」「成」!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成語告訴我們,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正確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評析「在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
【答案要點】
在歷史活動中,「謀事在人」的說法,肯定了人的能動作用,這是有道理的和具有積極意義的。但認為「成事在天」,斷言事情的成敗完全由客觀必然性或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決定則又排除了人的能動作用,因而是錯誤的,這種觀點具有宿命論和唯心史觀的色彩。
歷史是人們自己創造的。歷史的發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受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必須尊重客觀規律而不能隨心所欲。但歷史規律是通過人們的自覺活動實現的,它存在於人們能動的自覺活動之中。因此,人們可以和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去實現自己的目的,獲得成功。
『叄』 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問:文學藝術創
朝鮮
『肆』 甲認為人們創造哲學最終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這種說法對嗎
不對! 這種觀點把因果關系搞顛倒了!應該是: 由於人們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總想弄出個究竟,因而有了「哲學」。
『伍』 「人類獲得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創造幸福」這句話有語病嗎
」目的「本身就有為了~~的意思,所以應把「目的」或」為了「去掉一個。中間可以不用逗號了,直接「人類獲得知識是為了給自己創造幸福」
『陸』 恩格斯「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總的合力」出處
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約·布洛赫的信
中,闡明了合力說。他指出:「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
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
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
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
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而由此就產生出一個總的結果,即
歷史事變,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
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78—479頁)
『柒』 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
問王淑梅老師。她可以幫你解答 答: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1、物質生回活資料答生產的實踐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生產關系是一種物質關系,它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最主要的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兩對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而其中生產力的發展又具有最為根本的意義。這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從根本上關繫到作為人類社會的存在前提的物質生活問題,「物質生活」的問題最終只能通過「物質生產」來解決。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 『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2、綜上所述,本句話正確
『捌』 辨析題:在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求指導
這一題要搞清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內在意義,還有其中含有的唯心史觀意思。「謀事在人」,即承認人的能動作用,是積極的,是對的。「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敗是由客觀必然決定的,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是錯誤的。
(8)人們的創造活動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的擴展閱讀:
辨析題解題方法一:辨析題是政治高考的一種題型,分值22分約占總分的15%。辨析題的題型由辨和析兩部分組成,它的特點是有辨有析,辨析結合。辨是辨別判斷,析是指對判斷的說明。這種題型不僅可以考查考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解題方法二:辨析題是自1994年來一直採用的一種穩定的高考題,它要求考生對試題提供的觀點和材料進行全面、科學地辨別與分析。這種題型不僅可以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而且可以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