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地震儀發明於

地震儀發明於

發布時間:2021-07-06 16:18:44

『壹』 中國誰發明的地震儀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張衡發明的。他於公元回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觀測和記答錄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曾記錄了公元138年3月1日發生在離現今河南洛陽千里之外的甘肅隴西地震。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基本相似,但是時間卻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地震儀發展很快,有各種類型,靈敏度很高,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數字化記錄等。

『貳』 古代的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版今河南南權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另外,歷史中的三國、隋朝時期,以及現代都有與張衡同名的人物。

『叄』 地震儀是哪個時期分明的,是誰發明的,是個什麼學家

地震儀
英語:Seismograph
地震儀是用來測量地震的方位的儀器。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懸垂擺撥動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

現在的地震儀

記錄地震波的儀器稱為地震儀(seismograph),它能客觀而及時地將地面的振動記錄下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懸掛的重物的慣性,地震發生時地面振動而它保持不動。由地震儀記錄下來的震動是一條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線,稱為地震譜。曲線起伏幅度與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的振幅相應,它標志著地震的強烈程度。從地震譜可以清楚地辨別出各類震波的效應。縱波與橫波到達同一地震台的時間差,即時差與震中離地震台的距離成正比,離震中越遠,時差越大。由此規律即可求出震中離地震台的距離,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儀只能用於測量地震的強度、方向,並不能用於預測地震。

我國的地震測量技術的發展

公元132年,在京師(河南洛陽)盛傳著一個驚人的消息,說太史令張衡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觀測到發生地震的時間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認為地震發生在幾百里以外,人怎麼能測出來呢?這不成「決勝千里之外」了嗎?
張衡生於公元78年,死於139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張衡發明的儀器叫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據《後漢書》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造而成,圓徑達八尺,外形像個酒樽,機關裝在樽內,外面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各設置一條龍,每條龍嘴裡含有一個小銅球,地上對准龍嘴各蹲著一個銅蛤蟆,昂頭張口,當任何一個方位的地方發生了較強的地震時,傳來的地震波會使樽內相應的機關發生變動,從而觸動龍頭的杠桿,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開,龍嘴裡含著的小銅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裡,發出"鐺鐺" 的響聲,這樣觀測人員就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公元134年12月13日,這台地動儀西方的龍嘴張開了,銅球「鐺」的一聲落到蛤蟆嘴裡,測知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由於洛陽沒有感到震動,所以很多人議論紛紛,說這台儀器不準。幾天以後,信使飛馬來報,距離洛陽以西一千多里的隴西(甘肅東南部)發生了地震,這才使朝廷內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我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鷲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我國地震台由一個發展到幾百個,目前已擁有全國基本台網,大地震速報台網,都可以由地震儀記錄下來,並報送到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使我國地震觀測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肆』 古代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另外,歷史中的三國、隋朝時期,以及現代都有與張衡同名的人物。

『伍』 張衡是怎樣發明的地震儀

陽嘉元年(132年),張衡又發明了一種測量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

地動儀用青銅製成,形狀類似一巨大酒樽,圓徑8尺,頂部有一隆起的蓋子,裡面「牙機巧制」,中間有「都柱」,「旁行八道施發機關」;外部八個方向鑲嵌8個精美的龍首,每個龍口中銜一銅丸,龍首下各蹲一蟾蜍,張口向上。若哪個方向發生地震,都柱即倒向此方,這個方向的龍頭就會吐出銅丸,恰好落在其下方的蟾蜍口中,並發出響聲,人們即可知道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

『陸』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中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周鑄著八條龍,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8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又放了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要是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正好對著這個方向的龍嘴會自動張開,銅球恰好落在銅蛤蟆嘴裡。 地動儀製成後,安置在當時的京都洛陽。在公元138年的一天,洛陽和往常一樣,周圍並沒有什麼動靜,但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銅球落了下來,說明洛陽的西方發生了地震。可是洛陽人卻沒有感覺到,一些學者和官僚們紛紛議論,有的人還譏笑張衡的地動儀不靈。過了幾天,隴西(現在的甘肅省西南部)有人來報告,那一天當地發生了地震,大家才贊嘆地動儀真是靈敏、准確。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一直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利用慣性原理設計製成的,能探測地震波的主沖方向。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2世紀初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
採納哦

『柒』 地震儀是不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地震儀不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
望採納,謝謝

『捌』 地震儀的發明者和發明時間是

漢代科學家張衡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玖』 地震儀是被誰地發明的

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但它並不實用。
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在1855年由義大利科學家盧伊吉·帕爾米里發明。這台機器使用裝滿水銀的圓管並且裝有電磁裝置。當震動使水銀發生晃動時,電磁裝置會觸發一個內設的記錄地殼移動的設備,粗略地顯示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強度。

閱讀全文

與地震儀發明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