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絞刑的發明

絞刑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06 15:50:51

㈠ 12大酷刑是誰發明

不是一人發明的,發明的人很殘酷。

1、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2、剝皮

歷史上最愛搞剝皮的人是明太祖。

由於他是貧民出身,最恨貪官污吏,一旦被他抓到貪污,下場通常就是剝皮.他即位之初,曾抓到一對父子貪污,震怒之下,下令剝皮。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

「剝皮實草」則是後來的事,並且有規定,貪污多少兩銀子以上就處以此刑。

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從這里撕開,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

最難剝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從這里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會有一個從頭頂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3、腰斬

電視上的包青天,開鍘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把人頭塞進去,刀起頭落,彷佛中國式的斷頭台。

但是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包青天那三把鍘刀其實是腰斬用的。也就是一刀下去,就要把人兩段。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能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大家可以算算看一共要多少時間,而這段時間受刑人又得受多少苦痛。李斯也是被腰斬的。

補充說明一點,據說明成祖要求方孝孺執筆草詔,方孝孺執意不肯,明成祖威脅要誅他九族,方孝孺厲聲說:誅我十族也不怕!明成祖一怒之下,把他的朋友算是第十族,一並誅卻,當時株連數千人。

4、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不要以為這沒什麼,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要花多少時間我不知道,不過恐怕不是幾秒鍾就可以解決的。而撕開的時候,恐怕是血雨滿天。

另外常聽到的「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活生生的倒是沒聽過。不過歷史上有一段記載,恐怕比大卸八塊還慘。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5、凌遲

說到凌遲處死,那可就不簡單了。

以前聽人家罵「殺千刀的!」意思就是詛咒這個人給凌遲處死。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劊子手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劊子手也要受刑。這是明朝的規定,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瑾,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更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叛國,
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漁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 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6、縊首

差點忘了這種最重要的死刑...

之所以說是最重要的,是因為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在國外來說,多半是使用絞刑台,絞刑台的構造是在受刑人腳站的地方有個活門,等繩子套好,活門一開,受刑人就兩腳懸空。不過這樣子處死的受刑人通常不是窒息而死,而是因為頸椎被拉斷了,因此不會死得太痛苦。(事實上前幾年出版的「完全自殺手冊」還推薦上吊自殺,認為這是最「安全」,痛苦也最少的自殺方式。)

三毛就是這樣自殺的,據說這樣子自殺,只需要13公分的空間就足夠把頸椎拉斷。不過中國人就沒那麼人道了,不然怎麼叫酷刑呢?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子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

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7、請君入瓮

「請君入瓮」這句成語也是從酷刑來的...

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

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

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

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武則天其實還算是個好皇帝,只是因為她是女的,就被後世史家罵得狗血淋頭。

不然她重用賢臣,懲罰酷吏,又奠定千年科舉的根基,比起後世那些亂七八糟的皇帝要好得多了...

8、閹割

談酷刑,大概絕對不能不談閹割。

而中國的歷史上,有關閹割的東西可以寫成一本書。

閹割的歷史非常久遠,有簡單的有復雜的。

簡單的就像阿拉伯人,只要犯了X罪,人家就會幫你准備一塊木坫,叫你把小弟弟擱在上頭,然後一斧頭剁掉。

復雜的就像中國人,由於代代都要靠宦官來服伺後妃(以免皇帝戴綠帽子),所以閹割的歷史久遠。

君不見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

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然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

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這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以前就會有父母因為家境不好,把自己的小孩閹掉,希望可以進宮當宦官。閹下來的東西則要保存好,以後進棺材的時候要一起放進去,才算是全屍。

9、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不起來,要出入行走都得靠拐杖。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要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針

用插針當酷刑?沒錯,人身上有幾個地方,針插下去可是會哭爹喊娘的。

插哪裡呢?插手指甲縫。俗語說:「十指連心」,被針插進指甲縫可會痛得椎心刺骨,不信你試試看。以前這招也是用來逼供的,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用在女生身上,有可能是因為女生的忍耐力比較差吧。不過也聽說女生耐痛的能力比男生強,生孩子那種痛都撐得過來,男生絕對沒辦法。所以為什麼喜歡對女生施這種刑呢?我也不知道。

這種酷刑很早以前就有人用了,很多筆記、小說裡面都有提過。而且現在還有人在用。

最近的例子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前一陣子在陳豐偉的文章里看到的。

他有個病人,是以前黨外的大老,十根指頭的指甲縫永遠有個無法癒合的空隙,據說就是當年給警備總部拘留時,被警察拿針給扎的。

11、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對日抗戰時,日軍就常用這招,另外一些第三國家的游擊隊也常用,所以常常有新聞報導在什麼地方又發現千人冢....

這些出土的屍骨,都為我們見證了戰爭的殘暴。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

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 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頭,然後開始凌虐..

12、棍刑

這種酷刑其實我不太願意說,因為這種刑罰沒有什麼「暴力美學」可言,像凌遲、剝皮,都還要講求技巧,這種酷刑就純粹是粗暴而已,偏偏又讓人苦不堪言...不過還是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吧。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

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裡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歷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另外紅樓夢里,尤二娘「吞金」自殺,就是類似的原理,利用金子的重量,吞進去之後,也是穿破胃腸而死。

這種酷刑還有變形,就是對待淫婦用的「木馬」。也是拿根木樁,從下體插進去,由於木樁在木馬上,人又坐在木馬上,身體的重量會往下落,木樁便會慢慢穿入,也讓人死得很慘...

有一種剝皮,據說是魏忠賢所創,將瀝清燒溶,淋在人身上,然後用錘一敲,整層皮全脫落了.

㈡ 李大釗當時是怎麼被絞刑的

為了博得帝國主義支持,和蔣介石攜手言歡,張作霖下令殺害李大釗。1927年4月29日的北京《晨報》披露了李大釗遇難的詳細過程:前日方傳軍法會審尚未正式開庭,而昨日下午黨人20名已被絞殺決矣……當日看守所馬路斷絕交通,警戒極嚴。軍法會審派定東北憲兵營長高繼武為監刑官,在所內排一公案,各黨人一一依判決名次點名,宣告執行,由執刑吏及兵警送往絞刑台。聞看守所中只有一架,故同時僅能執行二人,而每人約費時18分始絕命,計自2時至5時,20人始處刑完畢。首登絞刑者,為李大釗,聞李神色未變,從容就死。李大釗就義前留下的遺照,目光和悅,泰然自若,宛如平日。李大釗第一個從容走上絞刑架,兇殘卑鄙的敵人為了折磨李大釗,竟絞了他三次,歷時28分鍾。

㈢ 絞刑的現代絞刑

現代的絞刑採用的是一種被稱為「長墜落」(long drop)的方法。這也是伊拉克官員用到薩達姆·海珊身上的方法。使用此法行刑的安排者得根據受刑者的體重、身高與身型,計算好墜落的距離,以便絞斷受刑人的脖子。
據統計,目前(2009年)世界上還有約85個國家保留有死刑,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報告稱,絞刑在世界上58個國家之中是合法的刑罰。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採用槍決或者絞刑的執行方式,有的國家如美國和日本,還相繼發明了電椅、毒氣窒息、注射葯物等新的減少死刑犯痛苦的執行方式。
在美國現在保留有死刑的38個州中,絞刑在華盛頓州與特拉華州還是合法的,自1976年重新實行死刑判罰之後,有3名罪犯被以絞刑處死,其餘的都是靠電椅、煤氣和注射葯物來執行死刑。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在《保障將被處死刑者人權的保護措施》中也要求:對於那些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執行死刑應盡量降低死刑犯遭受痛苦的程度。也許有關絞刑的去留爭議,將會上升到學術爭議的層面,但政治上的爭議將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㈣ 古代絞刑是什麼樣的

古代絞刑實際上分成縊死和勒死兩種。

縊死,俗稱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

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

作死刑解釋時,又稱問吊、繯首死刑等;而在香港,亦有吊頸這一個名稱。但絞刑的兩種情況也可用於謀殺、自殺。如用於自殺則稱自縊。

一般在行刑前都要將犯人五花大綁、蒙上頭後,再於刑場執行絞刑。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4)絞刑的發明擴展閱讀

現代的絞刑採用的是一種被稱為「長墜落」(long drop)的方法。這也是伊拉克官員用到薩達姆·海珊身上的方法。使用此法行刑的安排者得根據受刑者的體重、身高與身型,計算好墜落的距離,以便絞斷受刑人的脖子。

據統計,目前(2009年)世界上還有約85個國家保留有死刑,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報告稱,絞刑在世界上58個國家之中是合法的刑罰。

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採用槍決或者絞刑的執行方式,有的國家如美國和日本,還相繼發明了電椅、毒氣窒息、注射葯物等新的減少死刑犯痛苦的執行方式。

㈤ 絞刑是哪個國家(人)發明的

絞刑,實際上分成縊死和弔死兩種。縊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

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但絞刑的兩種情況也可用於謀殺、自殺。

作死刑解釋時,又稱問吊、繯首死刑等;如用於自殺則稱自縊。

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

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縊死的原因相當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頸部大動脈受壓迫以至於血管閉塞,導致腦缺氧而死亡(絕大多數)

頸椎折斷導致中樞神經破壞(高處下墜,只有在弔死時偶爾發生)

氣管閉塞導致窒息(雖然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死亡的主因,但實際上極少發生這種情況)

因血管受壓而引起的心臟衰竭(幾乎不可能)

世界各國均曾以絞刑處決犯人。多數情況下,受絞刑的都是平民百姓 (貴族多用砍頭) ,因此使用絞刑被當作是不榮耀的象徵。因此,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很多都以絞刑處死。

在中國歷史上,絞刑通常不是最低級的死刑。正相反的是,高官皇族為保留全屍,通常會要求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現在多用槍斃。

英國曾以問吊作為其車裂刑的第一步,而犯人不會在此階段中死去。

--------------------------------------------------------------------------------

絞刑伴隨了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它是幾乎所有古代文明民族最常用的極刑之一。
由於該刑的簡單直接,操作方便且經濟實惠,現在世界上仍有80多個國家把它定為合法死刑。
絞刑分三大類:第一種是讓犯人爬上椅、桌、火車、馬或梯,在其脖子上套一根與直角形支架或樹枝相連的繩子,然後抽掉支撐物使其懸空。這種方法最通俗,也是歷史上廣泛採用的,犯人死得緩慢,也很痛苦。第二種是將活套套住犯人,把繩子穿過滑輪或滑槽,然後使勁拉繩將犯人從地面吊起。犯人實際是被勒死的,美國的「三K黨」處私刑時偏好這種方法;中東的伊斯蘭國家的公開絞刑也是這般執行的。再一種是經英國人改進後被認為是比較人道的,但需要一些設施:一個固定在某高度的腳手架、一塊可抽動的木板。執行時一抽板,犯人的身體便落下,一般說來他的頸椎就斷裂了,結果導致窒息和腦部貧血,頂多幾分鍾犯人便鳴呼哀哉!
但即使是這種較完美的絞刑也有不盡人意之處,1927年,兩名英國死囚處刑完畢後被從刑架上解下,十五分鍾後,他們重新開始呼吸,只得趕快又掛上去,加吊三十分鍾,後來人們發現,要使頸椎快速折斷,犯人的體重和吊繩的長度之間的比例很關鍵。於是,劊子手們手上就有了一張數據索引表,例如一個80公斤重的人,最好是從2.4米處落下,體重每增加3公斤,繩子應減短5厘米……當然,被處刑者脖子的粗細也很關鍵,如果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會鬧出尷尬的笑話,結果不是不能馬上弔死犯人就是把犯人的頭拽掉,而這些都不是一個希望博得喝採的劊子手願意看到的。 關於絞刑的特殊處理手法還會因地區而異,如土耳其人熱衷於將人吊在大鐵鉤上;而美國南北戰爭前弔死黑奴的系繩位置是以胸肋處;而波斯是倒懸、古羅馬人則別出心裁地吊住人的頭發,吊住人的生殖器……歷史上曾被縊殺、處絞刑或自縊而死的名人

呂布 (198年被曹操處刑)

隋煬帝 (618年被縊殺)

楊貴妃

明思宗 (1644年自縊)

和珅

東條英機 (1948年受刑)

傅雷 (1966年自縊)

㈥ 斷頭台 發明者

斷頭台為一執行死刑之器具,用以將犯人的頭斬去。在法國廢除死刑前,以斷頭台斬首是該國執行死刑之唯一合法方式。
提起斷頭台,人們常常會把它和法國大革命聯系起來。當時,一個名叫約瑟夫·伊尼亞斯·約吉坦的人發明了這種執行死刑的機器。在當時,斷頭台不是一種殘忍,反而是一種進步。
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處決死囚往往用車裂之刑。這種刑罰極其殘酷,令人慘不忍睹。制憲議會議員約吉坦醫生在議會中慷慨陳詞,要求改用新的刑具,免去受刑人的痛苦。議員們很受感染,改用新刑具的決議很快被通過了。新的行刑方式為絞刑,但它也不能讓犯人無痛苦地死去。刑具還需要改進,約吉坦便親自擔負起這個任務。
1790年4月的一天,約吉坦同夫人在巴黎木偶劇院觀看了一場木偶劇。當看到劇中有一個機器飛快地砍下一個布袋木偶的腦袋時,他深受啟發。1791年5月3日,議會又在他的倡議下通過了改用斬刑的決議,並為此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約吉坦為製造一種新的斬首機器,專門請來德國的能工巧匠多皮亞斯·施密特。他很快製作了一台快速斬首機,斬首機在用幾只活羊實驗成功後即投入使用。
但是,這種斬首機也遇到了新的問題,就是斬刀很容易卷刃。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聞訊後,馬上召見有關人員。他建議將斬刀改成三角形,還親自在圖紙上進行了修改。也許他想得更多的是,將來可以用它來對付自己的反對者。
1792年4月25日,經過改進的斷頭台正式啟用。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親自過問、參與了斷頭台改進工作的路易十六,後來竟也成為走上斷頭台的人。路易十六表面上擁護大革命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背地裡卻陰謀復辟君主專制,最後他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被處死,於1793年1月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著名領導人羅伯斯庇爾、丹東等,也由於嚴酷的政治斗爭被推上了斷頭台。
據統計,斷頭台從問世到「退役」,歷時約200年,總共砍下了5000個人頭。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斷頭台從此進入了歷史博物館。但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個大革命時代的產物,仍然讓人不寒而慄,看見它,人們彷彿能夠感受到那個風雲激盪時代的氣息。
編輯本段歷史
早期的斷頭台
最早的斷頭台至少可追溯至14世紀。愛爾蘭曾於1307年以機器砍去一名犯人的頭顱。在此之前,英國、德國及義大利都有使用類似機器的文字記錄,但其確切性無從稽考。
英格蘭的 Halifax 曾長年設立一座斷頭台,直至1648年以後停用。另外蘇格蘭在1564年起亦有類似的器材。
上述的斷頭台都是用來替代斧頭的,所以它們的切割器呈斧狀。
法國大革命
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國會開始研究新的刑法。當時其中一位本職是醫生的議員吉約坦 (Joseph-Ignace Guillotin) 提出六點有關建議,認為死刑應以快速及人道的方式執行,而且應對所有人施同一刑罰以提倡平等。他的選擇是斬首。值得留意的是,吉約坦本人是反對死刑的。
1791年,法國國會通過以斬首作為唯一合法的死刑執行方式。
1792年,由吉約坦參與設計的新型斷頭台正式面世,並以他的姓氏命名。這種斷頭台參考的是劍的設計。它的刀刃本是與地面平行的,但在正式使用前被改成斜的。同年4月,斷頭台進行了第一次處決。受刑者是一名強盜。
1793年1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同年10月他的王後瑪麗·安東尼特也被斷頭台處決;至1794年為止三年內,斷頭台斬首反革命份子保守估算超過六萬人。
斷頭台在拿破崙時代傳入德國,到納粹時期仍有使用,主要是對付判死刑的罪犯。若對付政敵則多用毒氣、絞殺、槍殺,例外者為白玫瑰為首成員六人,包括蕭爾兄妹,1943年2月22日受審後數小時遭受斷頭台處死。
吉約坦在1814年因肩膀生疽而過世,非如傳說中的死在源於其姓氏的斷頭台。他的後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以免和斷頭台扯上關系。
後期發展
斷頭台在1870年再次被改良。主要的改動在刀刃方面,用意是減少刀刃沖力所造成的損耗。
1939年6月,一名犯下六宗謀殺案的犯人歐仁·韋德文 (Eugene Weidmann) 被斷頭台處決後,法國政府認為群眾反應過於強烈,於是禁止公開行刑,改為於巴黎一所監獄中進行。韋德文的受刑情況曾被拍成紀錄片段,直至現在仍於互聯網上流通。
1977年9月,斷頭台最後一次在法國處決犯人。密特朗於1981年當選為法國總統後便廢除了所有由斷頭台執行的死刑。某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死刑並沒有被廢除,但這些死刑是以槍決執行的。
編輯本段設計
以下資料是根據法國的標准。
斷頭台的刀呈梯形,刀刃斜向,重約四十公斤。其木製支架高四米。
斷頭台設有木條以固定犯人的頭部。刀刃落下時的落差為二點三米,確保能快速斬斷犯人的頸項。
刀刃斜向的作用是使切斷的效果更佳。這個設計被盛傳是由法王路易十六親自設計,因此有人認為路易十六是死在自己設計的刑具上。然而,當時有一位法國醫生安東尼·路易 (Antoine Louis) 也有份參與建造斷頭台,有些人認為他才是提出斜向刀刃設計的人,因為這種事一般不會引起國王的注意。
編輯本段立場
約吉坦最初引入斷頭台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個更人道的方法去執行死刑,很多人也認為犯人的頭顱在被切離身體後很快便失去知覺。但這個觀點曾被質疑及引起爭議。在1905年,有人便聲稱經過實驗得知,一顆被斷頭台砍下的人頭能反應達三十秒。
編輯本段日常用語
現在中國很多人都以送上斷頭台比喻給予嚴重的懲罰。
斷頭台的英語 guillotine 也被用來形容「突然截止對某議案或法案的辯論」。

㈦ 絞刑的介紹

實際上分成縊死和勒死兩種。縊死,俗稱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勒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但絞刑的兩種情況也可用於謀殺、自殺。作死刑解釋時,又稱問吊、繯首死刑等;而在香港,亦有度頸這一個名稱。如用於自殺則稱自縊。一般在行刑前都要將犯人五花大綁、蒙上頭後,再於刑場執行絞刑。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世界各國均曾以絞刑處決犯人。多數情況下,受絞刑的都是平民百姓(貴族多用斬首),因此使用絞刑被當作是不榮耀的象徵。至於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很多都以絞刑處死,是由於他們罪大惡極,令人發指。在中國歷史上,絞刑通常不是最低級的死刑。正相反的是,高官皇族為保留全屍,通常會要求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現在多用槍決。英國曾以問吊作為其車裂刑的第一步,而犯人不會在此階段中死去。

㈧ 有人說 絞刑的發明者最後死在了絞架上 這是真的嗎

對是真的,不過這句話現在用作俗語,意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滿意請採納

㈨ 西班牙螺旋絞刑的歷史

螺旋絞刑只在兩個歐洲國家使用,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發明人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在對這一刑罰施行了幾個世紀之後,在1870年的刑法典中正式採用它作為懲處重罪的刑罰。葡萄牙對其一直沿用到1867年。從1870年起,西班牙把它的行刑方法傳到所剩下的殖民地和殘存著它以往影響的地區,於是施用於玻利維亞、菲律賓、古巴、波多黎各甚至一些阿拉伯國家。
螺旋絞刑剛產生的時候,犯人是坐在一塊平台上,胳臂被緊緊綁住,手系在腹前。他背靠著一根豎著的木樁,樁子上挖了個窟窿,人們從窟窿中放進去一根麻繩,編成環將脖子套住。麻繩的兩端則在拉子的另一面打結,從中間插過去一根棍子,當人們轉動根子時,環就緒緊,使犯人被勒死。這種原始的勒死人的方式能絲毫不傷頸動脈,卻造成人慢慢地窒息而亡。
後來,又出現了第二種絞殺的形式,繩子被金屬鏈所代替,使得擇縮帶沒有任何彈性。這種鏈條很快又為一種帶狀的金屬頸圈取代,預圈上附著有加工過螺紋的螺絲,它通過一種齒條穿這樁子。螺絲可以減小頸圍的直徑,並決定了勒緊犯人的程度。這個螺絲是用一根大鑰匙後來又改用把手來對其進行控制的。處死犯人,旋三四下螺絲就足夠了。但是,這種行刑的過程很長。首先要在螺絲的頂端固定上兩根力管,使劊子手像弄平衡棒一樣把螺絲轉進去。只要猛烈地搖晃力臂,螺絲就會迅速轉動,頸部便一下子絞緊起來,而頸部的氣管和喉嚨也被勒得粉碎。

㈩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死刑是用絞刑而不是用斬首

我們要想了解海盜為什麼是絞刑,就要先普及一下歐洲的死刑方式。

在中世紀的早期,由於封建領主才是封地內的實際統治者,所以大量生活在庄園中的人,都要遵循庄園法律才行。而領主們因為需要雇農為自己耕種土地和生產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以很少會施行嚴厲的刑罰。大多數情況下,庄園法律都不會執行死刑——一般都是採用罰款的方式,最多再施加鞭刑。

直到公元11世紀之後,商人們開始建設城市。商業性城市很大程度上不受領主的管轄,所以聚攏了很多不願受到剝削的無地農民。然而,城市聚集的人越多,越容易發生混亂,當底層市民無法養活自己的時候,各種犯罪活動就開始了。

城市管理者才不會像庄園主那樣「仁慈」,對於他們來說,商業性城市的根本就是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嚴厲打擊偷盜者,才能震懾犯罪,穩定城市秩序。所以,中世紀歐洲的城市,開始制定各種嚴厲的刑罰,尤其是針對偷盜者的刑罰。

(中世紀歐洲處刑方式眾多)

這其中最殘忍是分解四肢,但很少使用,一般都是針對叛國罪的。有明確記載的「分解四肢」並不多,其中一例就是1584年尼德蘭發動了獨立運動,意圖脫離西班牙王室。其運動領袖威廉一世被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刺殺。4天之後,刺殺者巴瑟薩·傑拉德在阿姆斯特丹被殘忍的處死了。

施刑者將傑拉德綁在市政廳的一個木架子上,然後用烙鐵將他的右手燙的血肉模糊。之後,傑拉德的身體又被多處燙傷,行刑者緊接著把他分成了四塊,剖開肚子,挖出心臟抽打臉部……為了警示眾人,他的屍體被分別掛在了阿姆斯特丹四個城門旁邊。

分解四肢確實是過於殘忍了,教會當然也會表示反對。所以對於罪大惡極者,最常用的死刑方式是輪刑和斬首。

輪刑是歐洲非常有特色的處刑方式:將犯人綁在一個大輪子上,然後用錘子砸斷他的四肢,讓其痛苦而死,這個過程很可能持續幾天之久。1435年,一次非常詳細的輪刑記載描述,一個犯人先被劊子手從背面連續砸了右腿6次,緊接著又砸了背部16次……劊子手會小心翼翼的不把犯人折磨死。

(輪刑)

14世紀的一位騎士犯了重罪,輪刑讓他四肢的骨頭全部被砸碎了。他在輪子上又撐了幾天時間才死去,而他的妻子就在下面跪著哭泣。1518年,一位名叫約翰·布蘭特的雙重殺人犯被科隆法院判處死刑,他在遭遇輪刑之後又活了24小時,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死去。

至於斬首,在中世紀的歐洲被認為是最簡單、最正派的死刑方式,必須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享用」劍刑。根據後世學者的分析,劍刑最早起源於軍隊,而中世紀軍隊大多由貴族子弟和他們的隨從組成,執行死刑也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劍刑簡潔了當,不會有過多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劍刑對劊子手的要求極高,不熟練的劊子手很可能無法一劍砍下犯人的腦袋,太血腥的場面是不被接受的。根據現在留存的相關證據,學者們推斷中世紀的行刑劍約為7磅重,沒有經過大量訓練是很難掌握的……所以,中世紀很多城市都沒有能執行劍刑的劊子手,有時候還需要從鄰近城市聘請才行。

(恐怖的絞刑架)

歐洲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盜竊者毫不寬容。有些人僅僅是偷竊幾個麵包,都可能被拉上絞刑架——正如我們最開始所說,早期的歐洲城市對私有財產極度重視。

數百年時間內,歐洲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絞刑場。犯人們的處決時間早就被公示出來,全城人都會涌過來觀看。18世紀以前,絞刑的方式比較簡單:罪犯會爬上一個梯子,劊子手將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然後撤掉梯子。罪犯常常會掙扎一段時間,才慢慢死去。

18世紀以後,英國人發明了「長墜落」式的絞刑,也就是我們在電影中常常看到的:犯人被套上繩索之後,劊子手拉動機關,犯人腳下的木板打開,其身體就會迅速下墜,犯人會因為頸椎折斷而快速死亡。

大多數的罪犯屍體會繼續掛在絞刑架上,直到腐爛發臭,以此震懾民眾。

為什麼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海盜都是絞刑呢?現在大家應該能得出答案了。

(獵巫運動中常常使用火刑)

首先就是絞刑的技術性不強,不用找專門的劊子手來執行,尤其是抓到的海盜數量眾多的話,絞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早期的城市議會和執法者看來,海盜的最主要罪行就是劫掠人們的財物。他們的行為本質上和偷盜者沒有太大區別,都是侵佔別人的私人財產,按慣例使用絞刑最合適。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絞刑對於犯人也足夠痛苦。而且當時的歐洲人普遍認為,除了輪刑之外,絞刑是最恥辱的死法了。

最後補充一點,上面提到的水刑和火刑,主要是中世紀後期,教會對付異教徒採取的處刑方式。比如在著名的獵巫運動中,水刑就是一種折磨方式,而火刑,則是殺死「被惡魔附身」者最合適的方法了。

閱讀全文

與絞刑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