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呼和浩特誰創造的

呼和浩特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7-06 12:06:13

『壹』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召創世人

1、呼和浩特大召寺是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范圍的影響;
2.大召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
3、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築、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

『貳』 修建呼和浩特城的人是誰

南北朝時期,阿拉坦汗,又稱安達汗與其夫人三娘子發起修建的。促進了民族融合,經濟發展。

『叄』 有人知道呼和浩特的十大首富嗎

北方新報10月14日報道:我區21位富豪入圍《2009胡潤百富榜》,億利資源集團王文彪兄弟以40億的身家位居全區富豪榜首,其餘上榜富豪有:內蒙古西蒙科工貿集團連廣明(31億),伊泰集團張雙旺(30億),鄂爾多斯滿世集團劉滿世(29億),慶華集團霍慶華(28億),萬正投資武世榮(26億),奈倫集團郭占春、東達蒙古王集團趙永亮(25億),內蒙古黃河工貿集團馬萬良、鄂爾多斯集團楊志遠(18億),興業集團吉興業家族(14億),興泰集團高星、鄂爾多斯集團侯永旺、李鳳義、王俊峰、張銀榮、包頭小尾羊余佳榮(13億),烏海君正集團杜江濤家族、維信集團郝續寬、包頭眾興煤炭集團林來嶸、鄂爾多斯東源宇龍王集團王三耀(10億)。但是在10月22日北方新報報道:信息發布錯誤,胡潤百富向億利致歉,榜單中億利的相關投資人的信息與實際的不符。

『肆』 呼和浩特長樂宮的歷史由來

長樂宮應該是內蒙古自治區50周年的獻禮工程,和鼓樓立交橋建設情況差不多,比立交橋早幾年。隸屬內蒙古民族集團,也就是雲文廣的民族集團。當時屬於民族集團自己經營,二樓是游戲廳,一樓是商場,當時也是非常火的商場。長樂宮就是商場。

還有就是民間有這樣的說法,說長樂宮遠看像座陵園,門前幾根柱子就是幾柱香。但是長樂宮的建設也為現在呼和浩特東邊的建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是因為在東邊長樂宮的開業,也為東邊的商業做了貢獻。

雖然現在呼和浩特地區商場林立,但是放在十幾年前,呼和浩特的商場都可以數的上來。

(4)呼和浩特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呼和浩特市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跡,是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旅遊集散中心之一。有戰國趙、秦漢、明朝的古長城;有北魏盛樂古城遺址;有見證胡漢和親、被譽為民族團結象徵金字塔的昭君博物院;有黃教寺廟大召。

有清朝管轄漠南、漠北等地的將軍衙署;有現存中國和世界唯一的蒙古文標注的天文石刻圖的金鋼座舍利寶塔;有遼代萬部華嚴經塔(白塔);有清康熙帝六女兒和碩恪靖公主府;有號稱「召城瑰寶」的席力圖召。境內還有哈達門高原牧場、神泉生態旅遊風景區、「塞外西湖」哈素海。

呼和浩特市2016年全年共接待遊客3458萬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旅遊總收入617億元,同比增長21%。

參考資料:網路-呼和浩特

『伍』 呼和浩特舊城是由誰始建的

蒙古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在明朝時期建造的,故又稱三娘子城;由於城牆由青黛色的長磚修葺而成,遠望之,在陰山山脈的襯映下,呈青色,故又稱「青城」。

『陸』 伊利的 創始人 是 誰

鄭俊懷。

鄭俊懷(1950年9月——),男,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現任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有中國「乳業教父」之稱。原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俊懷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和伊利公司任職的20多年中,率先在企業內部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在分配、人事、勞動用工制度方面大膽進行改革,使一個頻臨倒閉的手工作坊式小廠發展成年利潤達百萬元的中型企業。

1993年組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來固定資產40多萬元、年利稅不足5萬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廠發展成為全國大型乳業集團。與股份制改組前相比,凈資產總額增長了118倍,銷售收入增長了79倍,利潤和稅金分別增長了69倍和135倍。

(6)呼和浩特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一、伊利創造的上市奇跡

鄭俊懷把目光放到了全中國,1994年伊利建立自己的冰淇淋項目,進軍全國冷飲市場,很快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飲生產企業,年利潤達500多萬元。

憑借這樣強大的發展勢頭,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1億元,當年主營業務收入3.55億元,3年後就增長到11億元。這是中國第一個上市的乳品企業。隨後伊利股價一直保持遙遙領先。

二、獨董風波引發猜測

當時伊利股份一直勢頭良好,年年派送現金,投資者信心十足,鄭俊懷開始找操盤手坐莊。8年以後有人算了筆賬,說伊利莊家賺了數億元。但是這筆錢不會作為贏利進入公司。

2003年7月,金信信託代人以每股10元的低價,收購了2800萬伊利股份的國家股,成為伊利的第一大股東。這個背後收購者成為伊利的控制人,大家紛紛猜測,這個人就是鄭俊懷。

2004年6月,獨董俞伯偉和王瑾要對公司專項審計,但被鄭俊懷馬上罷免,風波驟起。

三、事發,入獄

2004年下半年,中國證監會調查伊利。2004年12月,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批捕鄭俊懷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據說,鄭俊懷涉及兩筆款項挪用嫌疑及國債去向。

『柒』 呼和浩特最有名的企業家是誰

專門打聽過,在呼和浩特最有名的企業家有一個叫做楊進東,在呼和浩特 楊進東做食品行業做的特別好。

『捌』 呼和浩特什麼時候建立的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里,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為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城為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和林格爾縣境。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范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領主阿勒坦汗(俺答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萬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里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毀。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為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准噶爾部隊,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對准噶爾部戰爭勝利後,距舊城2.5公里處又增建一駐防城即新城,並命名為「綏遠城」。清朝末年,將舊城(歸化城)和新城(綏遠城)合並,稱「歸綏」。1928年,綏遠建省,將歸綏縣城區設為歸綏市,作為省會。日寇佔領期間,曾改稱為「厚和特別市」。1954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 蒙語為"青色的城市"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綏遠省軍政委員會歸綏市工作團進入歸綏。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稱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轄新城區、回民區、玉泉區和塞罕區。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71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5年11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1996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烏蘭察布盟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管轄.呼和浩特市現行政區劃共轄9個旗縣區,20個街道辦事處,96個鄉鎮,412個居委會和1 095個村委會,土地面積17 224千方公里。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腳下,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總人口197.7萬人,居住著蒙古(約佔11%)、漢、回、滿、鄂倫春、鄂溫克等10多個民族,現已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蒙語「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內蒙古人則通常省稱為「呼市」。 呼和浩特屬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變化劇烈的顯著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氣溫零下25℃至45℃。晝夜溫差極大,夜裡比白天溫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帶長袖衣服。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呼和浩特屬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變化劇烈的顯著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氣溫零下25℃至45℃。晝夜溫差極大,夜裡比白天溫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帶長袖衣服。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呼和浩特是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塞外名城。主要景點有明代大召(伊克召)、席力圖召(小召),清代五塔寺,清真大寺,博物館,昭君墓等,呼市北邊有大青山風景,可觀賞烏海風光、桌子山雄姿、鄂爾多斯草原、這里地質奇特、植物珍奇,是旅遊觀光不可多得的地方。這里居住的人們熱情好客,您不僅可觀賞到美麗的草原風光,還可品嘗到真正的內蒙古風味。 呼和浩特市內有許多喇嘛廟,明清兩代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召城」(召在蒙古語里是「寺廟」的意思)。錫林郭勒路與中山路交會一帶為呼市最繁華地帶,錫林郭勒路以東的新城高樓林立,以西的舊城景點較多,極富觀光價值。

『玖』 誰知道呼和浩特的歷史

30~50萬年前,呼和浩特地區就有人類生息。夏商周三代,北方許多游牧部落在此活動。戰國趙武靈王於陰山河曲築雲中城(遺址在托克托縣古城村西),秦置雲中郡,治在雲中城。漢仍置雲中郡,高帝六年(前201)分雲中郡增設定襄郡,建成樂城為郡治(遺址在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魏設雲中縣。魏齊王年間(240~254),鮮卑族拓跋部定都成樂城,改稱"盛樂",北魏建國後設為北都,北齊於此置紫河鎮。隋唐時期稱"白道川"和"哈羅川",先後為突厥人和回紇人據地,中央王朝與之時戰時和。隋於盛樂城置金河縣,並於城南築大利城,唐於此設單於都護府。唐神龍三年(707),邊將張仁願築東受降城(遺址在托克托縣城關鎮北),以扼突厥。遼、金、元三代稱"豐州灘",遼神冊年間(916~921)築豐州城(遺址在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村西南),金、元沿用。遼初又在東受降城置東勝州,金、元仍沿用。明洪武四年(1371)在東勝州舊址置東勝衛,並於南部置鎮虜衛(衛址在托克托縣黑城子)。明成化年間(1465~1487),蒙古達延汗統一蒙古諸部,領有此地;後其孫阿勒坦汗(俺答)率土默特部駐牧豐州灘,隆慶五年(1571)受明封為"順義王",次年築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老城)。清初為清王朝靖北據點。雍正元年(1723),置歸化城理事同知廳,直隸山西朔平府。雍正十三年(1735)議築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為八旗兵駐防城,乾隆四年(1739)築就,設將軍署,後增置綏遠同知廳。1912年改歸化廳為歸化縣,1913年合並綏遠廳為歸化縣,1914年改為歸綏縣。1928年綏遠省建立,以歸綏城區設歸綏市,為省會。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1954年4月25日,撤歸綏省,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改稱呼和浩特市,定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蒙古語為"青色的城"。

『拾』 內蒙古的簡介

內蒙古的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在世界自然區劃中,屬於著名的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統稱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10)呼和浩特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內蒙古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中國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總面積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有「牧草王國」之稱。6月-9月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最佳旅遊季,尤其7、8月間大草原牧草茂盛,適合在大草原腹地騎馬、垂釣,或在西部的呼倫湖上泛舟。

2、響沙灣: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此外,還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響沙灣是一個彎形沙坡,背依蒼茫大漠,面臨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為45度,寬度400多米。

閱讀全文

與呼和浩特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