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大發明以後,中國還有哪些是世界首創,或者第一呢
很多啊,數不清的,只是現在用幾個「封建」「迷信」就把他們扔進博物館了。其實是外國學術刻意要貶低我們國家歷史的地位,在學術上否認,國內有些人也「洋」了,也跟著數落老祖宗了。可是,說哪個第一,哪個第一又有什麼用呢,爭個「虛名」嗎,那也是老祖宗的,我們有什麼資格把被自己丟了的傳家寶拿來炫耀。四大發明只是後來被外國人拿去用,才那麼出名,哼,要是當時外國人都偷去用了的話,我們現在歷史教科書肯定又寫,某某第一、某某第一。就該藏起來,等有識之士自己去挖掘,好好為自己國家做貢獻。所謂的「羅斯福新政」,用的一個公共還有農業政策,就是借鑒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美國的復甦也有一定程度是依賴這個的,可是我們都丟了啊,跟著外國人罵老祖宗的不是。很多啊,一定要自己去翻歷史,當然不是翻現在的歷史書了,一定要看原來的,要古今結合起來看,今天很大程度都是歷史的影子。你看看《管子》,那思想就很燦爛,我們都丟了......
B. 中國四大發明之後還有哪些發明,按類別分類
1、鼓: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 8、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9、漆――世界第一種塑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
10、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
11、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2、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
30、硝石鑒別方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
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 33、吊橋:
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
34、記譜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國人已發明了記譜法。
35、造紙術: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36、降落傘: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西方人利諾曼德於1783年,多次從樹頂或房頂上跳下去,結果很成功,他把這叫降落傘;這比中國人發明降落傘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焰火。
38、微型熱氣球: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微型熱氣球。
39、墨水: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
40、曲柄搖手: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曲柄搖手;西方於公元9世紀才使用曲柄搖手,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耬: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耬,而西方到1566年才製成條播機,比中國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轉式揚谷扇車: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谷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環:
公元前140年,中國人房風發明了平衡環,中國人發明的平衡環比西方領先700年左右。
44、白蘭地與威士忌:
公元前126年,中國人發明了白蘭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這種制酒法才傳到歐洲,並引起歐洲人的轟動。制白蘭地酒歐洲人比中國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
公元前125年,中國人劉安發明了豆腐。同年,中國人還發明了激素結晶體提取法,這比歐洲人領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馬燈:
公元前121年中國人發明了走馬燈。西方人約翰•巴特於1634年描述了走馬燈,比中國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47、百煉法――用生鐵煉鋼法:
公元前120年,中國人發明了用生鐵煉鋼法,也稱「百煉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開始用生鐵煉鋼,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車:
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漢時期,中國發明了指南車(也有傳說黃帝時期中國人就發明了指南車)。
49、曲柄:
大約公元前100年中國人發明了曲柄。
50、獨輪車:
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獨輪手推車;而西方到公元11世紀才使用獨輪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實驗室:
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並建造了密封實驗室。
52、傳動帶:
公元前1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傳動帶。歐洲人用傳動帶是1430年,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動測繪儀:
中國人於公元5年發明了滑動測繪儀。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動測繪儀,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風箱:
公元31年中國人發明了水力風箱。中國人利用水利的創舉是現代社會以前能源供給中最有意義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業革命邁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龍骨水車:
公元80年,中國人發明了龍骨水車;而歐洲第一架方形板葉的龍骨水車制於16世紀,是直接以中國的設計為模式而製作的,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紀,發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現了舵,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動儀:
公元132年中國人張衡發明了地震探測器――地動儀。外國人德拉•奧特弗耶於1703才設計出第一台現代地震儀。這比張衡發明的古代地震儀――地動儀要晚1571年。
59、催淚彈:
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催淚彈。
60、船中水密艙:
中國人於公元二世紀發明了船中水密艙.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紀中國人發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圖法:
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在公元2世紀發明了定量制圖法,從而使制圖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紀才出現有相當價值的地圖,這比張衡發明定量制圖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紡車:
中國人於公元121年發明了紡車;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紡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純硫提煉法:
中國人於公元2世紀發明了純硫提煉法。中國人發明的營養缺乏症治療法比西方領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桿船:
公元260年中國人發明了七根桅桿船。
66、車前橫木:
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車前橫木。
67、馬蹬:
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蹬。西方到公元5世紀才制出馬蹬,比中國晚了二百年。
68、自動控制機:
中國人於公元前3世紀發明自動控制機。
69、人造金:
中國人葛洪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人造金。
70、初級砷提煉法:
公元3世紀,中國著名煉丹家葛洪發明了初級砷提煉法。砷是製造火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國得到提煉法砷晚了幾百年。
71、卷線釣魚器:
中國人於公元3世紀發明了卷線釣魚器,當時它叫做「釣車。而西方到1651年,才開始在魚桿上使用卷線輪,比中國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公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
73、槳輪船:
中國人於公元418年發明了槳輪船。
74、「西門子式」煉鋼法:
大約在公元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西門子式」煉鋼法,當時叫「共熔」煉鋼法。這就是1863年馬丁一西門了平爐煉鋼法。中國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術:
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印技術。
76、水力磨面機:
公元530年,中國人發明並製造出了水力磨面機。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使用這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灘航行:
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海灘航行。。
78、指針式標度盤裝置:
中國人趙達於公元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
79、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國人於公元577年發明的。中國人使用火柴幾乎比歐洲人早1000年!
80、國際象棋:
中國人於公元6世紀發明了國際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紀才下國際象棋,比中國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橋:
公元610年,中國建築工程學派奠基人李春,發明並建造了弓形拱橋――通橋,又名趙州橋或大石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七百年。
82、浮板:
中國人於公元759年以前發明了浮板。
83、熨斗:
公元800年代,中國人發明了熨斗,並開始使用了它。
84、紙幣:
中國人於公元8世紀發明了紙幣,不過發行機構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銀行首先推出了鈔票,比中國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葯:
中國人於公元850年發明了火葯。十世紀時中國人已用來發信號和製造煙火。西方人到12世紀後期才開始關注火葯,比中國晚了三百多年。
86、撲克牌:
公元9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撲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國和西班牙也出現了撲克牌,比中國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噴射器:
中國人於904年發明了火焰噴射器,並且用之於打仗了。
88、槍炮:
大約公元905年,中國人發明了槍炮。這槍就是火槍(或稱長矛)。歐洲人到1396年才開始用火槍,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
89、麥卡托投影:
公元940年,中國人發明了麥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國才有人用麥卡托投影,比中國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鏈式傳動裝置:
中國人於976年發明了鏈式傳動裝置――鏈式傳動帶;歐洲人到1770年才開始使用鏈式傳動帶,比中國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輪:
中國人於公元983年發明凸輪,並應用於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鏈。同一時間,在西方義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漿洗作坊中應用了凸輪。
92、運河船閘:
公元984年中國人喬維岳發明了運河船閘,從而提高了河運能力。到1375年歐洲也建成了第一個船閘,這比中國已晚389年。
93、種痘免疫法:
中國人在公元10世紀發明了種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為預防天花的措施,輕型天花接種開始廣泛在歐洲採用,由中國傳去的這種接種方法,後來發展成為接種牛痘的免疫學。
94、機械鍾:
公元1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機械鍾。西方到13世紀才制出機械鍾,比中國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
中國人於公元1374年發明了水雷
96、大炮:
中國於1280年發明了在炮。這時中國人製成了首批信而有徵的銅鐵大炮(徵是驗證的意思)。
97、火箭:
中國人於公元1150年發明了火箭,並使用了火葯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鏡:
中國人於公元1300年發明了眼鏡,這時義大利也開始使用眼鏡了。
99、古代直升飛機:
中國人徐正明於公元17世紀發明了直升飛機。
公元17世紀中國蘇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製造一個類似蜻蜓的直升飛機,並且想把人也帶上天空。經過十多年的鑽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飛機。它有像竹蜻蜓一樣的螺旋槳,架駛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腳踏板通過轉動機構來帶動螺旋槳轉動,試飛時候,它居然飛離地面一尺多高,還飛過一一條小河溝,然後落下來。
100、迴音壁:
公元1530年,中國人發明了迴音壁;同時,還發明了三音石和圓丘。它們皆建在天壇
我覺得中國有些人的確穿越回去了
C. 一個人完成了一項發明創造後,他什麼時候才能獲得專利權
您好:來
從將發明創造向專利局自提交發明專利申請日起,十八個月之內專利局會完成初審,如果通過了初審,從申請日起三年內可以提出實審要求,實審通過後即可獲得專利權。
申請人可以請求專利局提前初審或提前實審,專利局收到請求後會提前進行審查,不然一般都等十八個月或三年期滿才進行。實審必須要申請人提出要求,否則專利局不予自行審查。
所以發明專利權所需時間很多,一般至少三年以上。
但如果您申請的是實用新型專利,則只需要初審,不需要實審,一般幾個月也就可以拿到授權了。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時間不如發明專利長,保護范圍也不如發明廣泛。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D. 能不能先申請新型實用專利,等新型下來後再申請發明專利,放棄之前的新型實用而轉為發明
《專利法》第九條 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
E. 三大發明前後是什麼
1661年6月,牛頓告別了母親、弟妹,獨自前往他一心嚮往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劍橋大學由幾個學院組成,牛頓被錄取的三一學院,是劍橋大學里最大的一所學院。
牛頓是以減費生身份進入三一學院的,他一方面要為教授跑腿,一方面還要看自己的書,簡直忙得透不過氣,所以他的大學生活根本談不上多彩多姿。不過,進入大學後最令他感到吃驚的是,他感到自己的學識太淺薄(bó)了。
1664年,牛頓已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了,他在這一年得到三一學院的獎學金。如此一來,牛頓就不必一面工作一面讀書了,他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研究功課。
1665年夏天,在英倫三島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瘟疫瘟疫(wēnyì):指流行性急性傳染病。,使牛頓暫時離開了劍橋大學,回到烏爾索普鄉間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牛頓雖然回到家鄉躲避瘟疫,可他對時間卻抓得很緊,從大學里帶回來需要研究的問題,時時縈(yínɡ)繞在腦際。
幾年的大學生活,牛頓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在博學多才的名師的指點下,在他那善於思考的頭腦里,一個個早已孕育著的問題,猶如汩汩(ɡǔ)清泉即將噴涌而出。雖然這時他只有23歲,但他積累的知識,為他去探索、揭示科學上的奧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於是,他開動了他那聰慧的大腦,去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就像蜜蜂一樣,採花以後就該「釀(niànɡ)蜜」了。
牛頓把各種實驗用品,像磁鐵、燒瓶、棱鏡、透鏡等,還有一些書籍,整齊有序地擺置在二樓的小房間里。這些用品,有的是自己動手製作的,有的是從節約開支中買來的,這從當時的條件看,已經是了不起的實驗設備了。
牛頓曾經說過:「1665年和1666年兩年鼠疫期間,我正處於發明創造的鼎(dǐnɡ)盛年華,比以後任何時候更潛心於數學和哲學。」(牛頓時代把自然科學叫做哲學)。
這兩年牛頓有三大發明:「數學上的微積分」、「力學上的萬有引力定律」、「光學上的光學分析」。
牛頓生活的時代,正當科學界研究天文學、觀察天體運行風行的時代。自幼就對天空中日月星辰充滿好奇心的牛頓,上了大學後便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牛頓如飢似渴如飢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地捧讀哥白尼、伽利略的著作,接受了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6世紀提出的「日心說」的理論。哥白尼的「日心說」,大膽地沖破了「地心說」的傳統觀念,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認為,人們覺得地球不動,是整個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繞地球旋轉,是一種錯覺。並指出這種錯覺的產生,是由於地球本身自轉引起的。
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又下功夫研讀開普勒的著作。開普勒是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的助手。
開普勒的三大定律,把哥白尼的學說大大推進了一步,他把哥白尼的行星運行圓形軌道,修正為橢圓形。他的偉大貢獻,就是證明了行星是按著一定的規律運行的這一真理。這一驚人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自然界不是以神或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受其自身規律所支配。
牛頓在深入學習開普勒的著作時,頭腦里始終縈繞著這樣一個問題:支配天體行星按照開普勒三個定律運行的原因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前輩科學家伽利略也曾想到過,行星和它的衛星在一定軌道上運行,而不飛開,必定是「某種力」的作用。
一天,牛頓早早起床,在二樓安靜的房間里埋頭讀書,整理資料。他把魂牽夢繞魂牽夢繞:形容思念情切。、未能解決的力學問題記在筆記本上。
現在占據著牛頓頭腦的,就是天體運行問題。他想,關於地球、火星、金星等行星怎樣運行的規律,已由開普勒定律所證明。可是,行星為什麼要那樣運行的道理,至今還沒有人能說清楚。
當牛頓被這個問題困擾著的時候,樓梯上響起了「噔噔噔」的聲音,隨著聲音有人喊著:
「哥哥,你又關在屋子裡想什麼吶!」
妹妹安娜邊喊邊推開牛頓的房門。
「是安娜啊,歡迎你來!」
「哥哥,你不要一個人悶坐著了,我陪你到後院走走好不好?」
「這太好了!」
說著,兄妹二人下了樓,來到了後院。
兄妹倆來到一棵蘋果樹下,牛頓仰頭看著樹上掛滿了蘋果,個個像嬰兒紅撲撲的臉,惹人愛憐。
正當牛頓望得出神,一個蘋果悄悄離開樹枝,「吧嗒」一聲落在地上。
「哥哥,你看,樹上掉下來一個蘋果。」安娜指著落地的蘋果對牛頓說。
「我見到了。」牛頓說著陷入沉思中。
一會兒,安娜見哥哥眼裡放出奇異的光,臉上也流露出一股喜色。
是的,牛頓被蘋果落地這件平常的事所吸引,腦子里進行著一連串的思索: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呢?是被風吹落的嗎?這時一絲風都沒有啊!地球周圍是一個多麼大的空間啊,蘋果為什麼不飛向天空,而要落到地面,而且往地面最低的地方落呢?這不可能是因為蘋果有重量吧?那麼,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有重量,因而都會從高處落向地面。但是,重量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這時,牛頓怎能不高興呢!他長久想了又想的問題,終於有了解答的線索。他想:「蘋果落到地上,那是因為地球吸引它;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就是在高山上,也不減弱。由此可見,地球的引力同樣對月球也起作用。」
牛頓繼續思索著:「月球之所以能以一定距離圍繞地球轉動,就是因為月球總是向地球方向下落的緣(yuán)故。就像蘋果落下來一樣,月球也是向著地球下落的。」
這時候的牛頓,猶如在茫茫大海里航行找到指南針一樣,高聲喊道:「明白了,明白了。安娜,這回可明白了!」
安娜也為哥哥高興,她叫著哥哥一同回去吃晚飯。
飯後,牛頓獨自上了二樓,他坐在搖曳(yè)的燭光下,計算著月球在一秒鍾內向地球下落的距離,得出:在同一時間里,月球向地球下落的距離是蘋果下落距離的1/3550。由此可知,如果把蘋果拿到月球上去,地球對它的引力就會減少1/3550。
根據這個原理,牛頓發現,如果距離增加1倍,引力就變成l/4;增加2倍,引力就變成1/9。這也就是說,地球引力的減弱是與地球中心到月球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這就叫做「平方反比律」。
牛頓就是這樣驗證了:作用於月球的地球的引力是符合平方反比律的。
月球和地球的關系,也適合於太陽和圍繞它運行的行星之間的關系。牛頓進一步研究,終於從開普勒的定律中,成功地推導出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關於牛頓因為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事,在他的生前並沒有記載,而是在牛頓逝世之後才逐漸流傳出來的。
F. 算盤發明後,先後被傳入什麼等國家廣泛利用
算盤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中國的算盤是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的。「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開始見到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在元代中葉和元末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有提到算盤的。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約在明代末年,算盤逐漸流行。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廣的珠算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易方便,因而在中國被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受到廣泛歡迎。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機器的重大改革。
G. 如果我發明東西後才發現別人已經申報了專利怎麼辦
第一,中國專利是先申請制度,在你之前如果已經有人申請,則你就相同的技專術方案後申屬請專利是無法獲得專利授權的。
第二,如果這個技術方案在對方的申請日之前就已經公之於眾,則若對方專利獲得授權,你可據此提出無效宣告要求撤銷該專利。
第三,如果這個技術方案在對方的申請日之前你就已經使用但並沒有公之於眾,則若對方專利獲得授權,你可根據先用權而繼續使用該技術。
另外,你也可以基於該技術改進後另外申請專利保護。
H. 新中國成立後 發明過什麼東西
技術革新,創造發明,需要從追趕、跟隨,到並進、超越,再到引領的。
新中國成立後的七十年,從無到有,雖不都叫發明,如果是原創性發明,超級水稻算不算?
5G,電子支付、天眼,等等。
I. 我有個發明然後交到公司申請了專利,等專利公示之後發現多了個第二作者,請問對我有什麼影響么
你這個專利是以你個人名義還是以公司名義申請的專利?公司的無所謂了,有人沾你光了,有好處也是公司的,個人就吃虧了,有人買專利還要分一半錢
J. 中國在四大發明之後還有哪些影響全世界的原創發明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已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大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公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中說,戰國時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針)。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了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
8、印刷術:
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軸,用多塊長91厘米,寬36厘米的刻版印的。
1040年代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1438年在德國梅茵茲城古騰堡居住的根弗第謝(德國人)才創造了澆濤金屬字母活字的模具。
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600多年後,1719年,德國的勒布朗設計的彩色印刷機取得了專利權。
9、漆――世界第一種塑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
10、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到1932年,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鏡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物品之一。魔鏡有何奇妙之處呢?在魔鏡的反面鑄有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線的一面為凸狀,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青銅製成用作鏡面。在大多數照明情況下,這種鏡子看上去與其它的普通鏡子無異。但是,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魔鏡時,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鏡面將陽光反射到暗色的牆上,人們就能從投在牆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鏡面的圖案或文字。堅實的青銅製品變得透明了,這種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現象使中國人給魔鏡取了透光鏡名稱。
青銅是不透光的,然而實際使人感到透光,這是為什麼?這奧妙之深讓中外學者探討了幾百年,中國的科學家沈活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萊格爵士都發表過高見。威廉•布萊格爵士於1932年發現這一奧妙時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出來。」李約瑟將這一切稱為「是在通向掌握金屬表現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11、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以前一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製成雨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2、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它主要用於打仗和狩獵,可卧射、立射、騎射,威力甚大。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
14、古代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機器人的,是中國人。古代中國制出的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等,應有盡有。
會跳舞的機器人。我國唐朝的段安希說:西漢時期,漢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單於冒頓圍困。漢軍陳平得知冒頓妻子閼氏所統的兵將,是國中最為精銳驃悍的隊伍,但閼氏具有妒忌別人的性格。於是陳平就命令工匠製作了一個精巧的木機器人。給木機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把它的臉上擦上彩塗上胭脂,顯得更加俊俏。然後把它放在女牆(城牆上的短牆)上,發動機關(機械的發動部分),這個機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優美,招人喜愛。閼氏在城外對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誤把這個會跳舞的機器人為真的人間美女,怕破城以後冒頓專寵這個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閼氏就率領她的部隊棄城而去了。平城這才化險為夷。
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更為精巧神奇,唐朝人張騖在《朝野全載》中說:洛州的殷文亮曾經當過縣令(相當於「縣長」),性格聰巧,喜好飲酒。他刻制了一個木機器人並且給它穿上用綾羅綢緞做成的衣服;讓這個機器人當女招待。這個「女招待」酌酒行觴,總是彬彬有禮。
會賺錢的機器人。唐朝時,我國杭州有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研製了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它手端化緣銅缽,能學和尚化緣,等到缽中錢滿,就自動收起錢。並且它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杭州城中市民爭著向此缽中投錢,來觀看這種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為主人撈到數千錢,真可稱為別出心裁,生財有道。
會捉魚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還用於生產實踐。唐朝的柳州史王據,研製了一個類似水獺的機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魚以後,它的腦袋就露出水面。它為什麼能捉魚呢?如果在這個機器人的口中放上魚餌,並安有發動的部件,用石頭縋著它就能沉入水中了。當魚吃了魚餌之後,這個部件就發動了,石頭就從它的口中掉到水中,當它的口合起來時,它銜在口中的魚就跑不了啦,它就從水中浮到水面。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產的機器人。
此外,在《拾遺錄》等書中,還記載了古代機器人登台演戲、執燈伴瞎等機巧神妙。
15、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
16、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
17、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8、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也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到20世紀前蘇聯和遠東地區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盤。
19、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五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
20、雙動式活塞風箱: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
21、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2、鑄鐵術: 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
23、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
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24、立體地圖: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記過了一張公元前210年繪制的秦始皇墓地圖。書上寫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電訊》的一篇報導說:秦始皇墓地雖然還沒有打開,但是可能已經發現了。據說是墓入口處的地方發現了微量的水銀。考古學家猜測這可能就是上述立體地圖上所示的水銀。
公元32年將軍馬援講到的軍事立體地圖,河谷山脈的模型是用糯米製作的。此外,還出現了木刻的立體地形圖,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述了這種地圖。1130年黃裳也製作了一張木刻立體地圖。此圖後來引了哲學家朱熹的興趣,他千方百計地收集木刻地形圖,以便進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時用粘土,有時用木刻製作立體地形圖。黃裳在一部《鶴林玉露》里,還講述了朱熹製作的一幅地形圖的情況:「(朱熹)嘗欲以木作華夷圖,刻山水凹凸之勢。合木八片為之。以雌雄榫鑲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負之。每出則以自隨,後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體地形圖的製作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後又傳到了歐洲。1510年,保羅•多克斯製作了歐洲最早的地形圖,繪出了奧地利的庫夫施泰因的鄰近地區。阿拉伯人伊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敘述了他在直布羅陀看到一張立體地形圖。中國以外的國家有關立體地形圖的記載沒有比這更早了。
25、吊橋:
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瀾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它總長為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此吊橋上鋪了板便於人們行走。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又發明了鐵吊橋。這橋可用於通行車輛。西方的第一座吊橋,即溫奇橋,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
26、記譜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國人已發明了記譜法。二千多年前,中國的戰國時期已有管色譜,是中樂12律的簡號。約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蘭科在其著作中創造了一套節拍符號,把律音分為四種長短,逐漸演變成現代化的記譜法。
27、造紙術: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紙張發明以前,人類在石頭、粘土和木頭上刻字,還在樹葉和樹皮上寫字;有的在竹子、紙莎草結和羊皮上寫字。我國先秦時期,大臣向天子或皇帝交一封建議書,把其內容寫在竹子上,這一封建議書就需要兩人抬著它進獻給國家元首,實在太不方便。到公元2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過去史稱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但從出土的時期紙來看有史料記載分析,中國人早在蔡倫之前已懂得造紙,蔡倫只是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加以改進和提高,制出了較優質的蔡侯紙。
28、降落傘: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許多人都知道達•芬奇留下了降落傘的草圖,這標志著歐洲人最初產生製造降落傘提法的時間。但是遠在達•芬奇1500年前,中國人已經發明了降落傘,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極其成功地運用了它。何以為證?我們可以從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找到最早的文學記載,此書完成於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傘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這一事實,證明了降落傘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
中國人在中世紀使用降落傘的例子,敘述了1192年在廣州親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時候雲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們曾親自看到過中國人使用降落傘。法國人西蒙在《歷史性的關系》一書中也說過,他曾親眼看到過中國人使用降落傘表演雜技。中國確實是發明降落傘的國家,用傘當作降落傘是其古老的傳統!西方人利諾曼德於1783年,多次從樹頂或房頂上跳下去,結果很成功,他把這叫降落傘;這比中國人發明降落傘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29、焰火: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焰火。
30、微型熱氣球: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微型熱氣球。最早的微型熱氣球是用蛋殼製造的。在那個時期寫的《淮南萬畢術》一書里提到,藉助於燃燒著的引火物,蛋殼可以飛上天空。其作法是:用一個雞蛋,去掉蛋黃和蛋清,然後點燃放入其孔中的引火物艾蒿。蛋殼就可以自行升空飛走。
熱氣球也有用紙做成的。一位於1939年僑居在中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的名叫彼得•古拉特的外國人,他曾寫書說,他曾目睹過中國人放紙扎熱氣球的情景。
31、墨水: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這時埃及人也製成墨水。古代中國人和埃及人用油燈的油煙和水跟明膠混合製成墨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
32、曲柄搖手: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曲柄搖手;西方於公元9世紀才使用曲柄搖手。
33、旋轉式揚谷扇車:
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旋轉式揚谷扇車。到18世紀初,西方才有了揚谷扇車。
34、平衡環:
公元前140年,中國人房風發明了平衡環,公元189年中國人丁緩又改進了平衡環,後來傳到了歐洲。到公元9世紀,著名科學家羅伯特。霍克等人應用該裝置的原理造出了萬向接頭。就是這項發明使汽車的自動能量傳輸成為可能。
35、密封實驗室: 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並建造了密封實驗室。
36、傳動帶: 公元前1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傳動帶。歐洲人用傳動帶是1430年,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37、滑動測繪儀:中國人於公元5年發明了滑動測繪儀。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動測繪儀。
38、水力風箱:
公元31年中國人發明了水力風箱。《後漢書》記載了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以水為動力、用於鑄造鐵制農具的水力風箱(鼓風水排)的事情。並精闢評價說: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後來發明家杜預對這種風箱作了大量改進,鼓風水排代代流傳,越來越廣泛地傳遍了全中國。而歐洲直到公元13世紀,才開始使用鼓風水排。
39、龍骨水車:
公元80年,中國人發明了龍骨水車;而歐洲第一架方形板葉的龍骨水車制於16世紀,是直接以中國的設計為模式而製作的。
40、船尾舵:公元1世紀,發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現了舵。
41、瓷器:
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晉時期的人,用高嶺土、長石和石英為原料,燒製成潔白細密的飲食器皿。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
42、地動儀:
公元132年中國人張衡發明了地震探測器――地動儀。張衡是一位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他寫過很多書,其中一本是《渾儀》。他曾設想地球是與九個大陸一起是在無限空間的球。在中國他第一個介紹了地理上經線與緯線的交叉網路。這時,張衡還發明了渾天儀。渾天儀顯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對位,地動儀則可預測地震發生的地區,甚為精巧。外國人德拉•奧特弗耶於1703才設計出第一台現代地震儀。
43、定量制圖法:
中國古代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在公元2世紀發明了定量制圖法,從而使制圖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張衡最先把矩形網格座標的方法應用於地圖,這樣可以用一種更科學的方法去計算和研究方法、距離和路程。他寫的《算網論》一書中明顯地含有精確使用地圖座標的基本原理。張衡的矩形網路座標成功地應用於縮小地圖的尺寸,在手法上類似於照相微縮技術。西方直到15世紀才出現有相當價值的地圖。
44、紡車: 中國人於公元121年發明了紡車;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紡車,比中國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45、馬蹬:公元3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蹬。西方到公元5世紀才制出馬蹬,比中國晚了二百年。
46、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旋槳:
公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
47、槳輪船:
中國人於公元418年發明了槳輪船,這在一份中國水軍行動的報告中已有記載。這次行動是劉宋的一位水軍將領王鎮惡指揮的。公元494―497年,祖沖之製造了一艘改進的船隻,被稱為「千里船」,它不用風力,一天能行很遠。它代表了早期設計的槳輪船。梁朝水軍將領徐世譜,公元552年跟侯漫作戰時使用了「水輪船」(即槳輪船)。另一位將軍黃法氍公元573年在黎陽的圍攻戰中製造並使用了「步艦」(用腳操作的槳輪船)。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改進了槳輪船。1168年,水軍將領史正志製造成了一隻排水量達200噸的戰艦,由12年葉片組成的槳輪來驅動。程昌寓製造成100米長的輪船,能載七八百人。公元12世紀中國已造出大輪船可達到長120米、寬1.37米和桅桿高24米多,船上的工作人員可達200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在抗英戰斗中還使用了這種槳輪船。
英國人認為中國人看到英國海軍的槳輪船而很快仿製出來的,殊不知中國人到那時使用這種船已有1600年了。
48、油印技術:
公元500年中國人發明了油印技術,中日兩國已能用此技術印刷書籍。1881年匈牙利人盞斯泰特納發明了鐵筆劑肪紙滾筒油印技術;1888年他又發明了打字機,1899年奧地利人克拉博發明了旋轉復印機,直到1950年才被影印技術代替。
49、指針式標度盤裝置:
中國人趙達於公元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中國的指針式標度盤的裝置結構精細復雜令人驚奇。而其中有些標度盤裝置竟由多達40個同心圓組成。在每個不同的同心圓上都標有一套不同的數字以測量各種情況,並可按要求讀出數字。總之,中國人開創了世界上第一代指針式標度盤裝置,這種裝置對現代科學來說仍是極其重要的。
50、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國人於公元577年發明的。這火柴是由北齊的一群貧苦宮女發明而成。最初的火柴是用硫磺製作而成,公元950年陶谷在《清異錄》一書中有所記載。直到公元1530年,歐洲還沒有火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