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

發布時間:2021-07-06 08:19:58

1. 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此詞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慨之情。

2.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主題思想,還有寫作背景(詳細點)

寫作背景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主題思想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讀者自己去聯想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後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台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後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於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3.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風格上有何不同

前者風格比較明快,樂觀昂揚;後者沉鬱頓挫,談古傷今。

前者寫三國時的英雄孫權,諷刺南宋朝廷無能而屈辱求和,表達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張收復中原的情懷。後者不僅贊揚了宋武帝劉裕等等多位歷史人物,而且自不甘休,以廉頗自比,表現了仍要抗金的決心,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揚,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

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

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創作背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 ,時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准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

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准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4.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創作背景

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5.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寫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主題思想
曹操所一褒一貶的兩種人,形成了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在南宋搖搖欲墜的政局中,不也有著主戰與主和兩種人嗎?這當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讀者自己去聯想了。聰明的詞人只做正面文章,對劉景升兒子這個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眾了。然而妙就妙在縱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為上述曹操這段話眾所周知,雖然辛棄疾只說了前一句贊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起後面那句罵人的話,從而使人意識到辛棄疾的潛台詞:可笑當朝主和議的眾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的豬狗嗎!詞人此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頗類似歇後語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而且在寫法上這一句與上兩句意脈不斷,銜接得很自然。上兩句說,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劉備配稱孫權的對手。連曹操都這樣說,生兒子要像孫權這個樣呢!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絕!再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蘊含和思想深度來說,南宋時代人,如此看重孫權,實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的反映。因為南宋朝廷實在太萎靡庸碌了,在歷史上,孫權能稱雄江東於一時,而南宋經過了好幾代皇帝,竟沒有出一個像孫權一樣的人!所以,「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6.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詳細賞析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作者:南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賞析]
這首詞的用意在哪兒呢?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的朝廷,所以他說話不那麼直率。他諷刺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不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棄疾生於南宋,國家已經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諷今,頌揚孫權。 他說孫權的好,也就是說朝廷的壞,無力抵抗敵人。委婉地暗示了對於朝廷的不滿。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是倒裝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後面去說,後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說,成為:「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為什麼不這樣說呢?這就跟詞調有關系,因為這種詞調規定頭一句只能七個字,第二句五個字,所以只能倒過來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後答。這兩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一樣。
「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很好,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裡變化著,而只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另外,這句話是杜甫《登高》詩中的,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辛棄疾用了現成的句子擺在這里,很合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問答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家的話;這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是問答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又是人家的話對襯起來了,對得很好。
「天下英雄誰敵手」也隱含著一個典故。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曾經對劉備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指劉備。)這里辛棄疾運用原話,再加上孫權,成為三人。
「年少萬兜鍪」,這句話為什麼不說一萬個士兵,而說萬兜鍪呢?這就是以物代人,因為士兵的特徵,除了戰甲以外,頭盔也是特徵之一,所以拿頭盔當士兵。這樣寫非常形象。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隱含著很深的意思,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孫權。為什麼不直說呢?因為直說了就有生命危險。我們這樣去體會,就知道辛棄疾寫這首詞的真正用意了。他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就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好些詞,都是懷著這種心情寫的。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他一生為抗金收復地事業嘔心瀝血,詞作中充滿了抗金豪情和戰斗精神,也充滿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患和抗敵鬥志遭壓迫的苦悶。由於胸懷民族大業,放眼千古興亡,傳達豪情義憤,他的詞豪放磅礴,沉雄悲壯,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這首詠史詞以三國舊事來抒發對時局的憂患,充分展示了辛詞豪放的風格。
上闋首先一問一答: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詞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樓,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風光,這牽發了他的聯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想到了國家的盛衰,千古的興亡,正好比悠悠東逝的長江水,滾滾流不盡,令人惘悵感喟不已。這最後一句, 化用了杜甫
《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用得不落痕跡,貼切自然。
上闋是落筆眼前引遐思,下闋則縱懷遠古寄豪情,「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年少」指孫權,他繼承孫策為吳國之主時年方十九, 但已統率著數萬軍,割據東南一方,連年抗擊著敵人的進攻。「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這是用了《三國志》中的一個典故,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指只有號稱天下英雄的曹劉才是孫權的對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仲謀」是孫權的字, 這又用了一個典故,
《三國志》中曹操贊嘆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此處贊嘆孫權的雄才大略,實際上暗指類似東吳占據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沒有出一個象孫權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對比,令詞人慕古傷今,憂患惘悵。
這首詞時空縱橫開闔,氣勢宏大,融典故入詞, 毫無斧鑿印跡, 寄情委婉深沉,與典故合而為一,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7.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冬作者贊頌孫權的用意是什麼

實際上暗指類似東吳占據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沒有出一個象孫權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7)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

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於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

8.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所作,全詞原文如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白話文釋義: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真是說不清,也道不完,有如這浩渺江水無窮無盡,奔流不還。

遙想當年,那孫權多麼英武威嚴,青年時期就統率著萬千健男。占據住江南百戰猶酣。天下的英雄誰堪配做他的對手?惟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人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8)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於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佔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於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作者在這里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於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同時突出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不斷壯大。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以誇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作者此詞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9.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9)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原文: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帶領了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過頭。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

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閱讀全文

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造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