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如何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包括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情感和創造意志。創造動機是創造活動的動力因素,它能推動和激勵人們發動和維持進行創造性活動。創造興趣能促進創造活動的成功,是促使人們積極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傾向。創造情感是引起、推進乃至完成創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確的創造情感才能使創造成功。創造意志是在創造中克服困難,沖破阻礙的心理因素,創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頑強性和自製性。
創新意識是以思想活躍、不因循守舊、富於創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於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精神和追求為主要表現。只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敢想前人沒想過的事,敢創前人不曾創成的業。創新意識的主要特徵。①新穎性。創新意識或是為了滿足新的社會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原來的社會需求,創新意識是求新意識。②社會歷史性。創新意識是以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為出發點的,而這種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在階級社會里,創新意識受階級性和道德觀影響制約。人們的創新意識激起的創造活動和產生的創造成果,應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服務;創新意識必須考慮社會效果。③個體差異性。人們的創新意識和他們的社會地位、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情感志趣等相應,它們對創新起重大推進作用。而這些方面,每個人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於創新意識既要考察社會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養和志趣動機。
青年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種嚴肅、嚴密、嚴格的創造活動,也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把創新意識培養簡單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創新精神的科學性和嚴肅性。青年在培養創新意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樹立科學的創新理念,明確創新的真實含義,既要面對現狀勇於創新,又要防止把創新當時髦,空談誤國,把創新當成沒有實質性新內涵的新提法、新名詞;即要著眼於解決現有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又要著眼於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維制定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措施。青年一定要注意把創新精神培養與科學求知態度結合起來,克服重創新的過程,輕創新的結果;克服重創新的數量,輕創新的質量;克服重一般的技術創造,輕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術的創新的思想。青年一定要注意把創新精神培養與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增強自己培養創新意識的信心、勇氣和能力。
青年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有創新思想和創新實踐,允許在創新過程中犯錯誤。要大膽的試、大膽的闖,才會盡快成長起來。
②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最熱門的話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創新能力的培養必將成為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則必須在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通過創新教育,開啟學生創新的心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成為21 世紀的創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我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和體會,淺談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民主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與學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為完整的人與人之間理解與溝通,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尊嚴」,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系。師生關系和諧,會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謂「樂其師,聽其言,效其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慾望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創設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敢於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誠於嘉許,寬於稱道」的態度,想方設法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使自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位聽眾,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導者,充當智多星、向導、顧問和夥伴的角色,把愛心、微笑、激勵成功和信任帶入課堂,在足夠的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新基礎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嚮往、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置懸念就是很好的一個做法。所謂懸念,就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運用懸念法引入新課,可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教學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可從課文內容中截取一些令人擔心的故事情節或概括敘述人物的悲喜結局,以激起學生探求的心理,如教學《負荊請罪》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設置懸念的: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想當眾羞辱藺相如。可到了後來,他卻到藺相如門前負荊請罪,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廉頗對藺相如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這樣一問,學生大腦中產生了懸念,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興趣油然而生,思維就活躍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放飛想像,拓展創新思維
想像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指人在知覺、感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人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而能想出它的具體形象的設想。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創造思性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開發智力,拓展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發掘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只要老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學生就會邊學課文邊在頭腦里浮現畫面。如教學《窮人》一文,課文結尾言猶未盡,可讓學生繼續推理想像,啟發引導學生:桑娜一家以後的生活會怎樣?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就活躍了,他們可以聯繫上下文,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變好,因為有愛就能戰勝一切,因為好人應該有好報。」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更悲慘,因為多了兩張口要吃飯,漁夫有可能撈不到魚,也有可能葬身海底,孩子也有可能生病……」學生想像被激活,進入個體豐富的想像空間,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新知不斷形成,思維異常活躍。
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手段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有疑問才能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學生的疑問往往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放開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置身於思考探索的氣氛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順其童心,投其所好」,積極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問,從而發現事物的奧妙。如《烏鴉喝水》一文中聰明的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使裡面不多的水升高,喝到了水。學完課文後,可設問:「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小朋友給烏鴉想個好辦法。有的同學說:「用石頭把瓶磕破了烏鴉就喝到水了。」我問:「烏鴉把瓶碰碎後,水會流出來,本來不多的水就更少了,烏鴉能不能解渴啊?」又有同學說:「把瓶慢慢地推倒,然後小心地用嘴接住喝,像吸奶瓶一樣。」我贊許地說:「你的辦法不錯,有沒有更妙的?」一個同學說:「烏鴉可以撿一根吸管來。」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說:「如果附近有吸管的話,這的確是省力省事,最棒的辦法了!」還有的說:「烏鴉可以采根粗的蔥來吸。」我驚喜地說:「這個辦法真妙!蔥中間是空的,是天然的吸管!你真聰明。」最後總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辦法,老師想你們如果碰到什麼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五、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創新的關鍵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能讓學生豐富想像,積極探索求異,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有不少課文給我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啟發學生提出多種不帶結論性的設想,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教學《狼與小羊》一文,問:「最後狼撲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險嗎?」這時,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羊一閃,狼撲了空,掉進了萬丈深淵粉身碎骨。」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這時狼卻突然倒下了。原來是一位獵人向狼開了一槍。」還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塊岩石上撞暈了,小羊趁機逃走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創新的關節點,做到精心設計,重點突破,就能讓學生的發散思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常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識,創設思維、討論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發揮個性創造能力。然後教師的點撥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不斷改革應試教育弊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讓我們時刻銘記江總書記的話:「堅持創新、勇於創新」,使教育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這雖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只要我們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讓小學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
③ 創新和發明創造的區別 體現出創新能力的
將創新與發明創造區別開來,被認為是熊彼特的另一大貢獻.熊彼特認為:只要發明還沒有得到實際上的應用,那麼經濟上就是不起作用的.無論是科學發明還是技術發明,在發明未能轉化為商品之前,發明只是一個新觀念、新設想,在它們沒有轉化為新裝置、新產品、新的工藝系統之前,不能創造任何經濟價值.他還認為:「作為企業家職能而要付諸實際的創新,也根本不一定必然是任何一種發明.」因此,可以說發明是創新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條件.對於源於科技發明的技術創新來說,發明僅僅是創新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換句話說,創新是人類創造活動的一種,其本質就是創造.創造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習慣叫法,如科學領域的創造習慣稱為「發明」或「發現」;體育競賽中的創造習慣稱為「破紀錄」;文學藝術領域的創造習慣稱為「創作」;技術領域中的創造習慣稱為「革新」;等等.
創新和創造發明雖有一定的聯系,但仍有本質的區別.
首先,創新是一個經濟學范疇的概念,必須有收益.如果根據新的思想,生產出新的產品,雖然很新穎,若不能應用,沒有收益,這可以說是發明創造,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新.
第二,發明創造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創新則是相對的概念.例如,發明創造申請專利時,先要考慮自己是不是第一個作的,若別人已經做過,你就不可能再申請專利了.它在「首創」或「第一」問題上是絕對的.創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不必像申請專利那樣要查清是不是「第一」或「首創」,是不是人家已經第一個做過了.創新有一個相對的范圍,不必先考慮在部門、系統內過去有沒有人做過,只應了解做的程度如何,我們做了以後有哪些進步,同時這個進步可以有收益,這就是創新.
第三,發明創造既有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發明創造,也有阻礙社會發展的消極「發明創造」;而創新必須是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創造.如計算機的發展是積極創造,而電腦算命、計算機病毒則是消極創造;核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是積極創造,而核武器的發展則是消極創造;生物和化學科學的發展是積極創造,而生化武器、毒品提煉技術則是消極創造.但是,創新則不同,沒有人會將偽科學或假冒偽劣稱為技術創新.
第四,創造強調是第一次的首創,也可以是全盤否定後的全新創造;創新則更強調是永無止境的更新,它一般並不是對原有事物的全盤否定,而通常是在辨證的否定中螺旋上升.
綜上所述,創新與發明創造的概念,在一定意義上說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在「創新」(innovation)和「創造」(creation)字義解釋和內涵的把握上又難以有嚴格的界定,學術界對此問題眾說紛紜,難以取得一致的看法.
我們認為:無論是創新,還是發明創造所遇到的問題,對其加以解決的思維方法都是相同相通的.「創新與發明創造」的能力既源於天賦,更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培養,來自於通過各種形式的啟發和引導,包括從創新與發明創造思維方法、認知障礙及其克服,到創新的非認知調控和創造性人格特徵分析等.總之,用一種新的方式、比較高的效率培養創新與發明創造型人才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的.
④ 什麼是創新 創新有什麼方法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
它原意有內三層含義,第一,容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口語上,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既然改革被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進創新的因素也被視為至關重要。
⑤ 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創新促進個人發展的事例,,,,急!!!!!
1相似聯想創新——太陽鍋巴的誕生
西安寶石軸承廠廠長李照森及其夫人發明的鍋巴片,獲得了國家專利,其生產技術已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專利權。太陽牌系列食品已成為風靡全國、躋身國際市場的名牌產品。僅1990年,西安太陽食品集團的食品銷售量高達25000多噸,銷售收入達15億元。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照森陪客人到西安飯庄進餐,發現人們對一道用鍋巴作原料的菜餚極感興趣,於是引發了以下聯想:「鍋巴能作菜餚,為什麼不能成為一種小食品呢?」「美國的土豆片能風靡全球,作為烹任大國的中國,為什麼不能創出鍋巴小吃打出國門呢?」接著就是試制、成功、投產、走俏。之後,聯想進一步展開,既然搞成了大米鍋巴,當然還可以用其他原料、別樣風味的鍋巴。一時間,小米鍋巴、五香鍋巴、牛肉鍋巴、麻辣鍋巴、孜然鍋巴、海味鍋巴、黑米鍋巴、果味鍋巴、西式鍋巴、乳酸鍋巴、咖喱鍋巴、玉米鍋巴等等不一而足、琳琅滿目。既然鍋巴暢銷,那麼類似於鍋巴特徵的食品也相繼開發問世,如蝦條、奶寶、蓼寶、麥圈、菠蘿豆、乳鈣殺香酥、營養箕子豆等等,這些風味多樣的新產品使小食品市場五彩繽紛,也使西安太陽集團腰纏萬貫。李照森運用聯想思維的相似聯想創新思維,從鍋巴作原料的菜餚,美國的土豆片風靡全球,聯想到鍋巴作成小食品,投入市場,不但暢銷全國,還打入世界市場。
2對比聯想創新——人工牛黃的誕生
天然牛黃是非常珍貴的葯材,只能從屠宰場上碰巧獲得。這樣偶然得來的東西不可能很多,因此很難得到,也無法滿足制葯的需求。其實,牛黃這種東西,只不過是由於某種異物進人了牛的膽囊後,在它的周圍凝聚起許多膽囊分泌物而形成的一種膽結石。一家醫葯公司的員工們為了解決牛黃供應不足的問題,集思廣義,終於聯想到了「人工育珠既然河蚌經過人工將異物放入他的體內能培育出珍珠,那麼,通過人工把異物放進牛的膽囊內也同樣能培育出牛黃來。他們設法找來了一些傷殘的菜牛,把一些異物埋在牛的膽囊里,一年後,果然從牛的膽囊里取出了和天然牛黃完全相同的人工牛黃。醫葯公司員工運用聯想思維的對比聯想創新思維,在了解到牛黃生成的機理後,對比人工育珠的過程,聯想到通過人工將異物放入牛膽內形態牛黃。從而製成了人工牛黃。
3大膽聯想創新——細胞吞噬理論的產生
德巴赫是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他曾致力於研究動物機體同感染作抗爭的機制問題,但一直沒有成果,這令他傷透了腦筋。一次,他仔細觀察海盤車的透明幼蟲,並把幾根薔薇刺向一堆幼蟲扔去。結果那些幼蟲馬上把薔薇刺包圍起來,並一個個地加以「吞食」。這個意外的發現使德巴赫聯想到自己在挑除扎進手指中的刺尖時的情景:刺尖斷留在肌肉里一時取不出來,而過了幾天,刺尖卻奇跡般地在肌肉里消失了。這種刺尖突然消失的現象,一直是他心中沒得到解決的一個謎。現在他領悟到,這是由於當刺扎進了手指時,白血球就會把它包圍起來,然後把它吞噬掉。這樣就產生了「細胞的吞噬作用」這一重要理論,它指明在高等動物和人體的內部都存在著細胞吞食現象,當機體發生炎症時,在這種現象的作用下,機體得到了保護。
4伴生聯想創新——月球儀的誕生
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位名叫阿·布魯特的退休老人。他和不少退休老人一樣,每天都是以看電視來消磨時間。有一天,電視里播放有關月球探險的節目。在電視屏幕上,主持人煞有介事地將月球的地圖攤開,並口若懸河地加以講解。布魯特老八心想:「看這種月球平面圖,效果不好。月球和地球都是圓的,既然有地球儀,同樣也可以有月球儀。地球儀有人買,月球儀肯定也會有人買。」於是,老人開始傾注全部精力製造月球儀。當第一批月球儀做好以後,老人就在電視和報紙上刊登廣告。果然不出他所料,世界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地飛來。從此,他每年靠製造月球儀就可賺一千四百多萬英鎊。老人運用的就是伴生聯想思考法,從地球儀聯想到月球儀,創造出了大量的財富。
5相涉效應創新——抱娃熱銷之謎
韓國的金光中曾生產了一種叫「抱娃」的黑皮膚玩具,在百貨公司里銷售。他為了宣傳這種玩具,還刊登了廣告。可是這種玩具的銷路一直不好,幾乎無人問津。百貨公司讓他拿回去。無奈,金光中只得把「抱娃」取了回來,堆放在倉庫里。金光中的兒子是一位肯動腦筋的年輕人。他注意到,百貨公司里有一種身穿游泳衣的女模特模型,女模特模型有一雙雪白的手臂。他想:假如把這種黑色的「抱娃」放在女模特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黑白分明。有了這種鮮明的對比,說不定顧客會喜歡「抱娃」呢。於是他的兒子決定試一試。他費盡了口舌,終於說服了百貨公司,「同意讓女模特模型手持抱掛」。這一招果然奏效。凡是從女模特模型前走過的女孩都會情不自禁地打聽:「這個『抱娃』真好看,哪兒有賣?……」原來無人問津的「抱娃」,一時間成了搶手的熱門貨。後來,他的兒子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請了幾位白皮膚的女士,身著夏裝,手中各拿一個「抱娃」,在繁華的街道上「招搖過市」,一下子吸引了大量過往行人的注意,連新聞記者也紛紛前來采訪。第二天,報紙上競相刊登出照片和報導。沒想到,這一成功的推銷竟然掀起了一股「抱娃」熱。歸根結底,「抱娃」推銷術之所以收到了奇效,是因為成功地運用了相涉效應思考法。
相涉效應思考法是指,根據事物之間在形狀、結構、性質、作用等某一方面存在的互相反對或互相矛盾的關系進行聯想。
6因果異同聯想創新之一——南極輸油冰管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能超越現實,解決許多事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美國的一個南極探險隊首次准備在南極過冬時,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隊員們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輸送到基地上,但由於輸油管的長度不夠,當時又沒有備用趵管子,無法輸送。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隊長帕瑞格突發奇想:南極到處都是冰,能不能用冰來做成冰管子呢?由於南極氣溫極低,屋外能「點水成冰」,這個聯想並非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可以用冰做管子,但怎樣才能使冰成為管狀又不致於破裂呢?帕瑞格又想到了醫療上使用的綳帶,在出發時帶了不少這樣的綳帶,他們試著把綳帶纏在鐵管子上,然後在上面澆水,讓水結成冰後,再撥出鐵管子,這樣果然就做成了冰管。他們再把冰管子一截一截地連接起來,需要多長就接多長。就是依靠這些冰制的管子,解決了輸油管長度不夠的難題。在解決這個難題中運用的是異同因果思考法。
異同因果思考法是指,根據實踐的需要,在一些從現象上毫無聯系的事物之間進行聯想。
比起其他的聯想來,異同因果可以在更廣闊的思考范圍內進行,思考的跨度更大,自由度更高。尤其是在科技方面,許多發明創造都是飛躍聯想的產物。
7因果異同聯想創新之二——煤油替代汽油
早些年,人們對用煤油代替汽油在內燃機中使用,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為煤油不像汽油那麼容易汽化。後來,有個人看到一種紅色葉子的野花,能夠在早春季節的雪地里開放。由此他進行了大跨度的聯想:因為煤油吸收熱量比汽油慢,所以煤油不像汽油那樣容易汽化。野花能依靠紅葉子在微寒的早春雪地里快速地吸收熱量而存活,如果把煤油染上紅色,也許也會像紅葉那樣更快地吸收熱量。經過試驗之後,結果正如他所料,煤油汽化的難題解決了。這樣煤油就可以同汽油一樣在內燃機中使了。從現象上來看,煤油與野花沒有任何聯系,但是通過異因同果把它們聯系起來,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8接近聯想創新——互利的推銷
國外一家公司既經營鮮牛奶又經營麵包、蛋糕等食品。這家公司出售的牛奶質優價廉,每天都能在天亮以前將牛奶送到訂戶門前的小木箱內。牛奶的訂戶不斷增多,公司獲利越來越大。可是這家公司經營的麵包、蛋糕等食品,雖然也質優價廉,由於門市部所在的地段較偏僻,來往的行人不多,營業額一直不大。這家公司的老闆當然知道通過報紙和電台作廣告是有作用的。但他同時也清楚,這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麵包、蛋糕一類食品,不同於一般大件商品,在報紙上或新聞媒體公布其名稱、價格,是不容易引起消費者注意的。該公司老闆從牛奶訂戶不斷增多的事實中感到,這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對其進行宣傳不僅能收到很大效果,而且通過他們不斷擴大影響。於是他認定,要為麵包、蛋糕等食品作宣傳,可以在牛奶訂戶上作文章,這是一個可以從中挖掘出有效宣傳廣告形式和手段的重要源泉。經過他有意識地圍繞著天天為訂戶送奶這件事不斷地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一個投資不大而又宣傳效果極佳的推銷麵包、蛋糕的好方式。這家公司的老闆想出的辦法是:設計、印製一種精美的小卡片,正面印各種麵包、蛋糕的名稱和價格,卡片的背面是訂貨單,可填寫需要的品種、數量和送貨時間,及顧客的簽名。每天把它掛在牛奶瓶上送給訂戶,第二天再由送奶人收走,第三天便能將所訂的麵包蛋糕等食品隨同牛奶一起送到訂戶家中。在這家公司沒開展為訂戶送牛奶的同時也按訂貨單送麵包蛋糕的業務之前,訂戶們都要自己上街去買早上吃的麵包蛋糕,不但費時費事,往往還要一次買夠幾天的需要量,這就不能不影響到麵包、蛋糕的新鮮程度。再則,公司為訂戶所送的麵包、蛋糕,其價格總是比從街上零售店買的要便宜一些。公司老闆這樣通過有識地運用接近聯想而想出的這種推銷麵包蛋糕的辦法,既擴大了銷路,增加了盈利,又不失一種便民利民之舉,大受歡迎!這家公司的老闆思考這個問題運用了形象思維中思維聯想的接近聯想創新思維方法。
⑥ 創新有何作用如何促進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 :發展要求 , &n...
創新有何作用?如何促進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發展要求創新,創新才能發展。發揚創新精神、堅持創造性思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要樹立創新精神,不斷學習新知識,採用新技術,大膽改革,不斷創新。要勇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⑦ 創造力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2、創造力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能力,比如中國的核工業。創新則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當下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3、創造力是一種能力,而創新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7)創新創造促擴展閱讀: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⑧ 創造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⑨ 有關創新的名言警句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與創新創造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