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空間如何創造時間

空間如何創造時間

發布時間:2021-07-06 02:25:11

1. 我認為空間由時間和能量創造,誰有新穎的解釋

空間和時間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可以說是由能量創造的
而空間則空間
空間可分為哲學的空間概念和數學的空間概念:
(1)哲學空間:三維的,具有容納物質存在與運動的屬性;
(2)數學空間:多維的,從點的零維到面的多維(線是一維的,平面是二維的,體是三維的,曲面是多維的)。

以目前人類的認知能力可感知的三維物理存在,其定義必須依靠一個或多個參照體系或參照物。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

例如數學上的原點與X、Y、Z三軸之間共同構成的關系。

隨著網路的發展

人們把存放已製作好的網站的地方叫做「空間」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圖書館學界基礎理論建樹,曾有過重要的影響,而九十年代初托夫勒的《大趨勢》對整個信息界的撞擊,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而今,當我們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企盼著新的更高層次的信息理論的出現。近年來,國外有不少理論研究顯示了一定的成熟度,其中三個空間的理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三個空間是指網路空間(Cyberspace)、信息空間(Infosphere)和思想空間(Noosphere)。美國海軍研究生院的約翰·阿奎那(John Arquilla)與其合作者們自1991年開始進行了關於未來軍事事件、社會矛盾及犯罪、信息策略等研究,並陸續發表了一系列的報告與著作,如1996年的《網路戰爭的來臨》、1999年的《歷數新的邊界》、1999年的《思想政治的出現》、即將出版的《戰爭中信息作用的轉換》等。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的出現》一書中,阿奎那等全面地概述其理論基礎:三個空間的理論,為這一研究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1 網路空間(cyberspace)
這是三個概念中最常用的一個,指全球范圍的網際網路系統、通訊基礎設施、在線會議體系、資料庫等一般稱作網路的信息系統。該術語最多的是指網際網路,但也可用來指具體的有范圍的電子信息環境,如一個公司、某武裝部隊、某政府和其他機構組織等的信息系統。
該術語可用於解釋信息的電子存貯和信息流、該信息系統的服務商和用戶、及其與之相連為一個領域和系統使之成為如同政治學、經濟學那樣明確的特徵的技術。理想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應該能夠通過硬體軟體進入並運作這一網路空間。
網路空間發展最快、是世界上勢力與所有權范圍最新的領地。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是當前最大的項目之一,網路空間這一術語也成為最流行的詞彙之一。
該術語比信息空間和思想空間具有更趨向於技術的一面。但在這個術語里,人們看到網路似乎比看到技術更多些,從William Gibson 1984年用Cyber-punk來說明交感幻覺(Gibson,1984),直到如今人們用Cyberspace用於說明建設創造思想的全球模型,加強人們精神上的聯合,這種觀點實際上預示著網路空間與思想空間的部份重合。
網路空間比信息空間或思想空間更受限制些,表現在其主要表示網路(這一似虛而實的事物)。但有些定義也跨出了網際網路的范疇,如那些與網路空間有關的,影響重要基礎設施的公共電話網、電力網、石油天然氣管道、遠程通訊系統、金融票據交換、航空控制系統、鐵路編組系統、公交調度系統、廣播電視系統、軍事和其他政府安全系統等。策略性的信息戰爭大部份在於保證國內的網路安全,並發展對系統里其他勢力弱小的國家的剝削能力(Arquilla,1999)。
2 信息空間(infosphere)
明確了網路空間概念在空間和技術上的局限性後,一些分析家提出信息空間的概念。這兩個術語間的區別並不十分清楚,常被交替使用。如最近有人定義:信息空間是將世界通訊以網路、資料庫、信息源連接到廣大的、內聯的、參差不齊的電子交流系統的捷徑,信息空間有著將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知識集中到一起(Vlahos,1998)的潛力。然而這從某種角度上看不正是網路空間的定義嗎?
實際上,信息空間比網路空間要大得多,它可以包括後者的全部內容再加上可能沒有被包括進網路信息系統的內容。在民用范圍內這經常包括廣播、印刷等媒體以及一些機構,如公共圖書館等,其中還有相當部份信息內容還沒有被電子化。在軍事范圍內,信息空間還可能包括命令、控制、通訊、諜報、監視、偵察系統——這些戰場之外、但與戰爭相關的軍事信息環境(Aquilla,1999)。
像網路空間一樣,信息空間正作為真正的全球信息基礎和環境在顯現出來,傳統的對空間和時間的認識在這里已不能說明問題。該術語因其聚焦於信息環境廣義地定義,而不是僅考慮基於計算機技術和設施,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論優勢;同時又因其是人物空間的中介,即信息空間是基於信息的一個明確的領域,但又與我們同時所居住的地球的其他部份密切相關,因此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法國哲學家Paul Virilio也曾提及信息空間這一概念:信息空間,信息所處的領域,將會將其強加於地理空間。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縮小了的世界上,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能力將把我們的世界擠壓到所剩無幾。事實上,已經出現了速度污染,使我們的世界減小到零。在最近的將來,人們將會感到被圈在一個小環境內,他們會覺得被快速傳播的信息的力量關在這個已到忍受到極限的世界上。如果讓我來提供一個結論性的想法,那麼內聯互動對真實世界就像放射性對大氣層一樣(Der Derian,1996)。
3 思想空間(Noosphere)
到目前為止,最抽象而又最不受青睞的就數思想空間了。該詞源自於希臘語noos,意為思想,由法國神學家和科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1925年首創,並通過50和60年代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而傳播開來。依據他的觀點,世界首先進化出地理空間,然後生物空間。由於人們得以在世界范圍內聯系交流,於是世界開始出現思想空間,他將此描述成許多形式,如跨全球的思想領地、思想線路、巨大的思想機器、充滿纖維與網路的思想外殼、流浪(游移不定)的意識等。
根據Taihhard的說法,思想的力量多年來已經創造和發展了部份思想空間,最後終將取得其全球的存在,其各種各樣的部件正在融合。不久以後,一個合成體系將呈現出來。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的意識與精神活動將無需確定的范圍,但又不喪失個人的特徵。再認識充分些,思想空間將把人類提高到一個更高、更新的進化階段,人們由集體的心理和精神的合成力量所驅動,由一種對道德和法律的虔誠所驅動。當然,這種過渡也許不那麼簡單順利,或許要依靠某種全球的震動或者是某種啟示以成為思想空間最終的融合特徵。
盡管這一概念基本上是精神的,遠不如網路空間或信息空間的技術性強,但Teilhard已經把不斷加強的通訊交流歸結為一個因素。在他的時代還沒有類似網際網路的媒體存在。然而,50年代的廣播和電視媒體促使了這種全球意識思想的產生。他期待驚人的電子計算機給人類以新的思想工具。他的預測與如今的網際網路竟不謀而合。
很少有政府或商界人士有興趣促進全球思想空間的構築,除了在有限的范圍,如國際法、政治或經濟理論界的研究人員。促進全球思想空間實現的動力更可能是來自那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家,或其他民間社會的成員,如教學、學校等,或那些獻身於信息交流自由和倫理價值規范傳播的個人。我們相信,現在是到了政府與商界開始往這一方向轉移注意力的時候了,尤其是因為在信息時代強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國家政府和商業市場人員與民間社會活動家的合作力量。
4 三個空間之間的關系
所有三個領域都還在發展中且繼續維持著這一狀態。三者都在世界范圍內很快地擴展,但都還分裂成更小的組成空間,其中有的空間在世界某些地區發展得更快些。盡管三個空間都在均衡發展,但仍繼續其間的交叉覆蓋。網路空間將維持最小的部份;居於其他兩個空間之內的信息空間次之;而思想空間則將三個空間全部包括在內。見下圖。其中某一空間發展時,其他也都在發展,盡管不必要平衡進行。
三個空間示意圖
附圖
本圖錄自Arquilla,John and Ronfeldt,David.The emergence of noopolitik:Toward an American information strategy.Santa Monica:RAND,1999,p16
三個理論一個都不能忽視,但人們對它們各自的傾向性的認識是不同的。三個空間都有技術、組織和思想層次,但這些層次及其作用卻不盡相同。更進一步說,每個空間都有其內在的特性。在三個空間中,網路空間最具技術性,而思想空間則最具觀念性。當人們考慮網路空間時,跳入其腦海的首先是連接了網際網路的計算機屏幕,而其內容無關緊要。當人們考慮信息空間時其圖像可能是通過衛星轉播的電視節目。當人們考慮思想空間時,其腦海中形成的圖像不會是什麼技術,卻可能是涉及文化倫理的什麼觀點,其內容應該是文化的。
當我們討論網路空間的延伸趨向於技術性時,討論信息空間則經常強調通訊交流的動力以及對其的思考,相比而言,討論到思想空間的未來時,似乎一定是哲學方面的,盡管兩者之間少有聯系,或相距甚遠。
雖然每一個領域的運用都是獨立的,但討論時都很可能岔到另一個空間的方向上去。因此,許多對網路空間的討論可能很大程度上轉移到思想空間去。如通過網路空間和信息空間討論分析信息戰爭的軍事分析家們爭辯說,信息戰爭實際上是關於人們智力、精神的戰爭,是侵犯到人們的觀念、認知領域的戰爭。一方面有相當多的關於網路黑客的討論,而同時在美國又有觀念被黑客入侵的個案,如對手、操縱者通過廣播媒體或網際網路傳播其聲明或公告。同時,擁護思想空間理論的哲人們亦注意到該理論的發展,還得依靠這已在世界范圍內被普遍認可了的、聯網了的信息和通訊系統的傳播。
但無論如何,思想空間仍然是最具思想性的空間,因此具有相對的優勢。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三個空間都基於信息而存在,從最小的數據單元到知識、智慧的高級形式,而這些都屬於信息處理系統。然而,由於思想空間比其他兩個空間更具思想性,而不是技術性,又被認為更具信息結構處理的特徵。思想空間,如同腦袋,是信息處理和信息結構系統,這是一個重要的定義。處理的觀點聚焦於系統中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傳輸,而結構的觀點則注重於一個組織、一個系統本身的目標、價值、實踐,是從所處地位、身份、意義、目的等方面對一個組織成員們的影響,而不是考慮在某時某信息是否處理了。處理的觀點趨向於以技術作為評價的因素,而結構的觀點則更包容了人的因素和思想的投入。人們應該如同關注信息處理一樣開始關注信息結構的動態。思想空間概念的引進將能幫助信息決策者們聚集於信息結構的作用。
總的來說,信息革命對當今世界的整合和分散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這些都通過三個空間進行,盡管最後的也許是最適合用來解釋的。思想空間是一個知識與智慧的領域,這是范圍最大的一個空間,最大的空間意味著可以更好地進行策略性思考和計劃。思想空間代表著擴大了的信息領域,那裡更強調理念與組織,當然也不忽視技術。分析家和策略家傾向於思想的作用、價值和認知而不是網際網路的設計,或者說他們更注重信息結構,而不是信息處理,或者用本文的語言來說是更樂意接受思想空間概念。果真到了這時,這個新的概念就到了成熟的時候了。
編輯者:tonny_2006
生存的范圍,交流的平台.
空間可分為絕對的與相對的,真實的與表象的,以及數學的與普通的。
絕對空間:其自身特性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處處均勻,永不移動。相對空間是一些可以在絕對空間中運動的結構,或是對絕對空間的量度,我們通過它與物體的相對位置感知它,它一般被當做不可移動空間,如地表以下、大氣中或天空中的空間,都是以其與地球的相互關系確定的。絕對空間與相對空間在形狀大小上相同,但在數值上並不總是相同。
也指QQ空間

網站空間
網站空間是可以讓用戶在網路上訪問的空間
通過輸入域名,域名解析到一個網路空間上,內容就會被顯示
現在提供空間的空間商主要有:萬網,新網,快網,飛鳥互聯,商務互聯等等

是由宇宙大爆炸為開始,經數百億年擴散最終形成現在的空間

2. 最長留空間時間是多久,由誰創造的

最長留空時間為以天22小時19分5秒。這一紀錄是由羅伯特·蒂姆(RobertTimm)和約翰·庫克(JohnCook)駕駛一架塞斯納(Ce88rla)172型「庄園」號飛機所創造的。1958年12月4日當地時間15時53分,他們從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麥克卡倫機場起飛,於1959年2月7日當地時間14時12分在同一機場降落,其飛行距離相當於環繞地球6次,飛行過程中一直沒有落地,而是在空中加油。

3. 人類可以製造空間和時間嗎

造來作甚?????????

sd_jack 造來給你做棺材 sd_jack你個無知2B桿子 鈤你個死馬

4. 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是什麼呢

把空間和時間分開是不可能的。哪裡有空間,哪裡就有時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不可能將它們分開,因此它們實際上不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它們都是一樣的。你可以稱之為時空。我們和所有其他物體都存在於這個四維時空結構中。我們宇宙的戲劇發生在這個空間和時間交織在一起的4維結構中。

要使空間彎曲,需要一些能量。所以任何有質量的東西都會彎曲空間。即使是最微小的物體也能彎曲足夠的空間。但那個彎太小了,在時間上起不了什麼作用。然而,像行星和恆星這樣重的物體質量非常大。它們的存在可以彎曲更多的空間,創造更多的時間。所以在靠近重物的地方,時間會變慢。因此,太陽表面的時間比地球表面的時間移動得慢。質量越重,時間越慢。在黑洞的表面,彎曲度太高,以至於時間幾乎停止了。在一個多層建築中,頂層的時間比底層的時間移動得快。宇航員在太空中的時間會移動得更快。他現在就是你的未來。

彎曲的時空結構產生了重力。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所擁有的引力就越大,它所創造的時間也就越多。重力只不過是時空結構的形狀。我們粘在地球表面,不是因為地球把我們拉向它自己。這是因為地球周圍的空間是這樣形成的,它把你推向地球。地球繞著太陽轉,並不像牛頓之前說的那樣,因為它們之間有相互的拉力。由於太陽的存在,地球在空間中沿著曲線運動。

因此引力、質量、長度、空間和時間都是交織在一起的。根據廣義相對論,它們是宇宙中不可分割的實體。事實上,不存在所謂的引力。這只是時空彎曲造成的幻覺。即使在今天,物理學中也沒有任何理論可以挑戰愛因斯坦的理論。所有的實驗都證明了這個模型是正確的。這是了解宇宙的基礎。

現在我們已經做了幾個實驗來證明甚至測量由於大物體的存在而引起的空間彎曲。其中之一是一顆名為「重力探測器b」(Gravity Probe-B)的衛星,用來測量地球彎曲空間的程度。地球對空間的扭曲幅度很小。對建造重力探測器b的NASA團隊來說,在太空中測量這個微小的扭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於2004年發射,經過4年多的測量,它測量到地球彎曲的程度正好是愛因斯坦用廣義相對論預測的。證明了地球彎曲空間的存在。

5. 時間和空間是人創造出來的概念體現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么

怎麼說的,在量子物理學上,時間和空間不能說是人創造的,只能說是從宇宙起源就已經存在了的,人類只能是發現以及度量了這些內容。當然相對性也就是存在的。而且在時間與時間,空間與空間,都是相對的。

6. 如何創建空間

轉:

網路空間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網上天地,是展示個性和與好友交流的平台。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充滿個性魅力、人人都愛踩的個人空間。很多網路空間的新手看到別人的空間精美絕倫、百踩不厭,心裡真是羨慕得很,狠不得把他的空間模塊全都搬過來裝進自己的空間里,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實,一個優秀的空間,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是因為:一、獨具個性的視覺效果,良好的外部包裝是不可不做的,界面獨特個性鮮明的外觀一定會吸引更多人的眼睛。二、豐富而充實的內容。一個空間沒有一定的精美文章是難於留住讀者的腳步的。文章和圖片等內容的質量是空間最具吸引力的內在要素。從更深一個層次來說,人們喜歡一個個人空間,最本質的因素是喜歡空間主人的個性魅力、審美情趣和善良心智。空間的界面和內容只是反映人的思想和性格的一種工具。

那麼,如何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美的個人空間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設計空間的感受,來說一點具體的方法。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各位不吝賜教。我的空間:微雨心情 也只有一個多月,所以也並沒有什麼好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在這里,我只是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感受,與各位空間愛好者交流探討。我想,在創建和設計空間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為自己的空間確定一個主題。就象寫文章需要一個中心思想一樣,創建個人空間也需要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主題是一個空間的靈魂。主題可以是你感興趣的任何事物和風格,如音樂類、文學類、日記類等。我的主題是以情感為主的,人的情感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論你是富有的或是貧窮的,情感最讓人割捨不下。主題確定了,整個空間的基本格調也就定下來了。我的空間的情調是溫馨浪漫的感覺。主題的作用還可以決定空間內容的取捨。所以主題是空間主人的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現。

2。空間界面以簡潔清新為主。這也是網路官方的一貫風格。視覺上簡潔清新、色彩簡單的空間往往會給人以良好的印象。我們可以選取一種色彩為空間的主色調,再配以其他相適應的顏色作為輔助色,這樣的空間就不致凌亂不堪。有的新手常會使用二三種顏色作為主色調,空間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我們要盡量減少發光變色的文字、動畫的圖片和各種花色的裝飾素材。如果這些東西充滿空間,常會給人眼花和頭暈的感覺,往往讓人覺得這個空間只會做表面文章而失去興趣。我的空間一直是力求簡潔清新,不用那種花花綠綠的跳躍不定的東西,這樣看起來讓人覺得很自然。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有些人不會這樣認為,這純屬個人愛好,我們也不能亂加評論。在空間的框架設計上,要突出個性但不要追求怪異,要講究實用但不能隨波逐流,要注意整體的諧調但也不排除局部的調整。
3。根據空間主題選取合適的內容。個人空間除了精美的外表還需要生動而豐富的內容,內容是空間的血肉。沒有高質量內容的空間是沒有生命力的,或者說是難於引起人們的關注的。所以,充實的內容是空間最吸引人的內在要素。如果一個空間只有華麗的外表,可進去一看找不到什麼值得一看的東西,這樣的空間只不過是一件裝飾品。製作空間也並不需要你具備豐富的知識。如果你有寫作的愛好和天賦,可以在自己的空間創作許多原創的作品,我想一定會有很多讀者前來品讀的。如果你懶得動手動腦,就到網上去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和圖片,然後貼到空間上去,當然選取時要注意取捨。有的空間並不會刻意去裝飾打扮,通常只是隨意記錄一些生活中的心情瑣事。這也是很吸引人的空間,因為這樣的文字是最真實的,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的展示。在文章中你可以穿插一些圖片,這樣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空間的相冊應該分類放置,這樣便於人們查看,最好為每個圖片添加一個恰當的名稱。關於背景音樂,應選擇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或音樂,或是幾首風格相同的歌曲順序播放,這樣有利於烘托主題感染人們的情緒。

4。靈活運用有關空間設計技巧。要想擁有一個精彩動人的空間,運用一定的設計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必處處都加於裝飾,這樣效果反而不好。我們要根據自己空間的風格,在某些突出的方面運用一些修飾的效果。首先,空間的頭部是必須要改動的。你可以花一些時間自己製作一個空間名稱的圖片,然後把圖片插入空間頭部的背景中,這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其次,空間的頁面背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為不同的背景圖片或是背景色(推薦使用黑色),可以達到喧染氛圍的作用。最後,在一些細節上,也可以設計一些自己喜歡的小東西,比如標題欄、分割線等,別人看到後會覺得你在空間上作了不少的努力。網路空間的自定義不如其他博客自由,但是基本的功能是有的。除了模塊自定義功能以外,最能展示個性特點的工具當然是CSS代碼了。初看CSS代碼會讓人眼都看花的,但是其中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值得去細細鑽研一下。在這里,我要做一下廣告了。最近幾天,我收集整理了各種空間技巧資料,編寫了一本《網路空間技術手冊》,有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到我的空間:微雨心情(地址:http://hi..com/ningningjx)來看看,在友情鏈接里可以找到這本手冊。這可是一本難得的好東西,裡面有很多高手的技巧和大量的技術資料,內容豐富詳實,又很實用,非常適合網路空間的設計者,對各位一定會有不少的幫助。

5。適當地宣傳和展示自己的空間。空間做出來了,總要讓別人看到吧。如果只是寫寫文章給自己看,你用紙質日記就可以了,何必要擺到網上來呢。 自己辛苦了一段時間做出了一個象樣的空間,心中會有一種成就感,很需要別人的認同,那麼你就適當地宣傳一下自己的空間吧。所謂適當是指並非純粹為了宣傳而宣傳為了把點擊率提高,而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和交流,從而實現創建空間的真正目的。我們不必嘩眾取寵嘶聲吶喊,只須在網路空間吧時不時地發個貼子就可以了,或者在網路空間展示平台上亮一亮自己的身影,人們就會尋跡而來。在展示自己的同時,也是一個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你可以領略一下別人空間的風采,使自己的製作水平不斷提高。現在有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太注重自己空間的點擊率,認為點擊率越高的空間就越優秀,甚至有些人純粹利用技術手段來快速刷新點擊率。我想,這樣的做法是沒有一點好處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應該更正過來。

6。不斷地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空間。一個空間創建完成,並不是說就是完成任務了,而只是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剛創建完成的空間一定存在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隨著我們空間知識的不斷積累和豐富,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讓自己的空間變得更加漂亮和迷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我們也不能把自己的空間長時間地拋在一邊不管,即使因工作或學習等原因一時不能顧及自己的空間,出於禮儀你也應該向大家發個公告,把原因跟大家說一聲。其實,我們一直都有必要來斷地更新自己的空間,更新空間的文章相冊,更新空間的修飾和風格。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一個全新改版,給大家一個意外的驚喜。所以,一個空間不斷地更新,才能有更多新鮮的東西來與大家分享,才能生生來息,才能人氣不斷,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精彩的個人空間。

網路空間的創建和設計並不是三言二語就能說清楚的,除了向優秀的空間學習之外,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不斷地實踐和摸索,使用的時間久了自然會領會到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自己現在掌握了多少設計的技巧,而是我們是否以自己平常的心情以善良的品德來創建自己的空間,我們的空間是否記錄和展示了自己心裡最想說出的話。

最後,祝願各位都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彩的空間,一個充滿個性的網上家園。歡迎各位常來我的空間:微雨心情 坐坐,我們一起來探討和交流創建空間的技術和感受。

7. 怎麼查看QQ空間創建日期

好像在建立QQ空間的時候會有一篇關於你填寫資料時候系統自動保留的日記吧。查看那篇日記就知道是什麼時候創建了,如果說你把它刪了。那很難查了

8. 空間和時間是什麼創造出來的

這種問題太深奧,需要非常高的知識和理解能力。

9. 時間和空間的產生

宇是指時間,宙是指空間,宇宙的誕生即使你要的答案

那麼大爆炸時期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宇宙中,重力、強力、粒子和反粒子之間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愛因斯坦的物質和時空理論是以更普通的水準點為基礎,因此無法解釋宇宙初始時炙熱的彈丸之地是如何膨脹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景象的。

我們甚至不知道宇宙為什麼充滿了物質。根據當今物理學的看法,早期宇宙中的能量應該產生了數量相當的物質和反物質,之後它們會互相湮滅。而某些神秘但作用巨大的物理過程使天平傾向了物質,於是足夠的物質產生了充滿星球的星系。

幸運的是,初期的宇宙還留下了一些線索。一個是宇宙微波本底輻射,這是大爆炸的余輝。幾十年來,不管天文學家從宇宙的哪個角度測量,這種微弱的輻射都是一樣的。天文學家相信,這種統一性說明,大爆炸是伴隨著比光速還快的時空膨脹開始的。

然而,更新的詳細觀察顯示,宇宙本底輻射並不是完全統一的。太空的一小片區域與另一片隨機分布的區域有著微小的差別。是不是早期稠密的宇宙的中隨機的量子波動留下了這些特點呢?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物理系主任、提出這十一個問題委員會的負責人邁克爾-特納認為,宇宙的分割區域——被星系打斷的大片伸展的太空——可能是最初亞原子規模的宇宙量子波動被大面積放大形成的。

「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原是一個不大的、但密度極高、溫度極高的火球。如果把現在生成的地球比喻為一隻乒乓球,那麼宇宙的圓球直徑就好比足球場。大約在150億年前,這個原始火球突然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把物質拋向四周,從此產生了宇宙。從那時起,宇宙開始膨脹,溫度也隨著空間的擴大而降低。當宇宙年齡為10-44秒時,溫度高達1032℃,在這以後一剎那,即經過10-34秒後,宇宙突然「暴脹」,就像大氣球突然被大人猛烈一吹那樣,宇宙發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剎那間擴大了1029倍。大爆炸後0.01秒,宇宙溫度下降為1011℃;0.1秒後,溫度降到300億度;在13.8秒後溫度進一步降到30億度;35分鍾時,溫度已降到3億度。大爆炸後30萬年,溫度已下降到3000℃,宇宙開始變得透明了,在這期間也開始形成了化學元素。

150億年來,宇宙在不斷膨脹,溫度在逐漸降低,與此同時,產生和繁衍了生物。

有人像按比例尺畫地圖那樣,將這150億年的宇宙進化歷程濃縮在一年裡,使我們得到了一個極為直觀有趣的「宇宙日歷」:

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脫穎而出;5月1日,浩瀚的銀河系誕生;9月9日,太陽系問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生命;11月12日,綠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級的哺乳動物出現;12月31日0時22分30秒,原始人類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創造了火;23分59秒,中國歷史衍續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進入了迄今仍在繼續的現代化社會。可見人類歷史只是宇宙歲月中極其短暫的一瞬。

大爆炸宇宙論的創立,標志著人類用科學的思辨推開了通向宇宙的門扉,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64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用射電天文望遠鏡在太空中發現了「大爆炸的遺物」 3K微波背景輻射,證實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因此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獎學金。

80年代,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丁肇中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瑞士建造了名為「萊潑」的超級加速器來模擬宇宙爆炸。該加速器周長有27千米,它的龐大身軀將從鄰近瑞士日內瓦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法國紫羅山下,所有的電纜、機器都深埋在地下50~100米深處。研究小組將約10億伏特電子輸入粒子加速器後,去和同樣高壓的反電子對撞。這億分之一秒的撞擊,將激發出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幾百億倍的高溫,模擬天地初開時那一剎那:宇宙爆炸。

1989年11月,美國發射了「宇宙背景探測者號」(COBE)衛星(簡稱「科勃」),12月,「科勃」首次探查深空時,看到了一個完美的宇宙,既無形狀亦無變異,大爆炸的余輝是浩瀚、均勻的背景,以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向四方空間輻射。「科勃」證實宇宙始於一次猛烈的大爆炸而均勻擴張並冷卻至現在的狀態。美國科學家最近又觀測到一距離地球150億光年的雲團,這是迄今為止所觀測到的最大最遙遠的物體,這些雲團的產生和存在,是由於大爆炸造成的。美國宇航局的宇宙背景探測器(COBE)還發現了宇宙誕生中原始火球的殘留物,該小組的最新結果表明,大爆炸宇宙學通過了最嚴峻的考驗。

10. 是時間創造了空間還是空間創造了時間

我的看法是速度創造了空間和一切 如我們現存在的空間和空間內的一切 是由回分子組成的 分子由答原子和電子組成的 電子和原子的運動速度是光速吧 那麼原子和電子有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組成他們的物質的運動速度是什麼速度呢 是不是也是光速呢 在往下分析就沒完了 由此可得出速度創造了我們現存在的空間和空間內的一切 如果出現一個比創造我們空間速度還要快的速度出現的話 那我們的空間和空間內的一切是不是將不副存在消失待盡了呢 因為他勢必會產生一個新的重力場 吞噬掉我們的空間和空間內的一切 成為一個新的創造神 如黑洞 因為他的速度大於創造我們空間的速度 進入他空間內的物質勢必會被他的速度分解 在由他的速度創造成新的物質 創造出新的空間 關鍵是是什麼造成了速度的存在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速度的運行的話那將又是什麼 還有 有沒有低於我們空間運動速度的空間速度存在 他又是不是被我們的空間速度吞噬了呢 對於那個滅絕了的創造空間速度來說 我們的創造空間速度 對於他們來說 是不是 新的創造神呢

閱讀全文

與空間如何創造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