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散打是有誰發明的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❷ 散打是誰發明的
王子平老師把散手進一步改編成三黃炮錘
後人在三黃炮錘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動作形成今天的散打。
----出自於1989年第9期《武林》
❸ 散打到底的起源是
樓上說的散手,其實並不同於現在的散打,散手是中國武術套路拆解的技擊動作,武協的人員以前對於這種拆解嘗試過很多方案,但都沒有成功,不是殺傷性太強傷害參賽運動員,就是沒有觀賞性觀眾不愛看不利推廣
後來改啊改啊,就直接採取了西方搏擊擂台的踢打技術,再加上一些戴著拳套的摔法,其實是有點不倫不類的,但觀眾愛看,所以就定下來這么一種形式,在上世紀90年代,業內有些人對於這種擂台形式還是有散手這種叫法,但到現在,就只叫散打不叫散手了,因為分化大了,練武術的基本都認為散打與散手現在有本質的區別,散打沒有了中國武術的特點
但是散打還是中國人整出來的一個格鬥體系,所以寬容的來講,說是中國的武術並不過份,而嚴格來說,散打只是體委推廣武術擂台競技化失敗的產物罷了,雖然現在挺多電視觀眾挺喜歡看的,現在體委還是在不斷的嘗試武術競技化,比如武林大會,什麼wma,武林大會看大家的口碑算是毀了,就看新東西成不成了
❹ 誰發明了散打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滿意請採納
❺ 散打的創始人是
散打的創始人是梅惠志,梅惠志先生不僅是散手運動的推廣人,也專是將傳統武術同現代搏擊結合屬大膽的嘗試者。他同他的學生曾多次同傳統武術進行過交手比試,對傳統武術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
80年代初,國家體委在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開始試點開展散手運動,在北京什剎海有一批武術的拓荒者,為散手運動的普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這群人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養下,北京涌現出像:張新正、杜振高、馬海松、李京華、陳順強、楊廣軍、張力華、特學剛、李瑞東等幾代優秀的散打運動員。
(5)散打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而為中外所矚目,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大放異彩、風行全球。裡面所展露的中國拳腳功夫,更受到國際間高度的重視,將Kung Fu(功夫)一詞寫入了英文詞典。
❻ 中國散打誰整理創造的
概述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散打是國標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散打也是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散打的出現讓中國武林(格鬥界)火紅起搏擊熱。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 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散打共分九級,1~3是低段位,為青鷹,銀鷹,金鷹;
4~6是青虎,銀虎,金虎;
7~9是青龍,銀龍,金龍; 還有就是任何武術實戰都是散手攻防,套路是為了習慣手法,並不是說打的時候按套路來,而是打的時候反映出來的是套路中的招式。
❼ 散打的發明人是誰
散打屬於集體智慧,是中國武術適應現代體育競技對抗運動而產生的。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採納哦
❽ 散打創始者是誰
歷史上並無「陳真」這個人,人們都知道霍元甲有四大弟子,怎麼會突然出現第五個呢?!
散打屬於集體智慧,是中國武術適應現代體育競技對抗運動而產生的。1979年散打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
但是在散打運動出現之前,確有兩位中國的武術家作了這方面的奠基。他們分別是霍元甲和蔡龍雲,精武體育會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所武術學校,蔡龍雲前輩在解放前根據對手的要求用一種奇怪的華拳(主要使用手,腿法受到較多限制)擊敗美國拳王,這都直接或間接的為了散打的形成作了堅實的基礎和必要的參考。
❾ 散打是誰創造出來的
七十年代末,在國家體委的領導下,各地的官方武術團體開始了武術散手的嘗試,(後更名散打)拿北京為例,當時梅惠志為主教練,李寶茹任中國跤教練,還有教拳擊的唐教練。不難看出散打就是拳擊,摔跤加上武術里的幾種腿法,但是卻開創了武術只練不打的先河,79年舉辦了京城第一次散打比賽,但卻招來一片虛聲。
主要是來自民間習武者的反對,他們認為散打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並向散打發起了挑戰。近三年的時間里,比武不斷,如八卦,形意,大成等等京成大家皆全軍負沒,但卻心服口服。
單就看散打隊員的訓練就不難看出散打為什麼會勝:晨跑十公里,力量兩小時,出拳踢腿,摔法兩小時,還要安排對抗訓練。
其實散打就是一種踢打摔的對抗,運動員要具備耐力,暴發力,搏擊技巧,經驗等等。散打水平越來越高強,抗打能力也得到了解決,相信散打代表中國武術走向世界應當不會有負勝望。
散打: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春秋戰國時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視。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現代散打的主要技法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正所謂「遠踢、近打、貼身摔」,散打以技術全面,靈活多變見長。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側踹腿,正蹬腿,邊腿,現在比賽中常用的就有踹腿和邊腿,而比較高難度的大幅度腿法如:後擺腿,劈腿,後踢,後踹,剪腿等腿法只有少數高手在實戰中能運用自如。
摔法是現代散打的重要標志,其技法之繁多,但大概可以分為兩種:投和絆,前者主要依靠力量去強行破壞對方重心,使對方失衡,後主則主要依靠巧力來實行,但技術難度較前者大。
腿法訓練
彈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❿ 散打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哥們記住了,散打是中國發明的。 具體過程記不得啊,大概就是在上世紀八十年回代左右,日本的答搏擊界,就是空手道,合氣道什麼的這些,組團來挑戰中國武術,有點像去年底的泰拳挑戰散打。然後因為中國武術門派,招式太多,於是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和老一輩武術家們就從武術中的散手,及各門各派招式,套路中選出部分實戰性強的招術,套路來,最終組合為最初的散打,來跟日本人比。 之後散打又吸收各國搏擊術中精華的部分不斷改進,形成今天的散打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