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郁達夫創造社

郁達夫創造社

發布時間:2021-07-06 00:15:19

㈠ 「五四」以後,郁達夫是哪個社團的發起人之一

創造社。

創造社,「五四」新文學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團體。1921年6月8日在在郁達夫的寓所,即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第二改盛館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員主要由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組成。

他們於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發行了《創造社叢書》,最初收郭沫若的詩作《女神》、郁達夫的小說集《沉淪》以及郭沫若所譯德國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等。

隨後於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創造》季刊(至1924年2月止,共出2卷6期),1923年5月起出版《創造周報》(至1924年5月止,共出52期)。同年7月在《中華新報》編輯文學副刊《創造日》(至1923年11月止,共出101號)。

這些著譯和刊物以文藝思想和創作傾向的獨特吸引了大量讀者。

(1)郁達夫創造社擴展閱讀:

「創造社」出版的刊物:

1、《灰色的鳥》

成仿吾(1897年至1984年)的短篇小說《灰色的鳥》描寫「我」的朋友的不幸婚姻。「我」與可愛的顏碧湘女士將要結為伉儷。

「我」的老朋友丁伯蘭卻凄涼地孤獨地生活著,要反抗父母的包辦婚姻。在「我」和碧湘的幫助下,伯蘭結識了密司劉,從此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財政廳的花花公子胡某看上了密司劉。

劉又是個「現實主義者」,她經不住胡的財產、勢力的誘惑,終於和胡訂了婚。丁在現實的打擊下,回到故鄉,全身心投入到「由教育到心的改造」的工作中去了。

2、《苦雨凄風》

梁實秋(1903年至1987年)的短篇小說《苦雨凄風》,寫的是主人公「我」遠渡重洋求學時與母親、戀人、妹妹的離別之情。寫母子之情,慢慢的步態,直直的眼神,勾勒出母親不勝離愁的神態。

寫戀人之離別,則是鋪排備至,游園、觀戲、飲酒、留簡,一連串小場景無不寫得纏綿悱惻、凄涼哀傷。寫兄妹之別,那種傷感性的別離意識在妹妹的少女心裡只是朦朧地存在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郁達夫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創造社」出版的各種刊物

㈡ 魯迅、殷夫、郁達夫、柔石哪個屬於創造社

創造社是「五四」復新文制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所以類······················

㈢ 創造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創造社在「五四」時代是狂飆突進的浪漫派,這一派的作家側重自我表現,較少客觀描繪。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帶有濃重的主觀抒情的色彩。在他們的作品裡,對於當時黑暗污濁社會所懷的不滿,主要不是滲透於現實本身的細密描繪和深入剖析之中,而是直接發為大膽的詛咒和強烈的抗議。因此,熱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態的心理描寫,往往成為創造社作家表示內心激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為藝術上的特點,這些又是形成他們創作的浪漫主義傾向的因素。
除新詩的開拓者郭沫若而外,創造社在小說、散文方面的代表作家是郁達夫。
郁達夫(1896—1945)除了中國古典詩文等傳統教育里必修書之外,少年時代就愛讀小說戲曲作品;留學日本期間,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激發了愛國熱忱,也養成了憂傷、憤世、過敏而近於病態的心理。他從研究經濟學轉到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初曾發表過一些舊詩,一九二一年參加發起創造社的前後他開始了小說的創作。早年作品如《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懷鄉病者》、《風鈴》等,均寫留日學生的生活片斷,著重表現其內心的悒鬱、苦悶,體現著他的「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註:郁達夫:《過去集·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回顧》)的主張;即如《採石磯》中所寫的清代詩人黃仲則,實際上也都含有作者自我寄託的成分。在表達個人對社會的憤懣方面,郁達夫這些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於郭沫若的強烈反抗,而是一種帶點灰色、感傷的調子,——彷彿是一些不甘沉淪卻又無力掙扎者發出的呼喊,或者是一些究愁潦倒、孤獨憤世者的頌訴和嘆息。郁達夫作品的這種特色,正代表了創造社一部分成員的傾向。

㈣ 郭沫若、郁達夫等人組建的文學社團是

答案是 A
1921年
7 月由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
田漢、鄭伯奇等人組成。他們於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發
行了《創造社叢書》, 成立了 創造社

㈤ 結合郭沫若、郁達夫等作家的創作,簡述創造社「為藝術」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主要有哪些主要表現。

互動網路:

創造社在前期被認為是尊重天才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注重自我表現的專文學團體。前期作屬家們的創作側重主觀內心世界的刻畫,具有濃重的抒情色彩。他們的文學主張、創作以及所介紹的外國作品形成了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強調文學必須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前期創造社文藝思想的核心。創造社的這種藝術傾向,在打破封建文學「文以載道」的舊傳統方面,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且郭沫若的詩作、郁達夫的小說,以及創造社其他成員的創作,思想內容上大都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所介紹和翻譯的歐洲18世紀啟蒙主義、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個性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民主革命的要求相一致。雖然在浪漫主義文學中有的作者也感染了歐洲「世紀末」文學種種現代流派的影響,但總的說來創造社的浪漫主義傾向,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㈥ 1921年,與成仿吾、田漢、郁達夫、張資平等組織文學社團"創造社",提倡個性主義的創作的作家是( )

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是郭沫若

㈦ 談談郭沫若和郁達夫的異同(創造社)。

郭沫若好像政治傾向很強
而郁達夫,則是個個人主義者
所以,郁的個人主義的浪漫作品,是有一些的
尤其是,它可以分辨出 「愛」 和 「性」 來,使很有野心(志向)的!

㈧ 8. 下面的作者屬於「創造社」的是() A. 魯迅 B. 郁達夫 C. 梁實秋

是郁達夫.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㈨ 請問新月社的代表人物,語絲社的代表人物,文學研究會的代表人物,創造社的代表人物各是誰,請詳細列舉。

1、新月社來:胡適、徐志摩自、聞一多、梁實秋

2、語絲社:孫伏園、周作人

3、文學研究會: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孫伏園

4、創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

(9)郁達夫創造社擴展閱讀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

文學研究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成員多、影響大,在流派發展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小說創作佔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鄭振鐸先後主編了《小說月報》。

創作社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

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㈩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內
⑤ 魯迅

中國現代容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

閱讀全文

與郁達夫創造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