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徐志摩創造

徐志摩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05 22:45:27

① 徐志摩的詩歌創作理論

一徐志摩創作詩歌的時代背景分析
對徐志摩詩歌進行研究,就應該對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與創作背景進行相應的了解和認識。首先,徐志摩進行詩歌創作的年代正好是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過程中,社會的背景成為了徐志摩進行詩歌創作的重要形成因素。徐志摩自己生活的年代中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響,新文化從反對傳統的文化作為自身根本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應該可以發現,徐志摩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影響,將自己的詩歌創作與民族的傳統文化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鏈接,這種有效鏈接的背後往往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詩歌特色。
其次,從徐志摩的詩歌可以看出其主題多為歌詠愛情與理想,同時還在追求光明與自由、贊美愛情與美好,這期間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里可以看到他對於自由、美的追求以及對於自己信仰的追求。同樣,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他也受到了前期新月派詩人聞一多等人所提出的「詩歌三美主張」的影響,進而將自己的才華與「詩歌的三美」深深地結合在了一起。與此同時,對於徐志摩的詩歌所形成的時代背景,我們在看到其詩歌受到西方社會思想以及文化的影響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徐志摩的詩歌更多的是受到了東方詩歌創作的影響,使其作品能夠在眾多的詩歌中展現出自己所獨特的藝術特色。
二徐志摩詩歌的創作特色
1徐志摩詩歌的清新靈動
對於徐志摩詩歌特色的研究,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看到徐志摩在詩歌中所書寫出來的清新靈動之美。一些非常微妙的刻畫往往是詩人進行詩歌創作的一種有效載體,這種有效載體的背後其實就是對於詩人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有效體現。徐志摩就是一位善於捕捉、運用這種細節的一位詩人,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更多地融入到其詩歌創作過程中。徐志摩的詩歌大多數是對於一種藝術之美的具體感受,這種具體的感受往往體現到其詩歌的藝術特色之上,這種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就是通過其詩歌的內容展示出來的。例如,在其詩歌《她是睡著了》中,他用「香爐里裊起的一縷碧螺煙」來表示少女進入夢鄉後的安靜;用「澗泉幽抑了宣響的琴弦」這個意象來比喻少女熟睡時的輕微鼾聲。這種對於人物具體形象的描述,往往給人一種清新靈動的感覺,進而將美好的意境展現到讀者的面前。同時,在徐志摩的詩歌中還善於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一種清新靈動的美的表述,透過這種表述可以看到徐志摩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他通過對周圍美景的一一描述,給人一種清新靈動之美的感覺。這種對於大自然的清新靈動之美最顯著的就是在其《康橋西野暮色》中,他通過紅日、紫雲、青草、黃田、白水、晚霞等自然意象及老翁、老婦等意象,組成了一幅黃昏的美景圖。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徐志摩清新靈動之美的藝術特色的創作,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幸福的感受,更多的時候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此外,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徐志摩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對於景物的描寫,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彩虹、雲霧、晚霞、紅日、秋月這樣的自然景象,這些自然景象在其詩歌中出現,本身就能夠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清新靈動之美的有效展示。而且徐志摩喜歡將自身的情感寄託到景物、環境上面,他非常樂於通過這些景物那種若隱若現的展示,表現出其詩歌的一種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進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徐志摩詩歌的憂郁與純真
對於讀過徐志摩詩歌的人來說,都可以看到其詩歌的另外一個藝術特色,就是那種帶著一點點憂郁的藝術之美,或許這也和詩人徐志摩自身的性格與人生的閱歷有著一定的原因。其實從徐志摩的早期詩歌來看,可以明顯地看到其大部分的詩歌格調是相對明朗的,色調往往也是相對比較鮮艷的,而從1925年之後的詩歌就可以看到其詩歌中往往帶有一定的憂郁成分在其中。或許對於徐志摩而言,這種憂郁的藝術特色不是自己所要刻意進行描寫的內容,但是對於讀者而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詩人憂郁的眼神在其中閃爍著。如在這一段時間中所創作的詩歌《海韻》、《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等。在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徐志摩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一種不確定,以及在今後的生活過程中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憂郁。徐志摩的憂郁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在哀嘆他自己的不幸生活,但徐志摩的'憂郁是對生活的一種輕松灑脫的憂郁,同時也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沒有明確認知的憂郁。基於此,徐志摩詩歌憂郁的藝術特色往往可以給人一種無限思考的力量,對於讀者而言,當讀到詩歌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將自己的處境與詩歌當中所描述的那種場景聯繫到一起,這種聯系不是那種刻意的聯系,而是通過對於這種憂郁的意境的感知進而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想法的一個過程。
看到徐志摩憂郁藝術之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徐志摩在創作詩歌的過程中具有一顆孩子般的天真的心,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自己的那種憂郁藝術之美很容易的表現出來。例如,徐志摩能夠將那份簡單的感情生活毫無疑慮地展示出來,在這里他沒有作深沉狀,而使得徐志摩的詩歌帶有一種天真的、純真的憂郁在其中,通過閱讀徐志摩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到,他始終都能夠用那種孩子般的天真來看待社會、認識社會,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夠充滿純真之美。這種純真之美背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所展示出來的那種純真的情感。
3徐志摩詩歌的美好意境
美好意境是徐志摩詩歌的又一突出特質。徐志摩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就是他一直在追求作品的美好意境,這種美好意境往往是多個方面的,也往往是作者在詩歌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格所在。意境是美學范疇,是中國傳統詩歌美學理論的核心。最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勰就提出過「神與物游」的藝術觀點。「意」,就是指詩人的思想與感情;「境」,指詩人用以表現思想感情的圖畫,也就是情感客觀化、對象化。「意」是詩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表,是表現詩人情感的載體。徐志摩大多數的詩歌都和自己的生活現狀有著一種密切的聯系,徐志摩為了能夠更加仔細的將詩歌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能夠將這種詩歌背後的意境展示到讀者的腦海當中,他盡可能的將詩歌的中心思想放到詩歌的最後部分,同時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往往花費了很多的語言在詩歌的外部環境的渲染方面,這種外部環境的渲染往往是多方位、多角度的進行描述的過程。有時候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希望能夠將這樣的一種內心的感受帶給讀者,但是他的這種書寫的方式往往不自然的就將這種意境展示到了讀者的面前,讓讀者能夠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也正因如此,徐志摩的詩歌往往可以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其詩歌的意境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詩人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都能夠完完全全地暴露到讀者的面前,給讀者一種切身的感受。
從一定的意義上來看,詩歌的創作往往就是一個景觀與人的內心感受交相呼應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美好意境就能夠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徐志摩在《起造一座牆》里宣誓:「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蕉衣似的永遠裹住我的心;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即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愛牆內的自由!」詩人有時將愛深深地隱藏,是為了獲得更加自由的愛,詩人用「牆」這一特殊的意象安置在充滿愛意的空間里,使人感覺沉悶或快要窒息。但是,只要沖出這圍牆,愛的靈魂就可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可見詩人尋求愛的自由是何等的高潔。對於徐志摩的詩歌中使用這種意境藝術之美進行創作的內容還有就是在《望月》中這樣寫道:「這使我想起你,我愛,當初也曾在惡運的利齒間捱!但如今,正如藍天里明月,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灑光輝照亮地面的坎坷!」通過作者對於外在景色的描寫,充分表現出了詩人對獲取愛的自由的一種真情的流露,通過這種意境中的一個想像可以有效地看到自己對於未來生活的一種有效的嚮往,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按照自己所憧憬的樣子生活下去,同時也可以發現他對於當時生活處境的一種內心的不滿感受在其中。
總之,通觀徐志摩的詩歌可以看出,不管是徐志摩對於愛情詩歌的表達內容還是對於後來社會生活不滿意的詩歌描述,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更加的直接和具體,讓讀者在讀起詩歌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切身體會。這就是徐志摩詩歌的一個最大的藝術特色所在――重在對美好意境的創設和運用,使得詩歌的魅力變得更加適合觀眾的內心感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徐志摩詩歌創作特色的研究可以發現,無論是徐志摩早期在英國的詩歌創作,還是後期回到國內的詩歌創作,大多數詩歌的創作過程中所追尋的創作特色就是為了能夠讓詩歌擁有靈魂,擁有靈魂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讓詩歌能夠具備清新靈動的藝術之美,同時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憂郁與純真之美,這種憂郁的純真往往是其詩歌的一個主要線索。再加上詩人對美好意境的追求,以及詩歌創作手法的淋漓盡致的應用,使我們通過對徐志摩詩歌的拜讀,可以准確地感受到其詩歌的魅力所在。

② 徐志摩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徐志摩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以優美的文學作品和人格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徐志摩1922年歸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熱潮尚在,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追求「為人生的文學」的文學研究會和「為藝術而藝術」的創造社。已經確定文學為立身之本的徐志摩,積極參與其中。1923年成立新月社。

(2)徐志摩創造擴展閱讀

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③ 簡述徐志摩詩歌的藝術成就

徐志摩在詩歌方面的創作成就性格經歷上密不可分的。純凈、真實、熱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詩人所具有的一切氣質。他從小生活富足,雖然以後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就是少時的無憂無慮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傳統的教育和留學的經歷都為他在詩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反過來說,他歸國後的生活軌跡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他的性格體現在他的行動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為就如他的詩歌一樣驚世駭俗。而徐志摩對愛情的執著就註定了他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使他在詩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洩,也成就了他的詩名,也是他詩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從形式上看徐志摩詩歌具有內在外在高度統一的美感。
他遵從了聞一多的三美的理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體的嘗試,他認為每一種詩體都有其最合適的內容來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對十四行詩體和散文詩體的嘗試及突破徐志摩詩歌的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於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並揉入西方的各種思潮,還大膽的創造新的體式,敢為新詩開拓新的格律,意境優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詩過於散漫,內容流於膚淺空泛之弊從而使內容更有節制思想跟有深度。
聞一多講詩歌格律時談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很貫徹。茅盾曾批評徐志摩的詩歌《不知道風那一個方向吹中說到:「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歌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我我們什麼呢?這就是很少一點了。」但是詩歌並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優劣論成敗的,作者在這首詩歌里更多的是表達里一種心情,這是一種感情的傳達。詩歌所承載的內容因該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抒情詩,對感情的傳達的豐富程度和真實程度反而是一首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准。
現在這里來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談格律方面的創新,徐志摩詩歌的格式簡單但卻變化多端,從而眼生出了許多的美感。如他的詩歌《海韻》五節,每節的基本格式都是單行加兩行退格的形式,並且單行的詞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動,但就是這小的改動卻使詩歌內蘊,一唱三和,回味悠長。
徐志摩對音節的處理,也是「煞費苦心」經營而成的,說徐志摩是一個天才詩人,這一點
也不假,但是他無疑也是勤奮的,我們來看他的那首《沙揚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本是首長詩歌一共18小節,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詩》里,再版時,僅剩下最後一個小節了,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一小段,「沙揚娜拉」是日語「再見」的意思。但經徐志摩放在詩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擲地有聲也賦有了詩意。這首詩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詩歌的大概格律面貌。從格式上看整首詩歌傾斜而下給人一種氣勢,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韻,他也深的古典詩詞的要領,「柔」、「羞」、「愁」韻腳的和諧,且壓平聲韻。徐志摩小時候就能寫駢體文,從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志摩在詩歌的結構上是獨具匠心的,撇開內容單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幾類,一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這一點上與聞一多是一致的,聞一多的詩歌體式結構絕大多數都是嚴整的豆腐塊,這可能是他們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如他的詩歌《石虎胡同七號》、《康橋再會吧》、《雲游》等。再一種就是長節的矩形塊,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這兩格。例如他的詩歌《去吧》、《為了尋一顆明星》、《再別康橋》等。第三種是每行齊頭,只是從後面看多有參差,形成一個錯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沒句均後錯一字,形成倒階梯狀,如《沙揚娜拉》及《在哀克剎脫教堂前》的第一節,均是這種情況,至於其它的詩體也都是這幾種形式的變體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綜合運用。
這些形式,在徐詩中均與很哈的運用,它與詩歌的內容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拿徐的詩看有些詩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視覺就可以感覺到的,等你用心體會過了,你會發現,他的詩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並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尋求創新,為不同的內容尋求不同的表現形式,他的十四行詩歌,和一些散文詩體都是這種嘗試,他認為每種詩體都有其適合的表達內容。所以他不段的嘗試也不斷的創新,特別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詩的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
(三)徐詩的意境無疑是美侖美奐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顯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而聞一多所講的繪畫美也該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必須是一種形象,然後將形象生華到一種所謂的意境了

④ 談談你對徐志摩及其對詩歌創造的認識

我很喜歡讀現代詩歌,尤其是最新的詩歌作品,我認為好的作品很少,好的詩人更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朦朧偏僻的詞彙,扭捏做作的聲言,把詩歌創作於名氣地位混為一談,更有甚者倚老賣老的姿態暴露於字里行間。我覺得詩歌要單純,年齡越大單純的人就越少,單純的人又大都很年輕,所以詩歌還要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⑤ 徐志摩創作的詩歌主要以什麼為主

生平徐志摩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⑥ 推薦幾首徐志摩創作的詩

1、《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3、《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颺,飛颺,飛颺——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飛颺,飛颺,飛颺——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飛颺,飛颺,飛颺——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融,消融,消融——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4、《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5、《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⑦ 徐志摩的創作風格是什麼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面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著的。

(7)徐志摩創造擴展閱讀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

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活動),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

⑧ 徐志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徐志摩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8)徐志摩創造擴展閱讀

1919年「五四」革命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群中,徐志摩也為愛國心所驅使,參加了當地留學生所組織的愛國活動,經常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志,同時,他的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因而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⑨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成就及地位影響

作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徐志摩的詩是民國時期文壇的一股清泉,他的詩集中西之所長,清新自然,感情細膩,意境深遠,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對後來的現代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徐志摩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他更是新月詩社的掌門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家。除了《再別康橋》《偶然》等等,徐志摩的《忘了自己》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現代詩佳作。

徐志摩是民國文壇的一顆明星,他不僅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還在散文方面獨樹一幟,卓有成就。徐志摩的散文多品有很多,大多收錄在他的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和《秋》中,其中徐志摩《落葉》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作為一個唯美主義作家,徐志摩一直刻意追求的散文的獨特韻味。徐志摩對於《落葉》得推介是「文字輕快流利,別是一種新風格,乃融匯中西文學優點而獨創者」。徐志摩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技巧來抒發情感,營造意境,自然的增強散文的藝術表現力。

⑩ 徐志摩都有什麼成就

徐志摩在詩歌方面的創作成就性格經歷上密不可分的。純凈、真實、熱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詩人所具有的一切氣質。他從小生活富足,雖然以後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就是少時的無憂無慮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傳統的教育和留學的經歷都為他在詩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反過來說,他歸國後的生活軌跡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他的性格體現在他的行動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為就如他的詩歌一樣驚世駭俗。而徐志摩對愛情的執著就註定了他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使他在詩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洩,也成就了他的詩名,也是他詩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從形式上看徐志摩詩歌具有內在外在高度統一的美感。
他遵從了聞一多的三美的理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體的嘗試,他認為每一種詩體都有其最合適的內容來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對十四行詩體和散文詩體的嘗試及突破徐志摩詩歌的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於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並揉入西方的各種思潮,還大膽的創造新的體式,敢為新詩開拓新的格律,意境優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詩過於散漫,內容流於膚淺空泛之弊從而使內容更有節制思想跟有深度。
聞一多講詩歌格律時談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很貫徹。茅盾曾批評徐志摩的詩歌《不知道風那一個方向吹中說到:「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歌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我我們什麼呢?這就是很少一點了。」但是詩歌並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優劣論成敗的,作者在這首詩歌里更多的是表達里一種心情,這是一種感情的傳達。詩歌所承載的內容因該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抒情詩,對感情的傳達的豐富程度和真實程度反而是一首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准。
現在這里來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談格律方面的創新,徐志摩詩歌的格式簡單但卻變化多端,從而眼生出了許多的美感。如他的詩歌《海韻》五節,每節的基本格式都是單行加兩行退格的形式,並且單行的詞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動,但就是這小的改動卻使詩歌內蘊,一唱三和,回味悠長。
徐志摩對音節的處理,也是「煞費苦心」經營而成的,說徐志摩是一個天才詩人,這一點
也不假,但是他無疑也是勤奮的,我們來看他的那首《沙揚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本是首長詩歌一共18小節,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詩》里,再版時,僅剩下最後一個小節了,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一小段,「沙揚娜拉」是日語「再見」的意思。但經徐志摩放在詩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擲地有聲也賦有了詩意。這首詩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詩歌的大概格律面貌。從格式上看整首詩歌傾斜而下給人一種氣勢,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韻,他也深的古典詩詞的要領,「柔」、「羞」、「愁」韻腳的和諧,且壓平聲韻。徐志摩小時候就能寫駢體文,從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志摩在詩歌的結構上是獨具匠心的,撇開內容單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幾類,一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這一點上與聞一多是一致的,聞一多的詩歌體式結構絕大多數都是嚴整的豆腐塊,這可能是他們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如他的詩歌《石虎胡同七號》、《康橋再會吧》、《雲游》等。再一種就是長節的矩形塊,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這兩格。例如他的詩歌《去吧》、《為了尋一顆明星》、《再別康橋》等。第三種是每行齊頭,只是從後面看多有參差,形成一個錯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沒句均後錯一字,形成倒階梯狀,如《沙揚娜拉》及《在哀克剎脫教堂前》的第一節,均是這種情況,至於其它的詩體也都是這幾種形式的變體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綜合運用。
這些形式,在徐詩中均與很哈的運用,它與詩歌的內容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拿徐的詩看有些詩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視覺就可以感覺到的,等你用心體會過了,你會發現,他的詩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並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尋求創新,為不同的內容尋求不同的表現形式,他的十四行詩歌,和一些散文詩體都是這種嘗試,他認為每種詩體都有其適合的表達內容。所以他不段的嘗試也不斷的創新,特別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詩的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
(三)徐詩的意境無疑是美侖美奐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顯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而聞一多所講的繪畫美也該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必須是一種形象,然後將形象生華到一種所謂的意境了,我們來看徐志摩的這首《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閱讀全文

與徐志摩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