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周邦彥創造回環反復的章法結構

周邦彥創造回環反復的章法結構

發布時間:2021-07-05 22:31:54

Ⅰ 周邦彥詞有哪些特點

漂零不偶的主題和低沉感傷的格調,回環往復的章法結構,對前人詩句的融化以及音律的規范化,此外,他的詞跟杜詩一樣,還特別擅長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諧統一。
其詞言情體物,善於鋪敘,風格典雅,格律精審。

Ⅱ 八聲甘州賞析

八聲甘州是詞牌名,有許多詞人寫過《八聲甘州》,不知提問者指的是哪一首詞。

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愁。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

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於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雲「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於詞人善於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遊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Ⅲ 周邦彥詞的藝術特色

邦彥詞多寫男女戀情,詠物懷古,羈旅行役,內容較窄,境界不高。但在藝術創意上堪稱大家,其詞善於鋪敘,即在寫景抒情中滲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環,開闔動盪,抑揚頓挫之勢,發展了柳永、張先的慢詞。加之語言工麗,多用典故,形成了渾厚、典雅、縝密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如:〔少年游〕「並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寫故事,重現當時的境界,而且寫對話,如見詞中之人,且聞其語,生動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態,在詞中實為獨創。另一首〔少年游〕「朝雲漠漠散輕絲」,寫得更妙。一首小令寫了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聯起來,將上闋的追憶戀愛與下闋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嬌兩種境界進行了比較,感受追憶兩個故事中的同一種情調: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長。另如長調〔花犯〕「粉牆低」,跳躍曲折,照應、收放、開合,十分講究;〔過秦樓〕「水浴清蟾」,將時間、地點、人物、感情變換數次,構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發展的脈絡;〔蘭陵王〕《柳》,把將離之情,既去之思,居者與行者,舊恨與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渾然融為一氣。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新調。因此他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

Ⅳ 舉例說明柳永和周邦彥二人慢詞藝術的不同

1、豐富詞調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慣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柳永還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屬於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2、雅俗並陳詞本來是從民間而來,敦煌曲子詞,也多是民間詞,到了文人手中後,漸漸被用來表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階層已漸壯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跡青樓酒館,對市民的生活相當了解,柳永表現女性生活、感情的詞作,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使詞從貴族的文藝沙龍重新走向市井。但柳永的羈旅行役詞,又相當的典雅。羈旅行役詞,多和懷才不遇、天涯淪落有關,這一類詞抒發的是士不遇的感情,這本身就屬於「雅」的范疇;在創作手法上,柳永還兼容了詩的表現手法,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詞造句,無不體現了「雅」的特色,使其詞呈現出雅俗並陳的特色。[53][51]3、表現手法①抒情的自我化晚唐五代詞,除韋庄、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採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採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體驗。其《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盡情地抒發了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是這類作品的典型。②語言的通俗化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代詞「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誰」,副詞「恁」、「怎」、「爭」,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復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③鋪敘和白描的手法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柳永詞《鳳棲梧》(黃仲金書)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風波·自春來》不加掩飾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願望,寫景狀物,運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細。④結構巧妙同時,柳永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體現為回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54-59]後世影響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58]

Ⅳ 周邦彥的蘇幕遮在章法結構上有何特點(急求!)

章法結構: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寫作手法:
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是寫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緻啦。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我們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Ⅵ 比較分析柳永、周彥邦詞的敘事特色

柳永乃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在四旗中號「情長」,有「豪蘇膩柳」之稱,柳詞 成名作《雨霖鈴》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約,細膩獨到。 柳永的詞凄婉纏綿,兒女情長,但卻不靡靡。構詞意境脫俗,豪放不羈。以至於「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於世」。雖有花間詞派遺風,亦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
而周邦彥則集婉約派之大成,其詞格律精嚴,風致醇雅,在格律規范化和表現技巧方面作出了楷模,人稱「詞林正宗」。
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經不易著筆,用在詩詞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單從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認周邦彥實在是此中高手。
王國維從詞的內容的角度對周邦彥進行了評價,認為他的詞思想內容,但「言情體物,窮極工巧」,高度贊揚了他的藝術技巧。
(1)善於體物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如《六丑·中呂·落花》中的特點。)
(2)善於鋪敘,精於章法。(如《柳》)
(3)語言流暢精美,聲韻協律。用俗語入詞,做到化俗為雅,化雅為俗。善於融化前人詩句入詞。精於格律,把詞引向格律化、嚴謹化。

Ⅶ 柳永詞在題材上較前代有何創新

柳永對宋詞創新的貢獻
柳永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世稱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稱柳七。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1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慣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制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沖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 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於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於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柳永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並且設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後,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系。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
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捨的思念。另一首《慢卷?》(閑窗燭暗)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後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也同樣傳神生動。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卻掃編》)。
再次是表現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願望。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盡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風韻;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心傷。」(《少年游》)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獨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娼籍的願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柳永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也一格觀念的變化。而作為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歌妓,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描寫,這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詞還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贊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游樂情景。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眾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據說,金主就是因為看了這首詞,嚮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動了南下入侵的貪念。
柳記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並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面朝著通俗化的方向變化,在題材取向上朝著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晚唐五代詞,除韋庄、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沖天》,就預示了這一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柳永在幾度進士考試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干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南宋陳振孫所說柳永「尤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由於「未名未祿」,必須去 「奔名競利」,於是「遊宦成羈旅」,「諳盡宦遊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遊,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么令》)。但「利名牽役」,又不得不與佳人離別:「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盪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復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3 詞的表現方法的改變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 「消得」等,柳永詞都反復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當時「凡有井水飲處,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與柳詞語言的通俗化不無關系。嚴有翼《藝苑雌黃》即說柳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
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
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要求表現方法也要作相應的變革。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如上舉《定風波》、《滿江紅》詞);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試比較兩篇名作: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沙行》)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兩首詞都是寫別情。歐陽修詞用的是意象烘托傳情法;則柳永詞則是用鋪敘衍情法,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後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有細致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歐詞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詞則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敘事情和隱約的情節性。這也是柳永大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
同時,他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詞的一般結構方式,是由過去和現在或加上將來的二重或三重時空構成的單線結構;柳永則擴展為從現在回想過去而念及現在,又設想將來再回到現在,即體現為回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鳳枕鸞帷)、《浪淘沙漫》(夢覺)和《慢卷?》(閑窗燭暗)等。後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借鑒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在空間結構方式上,柳永也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慢卷?》)。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不加任何藻飾,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Ⅷ 周邦彥詞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於體悟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於融化千人詩句,煉字妥帖工整;從創作風格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他發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於勾勒,妙於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

Ⅸ 柳永對詞壇的貢獻,要寫十條

柳永對詞發展的貢獻 :

1、體制方面的突破;

2、採用許多新曲調,如令,近,慢,引,單調,雙調等,做了許多長調詞;

3、創作方向上改詞的審美趣味,變俗為雅,用通俗化語言,表現世俗化市民的生活情調;

4、描寫歌姬舞女的生活,真切反映他們心靈深處的痛楚;

5、展示背誦繁華富於都市生活與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

6、藝術方面技巧性的貢獻;

7、語言上對口語俚句的運用起了很大作用;

8、他的慢詞很有鑒賞性;

9、繼承民間傳統,善於採納市井新聲入詞;

10、內容上開拓了詞的題材。

(9)周邦彥創造回環反復的章法結構擴展閱讀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

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閱讀全文

與周邦彥創造回環反復的章法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