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游戲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越來越發現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實踐,我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里主要對教師在游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一點體會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環境,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一是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這些材料要賦予啟發性、層次性,並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如我班開展的「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詩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作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可見,幼兒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就能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二是要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只有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會有愉悅的心態,才會大膽的創造、 [b] 1活動。
其次,要肯定幼兒的大膽創造。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師應肯定他們的想法,不能否定或進行反面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應使用正面評價性的語言。如我班的梁凱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時,遇到了娃娃要過生日但沒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議,沒有蛋糕我們就自己做。老師聽到後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凱雯,你的辦法真好!」接著,娃娃家裡的成員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們個個都很認真,娃娃家進行了熱鬧的生日慶祝會。
再次,教師應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進行指導。
我們知道,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是環境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角色,以相應的身份適時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如當幼兒在無目的的擺弄操作材料時,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師和你來一起玩好嗎?想想這些拼板能做什麼?」幼兒拿了一塊梯形的拼板說:「可以用來做手槍。」「好,那手槍是誰拿的?」「是拿的。」「那你想不想來當?」「想。」教師就引導了幼兒利用手裡的玩具當,並告訴他要再想出新的點子。
最後,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幼兒,給幼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幼兒再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後的游戲中能繼續主動的創造和想像。我班在游戲結束後,教師會組織 [b] 1幼兒來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並給一些有創造性行為的幼兒以五角星獎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
創造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相信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幼兒的創造力能獲得可喜的發展和進步。
⑵ 游戲對於 兒童發展具有哪些意義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3.游戲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
幼兒在游戲中是自由自在,充滿想像力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另一個物體,極大地促進了想像力的發展。游戲不但促進了幼兒想像力的發展,還未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在結構游戲中,孩子用積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構造出一幅幅富有創造力的圖景,在孩子的手裡,坦克可以開到海里,海可以飛到天上,「我這個坦克既可以在地上走,又可以在天上飛」。「我搭的這個房子可以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這樣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裡了」。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三)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的發展也稱幼兒的社會化,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幼兒從自然人到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1.游戲有助於克服幼兒的「自我中心」
在3歲之前,幼兒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海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理解問題。此後,幼兒要經歷「去自我中心」的過程,指導自己與被人的不同,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幼兒才能融入社會,實現其社會化。游戲是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特別市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較色游戲的情感,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逐漸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個總是攻擊別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戲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負的小朋友,在游戲扮演中,他體會到被人欺負後的傷心和難過,學會了從被欺負者的角度看問題,有助於減少其攻擊行為。
2.游戲有助於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幫助、安慰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很對機會體驗並踐行各種親社會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來游戲,在游戲中體驗角色的喜怒哀樂,在與同伴交往中逐漸懂得了分享、學會了合作,在照顧「幼小娃娃」及「病人」的過程中,學會了安慰和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會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
比如通過「拔蘿卜」的表演游戲,大家齊心協力,把大蘿卜拔出來。在表演中,孩子們再次體驗到了相互幫助、眾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懂得可無論個子大小,能力大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獨特之處,即使小老鼠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戶外游戲「老鷹捉小雞」中,如果你扮演小雞,怎樣才能不被老鷹捉到呢?小朋友必須拉得緊緊的,一個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鷹抓到,不能只顧自己跑,不顧其他小雞,這需要相互之間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雞媽媽,你就要有責任感,照顧好你懂孩子,保護好他們;在室內活動「玩具分享日」中,孩子們相互交換玩具,培養了他們的分享意識。
(四)游戲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學前期情緒情感活動發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時一種積極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於各種情感類型的產生。
1.游戲可以使幼兒產生更多積極的情緒情感
所謂積極的情緒情感是指愉快、高興、滿足、興奮、放鬆等情緒狀態。游戲伴隨著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幼兒子啊游戲中自由選擇玩伴、玩具、進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裡,在游戲中,幼兒充分放鬆自己,因此游戲能夠使幼兒體驗到積極的情緒情感。
2.游戲能夠幫助幼兒轉移與宣洩消極情緒
所謂消極情緒情感是指不高興、憂愁、傷心、恨、緊張、憤怒、恐懼、沮喪、急躁、等情緒狀態。在生活中,幼兒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而游戲時幼兒鬆弛緊張情緒、宣洩小雞情緒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首先,游戲轉移了消極情緒。我們常說「孩子面,六月天」,幼兒的情緒變化很快,可能剛剛還因為某件事情而哭哭啼啼,而後和同伴一起游戲或者玩自己喜歡的玩具,體驗到愉快,就忘掉了剛才不開心得事情,情緒轉陰為晴。比如,小班幼兒剛到幼兒園市場會哭鬧,教師通常會帶著孩子們做游戲,像「小火車過山洞」:一個教師和一個幼兒雙手撐起做成一個「山洞」,另一個教師帶著孩子們一個拉著一個鑽「山洞」,很多幼兒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轉移了注意力,暫時擺脫掉了消極情緒。
其次,在游戲中,幼兒還可以宣洩和釋放負面情緒。比如在角色游戲「醫生與病人」中,很害怕打針的幼兒,通過自己扮演醫生,給別人打針,發泄了對醫生和針頭的恐懼;幼兒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訓斥孩子,宣洩由於父母的嚴厲管教帶給自己的緊張和不滿情緒;幼兒還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游戲,如「打沙包」,反復捶打沙袋,釋放不良情緒;有的幼兒經歷了寵物的死亡或者親人的離世,可能會開展「葬禮」的游戲,在游戲中會哭,會傷心,這其實是幼兒發泄內心悲傷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反面情緒得到釋放,有助於其盡快走出消極情緒狀態。
基於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游戲應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⑶ 自主游戲對幼兒創造力有哪些影響
幼兒的生活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游戲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情緒情感、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它不僅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通過游戲和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接觸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操作、探索、發現,並與人交往,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可見,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然而,由於受自身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幼兒自發的游戲往往是簡單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師及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一、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兒童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品質和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觀察力。同時,觀察力也是構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成分。許多科學家、研究學者之所以能夠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內有所成就,很多時候並不因為他們比他人更聰明,而在於他們更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在於他們非同尋常的觀察力,在於他們對身邊看似尋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銳洞悉。良好的觀察力對孩子的成長與求知是很重要的。科學角「磁鐵的游戲」我將磁鐵塊、曲別針、鐵釘、紙片、塑料片、布片等東西混合在一起,讓幼兒經常自己玩耍,看看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經過孩子的實踐、觀察、爭論,得出磁鐵吸鐵的特性,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再如我在組織幼兒玩「會變的顏色」區角游戲時,取紅黃藍三色水或顏料少許,空玻璃瓶若干,礦泉水。讓幼兒豐富的想像,自由的配色製成各種果汁,如鮮桃汁、橘子汁、咖啡汁……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觀察顏色的變化,逐步掌握配色的方法。孩子們特別喜歡此游戲,雖然開始他們不能如己所願的配出自己想要的果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孩子們還是掌握了配色的方法。此游戲引起幼兒對顏色的強烈興趣,使兒童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任意調配,就可以變成另一種顏色,並逐步總結出所配顏色深淺與三原色量的關系,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兩色、三色甚至顏色調配的嘗試。這樣的游戲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二、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想像力是文明進步的泉源,有了想像才能創作,有創作才能有發明,有新的發明社會才能進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想像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從而把孩子培養成富有想像,富有創造的人。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常把自己想像成「假裝」的人物,模仿想像的角色來行動,並盡最大的努力裝的更像,甚至還要把自己想像的東西補充進來,使之更完美,並根據游戲的需要,改變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當作「馬路」,把椅子當作「汽車」等等。針對具體情況,老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在美術活動「蛋殼貼畫」中,教師以這樣一段話引入活動:「我們今天要到熊媽媽家做客,但熊媽媽家的路特別不好走,坑坑窪窪的,我們怎麼呢?」進而引出「幫熊媽媽鋪一條路」;還有一種是對情境進行假想。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根據活動的需要,帶領幼兒把身邊的環境一會兒假想為大海,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又假想為草地,小雞在草地上游戲。這種假想的方式對年齡越小的幼兒運用得越多。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戲的因素,因而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集體活動的教育效果。在我的班上總有一些孩子不愛喝豆漿,針對此現象我設計了「給汽車加油「的游戲,喝豆漿前我請小朋友齊讀兒歌:「小汽車,准備好,加滿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誰最有力量!」,然後比賽喝豆漿,看誰把豆漿都喝光。此游戲幼兒將自己想像成小汽車,喝豆漿就是給小汽車加油,孩子的好勝心理催促他們把「油」加滿,最有力量,游戲激勵著幼兒變「要我喝豆漿」為「我要喝豆漿」,不但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還有助於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養成。三、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創造素質是現代人才最寶貴的素質。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國民創造力的競爭,是創造性人才的創造速度和創造效率的競爭。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獨創能力,就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發展和希望就在於民族創造力的開發,它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呼籲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認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造的能力」,「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自選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和內容,當他們在游戲中產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的想法時,老師千萬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而應積極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像,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教師應積極創設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開展好各種游戲,並在游戲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還應注意開展一些訓練幼兒創新思維能力的游戲,如:拼擺圖形;拼圖編故事;一物多玩;玩水、玩沙;設置問題,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等。讓幼兒充分的揮出自己的創新潛能。在進行角色游戲「拔蘿卜」時,我讓小朋友按自己的意願分組,協商分配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貓、小老鼠等角色,教師做旁白並啟發幼兒表演,想想角色的語言、動作。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張揚,他們語言各具特色,動作、表情也別具一格,有一組幼兒竟然演出了這樣的劇情:大家齊心協力將蘿卜拔出,小老鼠忍不住偷偷啃了幾口,恰巧被小花貓看見,小花貓向老鼠撲了過去,老婆婆說:「不要欺負別人,知錯能改就行了!」小花貓不聽,大家急著去勸阻,追逐著下場……孩子們的創造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我領孩子走向活動場地,路上,我對孩子說:「今天我們玩車軲轆,用手軲轆著輪子跑……」話未說完,一個平常愛發表意見的孩子說:「老師,總是軲轆多沒勁,我能跳圈圈玩嗎?」然後他對我說了跳圈的的方法。我頓悟,是呀,每一種玩具的玩法都不止一種,可以讓孩子自主探究嘛,於是我便放手讓孩子探索車軲轆的玩法,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的玩法還真不少,跳圈、用車軲轆當袋袋學袋鼠蹦、玩車軲轆戰、還有一些孩子把車軲轆當成家玩起了串門游戲……孩子們樂在其中,自由地發揮和想像著,以最大的限度開發著自己的潛能。戶外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誠然,我們的孩子還缺少真正的自主,教師就應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並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創造和表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探索者。」讓孩子想像的翅膀,盡情地玩,自由自在地探索才能讓他們真正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玩得其所、樂在其中。四、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寶寶的世界裡同樣也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寶寶和他人結交和相處的能力。寶寶的社交能力,不但對他的智力發育影響極大,而且將深深影響到寶寶成年後的社交生活乃至職業成長。如果父母們希望寶寶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響應,關注寶寶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經觀察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里性格比較內向,性情比較孤僻,見到陌生面孔的人就顯得很靦腆,很難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這種情況尤其在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更為嚴重,游戲是幼兒通向真實世界的橋梁,老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來改變幼兒的這種狀態。例如:讓小班的幼兒表演《小動物上幼兒園》,剛開始表演時,可邀請全班幼兒一起上台來表演,只要求他們大膽地表現出小動物走路的動作及之間的對話,然後趁機對那些靦腆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兒通過玩「醫院」、「餐廳」、「小熊請客」等游戲,讓幼兒共同商定主題,制定規則,互相影響,互相監督,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利於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合作精神。對個別幼兒、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從而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發現,游戲中,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的表現創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時,教師不應靜坐、等待幼兒正確行為發生,應通過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動等,主動地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僅如此,教師應當增加幼兒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機會,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個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刺激幼兒討論、協商,在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如合作、分享等。還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並通過這些具體的交往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習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合作。五、通過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操作材料是指為幼兒提供操作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操作中學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的效果。與其他游戲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題地位,它通過調動幼兒所有的感官,運用肌體動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創造性地改變游戲材料,從而使幼兒獲得新的發現,滿足自己的願望。在這種動態中,幼兒能夠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動經驗。但是,老師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分配游戲材料,尤其是對大班的孩子,應側重於游戲的操作難度及復雜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像餘地,力圖讓幼兒通過積極思考,想像,反復嘗試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成功,訓練幼兒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意識,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和品質,培養進取精神。如「貼樹葉」游戲,塗鴉牆上畫有隻有樹干而無樹葉的柳樹,准備有漿糊、春夏秋季的柳樹葉和彩筆,請兒童按春夏秋季的順序把葉子貼到柳枝上去或畫相應顏色的葉子,中小班的幼兒對四季樹葉的變化了解很少,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貼樹葉或畫樹葉,大班幼兒對於四季樹葉的變化有一定的感知,動手能力相對較好,他們多是自己貼或畫樹葉,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塗鴉牆上的樹葉很多,許多小朋友都參與了此活動,有的小朋友還在秋天的柳樹下貼、畫了落葉,此游戲通過教師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游戲既讓幼兒在幼兒園心情高興和愉快,又讓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獲得自信、滿足,能為幼兒奠定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發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發展,是對幼兒的尊重,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在教師指導下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的游戲,以便更好的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定了基礎。
⑷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游戲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越來越發現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實踐,我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里主要對教師在游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一點體會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環境,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一是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這些材料要賦予啟發性、層次性,並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如我班開展的「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詩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作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可見,幼兒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就能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二是要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只有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會有愉悅的心態,才會大膽的創造、 [b] 1活動。
其次,要肯定幼兒的大膽創造。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師應肯定他們的想法,不能否定或進行反面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應使用正面評價性的語言。如我班的梁凱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時,遇到了娃娃要過生日但沒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議,沒有蛋糕我們就自己做。老師聽到後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凱雯,你的辦法真好!」接著,娃娃家裡的成員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們個個都很認真,娃娃家進行了熱鬧的生日慶祝會。
再次,教師應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進行指導。
我們知道,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是環境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角色,以相應的身份適時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如當幼兒在無目的的擺弄操作材料時,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師和你來一起玩好嗎?想想這些拼板能做什麼?」幼兒拿了一塊梯形的拼板說:「可以用來做手槍。」「好,那手槍是誰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來當警察?」「想。」教師就引導了幼兒利用手裡的玩具當警察,並告訴他要再想出新的點子。
最後,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幼兒,給幼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幼兒再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後的游戲中能繼續主動的創造和想像。我班在游戲結束後,教師會組織 [b] 1幼兒來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並給一些有創造性行為的幼兒以五角星獎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
創造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相信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幼兒的創造力能獲得可喜的發展和進步。
⑸ 如何通過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游戲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越來越發現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實踐,我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里主要對教師在游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一點體會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環境,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一是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這些材料要賦予啟發性、層次性,並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如我班開展的「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詩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作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可見,幼兒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就能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二是要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只有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會有愉悅的心態,才會大膽的創造、 [b] 1活動。
其次,要肯定幼兒的大膽創造。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師應肯定他們的想法,不能否定或進行反面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應使用正面評價性的語言。如我班的梁凱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時,遇到了娃娃要過生日但沒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議,沒有蛋糕我們就自己做。老師聽到後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凱雯,你的辦法真好!」接著,娃娃家裡的成員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們個個都很認真,娃娃家進行了熱鬧的生日慶祝會。
再次,教師應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進行指導。
我們知道,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是環境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角色,以相應的身份適時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如當幼兒在無目的的擺弄操作材料時,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師和你來一起玩好嗎?想想這些拼板能做什麼?」幼兒拿了一塊梯形的拼板說:「可以用來做手槍。」「好,那手槍是誰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來當警察?」「想。」教師就引導了幼兒利用手裡的玩具當警察,並告訴他要再想出新的點子。
最後,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幼兒,給幼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幼兒再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後的游戲中能繼續主動的創造和想像。我班在游戲結束後,教師會組織 [b] 1幼兒來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並給一些有創造性行為的幼兒以五角星獎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
創造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相信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幼兒的創造力能獲得可喜的發展和進步。
⑹ 游戲在幼兒認知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戲時讓一個發展充滿生機和可能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各種室內外游戲活動,促進了身體器官的發育和生長。在游戲中,幼兒與自然環境中得陽光、空氣和水分充分接觸,增強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在戶外游戲時,兒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躍,使大肌肉得到鍛煉,肌體的協調性、平衡性、靈活性都得到增強。比如「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孩子們前後左右移動奔跑;「炒黃豆」的游戲中,孩子們甩動胳膊念兒歌,最後兩人舉起一側手臂共同翻轉身體180度;「動物跳跳跳」的游戲中,孩子們一會兒學小青蛙蹦一蹦,一會兒學小貓咪輕聲走路等。而室內游戲,大多是較為安靜平和的游戲,多為操作類、語言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比如建構區的積木、積塑,美工區的塗塗畫畫、切切剪剪,益智區的拼圖等,使幼兒小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精確性得到鍛煉,發展了精細動作。
(二)游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人得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學前期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對喲額如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游戲促進幼兒感官發展
感知覺是幼兒認知活動的開端,是幼兒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通道。各類游戲,有其是操作類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官練習的機會。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戲中,幼兒通過發現兩幅圖中得不同之處,從而很好地促進了幼兒視覺觀察力的發展;「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中,將一些物體,諸如蘋果、橘子、帽子、手錶等放在一個口袋裡,請幼兒摸,然後猜一猜是什麼,這個游戲能發展幼兒的觸摸覺;再比如一些音樂游戲,像大家很熟悉的「搶椅子」「擊鼓傳花」等,促進了幼兒聽覺的發展;一些感統類玩具設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龍球等使幼兒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練習。
2.游戲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彼此之間需要交往,從而引發了積極使用語言的動機。比如說大家一起玩什麼游戲,誰和誰一組,誰違反了游戲規則,是否要換個新玩法,等等,對這些話題的商討促使幼兒之間出現了較為頻繁的交流。
還有些游戲,本身就喝語言密切相關,屬於語言類游戲。如「拉大鋸」這個游戲中,幼兒邊做動作邊念童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看大戲,看的什麼戲,看的《西遊記》,接姑娘,請女婿,就是不讓××去。」「跳皮筋」的游戲中,跳得人邊跳邊唱:「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念完後,腳要正好將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時犯規或夠不到皮筋,則換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戲,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幼兒在玩這些游戲的過程中很好地發展了語言能力。
3.游戲促進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
幼兒在游戲中是自由自在,充滿想像力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另一個物體,極大地促進了想像力的發展。游戲不但促進了幼兒想像力的發展,還未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在結構游戲中,孩子用積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構造出一幅幅富有創造力的圖景,在孩子的手裡,坦克可以開到海里,海可以飛到天上,「我這個坦克既可以在地上走,又可以在天上飛」。「我搭的這個房子可以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這樣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裡了」。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三)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的發展也稱幼兒的社會化,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幼兒從自然人到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1.游戲有助於克服幼兒的「自我中心」
在3歲之前,幼兒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海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理解問題。此後,幼兒要經歷「去自我中心」的過程,指導自己與被人的不同,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幼兒才能融入社會,實現其社會化。游戲是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特別市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較色游戲的情感,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逐漸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比如一個總是攻擊別的小朋友的孩子,在游戲中扮演受害者的一方或者受欺負的小朋友,在游戲扮演中,他體會到被人欺負後的傷心和難過,學會了從被欺負者的角度看問題,有助於減少其攻擊行為。
2.游戲有助於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合作、同情、分享、幫助、安慰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很對機會體驗並踐行各種親社會行為,特別是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來游戲,在游戲中體驗角色的喜怒哀樂,在與同伴交往中逐漸懂得了分享、學會了合作,在照顧「幼小娃娃」及「病人」的過程中,學會了安慰和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會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
比如通過「拔蘿卜」的表演游戲,大家齊心協力,把大蘿卜拔出來。在表演中,孩子們再次體驗到了相互幫助、眾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懂得可無論個子大小,能力大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獨特之處,即使小老鼠也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戶外游戲「老鷹捉小雞」中,如果你扮演小雞,怎樣才能不被老鷹捉到呢?小朋友必須拉得緊緊的,一個也不能落下,才能不被老鷹抓到,不能只顧自己跑,不顧其他小雞,這需要相互之間的合作,如果你扮演雞媽媽,你就要有責任感,照顧好你懂孩子,保護好他們;在室內活動「玩具分享日」中,孩子們相互交換玩具,培養了他們的分享意識。
(四)游戲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學前期情緒情感活動發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游戲時一種積極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於各種情感類型的產生。
游戲可以使幼兒產生更多積極的情緒情感
所謂積極的情緒情感是指愉快、高興、滿足、興奮、放鬆等情緒狀態。游戲伴隨著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幼兒子啊游戲中自由選擇玩伴、玩具、進入到自己假想的世界裡,在游戲中,幼兒充分放鬆自己,因此游戲能夠使幼兒體驗到積極的情緒情感。
2.游戲能夠幫助幼兒轉移與宣洩消極情緒
所謂消極情緒情感是指不高興、憂愁、傷心、恨、緊張、憤怒、恐懼、沮喪、急躁、等情緒狀態。在生活中,幼兒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而游戲時幼兒鬆弛緊張情緒、宣洩小雞情緒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首先,游戲轉移了消極情緒。我們常說「孩子面,六月天」,幼兒的情緒變化很快,可能剛剛還因為某件事情而哭哭啼啼,而後和同伴一起游戲或者玩自己喜歡的玩具,體驗到愉快,就忘掉了剛才不開心得事情,情緒轉陰為晴。比如,小班幼兒剛到幼兒園市場會哭鬧,教師通常會帶著孩子們做游戲,像「小火車過山洞」:一個教師和一個幼兒雙手撐起做成一個「山洞」,另一個教師帶著孩子們一個拉著一個鑽「山洞」,很多幼兒在玩這個游戲的過程中,轉移了注意力,暫時擺脫掉了消極情緒。
其次,在游戲中,幼兒還可以宣洩和釋放負面情緒。比如在角色游戲「醫生與病人」中,很害怕打針的幼兒,通過自己扮演醫生,給別人打針,發泄了對醫生和針頭的恐懼;幼兒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訓斥孩子,宣洩由於父母的嚴厲管教帶給自己的緊張和不滿情緒;幼兒還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游戲,如「打沙包」,反復捶打沙袋,釋放不良情緒;有的幼兒經歷了寵物的死亡或者親人的離世,可能會開展「葬禮」的游戲,在游戲中會哭,會傷心,這其實是幼兒發泄內心悲傷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幼兒的反面情緒得到釋放,有助於其盡快走出消極情緒狀態。
基於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游戲應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⑺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供參考!!!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角色游戲 創造力 創新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瑞士心理學家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吉爾富特也說:「沒有哪一種現象或一門學科,象創造問題那樣,被如此長久地忽視,又如此突然地復甦。」在當代,也只有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今社會,創新和創造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幼兒園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有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游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孩子往往通過游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游戲的虛構性、象徵性、愉悅性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角色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角色游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為此我們進行了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嘗試。 二、實施過程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在平時的游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她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游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學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裡的煤氣灶拆掉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予批評教育,重者禁止游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之後,將拋雪花片替代為「放鞭炮」,用擲雪花片替代為「種花」並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游戲主題,為再創造准備。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馨馨喜歡做醫生的游戲,她打針的模仿動作很逼真,因為她經常看到當醫生的媽媽給別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對醫療小器械及各種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其次,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游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提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游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理發店」缺少各式發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發型」。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先討論製作的材料,幼兒想出了製作發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龍袋、編織袋、泳帽等,最後通過大家一致討論用浴帽來做發型既簡便又容易裝飾。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發型就被製作出來了。另外,在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紙、牙膏盒、棒冰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區里,讓幼兒找找、想想、動動製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通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材料,既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還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開展角色游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景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當教師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情節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情節單調的「醫院」游戲中,我以探病者為由給「病人送花」,從而產生「花店」主題;以貨車司機的身份給氣氛平淡的「動物園」送去兩只「來自非洲的大象」,並告訴孩子「大象」會表演。幼兒就是這樣不停地將角色游戲的主題處在動態的擴展、深化和轉換之中,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拓寬了幼兒游戲的創造空間。另外,我還通過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如我故意以顧客身份到「理發店」去「燙發」,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頭發;又如我還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體會角色游戲是幼兒最自發、最普遍、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維果斯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就好象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育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它可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同時,角色游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應用。我深感在游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游戲計劃,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也是我此次嘗試的價值。
⑻ 如何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快樂過程,是幼兒的權利和需要,是幼兒生活的重要部分。游戲又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創造性於一體,而幼兒期又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非常必要的。那麼,怎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呢? 一、在游戲中,教師要重視幼兒創造意識的培養 對幼兒來說,創新精神和意識的培養,其價值不亞於甚至超過創造成果本身。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於發現和支持鼓勵幼兒創造的萌芽,哪怕他們的創造是極其簡單、粗糙的,他們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錯誤的,都應十分重視。在游戲中,教師要鼓勵創新,包括語言創新、情節發展創新、構造設計、材料製作創新等,讓幼兒動手實踐,教師要變成幼兒的顧問,留給幼兒充足的思維空間和實踐機會,鼓勵他們的點滴創造,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喚醒幼兒的創造意識,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二、創設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想像是思維的翅膀,又是創造的起點,也是創造的核心。幼兒好奇心強,他們不僅會用想像認識外界環境的特點,而且還企圖用行動來「改造」環境。因此,對幼兒萌發的這種可貴的想像力,我們應重視它,扶持它,積極創設能激發幼兒想像力的環境,促進創造意識的發展。如,我們充分利用室內外的邊邊角角,為幼兒創適合適的游戲空間。這里所說的邊邊角角,指的是教室、走廊、樓道、陽台等場所中所利用的空間。像大班和中班的走廊里開辟了超市、燒烤店、理發店,在陽台上開辟娃娃家、自然角。在教室里開辟了手工區、圖書角、小舞台、飯店、醫院等。在每個游戲角盡量為幼兒提供具有想像因素的畫面、材料,並利用其中的想像因素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如一些玩具、自然材料和一些廢舊的物品,就隱藏著一定的想像因素。一天,我在娃娃家為幼兒准備了廢點心盒、果凍殼、冰糕棒、弄壞了的乒乓球等,在娃娃家,有幾個小朋友用廢乒乓球當碗、鍋、勺用,用冰糕棒當刀,玩起了做菜的游戲。另有幾個小朋友,把果凍殼球當成了娃娃的小帽子。由此可見,創設一定的游戲環境對激發幼兒想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還鼓勵幼兒自己積極收集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這樣在收集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還要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因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幼兒才能放開手腳,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游戲,他們才能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選擇游戲,才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力,促進創造意識的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