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發明(字謎)
是猜成語吧
新發明.-前所未有
⑵ 最近發明的新字
"囧" 念jiǒng(窘),意同「Kuso」(日語「糞」的發音。起先是教游戲玩家如何把「爛Game認真玩」的意思,後來經台灣傳入大陸,經過次文化的改造和推廣,漸漸演化成「惡搞」之意。)
單獨使用時同「暈」「雷」「汗」「I 服了 U」等表達類似。但是又絕非如此簡單,字形上看「囧」是漢語象形體,顏文字體和火星體(腦殘體)的集大成者,非常形象地突出了極致扭曲誇張的表情,意思上有著「窘迫尷尬」和「炯炯有神」等同音字體的豐富意境,正所謂惡搞無厘頭,囧神獨強大。又有衍生出「囧rz」等變形。
在現代的網路語言中,雷可以說成是驚嚇,被嚇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腦子里忽然轟的一聲,感覺像被雷雷過一樣。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簡單講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看了自己不喜歡的類型的文章,就會感覺不舒服。比如說看同人文的時候,你支持一種CP,但卻不小心看了另一種配對的文,你就被雷到了。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帶的詞彙,浙江東北部地區,發音lei 是指聽到別人的話很訝異很驚奇抑或難以理解,類似現代詞彙「暈倒」、「無語」等等的意思,由於打字習慣故而出現「雷到」這樣的詞彙,「雷到」其實當地本意是「癱倒」、「翻倒」之意,語境用也比較廣泛。
靐 三個雷,被超級閃到,驚訝得要死。
「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網路語言里被用來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兩個「呆」湊到一起便成了「槑」,在最近的網路流行語中,「槑」不僅呆,而且很呆。槑(音同「梅:méi」),部首:木,基本字義: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單看「槑」的解釋跟「呆」可謂是八桿子打不到一塊兒,可在新新人類的眼裡,它們愣是被拉到同一個屋檐下,成了一家人。僅僅因為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網路語言里被用來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兩個「呆」湊到一起便成了「槑」,對「雷」、「囧」這些字多少有些審美疲勞的網友們,也漸漸把「魔爪」伸向了我們的古漢字。在最近的網路流行語中,「槑」不僅呆,而且很呆,用來形容人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
巭'確是在韓國造的漢字,但意思不是勉學。'工夫'( kongbu)就是勉學。動詞: (工夫)
巭'( pu)的意思是工作人員.
在《功夫熊貓》上映之後
「巭」成為了「有功夫的人」的簡稱
如:「巭熊貓」,開始越來越受到喜歡惡搞的年輕人的喜歡。
參考資料:網路
⑶ 如何發明一種新文字
發明文字,不是很難。把漢字的普通話發音劃分成一些基本的元素(參考拼音),然後對應相應的符號。再自行規定書寫規則。就是一種表音文字了。至於表意文字,幾乎就不可能了。
⑷ 為什麼幾乎沒有再發明新的漢字了漢字夠用嗎
既然現代社會的漢字夠用,當然就不用再發明新的漢字,況且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接下來國家工作的重點是普及高等教育,換句話說,要讓越來越多的人上大學。這可比創造和發明漢字重要多了,畢竟現行的簡體字已經能適應時代和教育的發展。
⑸ 如果發明了一種新文字,怎麼樣申請專利
文字不屬於專利范圍,不會批准為專利。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0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不是規範文字,使用、推廣是非法的。
作為一種文字是希望更多的人來用,如果只能由你自己用,那還有什麼意義呢?誰還會去用你的專利文字呢?世界語是波蘭的一個醫生發明的,也沒有申請專利,誰用都行,可現在也不大聽說有多少人在學。所以,不用說你很難取得專利,就是取得了,也無意義,只能是孤芳自賞罷了。
專利合作,就找轉知匯
⑹ 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
⑺ 漢字是如何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漢字是倉頡發明的。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
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漢字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制漢字。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人自行簡化漢字並制定了日本新字體;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今已廢棄漢字。
⑻ 中國漢字是怎樣發明的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9 09:06 中國的漢字是很有趣的文字,從古代到現代,漢字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很漫長,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大約經過了三千多年.從「馬」字的演變,你就可以知道漢字在各個時期的形體特點和變化過程了.
⑴甲骨文產生於商代,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⑵「金文」是是通行於周代的文字.
⑶篆書是通行於秦的文字.
⑷隸書,秦漢時使用的一種字體.
⑸楷書,魏晉一直通行到現在的常用字體.
漢字注音方法有幾種
在讀書或看報時,我們常常會碰到不認識的字,只要藉助於工具書,就可以找到它們的注音,從而讀出字音.可是人們是怎樣給漢字注音的呢?一般說來,有以下五種方法:
一、譬況法,是具體描寫某個字的發音情貌的方法.例如《淮南子?地形訓》「其地宜黍,多旄犀」.注「旄」時說:「旄」,讀綢繆之繆,急氣言乃得之.」
二、讀若法,也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不加以描寫.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注音全是讀若法,例如「媼」,女老稱也,讀若奧.
三、直音法,也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楊雄《方言》「所以刺船謂之篙」,「篙」,音高.直音法注音有弊病,有的字很簡單,卻用很生僻的字來注音,反而不得其音.另外還出現循環互注的現象.
四、反切法,也就是用兩個漢字拼合成另一個漢字的音.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切之字韻母和聲調相同.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五、拼音法,也就是用輔音和母音或聲母和韻母,按照語言的語音結構規律拼合成一個個字音.現代漢語拼音方案規定用21個聲母35個韻母可以拼出所有漢字的字音.如「好,hao」,「阿,a」.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採用的符號是拉丁字母.在此之前,曾用注音字母來拼音,注音字母又叫注音符號,是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的,計有40個.
漢字乃表意文字,為了准確描寫讀音,我們從注音方法的不斷完善中可以看到,歷代語文工作者歷盡艱辛、勤於探索、追求完美的足跡.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9 09:07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⑼ 新發明的成功案例200字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玉門縣,甘肅省,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堡純金。 6歲的乞丐,10歲的牛給房東,15歲的玉門油礦勞碌,直到玉門油礦解放。 1950年春,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9月,他領導創建一個鑽井隊的是該國的月度最高紀錄的鑽井進尺,贏得了「鐵鑽井隊」稱號。 1959年9月,王某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工交雄偉輝煌。在雄偉壯觀,他得知東北發現了一個大油田,興奮,並找到當時的石油部的領導下,石油大會要求參與的積極作戰。 1960年3月,王率隊從玉門參加大慶石油大會戰,組織團隊工作者與「以人拉肩」的方式來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的方式運水保開鑽,不顧腿跳進泥漿池,用身體壓井噴,被譽為泥攪拌「鋼鐵俠」。在4月11日,4月29日,同年,作戰指揮戰役先後兩次號召全體員工以鐵人王進喜學習。王進喜曾擔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設備工程隊總部,二營鑽,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國共產黨黨團大慶等職務的副組長。 1964年12月,參加第三屆全國人大。 1969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由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1970年11月15日,從胃癌醫治無效去世的痛苦,在47歲。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的傑出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英雄戰士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中國民族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不朽的功勛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並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 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典型化的精神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中央領導以前,得到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由社區。建國40周年之際,他與雷鋒嬌施來禾,中共中央的錢組織部一起被命名為「群眾的共產主義傑出代表,成立以來所享有的威望。」世紀之交,他與孫中山,魯迅,雷鋒嬌李四光,毛澤東,鄧稼先,鄧小平,袁被評為了「中國十大人民的崛起」,寫的光輝史冊中國的國家。
⑽ 只。是大陸1956年新發明的簡化字嗎
是啊,你不是大陸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