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賣饃饃賣饃饃的視頻是誰發明的

賣饃饃賣饃饃的視頻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05 09:55:31

A. 饅頭誰發明

饅頭的起源來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源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里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里,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里渡水的,必須用49顆人頭祭供。"諸葛亮想到這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B. 饅頭是誰發明的

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三國演義中講述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羊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這就是「饅頭」的起源。

各地稱呼

中國在江浙滬地區,仍然把帶餡不帶湯的饅頭叫做「饅頭」,而不帶餡的叫做「白面饅頭」。而「包」是指帶湯的。如蘇州湯包。這和北方不一樣。北方話中,帶餡的即為「包子」,不帶餡的叫做「饅頭」,北方沒有帶湯的饅頭。詳細稱呼見下表。

其他稱謂

饅頭之稱謂,仍很混亂。如北方之無餡者,有稱作「饃饃」、「卷子」,也有稱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餡者,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現時不管什麼樣的有餡的無餡的饅頭,其實都距諸葛亮當初創制的饅頭相去過遠。饅頭的饅字,最早作「〔曼字的又換成方〕」。盧湛《祭法》:「春祠用〔曼字的又換成方〕頭。」荀氏《四時列饌傳》:「春祠有〔曼字的又換成方〕頭餅。」

查唐趙璘《因話錄》,則有另外的說法:「饅頭本是蜀饌,世傳以為諸葛亮征南時以肉面像人頭而為之。流傳作『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以欺瞞同音。孔明與馬謖謀征南,有攻心戰之說。至伐孟獲,熟視營障,七縱而七擒之,豈於事物間有欺瞞之舉,特世俗釋之如此耳。

C. 饅頭是誰發明的啊

是發明饅頭的那個廚師
滿意請採納

D. 饅頭是誰發明的

在高承《事物抄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

拓展資料

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僅限於晉語、閩方言有此稱呼),中國傳統麵食,以麵粉和水發酵後蒸制而成,外形通常是半球形、長方體,大小從直徑4厘米左右到直徑15厘米左右均有。中國北方傳統上以饅頭(華北、東北、西北地區)或面條(西北、華北、中原)作為主食。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北方也有稱之為蒸餅、炊餅、餑餑、饃等,江南一帶則只有「饅頭」一說。

饅頭有利於保護胃腸道,胃酸過多、脹肚、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吃烤饅頭,會感到舒服並減輕症狀。

E. 饅頭是誰發明的,有依據嗎

饅頭是中國傳統的麵食之一,只是做為北方人餐桌的主食。它是由麵粉發酵蒸制而成,在一些地方叫蒸饃或饃。現在說的饅頭是無餡的,有中間凸起的圓饅頭,也有用刀切的方饅頭。在平時農村家庭多是在自家蒸制,來不及做了才去趟饅頭店,特別是要過大年了,農村還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


由此可以看出,饅頭的起源無所考證,那麼饅頭到底是誰發明也沒有一個准,只能被訛化成是諸葛亮。

F. 饅頭的發明人是誰

饅頭的由來

饅頭是三國的諸葛亮發明的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

按習俗需要拿17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

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

另表:饅頭原來是因為做了是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閱讀全文

與賣饃饃賣饃饃的視頻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