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根宮佛國的水月觀音菩薩的簡介
水月觀音【水月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 梵語那迦室利,譯為水吉祥。《大日經疏》說:「水吉祥,或自蓮花中出水,垂手出水。」水月觀音為三十三身的辟支佛身。 法相現身月色水光中。 乘蓮瓣,立於水中,注視水中之月。 水月觀音最早是在敦煌偶然發現的,此形象的出現和白衣觀音與魚籃觀音一樣,沒有確切的經典依據,現存唯一的證據,是從敦煌發現的一部記載著這尊菩薩稱號的經典。水月觀音也是中國佛教寺院及信徒經常供奉的觀音菩薩像之一。此像有多種形式,有的站立於大海中的蓮花上,眺望天上的明月;有的則以月為背景,結跏趺坐於岩石上的蓮花座上;也有的是坐在水邊,觀看著水中之月。一概都與水和月相關。通常也被認為以水中之月來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玄理。水月觀音像的主要典據是《華嚴經·入法界品》。經中提到善財五十三參之第二十七位碰到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來到南海補陀洛迦山(意為光明山),見到山水流泉,林木郁茂,地草柔軟。藝術家們就在此基礎上創作了水月觀音的形象與意境。在敦煌發現的一幅水月觀音圖中,觀音以一輪圓月為背景,坐在嚴整的岩石上,岩石突出在一池碧波中,右膝曲起,左足從岩石上下垂,置於池中盛開的寶蓮花上。左手輕置左膝上,手持寶珠。右手置右膝上,手執楊枝。頭戴高高的寶冠,冠上有化佛像,身穿帶有花紋的衣裳,並佩有瓔珞等華麗的飾品。中國藝術家們就以此為基礎,創作了水月觀音圖像。 水、月或水中月是常見的佛教譬喻,它們是針對無常與世間的一切而說。
② 水月觀音的寓意是什麼
水月觀音: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麗俊美。
成語解釋
成語: 水月觀音
【拼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
【解釋】: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成語典故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吳宮西子不如,楚國南威難賽。若比水月觀音,一樣燒香禮拜。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
◎ 菩薩 púsà
(1) 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菩薩的意思,還有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開士者,以法開導眾生之士;始士者,開始覺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實踐大乘佛法之士。FROM:【《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編】
(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
(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釋迦牟尼
釋義:(1).佛教名詞。
【出處】:梵文菩提薩埵(Bodhi-sattva)之省,原為 釋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泛用為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
釋義:(2).指人們崇拜的神靈偶像。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只有兩個小菩薩名『包公老爺』者,被一個老年農民搶去了,他說:『莫造孽!』」 大慈大悲南海觀音菩薩
釋義:(3).比喻心腸仁慈的人。
【出處】:《紅樓夢》第五五回:「他們瞅著大奶奶是個菩薩,姑娘又是靦腆小姐,固然是托懶來混。」《老殘游記》第十四回:「兩位老爺菩薩,救命恩人,捨得花銀子把我救出火坑。」
③ 水月觀音的由來
由來: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3)水月觀音創造根據擴展閱讀:
水月觀音最早是在敦煌偶然發現的,這是禪宗與宋代以後文人最喜愛的觀音類型。現存證據,是從敦煌發現的一部記載著這尊菩薩稱號的經典。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 有位地方官翟奉達(活動於902-966 )委託一位未具名的書法家,在三個卷軸上抄寫了十部經, 其中有部經名為《佛說水月光觀音菩薩經》。
造型描述:
其形像有多種。有一種是站立在蓮瓣上,蓮瓣則漂浮在海面,觀世音正在觀看水中之月。另一種是以蓮華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蓮華,左手作施無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
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種。其所以命名為水月觀音的緣由,也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因為其形像作觀看水中之月狀,也有說是由於其形像浮在海上,猶如水中之月雲。
④ 唐代畫家周昉在仕女人物畫方面有獨特的風格,他創造了水月觀音的形象,被譽為「周家祥」。這句話錯在哪
是將周昉的人物畫特別是 仕女畫和佛像畫 的造型,尊稱為「周家樣」。
不是水月觀音而譽為「周家樣」
⑤ 水月觀音像的介紹
新都寶光寺珍藏的字畫極為豐富。這些字畫掛滿了各個殿堂,其中最珍貴的字畫又大多集中在方丈和尚的客堂內,一般遊人很難看到。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一生的傑作之一、工筆重彩繪制的水月觀音像,就珍藏在方丈客堂內。這幀畫,技法高妙,韻味無窮,國內外遊人見之贊賞不已,一些佛教徒還向它頂禮膜拜。
⑥ 古代被稱為水月觀音 是誰
你說的「水月觀音」是佛教繪畫四樣式的一種嗎?
是由唐代周昉所創。其佛教繪畫被譽為「衣裳勁簡,色彩柔麗。菩薩端莊,妙創水月之體」。故而被稱為「水月觀音」或「周家樣」。
四樣式還有:
張家樣:南朝張僧繇所創,其佛教人物面相比較豐腴飽滿,故稱「面短而艷」
曹家樣:北齊曹仲達所創,人物衣服緊窄,猶如剛從水中出來一般,這種風格特徵主要受印度笈多王朝影響。被稱為「曹衣出水」。
吳家樣:唐代吳道子所創,他用筆「揮霍如蒓菜條」,圓轉飄舉,任務衣帶猶如凌風而動。故稱"吳帶當風「。
⑦ 水月觀音的寓意
水月觀音: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麗俊美。
成語解釋
成語: 水月觀音
【拼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
【解釋】: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
⑧ 觀音菩薩是男還是女
如果我們去參觀一些著名石窟、寺院,觀賞種種形態迥異的觀音雕塑、繪畫,實在難於說清觀世音菩薩形貌一定如何如何,因為呈現在你面前的觀音像有男相,英武偉岸,蓄有胡須;有女相,清秀高雅,留有發髻;有慈悲相,笑容可掬,見於顯教;有憤怒相,橫眉怒目,見於密宗;有佛相,號正法明如來;有菩薩相,纓絡庄嚴;有貴婦相,雍容華貴;有村婦相,朴實端莊。
應該說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難怪藝術界有“西方有維納斯,東方有觀世音”之說。
⑨ 水月觀音的成語典故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
吳宮西子不如,楚國南威難賽。若比水月觀音,一樣燒香禮拜。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
◎ 菩薩 púsà
(1) 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菩薩的意思,還有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開士者,以法開導眾生之士;始士者,開始覺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實踐大乘佛法之士。FROM:【《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編】(2) [Buddha]:泛指佛(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釋迦牟尼釋義:(1).佛教名詞。【出處】:梵文菩提薩埵(Bodhi-sattva)之省,原為 釋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泛用為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釋義:(2).指人們崇拜的神靈偶像。【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只有兩個小菩薩名『包公老爺』者,被一個老年農民搶去了,他說:『莫造孽!』」 大慈大悲南海觀音菩薩釋義:(3).比喻心腸仁慈的人。【出處】:《紅樓夢》第五五回:「他們瞅著大奶奶是個菩薩,姑娘又是靦腆小姐,固然是托懶來混。」《老殘游記》第十四回:「兩位老爺菩薩,救命恩人,捨得花銀子把我救出火坑。」
⑩ 水月觀音的介紹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見《法華經·普門品》。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麗俊美。